1,我重装了个系统后把光驱拿了下来然后重启只进了第i个画面就没反应了

先重新设置一下你的bios,把原来从光驱驱动改为从硬盘启动,如果还是不行的话,那么,,,,估计是装出问题了,重新插盘,格式当前系统盘,查看分区信息由没受损,然后重新安装
有没有出现请插入CD-ROM的提示,或者类似的东西,如果出现了就是系统还没装完,重启电脑在把光盘插入CD即可.
系统设定了由光驱启动,进DOS里重新设置

我重装了个系统后把光驱拿了下来然后重启只进了第i个画面就没反应了

2,我的是star NX500针式打印机USB接口最近两天出现了这种现象

1:数据线有问题 从换2:驱动有问题要从新装3:更换操作系统!4:你本本的那个USB口 供电部足就这几种可能性 你挨个试试吧!
你好吴也一样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先你要删除以前的打印驱动把打印机也一起删掉, 在下载新的驱动,然后把电脑 打印机全部重新启动,在安装一遍,就可以了希望能够帮到你
我们网站上提供驱动下载 以及 详细的安装说明示意图 star打印机产品售后中心 上海福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我的是star NX500针式打印机USB接口最近两天出现了这种现象

3,我的移动硬盘老是读盘速度很慢而且读的内容不完整请问这是怎么

看看供电是否正常。格式化下试试
回去换吧!应该硬盘有问题!!
bios中有很多参数都可以设置硬盘的工作状况,如果设置不当,将影响硬盘的工作。目前的ide 都支持逻辑参数类型,硬盘可采用“nomal , lba , latge ”等,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装了数据,而又在bios 中改为其它的模式,则会发生硬盘读/写错误,现在电脑的bios 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如果不能访问硬盘,可在bios 中将硬盘选项设置为“auto” ,系统自动找到硬盘并能正常访问。你因该是装了2个不同的硬盘,导致拔下另一个硬盘的时候bios识别错误
1、用USB2.0接口,不要用USB1.0.2、检查主板USB接线
坏道把?

我的移动硬盘老是读盘速度很慢而且读的内容不完整请问这是怎么

4,电脑硬件如何搭配参数才能发挥各硬件的最大性能

CPU参数中的 核心数 主频 缓存 接口等 当今CPU核心向4核普及 实际应用中高端双核完全能满足个人用户的需求 主频早已不是衡量CPU性能的主要参数 大家不必为主频参数高低而纠结 缓存主要表现为分级的合理性 高端双核大多都采用L1:L2=1:8=128KB:2M 高端四核主要采用1:8:32即128KB:2M:8M 我们应该相信厂家的科研成果 即L1:L2:L3满足1:8:32 或高与此比例为合理的CPU缓存配备 CPU的接口主要关系主板的选择 内存的主要参数看 大小2G 4G类型DDR3 DDR2 频率 800 1333 1600 内存的类型决定与主板 频率可以超频达到自己所需 当下内存已普及2G DDR3 1333 因其价格便宜 性能好 大部分主板都已支持DDR3代内存 作为客户的我们选择余地并不多 内存的大小 根据CPU的性能决定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本人写的另一篇 "电脑装机的合理性" 该文中详细介绍了CPU与内存搭配的合理性 硬盘的参数主要有 大小 缓存 转速等 可以说当今硬盘价格就是白菜价 1TB 32M缓存 7200转的硬盘报价不足400 所以用户的选择余地还是相当小的 用户购买是除了大小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外 主要关注下缓存 转速这两个参数 缓存在TB级硬盘的今天 个人建议使用32M以上 转速由于技术 几个因素 主流的还是7200转 5400转硬盘在笔记本中出现的较多.并不推荐组装台式机上使用 另外接口STAR2已经普及 不作多余讲解 主板的选择除了需注意上文中提到的对CPU 内存接口的支持外 还需考虑的就是 做工 用料 走线 其他设备接口等 至于看做工 走线 用料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比较困难 但是这些又是影响整体性能和稳定的重要参数 个人建议该方面知识不足者尽量选用大品牌主板 接口主要看USB 内存槽 STAR2 的个数 高端用户还需注意STAR3USB3.0接口的配备 显卡接口 以及供电 关于集成芯片这里不做介绍 "电脑装机的合理性"一文中已有介绍 当今显卡市场只能用混乱两个字形容 阉版 马甲版 盗版 形形色色的显卡犬牙交错 难辩真伪 我们这里探讨的参数以公版为准 显存是各厂商做文章的重点 大家选择的时候主要参考显存的类型和大小 类型DDR3为基本DDR5为最佳 DDR2不做考虑 大小以512M为准 1G最好 重点看位宽 位宽又分核心位宽和显存位宽 大家主要看显存位宽 128BIT为基本256为佳 另外显存频率与显存颗粒 供电方式 这里同样不做介绍 毕竟本文针对的是初级DIY用户

