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动车组的电转换效率是多少

动车组的电转换效率:如用普通非节能电源 ,转化效率 60% 左右,电源提供约1000w的电力 一般火力发电厂的发电效率即其热效率为40%左右 一般火车的效率是指什么,是指电机的效率么?其电机的效率在60%~80%之间。

动车组的电转换效率是多少

2,电磁铁的效率

你指的效率是不是电能转换为磁场强度,如果是电能转为磁场强度的话那是一样的。因为它是用同一个公式运算。 定义的依据 (1)电场对电荷q有作用力F (2)对电场中任一点F∝q,F/q=恒量(由电场决定) (3)对不同点一般恒量的值不同 (1)磁场对直线电流IL有作用力F (2)对磁场中任一点F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有关.只考虑电流方向垂直磁场方向的情况时,F∝IL,F/IL=恒量(由磁场决定) (3)对不同点一般恒量的值不同 电磁铁要用软铁(纯铁)做铁芯,主要为了防止它产生剩磁。 电机要用硅(矽)钢片做,主要目的要提高它的磁通量。 补充说明: 涡流产生原因: 当线圈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时,由于电磁感应,附近的另一个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实际上这个线圈附近的任何导体中都会产生感应电流。如果用图表示这样的感应电流,看起来就象水中的旋涡,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涡电流。 涡流是电铁的无功损耗,这与设计、制造、使用都有关也叫功率因素。一般生产厂出来是功率因素必须达到0.85.磁场强度=导磁率X单位长度线圈匝数X电流。 只能选择单位长度线圈匝数,根据线圈材料是铜或铝,选择最小线径,线径定了后再根据单位长度线圈匝数选线圈缠绕层数,由材料电阻率及外电压确定线圈全长,由全长及层数得出电磁铁长及直径。
涡流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与交流电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就没有说交流电的频率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如果把直流供电改成高频直流脉冲的,不会减弱磁场,但可以提高电效率。硅钢片。

电磁铁的效率

3,电源的转换效率以及选择电源的问题

同时提升功率因数、每个品牌的电源产品,100%是理想的状态。引用一下,损耗的电能越多。 主动PFC和电源转换效率并没有必然联系就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来看:电路简单。转换效率 是关于能量转换的:电压适应范围宽。前提是你买的电源必须是功率实标的.9A,利用电感中电流不能突变的原理,对于一般家用没有实际意义。3:例如你电源输入的电流是1A。这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国产电源和其他产地的电源:1,条件允许,在非超大功率的场合下、主动式.0都是一样的走法。个人自由选择,0%是最差劲的极端.8A,PFC的主要作用是尽量减少这种影响,纠结主动或被动PFC没必要。开关电源的工作方式对电网有不同程度的噪声和影响。功率因数是电路的参数。供电局对这个指标比较重视,都有高中低端之分三个问题分开回答,额定功率380-400W的电源,但经过电源的处理和调整后,引入了PFC,即可满足需要。可能只有0,都有口碑较好的产品,是在给自己省钱,最后输出的可能就没有1A了。 高转换效率。同时。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必须要配备500W或以上的电源。(但是并不浪费电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决定电源的损耗大小,两者其实相差不会太远、额定功率,由大功率开关管控制,和线路损耗有一定的关系,可以大幅降低电网干扰:高频感应线圈。不能说某个品牌就一定好、某个品牌就一定不好,实现很高的功率因数.0,0。当然。-----------------------------------------------------------------所以。 被动PFC的优势是。功率因数的范围是 0 1。这样我们就说此电源有80%或90%的转换效率。 主动PFC的优势是、不同要求的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主要不是省电问题。功率因数不影响电表走字,峰值功率已经接近或达到500W主机的功耗需要,动态反馈跟踪、被动式PFC,0在实际电路中其实不存在: 传统的二极管整流电路会造成电网干扰,交流电路中的一个指标,1,电磁干扰小,转换效率越低。2,电源损耗越大,转换效率越低,只需配备主机硬件功率总和的60%-70%功率的电源。电源一般会有个额定功率和峰值功率的区别,可能有500W:比方讲。排除PC的使用时间和基本功耗不大等因素,是厂商自己有针对性地生产不同功能。因为这些硬件功耗是按照满载算的,是在给供电局省钱,大部分高转换效率的电源都是主动PFC的,你主机所有硬件的功率相加。4,成本低。用家要看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而定,如果条件允许、或0,也同时拥有很高的功率因数。因此,功率因数也很低。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指标,建议尽可能配备功率较大的电源。高功率因数。转换效率的范围是 0% 100%:------------------------------------------------------- 主动PFC和被动PFC简介,电表也会多走些。 主动PFC其实也需要电感器。转换效率要影响电表走字,功率因数高,浪费电网容量。同时也不存在所有硬件都满载工作的可能.1和1,浪费的电越多.0是最理想的。简单说被动PFC是一个工频电感器、转换效率,肯定是上主动PFC比较好
问题1比如电源额定是300w 电源的转换效率是80%就是300w/0.8=375w 实际输出是375w375w-300w=75w这75w就是损耗的吗?答:这个75w是热损耗。电源本身浪费掉了。问题2额定300w的电源是不是每个小时都要损耗20%的电量?还是跟据电脑实际用电量来算的?比如电源额定是300w,我电脑实际需要200w电量就是200w/0.8=250w 250w-200w=50w这50w就是多损耗的吗?答:50w是热损耗,电源本身用掉的。不过实际情况可能还要多,电源在66.7%的负载率时效率会更低一些。另外电源本身的损耗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百分比不是确定的,一般你说的80%效率有可能是厂家满载或是80%负载时的最优效率。而66.7%则更低,估计只有70%多一些。

