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nano6成本大概多少啊

50美元左右
210---246 人民币。 按10月中旬汇率。

nano6成本大概多少啊

2,22350护卫舰能装48N6防空导弹吗几艘22350护卫舰能与一艘052C相抗衡百

应该不能. 5V55/48N6,单级固体燃料火箭推力,长度7米,弹径45厘米,发射重量1480公斤只能装备7000吨以上水面舰艇22350护卫舰由俄罗斯北方设计局设计,舰长大约135米,宽16米,吃水4.5米,标准排水量大约为4500吨.其装备的主要武器系统包括:1门A-192型130毫米舰炮、16枚“红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一说还可能配备俄印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1套“蝼蛄”-2新型反潜导弹系统备弹8枚、48枚垂直发射的“无风-1”中程防空导弹(就是舰载“施基利”防空导弹的改进型)、1架卡-32反潜直升机(一说要装载新型的卡-40反潜直升机)、两套“灵活”近程防空系统和两组533毫米多用途鱼雷发射管。以其4500吨排水量而言够挤的与052C相比除了反舰能力强以外其它均不如052C

22350护卫舰能装48N6防空导弹吗几艘22350护卫舰能与一艘052C相抗衡百

3,RMB96mn是多少造价

RMB:人民币; mn:百万元单位计(million); 你的就是960万。 给个采纳吧,谢谢。

RMB96mn是多少造价

4,中国115号军舰详细参数

115舰从2003年底开始动工,采用模块化设计,排水量7000吨.115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神盾型防空驱逐舰,极有可能是更偏重成为具有综合作战能力的大型驱逐舰,尤其重视防空和反潜,是一专多能的大型驱逐舰。笔者也认为该舰主要任务是防空,按世界潮流,反潜作为一种基本的防御功能已被配备到各型的大型驱逐舰中,专用反潜舰都在小型化.115,感觉非常像"旅海"级:高干舷防浪设计,舰首线型明显外飘,大型舰桥和丰满的船身,平整而内倾的上层建筑外壁,带有弧线的建筑拐角,一体化桅杆等等,紧跟世界水面舰艇建造的潮流,整条舰看起来结构简洁,美观大方。:(1)因为放弃了"海红旗"-7,也就不用安装相应的345火控雷达,装1部控制主炮的347G就行了,因此原本主桅前方的火控雷达平台由167的二阶式改为一阶式;(2)原先后桅杆底部两侧放置卫星通信天线罩的平台由167向两侧延展改为向前延伸,腾出的两侧空间用于安装730近防炮,从照片上已经看到这个地方有打出的圆孔,通过尺寸分析无疑为730;(3)115的后桅四条棱有一个折角,向下后桅加大,相比167显得更加粗壮。也许是为了和前面平台更好地融合,也许是上头会安装一个大点的雷达,所以必须加强桅杆;(4)2号烟囱后面的舱室由167的一层改为两层,高度和机库基本持平,但和167一样这段舱室都是左右连贯开通的;(5)舰尾飞行甲板下面的舱室取消了开口,是为了更高的隐身还是和声呐的变动有关,在得到尾部照片前还无法妄下结论。至于其他地方115舰和167舰基本一样,动力装置也采用167的蒸汽高压锅炉与蒸汽涡轮。不要小看装备167舰和115舰的蒸汽机,我国从60年代开始孜孜不倦研究蒸汽轮机,供中国海军使用的这一型号乃90年代最新研制,可靠耐久性好、造价低,高速与加减速性能也颇令军方满意,而且出烟量稀少,燃烧效率较高。此外,167舰也拥有精良的全电力式动力系统调节监控装置,尽量弥补采用蒸汽涡轮动力后,系统损失的自动化程度。但该机体积大,加上2个几乎上下贯通了全舰的烟囱,整个动力系统占用了舰上大量宝贵空间,这也是蒸汽机的一贯缺点。所用的导弹型号为48N6E,长度和早期的5V55系列导弹基本相同,但直径加大,以容纳更多的固体燃料,得以使48N6导弹的射程从5V55的90千米增至150千米(但对导弹的有效射程仍为40千米),最小射高10米,最大射高25千米。制导方式仍为半主动雷达制导+末段TVM(通过导弹跟踪)修正。48N6E弹长7.5米,弹径0.515(508)米,弹重1900(1800)千克,有144千克重的破片杀伤战斗部,平均速度1800米/秒,最大速度6马赫。值得一提的是该导弹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当弹载雷达启动后,可以将"看到"的空域传给母舰。   再看火控雷达,115应该没有采用"基洛夫"级前3艘采用的3R41"前罩"制导雷达,而采用和4号舰"彼得大帝"一样的30N6E1"墓石"目标搜索与制导雷达。该雷达直接从陆基型号30N85改进而来,重要的是我们有使用和维护陆基型号的经验(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且该雷达的国产化型号曾经在海军的970号试验舰上出现,从技术上讲应该已经吃透。该雷达采用S波段,可折叠平面相控阵,探测距离300千米,有低空、中高空、弹道导弹三种扫描模式。同一时刻最多可以跟踪48个目标,并制导12枚导弹攻击其中6个。  当然,115的一块相控阵和170的四块相控阵之间的差别还是巨大的,在快速扫描跟踪,目标信息处理能力都弱于后者,特别是在多目标多通道抗饱和攻击方面更是望尘莫及。据外媒报道,170的舰载防空导弹系统无疑是目前最先进的舰载防空系统之一。它由陆基型号派生而来,采用先进的捷联惯导/指令修正+末段主动雷达的制导体制,导引头抗干扰能力强,是一种全天候全空域的远程防空导弹系统,作战空域大于"里夫"-M系统,体积却小于48N6E。170配用的新型雷达是一种先进的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同时引导多枚导弹拦截多个目标(火力通道数量远多于"里夫"-M系统),具有很强的抗饱和攻击能力。