5,电脑开不开机器

电脑开不了机的几点原因 常见故障: 一、开机主机显示器不显示,无报警 二、开机显示器还是不显示,有报警 三、从windows xp那个启动界面进去后就又反复重启 四、蓝屏 其他问题看后面 常见故障的分析及解决办法: 一、不能开机且无报警的检修思路: 造成不能开机且无报警故障的最大可能,也就是最值得怀疑的是:1.供电;2.CPU;3.主板。因为这三件硬件只要有一件有故障,主板就不能启动,主板没启动就不会报警。有故障不一定是配件坏了,接触不良也是故障。 所以按下面的步骤检查: 1.测量电源是否能正常输出各路电压,无测量工具时可用好电源直接代换。 电源与主板的连接是否可靠,可拔插20口插头。 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是否损坏。必要时可直接短接主板上的PWR SW接针,看能否启动主板。 在确信供电正常后进行下面的检查。 2.拔插CPU,不行的话换CPU。 拔插CPU后能启动,说明是CPU接触不良。拔插CPU后不能启动,CPU有损坏的可能,所以换 CPU,换CPU还是不行,剩下的只有主板了。 3.主板检查首选应是CPU插座供电是否正常,其次是南桥北桥,各晶振,时钟发生器等。可 以借助主板诊断卡。当然这些不是一般的DIYER能完成的。只有送修了。 (RYW5总结) 二、常见的PC故碍开机报警声及解决(点击) 如果是内存问题:内存没插好,把内存卡拔下来用橡皮擦擦亮金手指,或者内存坏掉 其他问题: 1.显卡未插紧. 2.检查显示器是否损坏. 3.将主板上所有连线重新插一次. 4.重插PCI,AGP,或其他连接卡. 三、可能是系统启动文件损坏或者更换硬件 1、有个朋友的把他的显示器借别人用了半个小时,拿回来就不能正常启动了,安全模式可以进去,估计显示器的分辨率被调了,后来在安全模式下卸载了显卡驱动程序,就可以了 2、我前几天是主机跟显示器的线掉了,启动才发现没插线,又急忙把主机强行关机,然后就再也进不去了,后知道启动文件坏了 3、碰到这种情况我的解决办法是,首先,开机按F8,会出来一个界面,那个界面有让你选择进入安全模式等,先选择其中“最后一次正确配置”,如果不行,再选择“安全模式”,在里面可以重装某硬件驱动程序等,再不行,那就是系统启动文件被破坏了,就如我上面的开机,还没等启动完毕又关机做法就会损坏启动文件。 4、系统启动文件损坏还有可能是有些人在杀毒的时候把一些东西删了,结果启动不了系统,那么你可以用XP启动盘的修复功能,开机,在BIOS里选择光盘启动,并放入光盘,按R有个XP修复台,具体做法看:在 www.google.com搜索 XP 修复台 四、蓝屏 引起蓝屏的原因很多,有硬件、有软件的,还有其它不易觉察的因素,其解决办法也比较多,下面就你碰到的情况作一下分析,在系统启动和关闭时出现蓝屏一般有以下这些原因:   1、硬盘剩余空间太小或碎片太多:必须保证预留有一定的磁盘空间,并在使用电脑隔一段时间后进行一次碎片整理;   2、系统硬件冲突:这种现象导致“蓝屏”也比较常见。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是声卡或显示卡的设置冲突。在“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中检查是否存在带有黄色问号或感叹号的设备,如存在可试着先将其删除,并重新启动电脑。若还不行,可手工进行调整或升级相应的驱动程序;   3、启动时加载程序过多:不要在启动时加载过多的应用程序,以免使系统资源消耗殆尽;   4、应用程序存在着BUG:使用程序存在一些错误或不稳定因素也会引起蓝屏;   5、遭到不明的程序或病毒攻击所至:可仔细检查一下,并做好防范措施;   6、版本冲突:有些应用程序需调用特定版本的动态链接库DLL,如果在安装软件时,旧版本的DLL覆盖了新版本的DLL,或者删除应用程序时,误删了有用的DLL文件,就可能使上述调用失败,从而出现“蓝屏”。可重新安装试一试。   7、注册表中存在错误或损坏:很多情况下这是出现“蓝屏”的主要原因。注册表保存着系统的硬件配置、应用程序设置和用户资料等重要数据,如果注册表出现错误或被损坏,就很可能出现“蓝屏”。如果电脑经常出现“蓝屏”,你首先就应考虑是注册表出现了问题,应及时对其检测、修复,避免更大的损失;   8、软硬件不兼容:新技术、新硬件的发展很快,如果安装了新的硬件常常出现“蓝屏”,那多半与主板的BIOS或驱动程序太旧有关,以致不能很好支持硬件。如果你的主板支持BIOS升级,应尽快升级到最新版本或安装最新的设备驱动程序。 Lone Star 2008-06-18 21:47 检举
主板场效应管损坏,或是I/O芯片损坏,修可能在40元左右。
我估计电源问题(不知道风扇转吗?) 或者 硬盘不转 把接口重新插拔下
看下风扇有没坏