电源的转换效率以及选择电源的问题

4,电源的转换效率问题

转换效率是指电源在实际供电中,可以持续提供的稳定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比。电源供电中,功率不是很固定的,有时候可以达到最大功率,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达到额定功率。而且还有个转换效率,就是400w的源,比如转换效率是80%,实际上可以稳定输出的功率就是320w
问题1比如电源额定是300w 电源的转换效率是80%就是300w/0.8=375w 实际输出是375w375w-300w=75w这75w就是损耗的吗?答:这个75w是热损耗。电源本身浪费掉了。问题2额定300w的电源是不是每个小时都要损耗20%的电量?还是跟据电脑实际用电量来算的?比如电源额定是300w,我电脑实际需要200w电量就是200w/0.8=250w 250w-200w=50w这50w就是多损耗的吗?答:50w是热损耗,电源本身用掉的。不过实际情况可能还要多,电源在66.7%的负载率时效率会更低一些。另外电源本身的损耗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百分比不是确定的,一般你说的80%效率有可能是厂家满载或是80%负载时的最优效率。而66.7%则更低,估计只有70%多一些。
一、什么是转换效率? 为什么会有电源转换效率这个概念呢?这要先从电源的物理结构讲起。大家知道电源其实就是一个由变压器和交流/ 直流转换器以及相应稳压电路所组成的“综合变电器”。这个“综合变电器”里面包含两个主要部件—“变压器”和“电流转换器”,而这两个部件本身就存在着电能的消耗,它们附属的稳压电路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电源本身又是一个“耗电器”。输入电源的能量并不能100% 转化为供主机内各部件使用的有效能量,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转换效率的问题。 电源转换效率=电源为主机提供的即时输出功率/输入电源的即时功率× 100% 原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 1.不同的电源产品,其转换效率不同; 2.同一电源产品,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其转换效率也有变化。 第一点很容易被人理解,因为不同的电源产品之间,它们内在的变压电路、电流转换器以及功能电路都会有所不同,再加上自身的功率本来就不相同,所以转换效率不同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为什么同一产品的转换效率也会变化呢?这就要先从电源的输出电压说起了:电源的输入电压是额定的220V,而输出电压则有+12V、+5V、+3.3V 不同的规范,这就表示电源里至少拥有三种不同(“线圈缠比”、“磁感泄露率”不同)的变压器,由于三种变压器的功耗不尽相同,就意味着+12V、+5V 和+3.3V的电压输出其各自所对应的变压器转换效率亦不相同。 一般而言,+12V 电压输出负责为CPU 以及硬盘和光驱的驱动马达供电,+5V 电压输出负责为硬盘和光驱的PCB 电路板供电,+3.3V 的电压输出则是为主板上的内存电路模块供电。当计算机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各部件的使用频率和工作负荷会有所不同,导致不同电压输出回路的工作负荷浮动,所以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电源转换效率也是变化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电源自身功耗的浮动不是很大,而电源对外输出的浮动就比较大了,所以通常认为电源的输出负载越大,单位负载所“分摊”的电源自身功耗就越小,此时转换效率也就越高。 二、电源规范对转换效率的要求 小知识:转换效率与PFC 电路功率因数的区别最近有些电源标称自己的转换效率高达98%,但是仔细研究发现他们所谓的“转换效率”实际上是主动式PFC 电路的功率因数,这个因数表征的是有多少电能被电源利用了( 输入电源的实际能量/ 电网供给电源的能量),对于主动式PFC 电路来讲,功率因数可以达到98% 甚至99% 的水平;而我们所谓的转换效率,应该是电源供给其他设备的能量/ 输入电源的能量,二者表征的对象是不一样的。 以上就是电源转换效率的基本知识,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电源规范对转换效率的要求。最初,电源转换效率仅有60%左右;在Intel的ATX12V 1.3 电源规范中,规定电源的转换效率满载时不得小于68%;而在ATX 12V 2.01 中,对电源的转换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得小于80%。 因此在购买电源时,从它遵循的电源规范上大家就能大致了解其电源转换效率的高低。之所以前后两个电源规范对电源转换效率的规定有如此大的差别,原因有三: (一)、新的ATX 12V 2.01 规范基于新的电气制造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转换效率; (二)、因为主机功耗大幅度增加,如果电源的转换效率不提高的话,那么整机的巨大功耗和发热量将严重影响到正常使用; (三)、更高的环保和节能要求。 三、转换效率与我们的关系从电源规范对电源转换效率的严格要求,我们不难看出电源转换效率这个指标的重要意义。那转换效率是如何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呢?。就典型的ATX 12V 1.3 电源产品来说,其在实际工作中,转换效率大约在70%~75% 之间,也就意味着有25%~30% 的电能被转化为热量白白浪费掉了,以标称输入功率280W的电源产品为例,损耗功率约70W~84W,实际输出功率在200W 左右(刚好满足绝大多数PC的需要)。 如果换作典型的ATX 12V 2.01 电源,由于转换效率提高到80%~85%,那么电功率的损耗只有15%~20%,因此只要输入功率为240W 的电源就可以达到200W 的实际输出功率。这样算来,二者的功耗相差40W 左右,对于一台每天工作10 小时的PC,一天下来可以节约0.4 度(千瓦时)电,一年下来就是146 度电,以每度电6 角钱计算,光一年节省的电费就是100 元。 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个人节省开支的问题,目前我国仍是以火力发电为主,节约用电的同时就是为环保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电源转换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电源自身发热量的减少,这样更有利于降低机箱内的温度。

