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白天有流星吗

当然有了!只是白天光线太强把流星的光给掩盖了哦!

白天有流星吗

2,投影三米距离 多少明流

家用就可以了没必要太贵的3000+就够了2200的流明就够你用了当然你要注意光线

投影三米距离 多少明流

3,太阳每妙发出多少流明的光

太阳的光通量和在哪里观测,怎么观测没有关系 地球表面,距离太阳约1.5x10^11米,每平方米约1x10^5流明 因此太阳的光通量是4x 3.14 x (1.5x10^11)^2 x 10^5 流明

太阳每妙发出多少流明的光

4,投影机亮度多少明流够用

根据实际测试得出的结论是,1000——2500流明之间都是可取的范围,对于有条件的用户,可能会有一间专门的影音室,由于光线控制非常到位、专业,因此,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亮度稍低,比如1000——1500的投影机。你可以试试三星M250W投影机。

5,2000流明有多亮

流明简单来说,就是指蜡烛一烛光在一公尺(1 公尺 = 1 米)以外的所显现出的亮度。一个普通40瓦的白炽灯泡,其发光效率大约是每瓦10流明,因此可以发出400流明的光.。40瓦的白炽灯220伏时,光通量为340流明。按发光效率,1000流明相当于100W-220V白炽灯发出的光。流明,光通量的单位。发光强度为1坎德拉(cd)的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1球面度)内发出的光通量为“1流明”,英文缩写(lm)。同样,这个量是对光源而言,是描述光源发光总量的大小的,与光功率等价。光源的光通量越大,则发出的光线越多。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不同用电器所做的功,一般并不相同。例如,在相同的时间内,电流通过电动机车的电动机所做的功,要显著地大于通过电扇的电动机所做的功。为了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物理学中引入了电功率的概念。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用P来表示,P=W/t,而W=U×I×t(即电压乘以电流乘以时间),所以P=UI。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在上式中,电压U的单位要用伏特,电流I的单位要用安培,这样,电功率P的单位就是瓦特。电功率的单位还有千瓦,符号是kW。1kW=1000W 1W=1000mW把公式P=W/t变形后可得W=Pt,由此可以定义“千瓦时”,电流在1h内所做的功,就是1kW·h。1kW·h=1000W×3600s=3.6×10^6J
流明简单来说,就是指蜡烛一烛光在一公尺(1 公尺 = 1 米)以外的所显现出的亮度。一个普通40瓦的白炽灯泡,其发光效率大约是每瓦10流明,因此可以发出400流明的光.。40瓦的白炽灯220伏时,光通量为340流明。按发光效率,2000流明相当于200W-220V白炽灯发出的光。流明,光通量的单位。发光强度为1坎德拉(cd)的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1球面度)内发出的光通量为“1流明”,英文缩写(lm)。同样,这个量是对光源而言,是描述光源发光总量的大小的,与光功率等价。光源的光通量越大,则发出的光线越多。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不同用电器所做的功,一般并不相同。例如,在相同的时间内,电流通过电动机车的电动机所做的功,要显著地大于通过电扇的电动机所做的功。为了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物理学中引入了电功率的概念。
流明本身不具备直观信息,但是可以这么理解:一平方米300流明(光通量)的视觉亮度效果,就是我们的普通电脑液晶屏的亮度(300坎德拉亮度单位)假如我们的液晶屏有一平方米的话推算开来,6个流明要保持300坎德拉亮度不变,等效的发光面积就是0.02平方米=10厘米x20厘米的屏幕的正常亮度,相当于8.5~9英寸屏幕的最大的发光亮度(视觉亮度)也就是说,假设你投影到手掌机那么大,很亮、耀眼投影到0.5米x0.8米那么大,几乎看不到了(晚上无光也够呛)请采纳。
你可以想象一下,双管的LED灯架(类似原来的40W荧光灯)它的照度是100勒克斯(流明)
IMAX投影仪