6,如果电脑开机开不了怎么办

修复WindowsXP系统无法正常启动 http://windows.chinaitlab.com/star/397755.html 电脑不能开机——也就是不能正启动的现象与原因有很多,下面就举几个本人在工作中或是帮朋友搞机时经常碰到的几种现象来说明一些自己对这方面的看法。 1、电脑能正常打开电源,并进行coms自检,但就是不能启动操作系统。光标在黑屏上闪烁,有提示:“Pressanykeytorestarcomputer.” 1)我碰到的这种情况解之道是检查软驱中是否有软盘。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很多人的机子的coms设置首先从软盘启动,而驱中的软盘只是因为工作时一时疏忽而忘了取出的工作数据盘,并非系统启动盘,系统启动时找不到启动文件,当然启动不起来了。有好几次朋友匆匆忙忙打电话来请我去,都只是这个小小“难题”在作怪而已。 2)另一种情况是中了开机型病毒。当检查coms设置正确,其它设备工作正常后,你就应该想到是不是机子中毒了。解决方法当然是杀毒,有菜鸟问:机子都启动不了,怎么杀毒啊?怎么不行呢,在coms中把“bootfirstdrive”设置从cd-rom启动,保存设置,重启,把事先找好的带有杀毒软件的光盘塞入光驱,运行杀毒程序kill之。一般中毒的文件是boot.ini,system.ini,win.ini等系统文件。重启电脑,电脑是不是正常启动了?我就碰到过这种情况n次了,都是这样搞定的。 2、有一些时间(半个小时以上)没用电脑,开始启动时计算机自动重新启动,有时会连续重起多次,然后就能正常登录,这时系统会提示刚刚从一个严重错误中恢复。此后计算机就能够正常工作,即使连续工作几个小时也不会再出错。并且此时如果再次重新启动(甚至关机后重起)也完全正常。重新安装系统也是如此。 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一般不是软件方面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硬件的故障。有些机子的配置不是很好,某个硬件尤其是主板性能、质量不是有保证的,在电脑启动时需要预热,否则会出现“断电”现象,使计算机重启。解决之道是采用更换部件法进行定位。如果你很自信的怀疑是主板在捣鬼,你可以关机10分钟后重启,如果问题依旧,可以为主板洗冤。 3、按下电源按钮毫无反应,连个屁也不会放一个。其它电器工作正常,说明供电正常。 1)检查连接电脑的电源线; 2)检查是否有无给电脑供电; 3)检查硬盘有无供电; 4)检查电源按钮的电源跳线是否正常; 5)检查主板是否供电,若无,8成是电脑的电源挂了; 4、开机黑屏 你有没有遇到过?一开机就什么也看不到,气不气人? 1)内存问题 内存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系统在加电自检过程中,能够检测出内存和其他关键硬件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如果有问题或不能正常工作,系统就会用喇叭报警。喇叭的声音不同,表示不同的故障。