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汽车上导线电阻一般多少

1.汽车使用导线较严格,而且比家用电线粗而纯,所以内阻很少。2.如果使用电流为5A,导线内阻为1Ω,降压近5Ⅴ,这样不允许的。3.所以电阻在0.2欧以内。
20度环境下,水电离出的h+ oh-浓度为:0.0000001mol/l 可想而知,它的导电性能比起导线要差多远

汽车上导线电阻一般多少

2,接到220V电源上使用因串接多大电阻

用LED发光二极管作电源指示灯,用于220v电路应串联一个240k的电阻,电阻过小容易烧坏发光管,电阻过大且亮度不够。
接在220v上要串联多大的电阻,是由你安装的用电器来决定的。要知道你连接的用电器的工作电压才能计算,要串联的电阻是多大的。还要知道用电器的工作电流,用来确定电阻的功率。使用的用电器不同,需要串联的电阻的大小和功率一般是不同的。

接到220V电源上使用因串接多大电阻

3,请高手指教在设计中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起什么作用同时怎么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一般对于ttl电平来说,上啦电阻就是接5v,下拉电阻接地。作用是,简单举一个例子,比如cpu的看门狗复位是低电平有效。为了保证正常工作时复位信号为高,就需要接一个上拉电阻,把复位信号连到5v,这样,不复位的时候,复位信号为高,复位的时候,输出就是低。主要是保证电平状态。如果你不接,悬空的话,不输出的时候你不能保证电平的高低状态
在输出单元里,如果输出极采用开路方式的路,那么就得使用上拉或下拉电阻,这样使得在输出管没有导通的时候,能保持输出电位为高电平/低电压,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其选择时要根据输出带负载时的拉电流来计算而得到适当的阻值,否则会引起逻辑不清晰使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在输入单元里,上拉/下拉电阻在没有输入的时候,让电路起一个稳态作用,有的也兼作偏流。个人观点,供参考,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请高手指教在设计中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起什么作用同时怎么

4,一般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要求是多少相关要求是在哪个标准中说明

按要求是1欧姆。4欧姆是综合接地。独立时是1欧姆。不过接地电阻当然是越小越好,根据设备的不同要求,标准为4--10欧姆,最高不能大于10欧姆,4欧姆以下更好,可是一般很难做到.
电气设计规范中有要求,看是什么环境,矿山跟一般机电是有区别的,避雷设施也有一个规定,一般为不高于2欧姆
标准接地电阻规范要求: 1、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欧; 2、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3、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4、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5、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欧。6 共用接地体(联合接地)应不大于接地电阻1欧。【避雷针的地线属于防雷保护接地,如果避雷针接地电阻和防静电接地电阻都是按要求设置的,那么就可以将防静电设备的地线与避雷针地线接在一起,因为避雷针的接地电阻比静电接地电阻小10倍,因此发生雷电事故时,大部分雷电将从避雷针地泄放,经过防静电地的电流则可以忽略不计。】接地分三种保护接地: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混凝土、电杆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的接地。1ω以下 防静电接地:防止静电危险影响而将易燃油、天然气贮藏罐和管道、电子设备等的接地。 防雷接地:为了将雷电引入地下,将防雷设备(避雷针等)的接地端与大地相连,以消除雷电过电压对电气设备、人身财产的危害的接地,也称过电压保护接地。
要求是1欧姆。4欧姆是综合接地。独立时是1欧姆(如计算机接地)。
1欧姆,具体各种不同,你可以看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里面有对不同的系统的不同接地要求!

