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消弧线圈 参数

resistance of the unit :21.1ohm --单位电阻:21.1欧姆current rating:300A -------------额定电流:300安rated duty:30sec-----------------额定周期:30秒
搜一下:消弧线圈 参数

消弧线圈 参数

2,变压器消弧线圈的作用电容电流残流脱谐度怎么算的

补偿电网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目的:1、 自动消除电网的瞬间单相接地故障2、 当发生永久性(金属)单相接地故障时,有两种选择:经选线装置或微机接地保护检出故障线路后,作用于跳闸;也可使电网在一定时间内带故障运行,待调度部门转移负荷后延时跳开故障线路,使电网具有很高的运行可靠性。电容电流计算方法:1\位移电压法,2\注入扫频法残流=电容电流-电感电流脱谐度=残流/电容电流%

变压器消弧线圈的作用电容电流残流脱谐度怎么算的

3,电网消弧线圈选择帮忙计算下啊

35KV电容电流估算:架空线共计390KM,每百公里架空线电流经验值为10A,所以总电容电流大约39A,如果是山区还要增加20%-30%.规程规定35KV电容电流超过10A应装设消弧线圈,出线很少增加按1.35倍电容电流选择容量,即1100KVA.如果出线增加较多,按2倍电容电流,即1700KVA.10KV没有出线类型和长度,无法计算现在都是安装自动调节等差消弧线圈,考虑残流不超10A.脱谐度只做参考.中性点位移电压因为有阻尼电阻,一般在3%以内.

电网消弧线圈选择帮忙计算下啊

4,有关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

作用原理 消弧线圈的作用是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提供一电感电流,补偿接地电容电流,使接地电流减小,也使得故障相接地电弧两端的恢复电压速度降低,达到熄灭电弧的目的。 消弧线圈控制器 当消弧线圈正确调谐时,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机率,还可以有效的抑制过电压的辐值,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减小了故障点热破坏作用及接地网的电压等。所谓正确调谐,即电感电流接地或等于电容电流,工程上用脱谐度V来描述调谐程度 V=(IC-IL)/IC 当V=0时,称为全补偿,当V>0时为欠补偿,V<0时为过补偿。从发挥消弧线圈的作用上来看,脱谐度的绝对值越小越好,最好是处于全补偿状态,即调至谐振点上。但是在电网正常运行时,小脱谐度的消弧线圈将产生各种谐振过电压。如煤矿6KV电网,当消弧线圈处于全补偿状态时,电网正常稳态运行情况下其中性点位移电压是未补偿电网的10~25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串联谐振过电压。除此之外,电网的各种操作(如大电机的投入,断路器的非同期合闸等)都可能产生危险的过电压,所以电网正常运行时,或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以外的其它故障时,小脱谐度的消弧线圈给电网带来的不是安全因素而是危害。综上所述,当电网未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希望消弧线圈的脱谐度越大越好,最好是退出运行。

5,消弧线圈的问题

正常运行时分段的:两台消弧线圈各自独立过补偿。合上分段改变了系统参数(系统阻抗降低),消弧线圈为了保证补偿度,会改变分头适应补偿要求。若两台均在自动状态,为了达到补偿要求会出现两台消弧线圈不停的调整。若一台消弧线圈的运行方式由自动转为手动,则只有自动调整的消弧线圈改变分头,很快满足要求。
消弧线圈的作用 电网安装消弧线圈后,发生单相接地时消弧线圈产生电感电流,该电感电流补偿因单相接地而形成的电容电流,使得接地电流减小,同时使得故障相恢复电压速度减小,治理电容电流过大所造成的危害。同时由于消弧线圈的嵌位作用,它可以有效的防止铁磁谐振过电压的产生。消弧线圈补偿效果越好,对电网的安全保护作用越大,所以需要跟踪电容电流变化自动调谐的消弧线圈。 消弧线圈作用原理及国内外现状 消弧线圈的作用是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提供一电感电流,补偿接地电容电流,使接地电流减小,也使得故障相接地电弧两端的恢复电压速度降低,达到熄灭电弧的目的。当消弧线圈正确调谐时,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机率,还可以有效的抑制过电压的辐值,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减小了故障点热破坏作用及接地网的电压等。所谓正确调谐,即电感电流接地或等于电容电流,工程上用脱谐度v来描述调谐程度 v=(ic-il)/ic 当v=0时,称为全补偿,当v