内存有故障,喇叭发出的声音是“嘀嘀”。电到这种现象,你不妨打开机箱,把内存条取出,清除上面的灰尘,把插槽里的灰尘也清了,或是换个插槽插上。一般来说,就搞定了。 2)显卡不能正常工作 如果显卡不能正常工作,计算机也会黑屏。但这时系统不会用小喇叭报警。 开机后,系统自检正常,小喇叭不报警。但屏幕上显示“NoSignals”。据此,初步判断是显卡有问题。将显卡卸下后,发现显卡上粘满了灰尘,先用刷子把显卡刷干净,再用橡皮把“金手指”打磨一遍。然后插上显卡,开机,正常进入系统。这种问题,一般是由于时间长了,显卡的“金手指”部份因氧化而与插槽接触不良引起的。它的特征是系统自检正常,小喇叭不报警,显示器黑屏(比较老的显示器)或显示“NoSig-nals”(比较新的显示器)。处理这种故障的方法是检查显卡是否接触不良或插槽内是否有异物影响接触。 3)主板BIOS故障 我去年在弄我的电脑时,本来想在coms中把bios设置一番,好弄个密码开机,没想到一开机就黑屏,但喇叭不报警。通过检查,发现显卡没问题。又检查了其它几个东东,发现也很正常。百般无奈之下(当时我在乡下住,村子里没有别的电脑)干脆将电池卸下后又装上,再开机,系统显示正常,要求进行BIOS设置(主板放电法)。重新设定后,顺利进入晕倒师。如果你也遇到类似问题,也可以试一试主板放电法,说不定问题就在这儿。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当时是急了,采用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哦——其实是蛮干的。 5)开机不久后提示“Theopearingloaderwaslost” 不用多说,你一定装了至少2个的操作系统,多重启动菜单丢了。解决办法参照我前面的文章:丢失了多重启动菜单
电脑开不了机的几点原因 常见故障: 一、开机主机显示器不显示,无报警 二、开机显示器是不显示,有报警 三、从windows xp那个启动界面进去后就又反复重启 四、蓝屏 常见故障的分析及解决办法: 一、不能开机且无报警的检修思路: 造成不能开机且无报警故障的最大可能,也就是最值得怀疑的是:1.供电;2.CPU;3.主 板。因为这三件硬件只要有一件有故障,主板就不能启动,主板没启动就不会报警。有故 障不一定是配件坏了,接触不良也是故障。 所以按下面的步骤检查: 1.测量电源是否能正常输出各路电压,无测量工具时可用好电源直接代换。 电源与主板的连接是否可靠,可拔插20口插头。 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是否损坏。必要时可直接短接主板上的PWR SW接针,看能否启动主 板。 在确信供电正常后进行下面的检查。 2.拔插CPU,不行的话换CPU。 拔插CPU后能启动,说明是CPU接触不良。拔插CPU后不能启动,CPU有损坏的可能,所 以换 CPU,换CPU还是不行,剩下的只有主板了。 3.主板检查首选应是CPU插座供电是否正常,其次是南桥北桥,各晶振,时钟发生器等。可 以借助主板诊断卡。当然这些不是一般的DIYER能完成的。只有送修了。 (RYW5总结) 二、常见的PC故碍开机报警声及解决(点击) 如果是内存问题:内存没插好,把内存卡拔下来用橡皮擦擦亮金手指,或者内存坏掉 其他问题: 1.