另外我国导弹技术中的姿态调整发动机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并会应用到很多相关的武器装备上。虽然170的舰载防空导弹系统性能很先进,但作为一种全新研制的舰载防空系统可能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加之我国海军对增强区域防空能力需求迫切,所以海军本着"分两步走"的思想购买了成熟的"里夫"-M系统用于装备另一型驱逐舰115,但显然这是一种在特定时期的过渡性装备,未来的海军防空导弹主力型号仍是170装备的无疑。  但是我们购买"里夫"-M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装备该系统的115具有170所不具备的反弹道导弹功能,48N6E在1995年成功地进行了反"飞毛腿"导弹的试验,显然115舰的目标之一就是瞄准弹道导弹防御去的,保证京津塘地区免受弹道导弹的威胁,在战术使用上可能会和陆基的S-300PMU1/2衔接,形成我国自己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因此答案很明显,115舰与170舰不同的是:后者主要负责舰队的区域防空,而前者则兼负战区导弹防御的责任。当然,将来170的型号在改进后具备了对付弹道导弹的能力,那么170等舰也会加入到战区导弹防御的体系中来,但目前"里夫"-M仍然是最成熟最可靠的选择,因此115舰极具战略意义,这也说明中国对于战区导弹防御的迫切需求,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初具规模的战区导弹防御能力,明眼人也应该从中读出中国对于台海局势的判断和决心。  有了好弹还要有"眼力",在对空探测方面,从略微加强的前桅来看,这里的制高点还会被与168相同的"顶板"所占据。MR-710"顶板"雷达是俄自70年代发展的一种采用频扫体制的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该雷达研制至今有多达7种的衍生型号,现已装备俄海军"现代"级、"无畏"级等大中型作战舰艇,是其目前较为先进的舰载搜索雷达。其雷达频段为E/H,缝隙天线背靠背倾斜安装而成,扫瞄率比单面雷达提高了一倍。该雷达除具有对空、对海目标侦测的能力外,还有空中管制和低空补盲的功能。其主要特点是抗电子干扰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性价比佳。168装备的是最新型的MAE-5。在原有型号基础上,MAE-5的发射功率翻一番,达到90千瓦,最远有效距离仍为300千米,但对战机和导弹的探测距离提高了20%。至少在目前,国内在研的同类产品在性价比和可靠性两项还难与其比肩,这也是我们采用"顶板"的主要原因。  后桅也应该是我们大家十分熟悉的"圆球"了。该"圆球"对外宣称为"某型先进搜索雷达",主要用于低空补盲和对海搜索,具体型号和参数还不得而知,但是前年国防电子展上展出的SR64应该就是其外贸版本。后桅后面的舱室顶部可以确定将安装1部类似517型的米波雷达天线用于远程警戒。开始的时候认为S波段的30N6E1"墓石"相控阵雷达已经具有远程预警能力,另外再配备米波雷达似乎有画蛇添足之嫌;细想来,米波雷达本身具有一定的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而且技术成熟价格低廉,如果舰上有足够空间的话,使用米波雷达作为相控阵雷达的配合与补充倒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两者还可以相互间隔开机,延长各自的使用寿命。俄罗斯《ARMS》杂志曾提到中国继续使用517或其改进型米波雷达,不仅仅是因为探测距离远,更多的是出于反隐身的需要。美国《信号》杂志也认为中国一如既往地在新下水军舰上安装采用国际合作成果的VHF和UHF波段的米波雷达,对于隐身飞行器来说已经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威胁。我国也曾将包括歼-7、轰-6等多种现役飞机改装成隐身试验机,不仅为我国研制下一代隐身作战飞机提供大量的数据材料,相信也为我国(舰载)米波雷达的反隐身能力提高做出了应有贡献。的确,在战时驱护舰可以前出部署充当保卫重要城市或战略基地的雷达哨舰,反隐身能力需要特别地考虑,装备米波雷达无疑是有效实用且价格便宜的选择。波长越长,反隐身效果越好,虽然精度也会随着波长的增加而越来越低,但是对于探测距离几百千米的远程雷达来说,这点误差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也许有人还不满"里夫"-M的发射装置,其实与美国的热发射系统不同,"里夫"-M的冷发射系统要承受导弹弹射时产生的强大后坐力,推测为了减轻甲板受力,应该在上下层甲板间设立连接体,使发射时的后坐力由两层甲板共同承受,而如果给每个发射筒都单独设立连接装置势必造成整个发射系统复杂臃肿,而如果导弹发射筒采用围绕连接体的环型布置则可以使整体结构紧凑,而且缓冲效果要大大好于前者。在长度上连接体可以适当地留有余量,以方便挂装不同长度的发射筒,提高发射装置的通用性。这应该是"里夫"-M等发射系统为什么采用左轮式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报道说"里夫"-M可以很容易的换装S-300PMU-2的导弹,其意义不言而喻。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里夫"-M比美国卖给日本的2套"宙斯盾"报价便宜了好几个亿,性价比极高1  ◆115出现之意义分析  现在有军迷对大连出现的115舰表示失望不满。认为在167服役多年之后,出现的后续舰抛开武器不提,在舰体结构和动力方面没有任何的进步。认为不应该再建造这样的军舰,而转而大力生产168系列。其实115出现之意义就在这里。

