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产生1HZ的方波只需延时500ms

1HZ,周期是 1000ms。方波,就是 500ms 高电平、500ms 低电平。延时 500ms,就可以了。

为什么产生1HZ的方波只需延时500ms

2,0008MHZ等于多少HZ

注意:1秒等于多少帧? 1HZ=1000ms/周期即,周期为1000ms为1HZ 那么周期为2mm为1000/2=500HZ 频率为75HZ时,周期为1000/75=13.3ms 同理: 100HZ
1kh=1000hz 1mhz=10000khz 8000hz

0008MHZ等于多少HZ

3,赫兹是什么单位

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叫作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1秒钟振动一次就叫作1赫兹(Hz) 声音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定量。从时间方便定量,指的是周期和频率。从空间方面定量,主要指振幅与波长 周期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频率的倒数,通常以毫秒(ms)计。例如频率为1000赫兹的纯音,周期是1毫秒 人的耳朵能够听到声音的范围是从20赫兹到2万赫兹。在自然界也存在着低于20赫兹和高于2万赫兹的振动和波,但它们不能引起我们的听觉。高于2万赫兹的为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为次声。
频率的单位.每秒交流电方向改变的次数

赫兹是什么单位

4,CPU时间单位是什么

mhz
一般指的就是一个时间片 具体时长与CPU型号 主频有关。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瞬间 不知道你具体要做什么?
在电子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赫)。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用“f”表示,其相应的单位有:Hz(赫)、kHz(千赫)、MHz(兆赫)、GHz(吉赫)。其中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计算脉冲信号周期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s(秒)、ms(毫秒)、μs(微秒)、ns(纳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μs,1μs=1000ns。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已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来命名。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运算指令,那么当CPU运行在100MHz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5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因为100MHz的时钟周期比5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10ns比工作在50MHz主频时的20ns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CPU运算速度,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同时,各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提高CPU工作主频主要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由于CPU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造的,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要导线进行联接,由于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好,这样才能减小导线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CPU运算正确。因此制造工艺的限制,是CPU主频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网上收集--------------

5,笔记本电脑CPU里的赫兹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越大越好

对电脑来说是越高越高~不过对本本来说~维持在2.0-2.3就可以了~太高了对本本不好
后面的 Hz 就是每秒钟进行运算的次数. 50Hz 就是每秒钟运算50次 至于说 什么 CPU是双核 2.2G Hz 就是 说每秒钟运算 2.2*1024^3次 理论上来说是越大越好,但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CPU 因为运算速度越快 功率跟发热量也会上升
赫兹是CPU运行快慢的一个指标.它的大小反映了CPU运行的快慢;越大就越快.相同条件下,是越大越好.
赫兹是频率单位,自然也就是主频的意思了
  在电子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赫)。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用“f”表示,其相应的单位有:Hz(赫)、kHz(千赫)、MHz(兆赫)、GHz(吉赫)。其中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计算脉冲信号周期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s(秒)、ms(毫秒)、μs(微秒)、ns(纳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μs,1μs=1000ns。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已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来命名。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运算指令,那么当CPU运行在100MHz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5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因为100MHz的时钟周期比5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10ns比工作在50MHz主频时的20ns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CPU运算速度,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同时,各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提高CPU工作主频主要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由于CPU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造的,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要导线进行联接,由于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好,这样才能减小导线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CPU运算正确。因此制造工艺的限制,是CPU主频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6,声卡是什么MHZ是什么单位