显卡未插紧. 2.检查显示器是否损坏. 3.将主板上所有连线重新插一次. 4.重插PCI,AGP,或其他连接卡. 三、可能是系统启动文件损坏或者更换硬件 1、有个朋友的把他的显示器借别人用了半个小时,拿回来就不能正常启动了,安全模式可 以进去,估计显示器的分辨率被调了,后来在安全模式下卸载了显卡驱动程序,就可以了 2、我前几天是主机跟显示器的线掉了,启动才发现没插线,又急忙把主机强行关机,然后 就再也进不去了,后知道启动文件坏了 3、碰到这种情况我的解决办法是,首先,开机按F8,会出来一个界面,那个界面有让你选 择进入安全模式等,先选择其中“最后一次正确配置”,如果不行,再选择“安全模 式”,在里面可以重装某硬件驱动程序等,再不行,那就是系统启动文件被破坏了,就如 我上面的开机,还没等启动完毕又关机做法就会损坏启动文件。 4、系统启动文件损坏还有可能是有些人在杀毒的时候把一些东西删了,结果启动不了系 统,那么你可以用XP启动盘的修复功能,开机,在BIOS里选择光盘启动,并放入光盘,按 R有个XP修复台,具体做法看:在 www.google.com搜索 XP 修复台 四、蓝屏 引起蓝屏的原因很多,有硬件、有软件的,还有其它不易觉察的因素,其解决办法也比较 多,下面就你碰到的情况作一下分析,在系统启动和关闭时出现蓝屏一般有以下这些原因: 1、硬盘剩余空间太小或碎片太多:必须保证预留有一定的磁盘空间,并在使用电脑隔一段 时间后进行一次碎片整理; 2、系统硬件冲突:这种现象导致“蓝屏”也比较常见。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是声卡或显示卡 的设置冲突。在“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中检查是否存在带有黄色问号或感叹 号的设备,如存在可试着先将其删除,并重新启动电脑。若还不行,可手工进行调整或升 级相应的驱动程序; 3、启动时加载程序过多:不要在启动时加载过多的应用程序,以免使系统资源消耗殆尽; 4、应用程序存在着BUG:使用程序存在一些错误或不稳定因素也会引起蓝屏; 5、遭到不明的程序或病毒攻击所至:可仔细检查一下,并做好防范措施; 6、版本冲突:有些应用程序需调用特定版本的动态链接库DLL,如果在安装软件时,旧版 本的DLL覆盖了新版本的DLL,或者删除应用程序时,误删了有用的DLL文件,就可能使上 述调用失败,从而出现“蓝屏”。可重新安装试一试。 7、注册表中存在错误或损坏:很多情况下这是出现“蓝屏”的主要原因。注册表保存着系 统的硬件配置、应用程序设置和用户资料等重要数据,如果注册表出现错误或被损坏,就 很可能出现“蓝屏”。如果电脑经常出现“蓝屏”,你首先就应考虑是注册表出现了问 题,应及时对其检测、修复,避免更大的损失; 8、软硬件不兼容:新技术、新硬件的发展很快,如果安装了新的硬件常常出现“蓝屏”, 那多半与主板的BIOS或驱动程序太旧有关,以致不能很好支持硬件。如果你的主板支持 BIOS升级,应尽快升级到最新版本或安装最新的设备驱动程序
开不了机就重装啊
去找修电脑的呗!
把内存`显卡重新插下`基本上就好了`
维修

