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IC单片机i2c总线的上拉电阻多大上拉电阻

内置的是恒流,大概10k,如果外接的话,1k到10k都可以的
10k

PIC单片机i2c总线的上拉电阻多大上拉电阻

2,stc89c52单片机内部上拉电阻为多大

4.7K为最佳,上啦若太大,没有驱动能力,上拉若太小,输出阻抗太大。
可以都不接,stc的单片机io口都有4中输出模式,你按要求设置就是了!

stc89c52单片机内部上拉电阻为多大

3,单片机P1口逻辑结构上拉电阻大概是多少

p1口是不用上拉电阻的,只有p0口要用,因为他是开漏机构,上拉电阻要10k吧 祝你好运!
at89s51单片机p1口的输出电流通常为10-20ma,上拉电阻可增强输出电流。
上拉电阻一般为10K,小的也可以比如5.6K,大点也行比如100K!

单片机P1口逻辑结构上拉电阻大概是多少

4,利用单片机控制独立键盘怎么计算上拉电阻要多大

可以都不接,stc的单片机io口都有4中输出模式,你按要求设置就是了!
没有什么公式,都是经验值,一般单片机电源是5V,P口输入电流不超过额定输入电流就成,上拉电阻10K左右就行,电流才0.5mA。51单片机不用接上拉电阻都可以,P口出来,接键盘,再接地就行,检测到低电平就是有按键按下了。
不一定非得上拉电阻的

5,89S51单片机的上拉电阻是多大

由于内部已有上拉电阻,所以不用接。如果为了增强抗干扰,可以接。10K就可以。电阻小了会对增加电路的功耗。大家普遍学习的都是MCS-51的单片机。此类单片机除P0口外,其他口线都是自带上拉电阻的。P0口因为没有内部上拉,所以,其驱动能力会较好。实际应用的时候,P0口都是作为数码管的段选来使用的。P1/P2/P3口都有内部上拉
89c51是51的内核 89s51也是51的内核 但是两者有个区别就是89s51带isp功能,就是in system program,在系统编程,就是可以对芯片在电路板上编程 其他这两个好像没什么区别你如果学单片机的话就找本单片机的书看看 学嵌入式的话推荐你先学好单片机在看其他的书

6,单片机 上拉电阻

上拉电阻用于开漏或者开集电极输出的IO口。以开集电极输出IO口为例,其单片机内为一个三极管,C极直接接于IO口。IO口要输出高电平时候,此三极管截止,如无上拉电阻,就会呈现高阻态,用表测量无电压。上拉电阻要在此IO口输出低电平时满足IO口内三极管的灌电流要求,如阻值太小,三极管可能会处于放大状态。上拉电阻在此IO口处于高电平状态时,又是下一级的驱动电阻,太大的话对外驱动能力又有限。
用节点法去算算大体是多少,不同的电路都不一样的....
上拉电阻就是在管脚旁边增加一个电源和电阻的并联,其实是种并联联合驱动,当然大了。高,更高,低,拉的更低。
1、51单片机p2上拉电阻不需设置,输出时自动有效。avr的上拉是要设置的。2、51的io口高电平输出能力极弱。仅有0.08ma.完全不足以直接驱动数码管。其他数字集成电路芯片大多也有类似问题。建议采用低电平也就是灌电流驱动,能力不够时用pnp三极管协助。
如果是准双向IO的不能直接驱动数码管,要加三极管或其它电路, 如果是输出是互补型的不用加其它电路可以直接驱动数码管; 总之不能用上拉电阻的方式来驱动数码管

7,单片机内部上拉电阻

这个要看数码管的功率的你需要查看单片机的说明(PDF),查看引脚的最大输出电流。小的数码管能够驱动,大一点的就不行了。另:你说的是51系列单片机吧,51的单片机的上拉不需要控制,直接就是有效的(不是都有,注意)。另外也可以自己在外部焊一个上去~这样解决很干脆~
单片机内部上拉(下拉)电阻,并不是纯电阻的,所以,是不能测量出来的。实质上是mos管,它的等效电阻是变的,与外部引脚的负载有关。再说了,所谓的要测量阻值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1、51单片机P2上拉电阻不需设置,输出时自动有效。AVR的上拉是要设置的。2、51的IO口高电平输出能力极弱。仅有0.08mA.完全不足以直接驱动数码管。其他数字集成电路芯片大多也有类似问题。建议采用低电平也就是灌电流驱动,能力不够时用PNP三极管协助。
这个问题我也是初学者,但我遇到你类似的问题。如果你想用单片机驱动数码管时,输出电流一般是不够的。我那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使用7407驱动,如果还是不够的话还可以接一个8550的三极管。这样连在一起的话就没什么问题了。
上拉电阻还要编程启用?那可能是我见识的少,我们用的单片机是硬件连接的上拉电阻,不用软件启用啊…另外一般单片机IO口电流可达20mA数码管就是发光二极管,可以直接驱动,要加限流电阻保护。用锁存器是不是为了增加驱动能力,而是避免干扰。在这个问题中,单片机自己驱动能力够用。

文章TAG:单片机内部上拉电阻多少单片机  内部  上拉电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