一、声卡的作用 在声卡面世之前,计算机除了靠PC喇叭发出简单的声音之外,从某种程度来说,基本就是一个“哑巴”。说起来,也并不是人们不想让电脑发声,而是当时的电脑压根就达不到处理声音所需的计算能力。随着电脑性能的不断提高,使用声卡让电脑发声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从新加坡创新公司80年代末发明声卡至今,声卡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游戏、多媒体教育软件、语音识别,人机对话、网上电话、电视会议、CD唱片和VCD节目等,哪一样都离不开声卡,现在,声卡已成为所有家用多媒体电脑和大部分商用电脑的必配设备。 二、声卡的工作原理 声卡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我们知道,麦克风和喇叭所用的都是模拟信号,而电脑所能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两者不能混用,声卡的作用就是实现两者的转换。从结构上分,声卡可分为模数转换电路和数模转换电路两部分,模数转换电路负责将麦克风等声音输入设备采到的模拟声音信号转换为电脑能处理的数字信号;而数模转换电路负责将电脑使用的数字声音信号转换为喇叭等设备能使用的模拟信号,就这么简单。 [center][img0][/center] 三、声卡的插孔连接 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声卡后面的插孔和声卡上的一些针座。声卡后面一般有以下几个插孔: [center][img1][/center] (1) 扬声器输出插孔 用于连接耳机或音箱。有些老一点的声卡有两个声音输出口,一个Speaking ,只接耳机和无源音箱;另一个叫Line Out,用于连接有源音箱或音频功率放大器。新声卡已合二为一了。 (2) 麦克风输入插孔 用于连接麦克风,通过它可以录制外界的声音。 (3) 线路输入插孔 用于连接录音机、立体声收音机等的外部音源,可进行声音的录制。 (4) 游戏柄接口/乐器数字接口插座 用于连接游戏杆和MIDI乐器。 除了上面这些接口,声卡上还有一个叫音源线连接器的针座,它是一个4针的连接器,利用随CD-ROM附送的音频线,可与光驱后面的音频口连接,这样播放CD时的声音就可通过声卡发出。 四、真立体声、准立体声和单声道的区别 现在市场上的声卡有单声道声卡、准立体声声卡和真立体声声卡三种,单声道声卡是指录制和回放时都是单声道的声卡;准立体声声卡是指录制是单声道的,回放时有时是单声道,有时是立体声的声卡;而真立体声声卡是指录制和回放都是立体声的声卡。 [center][img2][/center] 五、录制和回放声音 通过声卡录制声音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首先,把麦克风接到声卡的麦克风接口上,然后打开Win98或Win95附件中的录音机应用程序,用鼠标单击红色的录音按钮,这时我们就可以对着麦克风说出我们想要录的内容,录音完毕后再用鼠标单击停止按钮,电脑中就会形成一个以wav作扩展名的声音文件,整个录音过程就此结束。此时,单击一下“回放”按钮,即可播放刚录的声音文件。 [center][img3][/center] 六、采样率和位数 衡量一个声音文件音质好坏的主要指标是采样率和采样位,采样率是指声卡在单位时间内对声音数据采样的多少。采样率越高,即表示对原始声音的模拟越好,音质就越好。目前声卡常用的采样率有11.025K赫兹、22.05K赫兹、44.1K赫兹,一般简称为11K、22K和44K,11K的采样率是指在1秒钟内采样11025次数据,由此合成的声音相当于电话音质;22K的采样率相当于广播音质;44K的采样率相当于CD音质。当然,采样率越高,声音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就越大。 采样位是指描述每次采样所用的数据位数,我们平时所说的16位声卡,32位声卡即是就采样位而说的。譬如,我们用44K采样率,每个采样用16位数据,即2个字节来表示,采样1秒钟的数据量为44.1x1秒x2=88.2K字节,照此计算,10秒钟的声音就达882K,可见,处理声音所需的数据量之大。现在,多数声卡都能达到44K的采样率和32位的采样位。 [center][img4][/center] 七、音序器和MIDI文件 音序器是MIDI乐器演奏数据的记录仪。音序器有硬件和软件两种形式。硬件音序器是一台固化的音乐电脑,适合不懂电脑的职业音乐家使用。软件音序器是一种在PC上使用的附助作曲软件,适合有一定电脑知识的专业或业余作曲者使用。音序器记录的是演奏家用MIDI乐器实时演奏时的键位、通道、力度、滑音轮、音色和控制信号等信息,以这些信息控制MIDI乐器和设备实时把乐曲重新演奏出来,而由此形成的文件又叫MIDI文件,一般以.mid 结尾。 八、A3D技术 A3D全称Aureal A3D技术,它只需通过一对普通音箱或立体声耳机,就可给聆听者带来逼真的三维立体音频体验,它有2个突出特性,即A3D环绕和A3D交互,前者是只用两个音箱就可对3D环境中声源作准确定位,后者是使听觉具有视觉一样的真实效果,即可将环绕在听者周围的声音完全还原出来,以产生极强的逼真感。 九、ISA声卡与PCI声卡 ISA与PCI声卡所采用的总线接口不同,ISA的总线最高传输率为8.33MB/s,其低带宽不利于声卡在多媒体应用中发挥更多功能,而PCI总线为143 MB/s,具有充足的带宽,既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亦降低了系统资源的消耗。PCI的重放音源的效果比ISA逼真和强劲。此外,PCI声卡还能提供比ISA声卡更棒的特性,如多个音频流的合成以及3D环绕音响处理等。 十、SRS 3D立体声仿真 市场上有一种带SRS 3D功能的声卡,这种声卡通过普通双声道音箱也能产生3D的效果。SRS又叫声音恢复系统,其最大特点是:只需两只音箱就能从任何音源恢复出近似于5声道的环绕效果。 [center][img5][/center] 十一、软波表的概念 所谓软波表,就是用软件代替声卡上的波表合成器,跟用软件解压代替硬件解压的原理一样。软波表通过CPU的实时运算来回放MIDI音效,它对CPU的要求是较高的,CPU的性能越好,那么声音的音质恢复也就越好。软波表的特点是高品质的音色、低廉的价格和灵活的软件设置及升级优势。 十二、选购指南 现在市场上的声卡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新加坡创新公司的Sound Blaster系列声卡和其它公司的声卡。如果您对声音质量的要求比较高,最好直接购买创新公司的原装声卡。这种声卡一般很贵,但对要用声卡录音的朋友来说,千万不要去省这点钱,因为普通声卡的录音音质一般比不上创新公司的原装声卡。 当然,如果您对录音没有特别的要求,那么使用一块廉价的普通声卡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现在,一般兼容声卡的价格都已跌进百元以内,而创新公司的原装声卡一般要几百元。 ===================================== MHZ中M是英文百万(简称兆)的首字母,Hz是赫兹(频率的单位,每秒种循环一次就是1Hz)的英文缩写。 MHZ表示1000000次/秒。