7,电脑上USB接口的输出电流是多少毫安时

普通USB电源或充电器普遍功率比较小,输出电流普遍在500毫安时以下
usb接口的标准带载电压为5v。最大输出电流500ma。可见最大功率为5*0.5=2.5w。所以,外部使用的设备其最大功率不得超过2.5w。实际使用中,因为线路电阻的问题,实际电压和实际电流稍低。一般在4.9v左右。
电脑上的USB接口的输出电压为直流5V,输出电流不大于500毫安。USB接口电压是5V±5%为外部提供电压。并不代表是恒定的5V电压。而USB2.0的更小,只有3%的波动。USB接口的电流就比较恒定,一般为500mA,笔记本的只有100mA。而USB接口的供电方式分为三种,主电源+5V直接供电、副电源直接供电、通过电源调整管控制供电。USB的电压为3.3V到5V 电流为500mA到1000mA。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而其中文简称为“通串线”,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脑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是应用在PC领域的接口技术。USB接口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热插拔功能。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是现在笔记本电脑上使用最频繁的接口之一,众所周知,USB分为USB 1.0、USB 1.1和USB 2.0三种标准,理论最大速度依次为1.5 Mbps、12 Mbps和480 Mbps。(注意:这并不准确,因为USB已经披上一层马甲了,皆改名为USB 2.0,最大速度能达到1.5 Mbps的叫作Low-speed USB 2.0,能达到12Mbps的叫作Full-speed USB 2.0,而达到480 Mbps的叫作High-speed USB 2.0;但是这种说法在普通消费者和销售商中并不通用,因而仍旧使用前面的说法。)电压输出为5 V,最大输出电流为500 mA;笔记本电脑上所带的通常是USB A母口,可以通过转接头或转换线变为不同的USB接口。但是在日益增多且速度更快的USB外设下,应该如何充分有效使用USB接口呢? 首先,必须了解USB控制器,通常来说USB控制器是集成在南桥上的,这里以Intel芯片组的南桥ICH(Input/Output Controller Hub,输入输出集成控制器)为例说明。如图1所示,ICH7是迅驰3平台上所使用的南桥芯片,其拥有一个USB2.0 EHCI (Enh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加强型主机端控制界面)和四个USB1.1 UHCI (Universal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 通用型主机控制器界面);USB2.0 EHCI是通过PCI总线而其它控制器相连接的,拥有480 Mbps的带宽,而USB2.0 EHCI控制着下面4个的USB1.1 UHCI,而每个USB1.1 UCHI能提供两个USB接口(port)。可见,虽然ICH7能提供高达8个USB接口,但是8个接口是共享480 Mbps带宽的,任何时刻不可能有多于一个接口速度达到480 Mbps带宽。(USB 1.1接口则不同,每个接口能单独享有12 Mbps最大理论带宽。)因此,如何合理利用使用这480 Mbps理论带宽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USB 2.0理论上提供480 Mbps的带宽,但是实际上能利用的带宽通常约为30 MB/s(具体视芯片而定,还有PCI总线所挂载的设备占用带宽的多少,1 MB/s=8 Mbps)。可见,在U盘、移动硬盘、外置光驱等众多USB外设的面前,USB接口的带宽实在足襟见袖。为了解决这一困局,可以增加USB接口的带宽,但是USB已经固定为一个标准,不可能随意增加带宽。这样的话只剩下增加USB控制器中的USB2.0 EHCI数量,如Intel的迅驰4平台上所使用的南桥ICH8就把USB2.0 EHCI增加到2个,使USB接口总带宽达到了480 Mbps+480 Mbps。 也许读者奇怪,为何总带宽不是960 Mbps呢,而是480 Mbps+480 Mbps。因为每个USB设备任意时刻只能受一个USB2.0 EHCI控制,所以获得的带宽仍旧为480 Mbps。