5,普通一颗子弹的造价是多少钱呢俺好奇

国产95步抢子弹的造价 :8.3元 国产7.62毫米的子弹造价 :0.5元 其他子弹造价一般0.9元至5元

6,求俄罗斯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详细资料和图片

基洛夫是前苏联于1977年制造的、用于争夺制海权的战略性巡洋舰。它有2具核子反应炉、2具重油过热系统(15000轴马力),双轴,航速32节,具有防空、制海、反潜的方位作战能力。   为了与美国海军全面抗衡,履行远洋作战使命,前苏联在八十年代初建成了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基洛夫"级,前苏联编号为1144型。该舰为前苏联首级采用核动力推进的水面战舰,满载排水量26,396吨,首次装备了VLS(即垂直发射)系统和大量导弹,并配有3架直升机,其吨位之大,火力之强,一度使各国海军为之震惊。《简氏防务周刊》将其定级为"战列巡洋舰"。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世界上威力最为强大的水面战舰。   该级舰主要用于实施远洋反舰、反潜和防空作战。在作战时,它主要充当海上编队的核心力量,与其它舰只共同组成导弹巡洋舰编队,遂行攻击敌方战斗舰艇和破坏敌方交通线的任务。该级舰装备各型导弹近500枚,是美国载弹量最大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四倍,因此又有"武库舰"的美称。   基洛夫级设计时沿袭了前苏联复杂的设计特点,它的飞弹发射系统彼此重叠,这意味着基洛夫级对陆地和海上开火时事实上只有38枚导弹可用。这个数字远低于提康德罗加级。因而它与美国巡洋舰的战力对比其实没有数字显示的那么大。   苏联解体后,基洛夫级改名为乌沙科夫海军上将级。   俄罗斯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由位于彼得堡市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这是一艘巨大的核动力舰艇,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舰。基洛夫(Kirov)级可以称为“海上武库”,舰载几乎涵盖所有海上作战武器系统。提供舰队防空和反潜,与敌方大型水面舰艇交战,包括打击大型航空母舰的能力。   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总共计划建造五艘,最后一艘因经费等诸多原因取消。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原“基洛夫”号)1980年12月30日服役;第二艘“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原“伏龙芝”号)1984年10月31日服役;第三艘“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原“加里宁”号)1988年12月30日服役;第四艘“彼得大帝”号(原“安德罗波夫”号)1998年4月18日服役。首舰突出反潜能力;后继三艘则强化防空性能,前苏联为之配套大量各型先进防空导弹,而且在世界上率先采用垂直发射模式;第四艘“彼得大帝”号,被称为前苏联海军的颠峰之作,装备当时最先进的、最完整的作战信息系统、通信系统、武器系统、传感器系统和电子战系统等,具有超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   目前,仅仅“彼得大帝”号保持作战能力,服役于俄海军北方舰队。   一、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的基本情况   基洛夫级 标准排水量:19,000吨;满载排水量:26,396吨;最高航速:31节;舰体尺寸:长度251.2-252米,宽度28.5米,舰高9.0-10.33米;全体人员:727。   舰载电子系统:作战信息中心;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反舰导弹发射控制;反潜火箭发射控制系统;监视雷达系统;低飞和水面目标捕获雷达;2部防空导弹系统火控雷达;4部近防火炮火控雷达;2部导航雷达;有源和无源声纳系统;电子战系统;诱骗投放系统;二座PK-2诱骗火箭发射装置,备弹400枚。   