7,笔记本处理器的频率是什么意思二级缓存是什么意思还有处理器的

CPU_什么是处理器主频  在电子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赫)。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用“f”表示,其相应的单位有:Hz(赫)、kHz(千赫)、MHz(兆赫)、GHz(吉赫)。其中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计算脉冲信号周期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s(秒)、ms(毫秒)、μs(微秒)、ns(纳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μs,1μs=1000ns。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以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来命名。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运算指令,那么当CPU运行在100MHz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5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因为100MHz的时钟周期比5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10ns比工作在50MHz主频时的20ns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CPU运算速度,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同时,各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提高CPU工作主频主要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由于CPU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造的,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要导线进行联接,由于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好,这样才能减小导线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CPU运算正确。因此制造工艺的限制,是CPU主频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二级缓存 二级缓存又叫L2 CACHE,它是处理器内部的一些缓冲存储器,其作用跟内存一样。 它是怎么出现的呢? 要上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处理器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慢慢地,处理器需要从内存中读取数据的速度需求就越来越高了。然而内存的速度提升速度却很缓慢,而能高速读写数据的内存价格又非常高昂,不能大量采用。从性能价格比的角度出发,英特尔等处理器设计生产公司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用少量的高速内存和大量的低速内存结合使用,共同为处理器提供数据。这样就兼顾了性能和使用成本的最优。而那些高速的内存因为是处于CPU和内存之间的位置,又是临时存放数据的地方,所以就叫做缓冲存储器了,简称“缓存”。它的作用就像仓库中临时堆放货物的地方一样,货物从运输车辆上放下时临时堆放在缓存区中,然后再搬到内部存储区中长时间存放。货物在这段区域中存放的时间很短,就是一个临时货场。 最初缓存只有一级,后来处理器速度又提升了,一级缓存不够用了,于是就添加了二级缓存。二级缓存是比一级缓存速度更慢,容量更大的内存,主要就是做一级缓存和内存之间数据临时交换的地方用。现在,为了适应速度更快的处理器P4EE,已经出现了三级缓存了,它的容量更大,速度相对二级缓存也要慢一些,但是比内存可快多了。 缓存的出现使得CPU处理器的运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个区域中存放的都是CPU频繁要使用的数据,所以缓存越大处理器效率就越高,同时由于缓存的物理结构比内存复杂很多,所以其成本也很高。  大量使用二级缓存带来的结果是处理器运行效率的提升和成本价格的大幅度不等比提升。举个例子,服务器上用的至强处理器和普通的P4处理器其内核基本上是一样的,就是二级缓存不同。至强的二级缓存是2MB~16MB,P4的二级缓存是512KB,于是最便宜的至强也比最贵的P4贵,原因就在二级缓存不同。  即L2 Cache。由于L1级高速缓存容量的限制,为了再次提高CPU的运算速度,在CPU外部放置一高速存储器,即二级缓存。工作主频比较灵活,可与CPU同频,也可不同。CPU在读取数据时,先在L1中寻找,再从L2寻找,然后是内存,在后是外存储器。所以L2对系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CPU缓存(Cache Memory)位于CPU与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它的容量比内存小但交换速度快。