5,问大家一个超简单的问题列举说明各种电磁铁的效率是多少

电磁吸引力的影响:电流方向,线圈粗细,线圈绕法,铁芯粗细……直流电磁铁 因电磁铁工作全过程线圈电流不变, 使得保护状态时 95%以上的能耗被浪费, 这些被浪费的能耗用于加热线圈, 使线圈发热而过早老化、损坏; 为了减少线圈发热, 线圈导线直径被迫加大, 导致铜材的巨大浪费; 线圈体积增大, 使得铁芯体积增大, 导致钢材的巨大浪费;磁悬浮列车上的直线电机为什么效率很低? 简单讲电动机是由定子移动电磁铁吸引转子磁铁运动的,两磁铁越靠近吸引力越大,故小电机定子与转 子间只有0.3毫米间隙,而磁悬浮列车上的直线电机由于定子安装在路面上,转子安装在列车上,间隙 高达10毫米,故用于磁悬浮列车上的直线电机效率很低,能耗很大
编辑词条电磁铁目录 概述 优点 应用 电磁铁的历史 电磁铁磁场方向的判断 编辑本段概述 内部带有铁芯的、利用通有电流的线圈使其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英文学名:Solenoid。通常制成条形或蹄形。铁芯要用容易磁化,又容易消失磁性的软铁或硅钢来制做。这样的电磁铁在通电时有磁性,断电后就随之消失。 当在通电螺线管内部插入铁芯后,铁芯被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磁化。磁化后的铁芯也变成了一个磁体,这样由于两个磁场互相叠加,从而使螺线管的磁性大大增强。为了使电磁铁的磁性更强,通常将铁芯制成蹄形。但要注意蹄形铁芯上线圈的绕向相反,一边顺时针,另一边必须逆时针。如果绕向相同,两线圈对铁芯的磁化作用将相互抵消,使铁芯不显磁性。另外,电磁铁的铁芯用软铁制做,而不能用钢制做。否则钢一旦被磁化后,将长期保持磁性而不能退磁,则其磁性的强弱就不能用电流的大小来控制,而失去电磁铁应有的优点。编辑本段优点 电磁铁有许多优点: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用通、断电流控制;磁性的大小可以用电流的强弱或线圈的匝数来控制;也可改变电阻控制电流大小来控制磁性大小。编辑本段应用 电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电磁铁是电流磁效应(电生磁)的一个应用,与生活联系紧密,如电磁继电器、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等。 电磁铁可以分为直流电磁铁和交流电磁铁两大类型。如果按照用途来划分电磁铁,主要可分成以下五种:(1)牵引电磁铁——主要用来牵引机械装置、开启或关闭各种阀门,以执行自动控制任务。(2)起重电磁铁——用作起重装置来吊运钢锭、钢材、铁砂等铁磁性材料。(3)制动电磁铁——主要用于对电动机进行制动以达到准确停车的目的。(4)自动电器的电磁系统——如电磁继电器和接触器的电磁系统、自动开关的电磁脱扣器及操作电磁铁等。(5)其他用途的电磁铁——如磨床的电磁吸盘以及电磁振动器等。编辑本段电磁铁的历史 1822年,法国物理学家阿拉戈和吕萨克发现,当电流通过其中有铁块的绕线时,它能使绕线中的铁块磁化。这实际上是电磁铁原理的最初发现。1823年,斯特金也做了一次类似的实验:他在一根并非是磁铁棒的U型铁棒上绕了18圈铜裸线,当铜线与伏打电池接通时,绕在U型铁棒上的铜线圈即产生了密集的磁场,这样就使U型铁棒变成了一块“电磁铁”。这种电磁铁上的磁能要比永磁能大放多倍,它能吸起比它重20倍的铁块,而当电源切断后,U型铁棒就什么铁块也吸不住,重新成为一根普通的铁棒。 斯特金的电磁铁发明,使人们看到了把电能转化为磁能的光明前景,这一发明很快在英国、美国以及西欧一些沿海国家传播开来。 1829年,美国电学家亨利对斯特金电磁铁装置进行了一些革新,绝缘导线代替裸铜导线,因此不必担心被铜导线过分靠近而短路。由于导线有了绝缘层,就可以将它们一圈圈地紧紧地绕在一起,由于线圈越密集,产生的磁场就越强,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把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能力。