二、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反舰和反潜系统   1、SS-N-19远程反舰导弹系统   基洛夫级舰载“花岗岩”(Granit)远程反舰导弹系统,因为威力巨大,北约组织命名为SS-N-19“海难”(Shipwreck),二十枚SS-N-19导弹安装在上甲板,呈一个60°仰角。   SS-N-19是前苏联第三代反舰导弹,采用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的大型超声速反舰导弹。SS-N-19的全长10.5米,重量6.98吨,可从垂直发射器发射,最大射程为500-550公里,最高飞行速度3.0马赫,可装备500kT当量核战斗部或750公斤高爆战斗部。SS-N-19采用惯性/指令修正/主动雷达制导,进行超视距攻击可利用卫星或舰载的Ka-25直升机的数据链进行中继制导。   在当时SS-N-19非常先进,在发射之后不用舰艇控制。在多枚“波纹-发射”饱和攻击模式中,首枚引导导弹依照一条高飞行轨迹率先飞向作战目标,而其它后继导弹则灵活的采用低高度飞行轨迹来增加隐蔽性。如果引导导弹被拦截,那其它的导弹自动地担任引导角色。   2、AK-130 DP多用途双管舰炮   基洛夫级 基洛夫级配备一门130毫米AK-130 DP多用途双管舰炮(首舰为2座100毫米单管舰炮),备弹840发。火炮系统主要由一台火控计算机为基础连同一部多波段雷达、一套电视和光学目标瞄准器;另外,舰炮上安装一套Kondensor光学瞄准器单元。舰炮连接到雷达控制系统在遥控操作界面能完全自动化,也能使用瞄准器单元人工操作。AK-130 DP多用途双管舰炮射程22公里,而且最大的发射速度是35发/分钟,也能用于支援防空射击和对陆攻击。   3、SS-N-14和SS-N-16反舰/反潜垂直发射导弹系统   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配备SS-N-14反舰/反潜两用导弹。反潜射程55公里、反舰射程35公里,可内装多款鱼雷、核战斗部或500千克高爆战斗部,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垂直发射安装在舰艏,共有14枚。后继三艘改用SS-N-16反潜导弹,采用惯性制导系统,最大射程约45公里,由舰艇上的2座5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器来发射,取消了垂直发射装置,备弹20枚。   4、舰载反潜鱼雷和反潜火箭   基洛夫级反潜系统主要由舰载反潜武器系统和舰载直升飞机机载反潜武器系统组成。   基洛夫级装备2座5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后甲板舰载二座2座6管RBU1000反潜火箭发射器,射程1,000米,备有102枚火箭;另一座设置于舰艏,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配备的是12管的RUB6000,射程6,000米;后继三艘改用10管的RBU12000,射程12,000米,这些反潜火箭构成舰艇上近距反潜武器。   基洛夫级三、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防空系统   1、SA-N-6“雷声”中远程垂直发射防空导弹   基洛夫级舰载SA-N-6中程防空导弹系统,使用十二套发射装置,共备弹96枚。   SA-N-6防空导弹是陆基S-300F防空导弹舰载型。SA-N-6是世界上第一种舰载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比美国领先了5年左右。基本型采用的导弹为5V55/48N6,单级固体燃料火箭推力、长度7米,弹径45厘米、发射重量1,480公斤,射程90公里,最大高度25,000米,最大速度约4-5马赫。采用冷发射技术,安全距离25米时开启发动机,此时速率约30到40米/秒。导引方式类似美国标准-2型追踪制导(TVM)模式,导弹到末段才开始接收导引雷达之导引。战斗部为破片杀伤式,有20,000个2克破片。据西方推测具有一定反弹道导弹能力。   另外有可能配备威力更大的新型RIF-M“里夫”远程防空导弹系统,是陆基S-300PMU-1的舰载型。弹体改为48N6E,发动机推力更大,导弹最大速度6马赫,射程120公里。长度7.3米,弹径51.5厘米,战斗部为20,000个4克破片。除了弹体性能的提升外,S-300PMU1在自动化等方面也大大的提升,使得操作更为简便。