6,什么叫脱谐度

V=(Ic-IL)/Ic *100% 式中Ic——对地电容电流A; IL——消弧线圈电感电流,A。
脱谐度(ν)脱谐度又称失谐度是指残流iδ中的无功分量(ic-il)与补偿电网的电容电流ic之比,即ν=(ic-il)/ic ,其符号的正负和数值的大小表示电流谐振等值回路的不同工作状态和偏离谐振(或距离谐振点的远近)的程度。(1)全补偿(谐振点ν=0)当电流谐振回路恰好在谐振点工作时,因ν=0,φ=0,ic=il,此时,电容电流与电感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彼此完全抵消,故iδ=ir,残流中仅含有有功分量,不仅其值最小,且其相位与零序性质的中性点位移电压u0同相。(2)欠补偿(ν>0)。当电流谐振回路在欠补偿状态下工作时,因ν>0,ic>il,φ>0,此时iδ中不仅含有有功分量,同时含有容性无功电流分量,其值较前明显增大,同时iδ 先于u0。(3)过补偿(ν<0)。当电流谐振回路在过补偿状态下工作时,因ν<0,ic<0,此时iδ中主要为感性无功电流分量,其值同样明显增大,其相位滞后于u0。 有上述分析可知,失谐度ν 的 绝对值越大,回路的工作状态距离谐振点或偏离谐振状 态越远;反之,若ν 的绝对值越小,回路的工作状态距离谐振点或趋向谐振状态越近;失 谐度为零时,回路恰好工作在谐振点。同时ν值为正时,残流呈容性;ν值为负时,残流呈感性;ν值为零时, 残 流 呈 纯 阻 性。