到了1831年,亨利试制出了一块更新的电磁铁,虽然它的体积并不大,但它能吸起1吨重的铁块。 电磁铁的发明也使发电机的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编辑本段电磁铁磁场方向的判断 电磁铁的磁场方向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断。 安培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 (1)通电直导线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一):用右手握住通电直导线,让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四指的指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2)通电螺线管中的安培定则(安培定则二):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性质 直线电流的安培定则对一小段直线电流也适用。环形电流可看成许多小段直线电流组成,对每一小段直线电流用直线电流的安培定则判定出环形电流中心轴线上磁感强度的方向。叠加起来就得到环形电流中心轴线上磁感线的方向。直线电流的安培定则是基本的,环形电流的安培定则可由直线电流的安培定则导出直线电流的安培定则对电荷作直线运动产生的磁场也适用,这时电流方向与正电荷运动方向相同,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 历史 在奥斯特电流磁效应实验及其他一系列实验的启发下 ,安培认识到磁现象的本质是电流 ,把涉及电流 、磁体的各种相互作用归结为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寻找电流元相互作用规律的基本问题。为了克服孤立电流元无法直接测量的困难 ,安培精心设计了4个示零实验并伴以缜密的理论分析,得出了结果。但由于安培对电磁作用持超距作用观念,曾在理论分析中强加了两电流元之间作用力沿连线的假设,期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使结论有误。上述公式是抛弃错误的作用力沿连线的假设,经修正后的结果。应按近距作用观点理解为,电流元产生磁场,磁场对其中的另一电流元施以作用力。 意义 安培定律与库仑定律相当,是磁作用的基本实验定律 ,它决定了磁场的性质,提供了计算电流相互作用的途径。 安培力公式 电流元I1dι 对相距γ12的另一电流元I2dι 的作用力df12为: μ0 I1I2dι2 × (dι1 × γ12) df12 = —— ——————————— 4π γ123 式中dι1、dι2的方向都是电流的方向;γ12是从I1dι 指向I2dι 的径矢。安培定律可分为两部分。其一是电流元Idι(即上述I1dι )在γ(即上述γ12)处产生的磁场为 μ0 Idι × γ dB = —— ————— 4π γ3 这是毕-萨-拉定律。其二是电流元Idl(即上述I2dι2)在磁场B中受到的作用力df(即上述df12)为: df = Idι × B
效率是多少不知道(说实在的那些数据就是个参考而已,别指望真东西有那些指标!!)不过可以用土法比较。。。。看看发热量,有没震动,在同样的条件下,,电流转化成的磁能越高就越是好,,当然发热就少,震动也就小。。。。。。。。
这个效率和厂商制作水平及材料有关,如同样是铁芯硅钢片,国外的涡流损耗比我们的小多了,相应效率就高了。

文章TAG:电磁电磁转换效率一般多少  动车组的电转换效率是多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