还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当导弹寻的雷达启动后,能将“看到”的空域传给母舰。具有一定的反弹道导弹能力。   2、俄罗斯SA-N-9“礁”中程防空导弹   基洛夫级从第二艘“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开始装备SA-N-9垂直发射近程防空导弹,在舰体前、后段各设有2座垂直发射装置,共备弹128枚。   SA-N-9近程防空导弹属俄罗斯新型防空导弹,用于取代SA-N-4舰空导弹。导弹射程45公里,飞行速度2马赫,战斗部重15公斤,采用指令制导和主动雷达制导,采用六联装垂直发射装置和“十字剑”火控系统。   3、SA-N-4“壁虎”近程防空导弹   基洛夫舰载SA-N-4近程防空导弹采用传统发射方式,2座双联发射装置装备在舰体两侧位置,共备弹40枚。导弹射高25-5,000米,射程1.2-10公里。SA-N-4近程防空导弹系统能自主操作,或者综合进入舰船的战斗系统并且从舰载传感器系统下载目标数据。   4、AK-630M火炮近防系统   基洛夫级首舰“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和第二艘“拉扎耶夫海军上将”号装备8座AK-630M型“葛特林”近防炮,备弹48,000发。   基洛夫级 AK-630M火炮系统的最大射速为10,000发/分,射程500-5,000米。这在现役武器系统中射速是最高的。对付低飞的反舰导弹时最大射程为4,000米,对付轻型水面目标时最大射程为5,000米。初速900米/秒,重量1.8吨。装备有雷达和电视探测及跟踪系统。   5、卡什坦(Kashstan)防空导弹/舰炮近防系统   基洛夫级后两艘近防系统用更先进的卡什坦防空导弹/舰炮近防系统来代替AK-630M火炮。共装备6座。卡什坦防空导弹/舰炮系统由Tula仪器设计局提供。系统能够对抗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反舰、反雷达导弹、航空炸弹、飞机、小型舰艇。   基洛夫级安装二套命令模块和六套战斗模块。命令模块通过火控计算机综合处理来自各个探测、跟踪设备的目标信号自主操作,分配威胁数据和指定目标到战斗模块,并能针对每个目标自动选择最佳交战模式。战斗模块自动地使用雷达和电视探测系统追踪目标,计算发射数据而且操作导弹和舰炮同目标交战。全部系统能同时与六个目标交战,每套战斗模块对应一个目标。每套战斗模块由跟踪雷达、光电系统、制导雷达、2门6管30毫米AK-630火炮、8枚SA-N-11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和导弹再装填装置等设备组成。2门30毫米AK-630舰炮与8枚SA-N-11导弹安装在同一基座上,两者同时回旋、俯仰,接收同一火控系统的控制信息。SA-N-11防空导弹2具4联装,射程1,500~8,000米,射高5~3,500米,采用雷达与光学制导。SA-N-11防空导弹备弹192枚,AK-630火炮备弹24,000发。“卡什坦”反应时间为6.5秒;最大跟踪距离为8.4千米;人员配置为5人。“卡什坦”的甲板使用面积为65平方米,整个系统全重19吨,只能安装在大型舰船上。   四、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的舰载直升飞机   基洛夫级 基洛夫级庞大的身躯能容纳三架Ka-27PL“螺旋”或Ka-25RT“激素”舰载直升飞机,机库在舰尾甲板下,备有一座升降机。直升飞机装备用于反潜战使用的海面搜索雷达,声纳浮标、吊放式声纳和磁性异常探测器。Ka-27能够配备鱼雷、深水炸弹、水雷和火箭。Ka-27 PL是Ka-25 RT直升飞机的新型替换型号。   五、基洛夫级重型巡洋舰推进系统   船舶推进系统以核动力和蒸气轮机组的一个结合为基础。核动力由二座压水核反应堆和二台辅助燃油加热锅炉组成;蒸气轮机组安装四台蒸气轮机。总功率为150,000马力。双轴驱动两部4叶片固定斜度螺旋浆。推进系统提供31节的一个全速。还安装一套轮机发电机组:由四台3,000千瓦GT发电机组成。   俄罗斯基洛夫级战列巡洋舰虽然战斗力惊人,对舰、对空、对潜均有远、中、近三层火力,作战覆盖面广,但体积过于庞大和造价昂贵,因此以后前苏联开始发展较小的常规动力光荣级导弹巡洋舰。“基洛夫”级的武器系统集中体现前苏联海军当时最现代化的技术,一些已被世界各国海军广泛借鉴,被视为世界海军舰艇发展史上的精典之作。