6,关于光照的单位的一个问题

光量子通量密度,μmol/m2·s 或μE是对光子流强度的测量。W/m2是对光能量流的测量。它们之间的换算与光的频谱有关,所以没有简单的换算关系。对日光来说,仲夏中午的日照强度约为2000μE=2000μmol/m2·s=9800FC=1060W/m2。 (当然,这和纬度有关)。1 umol/m2/sec 的定义是6.022x10^(23) x 10^(-6)个光子每秒钟穿过1平方米的面积μmol/m2·s 单位一般是用来测量光合有效辐射的。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它是形成生物量的基本能源,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PAR有三种计量系统:1、光学系统,用光照度(lx)来度量。这种系统是以人眼对亮度的响应特征为基础的;2、能量学系统,用某一特征波长范围内即光合有效波段内的辐射通量密度(Wm-2)来度量;3、量子学系统,用光量子通量密度(umol m-2 s-1)来度量。你可以参考文献:太阳直接辐射光量子通量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概述 光照强度,简称照度。一个被光线照射的表面上的照度(illumination/illuminance)定义为照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设面元ds 上的光通量为dφ,则此面元上的照度e为:e=dφ/ds 。照度的单位为lx(勒[克斯]),也有用lux的,1lx=1lm/㎡。照度表示物体表面积被照明程度的量。 光照强度:指光照的强弱,以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来量度。简称照度,单位勒克斯(lux或lx)。被光均匀照射的物体,在1平方米面积上所得的光通量是1流明时,它的照度是1勒克斯。流明是光通量的单位。发光强度为1烛光的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1球面度)内发出的光通量为“1流明”。烛光(candela),音译“坎德拉”.烛光的概念最早是英国人发明的,它是发光强度(luminous intensity)的单位。当时英国人以一磅的白蜡制造出一尺长的蜡烛所燃放出来的光来定义烛光单位。而现在的定义已有了变化:以一立方厘米的黑色发光体加热,一直到该发光体将溶为液体时,所发出的光量的1/60就是标准光源,而烛光就是这种标准光源所放射出来的光量单位。 编辑本段光照的有关概念 自然光照与人工光照 日光照射即为自然光照,灯光照明即为人工光照。 l. 光照周期与光照时间 自然界一昼夜 24h为一个光照周期。有光照的时间为明期,无光照的时间为暗期。自然光照时一般以日照时间计光照时间(明期);人工光照时,灯光照射的时间即为光照时间,为期24h的光照周期为自然光照周期;为期长于或短于24h的称为非自然光照周期;如在24h内只有一个明期和一个暗期的称为单期光照;如在24h内出现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明期或暗期,即为间歇光照。一个光照周期内明期的总和即为光照时间。 2. 发光强度 光源射出光线的亮度为发光强度,即光源所具有的光能大小,单位是烛光。 3. 光通量 光源单位时间内所辐射的光能叫光源的光通量,其单位是流明(各点都与1烛光光源相距1英尺的1平方英尺面积上的光量为1流明)。 4. 光照强度(照度) 是物体被照明的程度 也即物体表面所得到的光通量与被照面积之比,单位是ix(l勒克斯是l流明的光通量均匀照射在l平方米面积上所产生的照度)或英尺烛光(1英尺烛光是1流明的光通量均匀照射在1平方英尺面积上所产生的照度),1英尺烛光=10.76lx。光照强度的测量用照度计。 夏季在阳光直接照射下,光照强度可达6万~10万lx,没有太阳的室外0.1万~1万lx,夏天明朗的室内100~550lx,夜间满月下为0.2lx。 白炽灯每瓦大约可发出12.561x的光,但数值随灯泡大小而异,小灯泡能发出较多的流明,大灯泡较少,荧光灯的发光效率是白炽灯的3~4倍。寿命是白炽灯的9倍,但价格较高 但是一个不加灯罩的白炽灯泡所发出的光线中,约有30%的流明被墙壁、顶棚、设备等吸收;灯泡的质量差与阴暗又要减少许多流明,所以大约只有50%的流明可利用。一般在有灯罩、灯高度为2.0~2.4m(灯泡距离为高度的1.5倍)时,每0.37m2面积上需lw灯泡或1m2,面积上需2.7w灯泡可提供10.76lx。灯泡安装的高度及有无灯罩对光照强度影响很大