但用户到底如何才能让两个USB2.0 EHCI合理控制USB设备和分配带宽呢,这个则不用用户去考虑,Intel在ICH8上建有一个仲裁机制来分配的EHCI和带宽。虽然增加南桥芯片上的USB2.0 EHCI数量的做法可行,但这必须更换笔记本电脑,因此对于用户想通过升级来实现增加USB2.0 EHCI来说,显得毫无意义。而增加USB2.0 EHCI方法只剩下一个——给笔记本电脑增加一张扩展USB接口的PCMCIA卡。(但扩展USB接口的ExpressCard不完全支持,此将在下文作出解析) IEEE 1394接口 IEEE 1394接口(以下简称1394),苹果称之为Firewire,而索尼则称之为iLink,在笔记本上通常以4-pin小接口与用户相见。与门庭若市的USB接口相比,1394则冷落得多了,大多数用户只能它来连接DV用,把更多任务交由USB负责。但这样做并不明智,1394很多方面甚为优秀,足以应付高速外设的需求。 首先从传输速度上来说,主流的1394a使用的是DS编传法(编码法、传输法),理论速度能达到400 Mbps,而实际速度也能接近40 MB/s,不在USB 2.0之下;而最新的1394b改用了8b10b法,使其理论速度高达800 Mbps,实际速度也能去到60 MB/s左右,USB 2.0实在相形见拙。而且,USB是一组线、半双工传输,而1394则是由两组单工线组成的全双工传输。(如果在通讯中的任何时刻,信息只能从A传向B,而B不能传向A的话,就叫做单工;A能传向B,B也能传向B,但是仅有一个传输方向存在,就叫做半双工;在半双工的基础上,能同时实现双向传输的就叫做全双工。)可见,虽然1394和USB同为串行传输,但是1394在传输速度上远高于USB 2.0,非常适合一些高速外接设备(如移动硬盘、光驱)使用。 其次,在传输距离上,单根USB线最长可以5米,而1394仅有4.5米,USB略为优胜。但是USB最多只能进行五层信号放大(多用USB HUB进行),且每层连接线最长也是5米,因此最终长度也就60米;而1394最多能串联16根线,每根线长4.5米,总长达72米。不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也用不着这么长,因此实际上二者还是打个平手。在连接设备数量上,USB可以达到127个外设,而1394在单一系统内只能达到63个,但是可以通过桥接增加到1023。不过无论是127个还是63个,都满足笔记本电脑用户的需求了,虽然1394在技术上的确是高出一筹,但实际应用上毫无差别。 最后,1394可以进行星状链接(Star)、链状链接(Chain)、树状链接(Tree)和点对点链接(Peer to Peer),而USB仅有树状链接,点对点链接得依靠中转电路,1394在应用上显得灵活得多。而在供电能力上,1394更是能满足3.5寸移动硬盘的电力需求(注意:4 pin小型化的1394a方案不具备供电能力),远非USB所能比拟。在CPU占用率上,1394也是远低于USB。 不过遗憾的是,1394在笔记本上的应用多为4 pin的1394a,只有少数笔记本提供6 pin的1394a(如Acer的TravelMate 3012),而1394b则更是少之又少,仅有Apple在笔记本电脑上使用;而且1394接口的外设普遍比USB昂贵,以致1394的使用成本比USB高。还有的一点就是,1394b跟1394a接口并非完全兼容,只有Bilingual接口能兼容原来的6 pin的1394a,而Beta-Only则不兼容。 PCMCIA接口 PCMCIA接口(以下简称PCMCIA)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出现,不过直至1990年Intel、AMD、IBM、Conmpag等公司所组成的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才提出了标准架构,主要的面向对象是笔记本电脑。PCMCIA早期的设计仅是作为存储器的,但是随着的规格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了笔记本的标准通用接口之一。 在规格上,所有的PCMCIA卡皆是85.6 mm长、54.0 mm宽的长方形卡(仅是插入笔记本电脑内的部分),由于提供不同的功能,外露在笔记本外的部分有着不同的设计。PCMCIA卡在规格经历4个时期的发展:Type I是最早的PCMCIA卡规格,厚度仅有3.3 mm,16 bit并行传输介面,单排针脚设计,仅能作为扩充存储器,现已淘汰。Type II厚度增加到了5 mm,采用了双排针脚设计,因此同时兼容16 bit和32bit并行传输介面,由于引入了标准的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设计,此时的PCMCIA除了得到带宽提高外还能够用于扩充其它设备了。