5,在单片机学科中上拉电阻是什么能说的详细点吗谢谢

有电流从上拉电阻上流过。所以上拉电阻一般选择比较大的阻值以减小不必要的电路损耗,就是向上拉,就是把电平拉到高。有些IO口是高阻态,输出1时为高阻,这样就需要通过上拉把电平拉到高。当输出0的时候,IO口就被拉低了上拉顾名思义
导致I/,一般也要将其上拉。(除非是设定为集电极开路状态,所以无须外接上拉电阻。直接可以输出高电平。 注意:不管什么时候,单片机的I/O口不能直接接VDD;O口上拉到高电平。 对于51类单片机来说P0口无上拉电阻。因为这样可能造成灌电流太大,如果要输出高电平,必须要用外围电阻(10K左右)来上拉到高电平才行。 如果P0口作为输入,不要上拉,否则就得上拉到高电平)。P1口有内部上拉电阻所谓的上拉就是接电阻把单片机的I/
高低电平有效
上拉电阻用于开漏或者开集电极输出的io口。以开集电极输出io口为例,其单片机内为一个三极管,c极直接接于io口。io口要输出高电平时候,此三极管截止,如无上拉电阻,就会呈现高阻态,用表测量无电压。上拉电阻要在此io口输出低电平时满足io口内三极管的灌电流要求,如阻值太小,三极管可能会处于放大状态。上拉电阻在此io口处于高电平状态时,又是下一级的驱动电阻,太大的话对外驱动能力又有限。
上拉或下拉电阻在电子电路中应用很广泛,不仅仅在单片机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给定一个未使用的输入脚状态,避免干扰引起逻辑错误或不必要的功耗,这种情况一般可以直接接电源,阻值可选100欧姆至100K2、避免线路上驱动端关闭时出现一个浮空状态,减少不必要的功耗和次生干扰(数字电路浮空的输入端一个微小的干扰就可能引起输出端0和1的反复调变),阻值通常在4.7K至100K3、OC门的高电平驱动。由于OC门只能输出低电平和高阻两种状态,高电平只能靠电阻拉高,可选的阻值通常在1K至10K,阻值越小,速度余额快,但在低电平时功耗随之增大,甚至达不到应有的低电平。4、阻抗匹配。在长线传输中为减少信号反射(俗称的振铃),需要加上拉电阻或同时上下拉,减小输入端阻抗,可选的阻值通常在220欧姆至4.7K5、配置引脚和其它引脚复用时,给定一个配置电平。最典型的是用于配置CPU上电时的工作状态,上电及复位期间,这些引脚没有人驱动,由上下拉电阻决定其电平,复位以后这些引脚就作为别的功能使用了,可选的阻值通常在1K至47K

6,什么是上拉电阻

上下拉电阻的解释:   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   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上下拉电阻:   1、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 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高电平值。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MO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 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上拉电阻:   就是从电源高电平引出的电阻接到输出   1,如果电平用OC(集电极开路,TTL)或OD(漏极开路,COMS)输出,那么不用上拉电阻是不能工作的, 这个很容易理解,管子没有电源就不能输出高电平了。   2,如果输出电流比较大,输出的电平就会降低(电路中已经有了一个上拉电阻,但是电阻太大,压降太高),就可以用上拉电阻提供电流分量, 把电平“拉高”。(就是并一个电阻在IC内部的上拉电阻上, 让它的压降小一点)。当然管子按需要该工作在线性范围的上拉电阻不能太小。当然也会用这个方式来实现门电路电平的匹配。   需要注意的是,上拉电阻太大会引起输出电平的延迟。(RC延时)   一般CMOS门电路输出不能给它悬空,都是接上拉电阻设定成高电平。   下拉电阻:和上拉电阻的原理差不多, 只是拉到GND去而已。 那样电平就会被拉低。 下拉电阻一般用于设定低电平或者是阻抗匹配(抗回波干扰)。   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   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综合考虑   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