7,iphone6造价成本多少

据拆机分析,苹果6的部件和劳工成本在200美元到247美元之间。标准版iPhone 6 Plus的部件和劳工成本为216美元起,128GB版则最高可达263美元。其中,每部手机的流水线劳工成本为4到4.50美元。
综合所有成本也就2000多人民币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1285元

8,2008年奥运金牌的造价是多少钱

新闻上都说了值100美元
奥运会比赛项目冠军和亚军的奖牌质地为纯银,冠军奖牌还要镀有不少于6克的纯金,而季军奖牌则是铜制的 3000枚的奖牌是用13公斤纯金、1吨白银和1吨黄铜锻造而成的.每1枚金牌的实际含金量为6克黄金,实际价值仅为大约83美元.尽管换算成货币还不足100美元,但是它给运动员带来的价值却很可观. 奥运会比赛项目冠军和亚军的奖牌质地为纯银,冠军奖牌还要镀有不少于6克的纯金,而季军奖牌则是铜制的 金牌背镶嵌玉而名为金镶玉

9,一枚中等分量的氢弹造价需要多少钱

目前来说中等分量的氢弹大致为600万吨级,氢弹的构造概括来说就是在原子弹的基础上在捆绑上重氢元素(一般采用氘化锂),而裂变材料现在多采用钚元素,按最低的临界质量来算大概需要用6千克(保守大概需要10到16千克之间,当量太小的话估计不够引发核聚变),每千克价格在300万美元左右,此时威力仅为2万吨级,其余的598万当量的能量全由核聚变提供,大致需要780千克重氢,1千克重氢价格3000万美元,大概结果就是240亿美元。当然实际情况我并不能得知,或许还有更多的材料。再加上制造所需的前,轻松250亿美元。这只是大致估算,仅供参考。只能说这东西非常贵,不然也不会一个小小的“曼哈顿计划”在1945年就花掉了29亿美金了。

10,一枚氢弹的造价大概是多少钱

这个问题有点麻烦,我只能告诉你个大概,先说氢弹简单构造:说白了就是在原子弹内装入一定量的重氢元素(一般采用氘化锂或氚化锂)。就只说材料价格,造原子弹用的武器级铀、钚(约5000万美元一千克),制造氢弹用的重氢元素也可谓价值连城(极难生产),而一枚原子弹至少需要48.5千克铀或16千克钚,重氢元素按制造当量添加。就比如一枚三叉戟核弹头用掉钚16千克,而重氢至少170千克。这就是天价了。更不用说更大当量的了,而生产过程也是极耗资产的,不然也不会一个70多年前小小的曼哈顿计划就让罗斯福花掉了29亿美元了
目前来说中等分量的氢弹大致为600万吨级,氢弹的构造概括来说就是在原子弹的基础上在捆绑上重氢元素(一般采用氘化锂),而裂变材料现在多采用钚元素,按最低的临界质量来算大概需要用6千克(保守大概需要10到16千克之间,当量太小的话估计不够引发核聚变),每千克价格在300万美元左右,此时威力仅为2万吨级,其余的598万当量的能量全由核聚变提供,大致需要780千克重氢,1千克重氢价格3000万美元,大概结果就是240亿美元。当然实际情况我并不能得知,或许还有更多的材料。再加上制造所需的前,轻松250亿美元。这只是大致估算,仅供参考。只能说这东西非常贵,不然也不会一个小小的“曼哈顿计划”在1945年就花掉了29亿美金了。

文章TAG:一枚一枚48N6造价多少  nano6成本大概多少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