在缓存中的数据是内存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是短时间内CPU即将访问的,当CPU调用大量数据时,就可避开内存直接从缓存中调用,从而加快读取速度。由此可见,在CPU中加入缓存是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这样整个内存储器(缓存+内存)就变成了既有缓存的高速度,又有内存的大容量的存储系统了。缓存对CPU的性能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CPU的数据交换顺序和CPU与缓存间的带宽引起的。  缓存的工作原理是当CPU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缓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如果没有找到,就用相对慢的速度从内存中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缓存中,可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缓存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  正是这样的读取机制使CPU读取缓存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数CPU可达90%左右),也就是说CPU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90%都在缓存中,只有大约10%需要从内存读取。这大大节省了CPU直接读取内存的时间,也使CPU读取数据时基本无需等待。总的来说,CPU读取数据的顺序是先缓存后内存。  最早先的CPU缓存是个整体的,而且容量很低,英特尔公司从Pentium时代开始把缓存进行了分类。当时集成在CPU内核中的缓存已不足以满足CPU的需求,而制造工艺上的限制又不能大幅度提高缓存的容量。因此出现了集成在与CPU同一块电路板上或主板上的缓存,此时就把 CPU内核集成的缓存称为一级缓存,而外部的称为二级缓存。一级缓存中还分数据缓存(Data Cache,D-Cache)和指令缓存(Instruction Cache,I-Cache)。二者分别用来存放数据和执行这些数据的指令,而且两者可以同时被CPU访问,减少了争用Cache所造成的冲突,提高了处理器效能。英特尔公司在推出Pentium 4处理器时,用新增的一种一级追踪缓存替代指令缓存,容量为12KμOps,表示能存储12K条微指令。  随着CPU制造工艺的发展,二级缓存也能轻易的集成在CPU内核中,容量也在逐年提升。现在再用集成在CPU内部与否来定义一、二级缓存,已不确切。而且随着二级缓存被集成入CPU内核中,以往二级缓存与CPU大差距分频的情况也被改变,此时其以相同于主频的速度工作,可以为CPU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  二级缓存是CPU性能表现的关键之一,在CPU核心不变化的情况下,增加二级缓存容量能使性能大幅度提高。而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级缓存上有差异,由此可见二级缓存对于CPU的重要性。  CPU在缓存中找到有用的数据被称为命中,当缓存中没有CPU所需的数据时(这时称为未命中),CPU才访问内存。从理论上讲,在一颗拥有二级缓存的CPU中,读取一级缓存的命中率为80%。也就是说CPU一级缓存中找到的有用数据占数据总量的80%,剩下的20%从二级缓存中读取。由于不能准确预测将要执行的数据,读取二级缓存的命中率也在80%左右(从二级缓存读到有用的数据占总数据的16%)。那么还有的数据就不得不从内存调用,但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小的比例了。目前的较高端的CPU中,还会带有三级缓存,它是为读取二级缓存后未命中的数据设计的—种缓存,在拥有三级缓存的CPU中,只有约5%的数据需要从内存中调用,这进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为了保证CPU访问时有较高的命中率,缓存中的内容应该按一定的算法替换。一种较常用的算法是“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算法),它是将最近一段时间内最少被访问过的行淘汰出局。因此需要为每行设置一个计数器,LRU算法是把命中行的计数器清零,其他各行计数器加1。当需要替换时淘汰行计数器计数值最大的数据行出局。这是一种高效、科学的算法,其计数器清零过程可以把一些频繁调用后再不需要的数据淘汰出缓存,提高缓存的利用率。  CPU产品中,一级缓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间,二级缓存的容量则分为128KB、256KB、512KB、1MB、2MB等。一级缓存容量各产品之间相差不大,而二级缓存容量则是提高CPU性能的关键。二级缓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制造工艺所决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导致CPU内部晶体管数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积上集成更大的缓存,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也就越高  缓存(Cache)大小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结构与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简单地讲,缓存就是用来存储一些常用或即将用到的数据或指令,当需要这些数据或指令的时候直接从缓存中读取,这样比到内存甚至硬盘中读取要快得多,能够大幅度提升CPU的处理速度。  