7,电器的接地电阻标准值是多少

我是防雷器厂家小阳,希望对您有帮助。防雷接地的话一般不超过4欧姆。工作接地的话,请您看,A类装置的接地电阻 1.变电所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阻 (1)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宜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情况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 R≤ 2000/I (13-1) 式中:R—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 I—计算用的流经接地装置的入地短路电流,A。 公式(13-1)中计算用流经接地装置的入地短路电流,采用在接地装置内、外短路时,经接地装置流入地中的最大短路电流对称分量最大值,该电流应按5~10年发展后的系统最大运行方式确定,并应考虑系统中各接地中性点间的短路电流分配,以及避雷线中分走的接地短路电流。 2) 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符合式(13-1)要求时,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增大接地电阻,但不得大于5Ω。且其人工接地网及有关电气装置应符合规范6.2.2的要求。 (2)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压与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生产用低压电气装置共用的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式要求 R≤120/I (13-2) 但不应大于4Ω。 2)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式要求 R≤250/I (13-3) 式中:R—考虑到季节变化的最大接地电阻,Ω; I—计算用的接地故障电流,A。 但不宜大与10Ω。 注:变电所的接地电阻、可包括引进线路的避雷线接地装置的散流作用。 规范6.2.2的要求 (1)为防止转移电位引起的危害,对可能将接地网的高电位引向变电所外或将低电位向变电所内的设施,应采用隔离措施。例如:对外的通信设备加隔离变压器;向变电所外供电的低压线路采用架空线,其电源中性点不在变电所内接地,改在变电所适当的地方接地;通向变电所外的管道采用绝缘段等等。 (2)考虑短路电流非周期分量的影响,当接地网电位升高时,变电所内的3~10kV阀式避雷器不应动作或动作后应乘受被赋与的能量。 (3)设计接地网时,应验算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 3)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计算用的接地故障电流应采用下列数值: ① 对于装有消弧线圈的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计算电流等于接在同一接地装置中同一系统各消弧线圈额定电流总和的1.25倍。 ② 对于不装消弧线圈的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计算电流等于系统中断开最大一台消弧线圈或系统中最长线路被切除时的最大可能残余电流值。 4)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且应符合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要求。 (3)变电所电气装置雷电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 1)独立避雷针(含悬挂独立避雷线的架构)的接地电阻。在土壤电阻率不大于500Ω.m的地区不应大于10Ω;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当有困难时,该接地装置可与主接地网连接,但避雷针与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至35kV及以下设备与主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 2)在变压器门型构架上和离变压器主接地线小于15m的配电装置的架构上,当土壤电阻率大于350Ω.m时,不允许装避雷针、避雷线;如小于350Ω.m时,则应根据方案比较确有经济效益,经过计算采取相应的防止反击措施,并至少遵守下列规定,方可在变压器门架上装设避雷针、线: ① 装在变压器门型架构上的避雷针应与接地网连接,并应沿不同方向引出3~4根放射形水平接地体,在每根水平接地体上离避雷针架构3~5m处装一根垂直接地体; ② 直接在3~35kV变压器的所有绕组出线上或在离变压器电气距离不大于5m 条件下装设阀式避雷器。高压侧电压35kV变电所,在变压器门型架构上装设避雷针时,变电所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不包括架构基础的接地电阻)。 2. 配电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 (1)工作于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向建筑物电气装置(B类装置)供电的配电电气装置,其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与建筑物电气装置系统电源接地点共用的接地装置: ① 配电变压器安装在由其供电的建筑物外时、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R≤50/I (13-4), 式中:R—考虑到季节变化接地装置最大接地电阻,Ω; I—计算用的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为故障点残余电流。但不应大于4Ω。 ② 配电变压器安装在由其供电的建筑物内时,不宜大于4Ω。 2)非共用的接地装置,应符合式 R≤250/I的要求,但不宜大于10Ω。 (2)低电阻接地系统的配电电气装置,其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应符合式 R≤ 2000/I的要求。 (3)保护配电变压器的避雷器其接地应与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4)保护配电柱上断路器、负荷开关和电容器组等的避雷器的接地线应与设备外壳相连,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建筑物电气装置(B类装置)的接地电阻 1、对建筑物电气装置供电的配电变压器安装在该建筑物外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当该变压器的保护接地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符合式 R≤50/I 要求且不超过4Ω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可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2)当建筑物内未作总等电位连接,且建筑物距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的距离超过50m时,低压电缆和架空线路在引入建筑物处,保护线(PE)或保护中性线(PEN)应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10Ω。 3)向低压系统供电的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工作于低电阻接地系统时,低压系统不得与电源配电变压器的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应在距该配电变压器适当的地点设置专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宜超过4Ω。 2、对建筑物电气装置供电的配电变压器安装在该建筑物内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电变压器高压侧工作于不接地、消弧线圈接地和高电阻接地系统,当该变压器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要求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可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2)配电变压器的高压侧工作于低电阻接地系统时,当该变压器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符合本章式R≤ 2000/I要求,且建筑物内采用(含建筑物钢筋的)总等电位连接时,低压系统电源接地点可与该变压器保护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3) 低压系统由单独的低压电源供电时,其电源接地点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宜超过4Ω。 4) TT系统中当系统接地点和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已进行总等电位连接时,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不另设接地装置。否则,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应设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 R≤50/Ia (13-5) 式中:R—考虑到季节变化时接地装置的最大接地电阻,Ω; Ia—保证保护电器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A。 5) IT系统的各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保护接地的接地装置可共用同一接地装置,亦可个别地或成组地用单独的接地装置接地。每个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下式要求。 R≤50/Id (13-6) 式中:R—考虑到季节变化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装置最大接地电阻,Ω; Id—相线和外露导电部分间第一次短路故障的故障电流,A。 6)低压电力网中,电源中性点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4Ω。在由单台容量不超过100KVA或使用同一接地装置并联运行且总容量不超过100KVA的变压器或发电机供电的低压电力网中,电力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 7)接户线的绝缘子铁脚宜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Ω。土壤电阻率在200Ω.m及以下地区的铁横担钢筋混凝土杆线路,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当绝缘子铁脚与建筑物内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相连时,可不另设接地装置。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接户线,当钢筋混凝土杆的自然接地电阻大于30Ω时,绝缘子铁脚应接地,并应设专用的接地装置。

文章TAG:上接电阻是多少电阻  多少  汽车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