7,什么是消弧线圈

消弧线圈的作用   电网安装消弧线圈后,发生单相接地时消弧线圈产生电感电流,该电感电流补偿因单相接地而形成的电容电流,使得接地电流减小,同时使得故障相恢复电压速度减小,治理电容电流过大所造成的危害。同时由于消弧线圈的嵌位作用,它可以有效的防止铁磁谐振过电压的产生。消弧线圈补偿效果越好,对电网的安全保护作用越大,所以需要跟踪电容电流变化自动调谐的消弧线圈。 消弧线圈作用原理及国内外现状   消弧线圈的作用是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提供一电感电流,补偿接地电容电流,使接地电流减小,也使得故障相接地电弧两端的恢复电压速度降低,达到熄灭电弧的目的。当消弧线圈正确调谐时,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的机率,还可以有效的抑制过电压的辐值,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减小了故障点热破坏作用及接地网的电压等。所谓正确调谐,即电感电流接地或等于电容电流,工程上用脱谐度V来描述调谐程度   V=(IC-IL)/IC   当V=0时,称为全补偿,当V>0时为欠补偿,V<0时为过补偿。从发挥消弧线圈的作用上来看,脱谐度的绝对值越小越好,最好是处于全补偿状态,即调至谐振点上。但是在电网正常运行时,小脱谐度的消弧线圈将产生各种谐振过电压。如煤矿6KV电网,当消弧线圈处于全补偿状态时,电网正常稳态运行情况下其中性点位移电压是未补偿电网的10~25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串联谐振过电压。除此之外,电网的各种操作(如大电机的投入,断路器的非同期合闸等)都可能产生危险的过电压,所以电网正常运行时,或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以外的其它故障时,小脱谐度的消弧线圈给电网带来的不是安全因素而是危害。综上所述,当电网未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希望消弧线圈的脱谐度越大越好,最好是退出运行。   3.1补偿系统的分类   早期采用人工调匝式固定补偿的消弧线圈,称为固定补偿系统。固定补偿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将消弧线圈整定在过补偿状态,其过补程度的大小取决于电网正常稳态运行时不使中性点位移电压超过相电压的15%,之所以采用过补偿是为了避免电网切除部分线路时发生危险的串联谐振过电压。因为如整定在欠补偿状态,切除线路将造成电容电流减少,可能出现全补偿或接近全补偿的情况。但是这种装置运行在过补偿状态当电网中发生了事故跳闸或重合等参数变化时脱谐度无法控制,以致往往运行在不允许的脱谐度下,造成中性点过电压,三相电压对称遭到破坏。可见固定补偿方式很难适应变动比较频繁的电网,这种系统已逐渐不再使用。取代它的是跟踪电网电容电流自动调谐的装置,这类装置又分为两种,一种称之为随动式补偿系统。随动式补偿系统的工作方式是:自动跟踪电网电容电流的变化,随时调整消弧线圈,使其保持在谐振点上,在消弧线圈中串一电阻,增加电网阻尼率,将谐振过电压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控制系统将电阻短接掉,达到最佳补偿效果,该系统的消弧线圈不能带高压调整。另一种称之为动态补偿系统。动态补偿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在电网正常运行时,调整消弧线圈远离谐振点,彻底避免串联谐振过电压和各种谐振过电压产生的可能性,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后,瞬间调整消弧线圈到最佳状态,使接地电弧自动熄灭。这种系统要求消弧线圈能带高电压快速调整,从根本上避免了串联谐振产生的可能性,通过适当的控制,该系统是唯一可能使电网中原有功率方向型单相接地选线装置继续使用的系统。   3.2国内主要产品比较   目前,自动补偿的消弧线圈国内主要有三种产品,分别是调气隙式,调匝式及偏磁式。 调气隙式   调气隙式属于随动式补偿系统。其消弧线圈属于动芯式结构,通过移动铁芯改变磁路磁阻达到连续调节电感的目的。然而其调整只能在低电压或无电压情况下进行,其电感调整范围上下限之比为2.5倍。控制系统的电网正常运行情况下将消弧线圈调整至全补偿附近,将约100欧电阻串联在消弧线圈上。用来限制串联谐振过电压,使稳态过电压数值在允许范围内(中性点电位升高小于15%的相电压)。当发生单相接地后,必须在0.2S内将电阻短接实现最佳补偿,否则电阻有爆炸的危险。该产品的主要缺点主要有四条: 工作噪音大,可靠性差   动芯式消弧线圈由于其结构有上下运动部件,当高电压实施其上后,振动噪音很大,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内部越来越松动,噪音越来越大。串联电阻约3KW,100MΩ。当补偿电流为50A时,需要250KW容量的电阻才能长期工作,所以在接地后,必须迅速切除电阻,否则有爆炸的危险。这就影响到整个装置的可靠性。 调节精度差   由于气隙微小的变化都能造成电感较大的变化,电机通过机械部件调气隙的精度远远不够。用液压调节成本太高 过电压水平高   在电网正常运行时,消弧线圈处于全补偿状态或接近全补偿状态,虽有串联谐振电阻将稳态谐振过电压限制在允许范围内,但是电网中的各种扰动(大电机投切,非同期合闸,非全相合闸等),使得其瞬态过电压危害较为严重。 功率方向型单相接地选线装置不能继续使用   安装该产品后,电网中原有的功率方向型单相接地选线装置不能继续使用 调匝式   该装置属于随动式补偿系统,它同调气隙式的唯一区别是动芯式消弧线圈用有载调匝式消弧线圈取代,这种消弧线圈是用原先的人工调匝消弧线圈改造而成,即采用有载调节开关改变工作绕组的匝数,达到调节电感的目的。其工作方式同调气隙式完全相同,也是采用串联电阻限制谐振过电压。该装置同调气隙式相比,消除了消弧线圈的高噪音,但是却牺牲了补偿效果,消弧线圈不能连续调节,只能离散的分档调节,补偿效果差,并且同样具有过电压水平高,电网中原有方向型接地选线装置不能使用及串联的电阻存在爆炸的危险等缺点,另外该装置比较零乱,它由四部分设备组成(接地变压器,消弧线圈、电阻箱、控制柜),安装施工比较复杂。 偏磁式 消弧线圈结构的特点   电控无级连续可调消弧线圈,全静态结构,内部无任何运动部件,无触点,调节范围大,可靠性高,调节速度快。这种线圈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施加直流励磁电流,改变铁芯的磁阻,从而改变消弧线圈电抗值的目的,它可以带高压以毫秒级的速度调节电感值。 控制方式的特点   采用动态补偿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补偿系统串联谐振过电压与最佳补偿之间相互矛盾的问题。众所周知,消弧线圈在高压电网正常运行时无任何好处,如果这时调谐到全补偿或接近全补偿状态,会出现串联谐振过电压使中性点电压升高,电网中各种正常操作及单相接地以外的各种故障的发生都可能产生危险的过电压。所以电网正常运行时,调节消弧线圈使其跟踪电网电容电流的变化有害无利,这也就是电力部门规定“固定式消弧线圈不能工作在全补偿或接近全补偿状态”的原因。国内同类自动补偿装置均是随动系统,都是在电网尚未发生接地故障前即将消弧线圈调节到全补偿状态等待接地故障的发生,这了避免出现过高的串联谐振过电压而在消弧线圈上串联一阻尼电阻,将稳态谐振过电压限制到容许的范围内,并不能解决暂态谐振过电压的问题,另外由于电阻的功率限制,在出现接地故障后必须迅速的切除,这无疑给电网增加了一个不安全因素。偏磁式消弧线圈不是采用限制串联谐振过电压的方法,而是采用避开谐振点的动态补偿方法,根本不让串联谐振出现,即在电网正常运行时,不施加励磁电流,将消弧线圈调谐到远离谐振点的状态,但实时检测电网电容电流的大小,当电网发生单相接地后,瞬时(约20ms)调节消弧线圈实施最佳补偿。

文章TAG:消弧线圈脱谐度值多少消弧线圈  弧线  多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