所谓处理器缓存,通常指的是二级高速缓存,或外部高速缓存。即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位于CPU和主存储器DRAM(Dynamic RAM)之间的规模较小的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通常由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组成。用来存放那些被CPU频繁使用的数据,以便使CPU不必依赖于速度较慢的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L2高速缓存一直都属于速度极快而价格也相当昂贵的一类内存,称为SRAM(静态RAM),SRAM(Static RAM)是静态存储器的英文缩写。由于SRAM采用了与制作CPU相同的半导体工艺,因此与动态存储器DRAM比较,SRAM的存取速度快,但体积较大,价格很高。  处理器缓存的基本思想是用少量的SRAM作为CPU与DRAM存储系统之间的缓冲区,即Cache系统。80486以及更高档微处理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处理器芯片内集成了SRAM作为Cache,由于这些Cache装在芯片内,因此称为片内Cache。486芯片内Cache的容量通常为8K。高档芯片如Pentium为16KB,Power PC可达32KB。Pentium微处理器进一步改进片内Cache,采用数据和双通道Cache技术,相对而言,片内Cache的容量不大,但是非常灵活、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微处理器的性能。片内Cache也称为一级Cache。由于486,586等高档处理器的时钟频率很高,一旦出现一级Cache未命中的情况,性能将明显恶化。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的办法是在处理器芯片之外再加Cache,称为二级Cache。二级Cache实际上是CPU和主存之间的真正缓冲。由于系统板上的响应时间远低于CPU的速度,如果没有二级Cache就不可能达到486,586等高档处理器的理想速度。二级Cache的容量通常应比一级Cache大一个数量级以上。在系统设置中,常要求用户确定二级Cache是否安装及尺寸大小等。二级Cache的大小一般为128KB、256KB或512KB。在486以上档次的微机中,普遍采用256KB或512KB同步Cache。所谓同步是指Cache和CPU采用了相同的时钟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相对于异步Cache,性能可提高30%以上。  目前,PC及其服务器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是CPU主频越做越高,系统架构越做越先进,而主存DRAM的结构和存取时间改进较慢。因此,缓存(Cache)技术愈显重要,在PC系统中Cache越做越大。广大用户已把Cache做为评价和选购PC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  现在的CPU普遍有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一般来说,一级缓存的数量比较少,而二级企业缓存的数量一般比一级缓存大几倍。为什么要缓存呢,这主要是CPU厂家为了提高CPU的使用效率。因为,随着CPU的速度的快速发展,目前的CPU速度已经达到一个令人惊讶的速度,据个例子来说,一个奔腾3-1G的CPU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能够完成10亿次二进制计算,而一个奔腾4-3G则意味着每秒钟能够完成30亿次二进制运算。当然由于CPU还要介入浮点数据转换和介入控制主板上的其他设备资源,实际真正用于数据处理的资源会受到较大影响,但总体来说,CPU的速度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由于其他硬件在数据传输方面未能跟上,因此,CPU厂家就在CPU内封装了缓存,其中,一级缓存主要将CPU的硬指令长期存储,以便CPU在调用指令时不必再通过与内存交换数据来取得,另外,还将最近处理的进程数据(中间数据)存放在一级缓存;而二级缓存则是完全存放最近处理的进程数据(中间数据)和即将调用的数据。通过这样一来设置,就可以避免CPU运算过程中要频繁与内存交换数据,减少CPU的等待时间,提高CPU的利用效率。
楼上说的是计算机导论的内容,狂汗…………想起大一的课来了。最简单的说,频率是决定CPU运行速度的最主要因素,在核心、二级缓存和前端总线和一级缓存相同的情况下,谁的频率高谁就快。二级缓存是一种高速缓存,是存储部分待处理数据的“仓库”,相对于内存,二级缓存有更高的速度。所以二级缓存条从某种程度上说,越多越好!!还有前端总线,是CPU和内存交换的数据频率,理论上说也是越大越好。所以,楼主看CPU的时候,对比一下,谁的相同项目数字大,谁就快,价格就更高!!

文章TAG:多少1hz是多少ms  为什么产生1HZ的方波只需延时500ms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