7,摄影中光的种类有几种

按光源分:自然光和人造光 根据光源的方向可分:1、正面光 2、前侧光 3、侧光 4、逆光 5、顶光
4种。顺光、侧光、逆光和漫射光。1、顺光特点是被摄者全部受光,光线亮度高,影像平淡,色彩还原较好,但光比较平,很难表现出立体感。2、侧光特点是被摄者有明显的立体感,影调层次、线条轮廓等都更为丰富,能较好地刻画人物的外型特征和表情神态。3、逆光特点是光线能为被摄者勾勒出漂亮的轮廓线,可使人物与背景区别开,表现出很强的空间感。4、散色光是无明确的方向性,照射到被摄者身上明暗关系不十分明显,中间过渡层次丰富,影像较为柔和。扩展资料光的运用散射光的运用:户外太阳经过云层或是其他遮蔽物所漫射成反射出来的光,称为散射光。室内棚的反光伞、无影罩或经反射物折射的光,都属于散射光。这是柔和软调的光质,是人像摄影较为理想的光源,可以使人像摄影的皮肤质感产生柔和美丽的效果。无论是上述的户外人像用光或是室内人像打光法,都是摄影师经常使用的光影控制技术。摄影师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出各种富有变化或气氛的打光法。只是在影像与光影的整体表现上,需要有与人体共鸣性的美感,否则即会失去人像摄影艺术的共赏意义。如果是拍摄夜间的人物, 应该知道城市繁华路段夜景的灯光都比较杂乱,而选择安静的酒店园林拍摄、椰树、泳池和酒店主楼,很安静也很舒适,模特尽量做感情流露、情感传递的感觉出来,服装也选用简单的红色款式,有浓郁的色彩感。泳池、椰林背后都有微弱的路灯,泳池也略显的优雅,沉静起来,水面呈现出倒影,在椰林中加一盏微弱闪灯,来增加树叶路面的层次感,也增添了人物与背景的隔离效果,以此做背景,对于主光的补光,尽量不要喧宾夺主,不要让亮度盖过背景光源,一切调整曝光的方式都围绕着这个原则进行。最好选择了石英灯,控制灯光与人物之间的距离,自然光加闪光,调整色彩平衡,校正人物肤色达到正常。布光是一门减法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布光不在于用多少盏灯,而是在有限的基础上能创造出最终的效果。不管是繁华城市还是酒吧门前,或者是延伸感的夜景路面等,拍摄最主要的是表达人物内心的幸福感,如果刻意的安排,会扰乱情感的真实流露。摆脱所有的东西,只有拥有情感和幸福感的片子才会让人过目不忘!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摄影
一、自然光阳光的颜色在一天之中会发生多次变化:清晨时阳光是蓝色的,日出时阳光会变为橙黄色,之后则会变为灼热的红色。接近正午时,光线会越来越接近蓝白色;日落时,光线会从深红经橙色向深黄色过渡;太阳快落山时,光线会重新变为深蓝色,随后便会消失于暮色中。根据不同的月相,夜晚有时会笼罩着苍白的月色,有时会是一片黑暗—这在城市中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各种各样的人造光源会把黑暗的夜空照亮。如果你想在日光下拍摄,除了考虑时间因素之外,还要考虑主题周围的环境,因为环境可以影响或反射阳光,从而使拍摄主题的颜色发生变化。因此,穿过树叶的阳光会带有绿色、经过有色墙壁反射的光线会带有墙壁的颜色,这会使主题染上相同的颜色。即使是很小的颜色变化也能在观赏者的潜意识中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图像的整体效果。二、人工光源照片观赏者往往会通过光色来辨别照片中的光线是人工光还是自然光。当然,通过滤色镜或者白平衡也能使人造光变自然,但是有经验的人立即就会辨认出拍摄照片时使用了人工光源。因为这些人工持续光源都有其常见的色彩:白炽灯发出的光是红色的,节能灯发出的光是白色的,此外有些人造光还会发出淡黄色或微红色的光。霓虹灯管发出的光大多是绿色的,有时也会是蓝色或黄色的。发光二极管灯(LED灯)和卤素灯会发出蓝色的光,建筑用泛光灯的光则是深红色的。观赏者对图像中光色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像的主题,比如被染红的主题更容易让人想到日落,然而相同的光效在封闭的空间中则会令人联想到灯泡或蜡烛。原则上是要让观赏者在照片中看到他能认出来的事物,但是作为摄影者你可以做得更多使观赏者更加确信、误导他或使其形成错误的信念。你可以自由使用不同的光源进行拍摄,比如不管拍摄时的实际情况如何,都能使最终的照片看起来像是在日光下拍摄出来的。或者你在拍摄时喜欢更多地使用人工光源,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照片与自然光发生关联,这时可以使用色彩强烈的光线,如绿光或蓝光。三、闪光灯在摄影者可用的光源中,闪光灯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因为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工光源—或者以便携、灵活、移动的闪光灯形式出现,或者以摄影棚闪光灯装置的形式出现,后者能够保证室内拍摄时的最大光功率。由于闪光灯会随着距离的平方而减弱,因此它主要适用于拍摄近距离的主题,并且当主题中只有一个图像层面被照亮时,图像很快就会形成平面化的效果—前面和后面的图像元素的成像会过亮或过暗。为了尽量减少照片带给人的平面印象,可以使用多个闪光灯进行平行闪光,或者(最好)灵活地从侧面使用闪光灯。如果你认为闪光灯就只有便携相机的内置闪光灯这一种,并由此认定它们对于非常暗的主题的照明效果很差,那么你就低估了这种光源在构图上无法估量的空间。无论是在工作室中使用塑光设备对闪光灯的光线进行随意控制,还是在户外、在路途中使用滤光镜改变闪光灯的颜色,抑或毫无改变地直接使用它。使用闪光灯可以导演出几乎所有的光线效果,而且它还能模拟每一种光源。四、白平衡拍摄时不要忘记根据你所选择的光源调整相机的白平衡。白平衡会根据固定的参数定义白色并根据白色定向描述其他的颜色,根据需要,这个过程对每张照片来说都是单独的。一般情况下有一些以常见光源为标准的白平衡选项可供选择。白平衡的目标是实现自然的色调,而选择错误的白平衡或者调整图像编辑程序中的色温,直到获得你满意的结果,无疑是对这一工具更具创造性的应用。通过改变色温,整个图像的颜色也会发生改变—要么极为人工化、极具艺术性,要么能让观赏者相信照片就是在这种光环境下拍摄的。五、混合光如果我们将多种不同颜色的光源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所谓的混合光,其表现形式就是图像中除了自然色调外还有其他的色彩偏差。由于白平衡只能对准光源,所以只有一部分主题的颜色可以真实再现。光源的选择完全由你来决定,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尽可能真实再现人物的肤色。因为这里的色彩偏差常常是极具干扰性的。