而到了Type III,厚度从Type II的5 mm增加到10.5 mm,允许插入更厚的PCMCIA卡。而最近一次提升规格也是最后一次提升规格——Cardbus,维持体积不增加的前提下,把接口带宽提高132 MB/s,而且向上兼容。 PCMCIA虽然发展到Cardbus后最大理论带宽仍只有132 MB/S,而且还是使用基于PCI技术的并行传输技术,但是已经能很好满足需求(足以应付千兆网卡的需求了),而且有着众多设备支持。 至于供电能力方面,PCMCIA虽支持3.3 V和5 V电压,但能提供电流却相当的低,甚至连2.5寸移动硬盘的电能需求都无法满足,具体规格如下表所示。从下表可见,PCMCIA最大供电能力也不过3.3 W,平均也不过2.5 W,而PCMCIA卡本身就需消耗一部分电能,因此通过PCMCIA扩展出USB接口、1394接口等接口的话,往往就出现供电不足的问题。因此市场有些PCMCIA卡产品,会增加一个辅助供电接口。 ExpressCard接口 虽然PCMCIA已经相当成熟、能很好满足各种需求,但是其使用的并行传输技术,不利于笔记本的电路板设计,且体积过大妨碍了笔记本的轻薄化,更重要的是其基于的PCI总线已经发展到尽头(早期的PCMCIA走的是已淘汰的ISA总线),PCMCIA规格难以再提升。因此PCMCIA后继产品早已提上了议事日程,到了2003年,PCMCIA协会发布了ExpressCard标准。而到了迅驰2平台的时候,配有ExpressCard接口(以下简称ExpressCard)的笔记本电脑已经初露锋芒,到了迅驰3平台时,ExpressCard更是占据了主流位置。 与PCMCIA不同,ExpressCard是基于PCI Express技术发展而来的,除了支持PCI Express传输技术外,还支持USB传输技术。前者的带宽能达到2.5 Gbps,后者则为480 Mbps。至于如何取舍使用哪种传输技术则可以参考下图。由于改用了串行传输技术,进而减少了走线数量,有利了笔记本的设计简化与成本降低;同时带宽的提高,允许连接更高速设备,如eSATA接口、SAS接口。 尤其要关注的是:当ExpressCard用于扩展USB时候,往往只是起到一个USB HUB的作用,不能起到增加EHCI数量的作用,也就是不能扩大USB的总带宽;如果要起到USB EHCI的作用的话,必须是增加一块PCIE接口USB控制芯片。可见ExpressCard产品不一定都是走PCIE通道,或许是走USB通道,这样会造成带宽降低和占用非常有限的USB带宽(通常来说,笔记本里的PCIE带宽都是十分充裕的),因此选购ExpressCard产品时必须注意。 在规格上,ExpressCard拥有两种大小不同的规格,即宽度分别为34 mm和54 mm的ExpressCard/34和ExpressCard/54,而长度和厚度则相同,分别是75 mm、5 mm。(以上数据皆为ExpressCard在笔记本内部的规格)虽然这两种卡的规格各异,但是在接口端是一样的。在兼容性上,ExpressCard/54插槽能兼容ExpressCard/34和ExpressCard/54的卡,而ExpressCard/34插槽只能兼容ExpressCard/34卡了。至于为何会出现了两种大小不同的规格呢?其实原早ExpressCard卡只有34 mm的版本,但是后来发觉这个版本太窄(还没CF卡宽),没法容纳太多接口或较大的接口,而且体积也过小,没法放下电路规模较大的ExpressCard模块,所以增加了ExpressCard/54这个标准。 在了解这些知识后,相信读者能很好运用这些接口:因为PCMCIA和ExpressCard数量是极其有限的,因此没有必要的话,应该尽量使用USB和1394。如果对带宽或效果要求很高的话(前者如千兆网卡,后者有声卡),才使用这两个接口;如果不是的话,就拿这两个接口去扩展USB接口和1394接口。而在1394和USB间的选择上,如果是连接3.5寸硬盘、5寸光驱等设备,1394则是首选,因为对于此类产品来说都得外接电源,因此即使是带供电的USB对于4pin的1394a来说,便携性也不会占优势,而且带宽还不如1394a,同时还能充分利用笔记本电脑的接口。而在2.5移动硬盘、无线网卡、读卡器等外设上,USB则是首选,因为无论是外设数量,还是易用性USB都是占优的,而且USB也能满足这些设备的供电要求,但必须注意合理利用带宽。

文章TAG:starstar接口供电是多少  我重装了个系统后把光驱拿了下来然后重启只进了第i个画面就没反应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