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 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是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和光色。掌握这六种因素是摄影用光的基本功。 1.光度 光度是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光源发光强度和照射距离影响照度;照度大小和物体表面色泽影响亮度)。在摄影中,光度与曝光直接相关。从构图上来说,曝光与影调或色彩的再现效果密切相关。丰富的影调和准确的色彩再现是以准确曝光为前提的。有意识的曝光过度与不足也需以准确曝光为基础。所以,掌握光度与准确曝光的基本功,才能主动地控制被摄体的影调、色彩以及反差效果。 2.光位 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位下就产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摄影中的光位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正面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逆光、顶光与脚光等七种。 (1)正面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面,随角度高低分别称“为平射光、顺光和高位顺光。正面光照射的被摄体令人感觉明亮,但立体感较差,缺乏明暗变化,利用正面光拍摄时的曝光宽容度较大。在灯光人像中,正面光常用作辅光。 (2)前侧光:指45度方位的正面侧光。这是最常用的光位,前侧光照射的景物富有生气和立体感。在灯光人像中,前侧光常用作主光,通常位于人物脸部朝向的另一侧,脸朝左用右侧光,脸朝右用左侧光。 (3)侧光:又称90度侧光,侧光下被摄体呈阴阳效果,是一种人像摄影中富于戏剧性效果的主光位置,它能突出明、暗的强烈对比。 (4)后侧光:又称“侧逆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生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 (5)逆光:又称“背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后方,逆光能使被摄体产生生动的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使画面产生立体感、空间感。逆光构图很重要的一条是使画面产生深色背景,否则轮廓线就不醒目。逆光在造型上还有利于表现动物的群体。 (6)顶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上方,如正中午的阳光、顶光会使人物脸部产生不讨巧的浓重阴影,通常忌拍人像。 (7)脚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下方,常用于丑化人物的一种灯光方向。自然光中没有脚光的光位。 3.光质 光质指光线聚、散、软、硬的性质。聚光的特点是来自一种明显的方向,产生的阴影明晰而浓重;散光的特点是来自若干方向,产生的阴影柔和而不明晰,光的软硬程度取决于若干因素,光束狭窄的比光束宽广的通常要硬些。例如,晴天的太阳从某一有明显方向性的角度照射被摄体,这就是一种直射的硬光;当天空中有雾,阳光就被扩散在一种广阔的区域上,从许多角度发出光线,这、就是一种软光。又如电子闪光灯的直接闪光是一种硬光,反射闪光就是一。种软光。硬光能使被摄体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有助于质感的表现;软光善于揭示物体的外形、形状和色彩,但不善于表现质感和细节。硬光又往往比软光的照明更富有生气。 4.光型 光型指各种光线在拍摄时的作用。 (1)主光:又称“塑形光”指用以显示景物、表现质感、塑造形像的主要照明光。 (2)辅光:又称“补光“用以提高由主光产生的阴影部亮度,揭示阴影部细节,减小影像反差。 (3)修饰光:又称”装饰光“指对被摄景物的局部添加的强化塑形光线,如发光、眼神光、工艺首饰的耀斑光等。 (4)轮廓光:指构划被摄体轮廓的光线,逆光、侧逆光通常都用作轮廓光。 (5)背景光:灯光位于被摄者后方朝背景照射的光线,用以突出主体或美化画面。 (6)模拟光:又称”效果光“用以模拟某种现场光线效果而添加的辅助光。 5.光比 光比指被摄体主要部位的亮部与暗部的受光量差别,通常指主光与辅光的差别。光比大,反差就大,有利于表现“硬”的效果;光比小,反差就小,有利于表现“柔”的效果。如拍老年人常用大光比,拍儿童常用小光比。调节光比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调节主、辅光的强度;调节主、辅灯至被摄体的距离;用反光板、闪光灯对暗部进行补光。 6.光色 光色指“光的颜色”或者说“色光成分”。通常把光色称为“色温”。光色无论在表达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是重要的,光色决定了光的冷暖感,这方面能引起许多感情上的联想。光色对构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彩色摄影中。
正面光、前侧光、侧光、后测光、顶光

文章TAG:白天光线有多少明流白天  白天光  光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