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电子转移几mol怎么看的

6mol
看化合价变化啊,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转移的电子总数
一个铁降三价,也就是失去3个电子,又两个铁被还原,所以2×3=6

电子转移几mol怎么看的

2,高中化学电子转移数量如何计算

这个反应,是NH4+的N从-3到0,NO3-的N从+5到0∴当5molNH4NO3反应时,转移电子就是5*3=15mol5molNH4NO3反应得到4molN2,得到28g即1molN2就消耗5/4molNH4NO3∴转移电子数是15/4mol
这里面除了N元素,其他元素的化合价都没变,N5-向N3+转移15电子生成一个4个N2,那么生成1molN2就需要转移15/4mol电子
28gn2是一摩尔 n由+4到0价降低(转移)四个电子,1moln2有2moln所以转移8mol电子na2o2是1mol,o由-1降低到0价,只有1molo,所以转移了1mol电子电子的转移只看升价或降价的多少乘以mol

高中化学电子转移数量如何计算

3,什么是载流子的迁移率

迁移率是指载流子(电子和空穴)在单位电场作用下的平均漂移速度,即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运动速度的快慢的量度,运动得越快,迁移率越大;运动得慢,迁移率小。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中,载流子类型不同,迁移率不同,一般是电子的迁移率高于空穴。如室温下,轻参杂硅材料中,电子的迁移率为1350cm^2/(VS),而空穴的迁移率仅为480cm^2/(VS)。 迁移率主要影响到晶体管的两个性能: 一是载流子浓度一起决定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的大小。迁移率越大,电阻率越小,通过相同电流时,功耗越小,电流承载能力越大。由于电子的迁移率一般高于空穴的迁移率,因此,功率型MOSFET通常总是采用电子作为载流子的n沟道结构,而不采用空穴作为载流子的p沟道结构. 二是影响器件的工作频率。双极晶体管频率响应特性最主要的限制是少数载流子渡越基区的时间。迁移率越大,需要的渡越时间越短,晶体管的截止频率与基区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成正比,因此提高载流子迁移率,可以降低功耗,提高器件的电流承载能力,同时,提高晶体管的开关形影速度。

什么是载流子的迁移率

4,高一 化学方程式中电子转移了多少MOL怎么算

转移电子数=还原剂失电子数=氧化剂得电子数,还原剂失去的电子转移给氧化剂,就是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所以转移电子数,只需要按着计算还原剂失电子数,或者氧化剂得电子数。比如按化合价失去电子计算,其化合价的变化乘以计量数就行了,
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水,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12.8g cu的物质的量=12.8g 64g/mol =0.2mol,反应中cu元素由0价升高为+2价,转移电子d 物质的量=0.2mol×2=0.4mol;由方程式可知,n(so2)=n(cu)=0.2mol,故v(so2)=0.2mol×22.4l/mol=4.48l;50ml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0.2mol×50ml 500ml =0.02mol,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2mol 0.05l =0.4mol/l,故答案为:cu+2h2so4(浓) △ . cuso4+so2↑+2h2o;0.4;4.48;0.4 mol/l.

5,霍尔系数单位是什么

霍尔系数的单位是米的三次方每库仑。——立方米/库仑(m3/C)霍尔元件应用的基本原理是霍尔效应。霍尔效应是一种磁敏效应,一般在半导体薄片的长度X方向上施加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则在宽度Y方向上会产生电动势UH,这种现象即称为霍尔效应。UH称为霍尔电势,其大小可表示为:UH=RH/d*IC*B (1)式中,RH称为霍尔系数,由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决定;d为半导体材料的厚度。设RH/d=K,则式(1)可写为:UH=K*IC*B (2)可见,霍尔电压与控制电流及磁感应强度的乘积成正比,K称为乘积灵敏度。K值越大,灵敏度就越高;元件厚度越小,输出电压也越大。在式(2)中,若控制电流IC,为常数,磁感应强度B与被测电流成正比,就可以做成霍尔电流传感器;另外,若仍固定IC为常数,B与被测电压成正比,又可制成霍尔电压传感器。
霍尔系数(又称霍尔常数)rh 在磁场不太强时,霍尔电势差uh与激励电流i和磁感应强度b的乘积成正比,与霍尔片的厚度δ成反比,即uh =rh*i*b/δ,式中的rh称为霍尔系数,它表示霍尔效应的强弱。 另rh=μ*ρ即霍尔常数等于霍尔片材料的电阻率ρ与电子迁移率μ的乘积。

6,转移电子数是多少怎么算的

这个容易算整个反应中,只有硫化亚铜Cu2S单质氧的化合价有变化,从反应前到反应后的变化可知,硫化铜中铜的化合价由+1升到+2价,每个铜原子失1电子,硫化铜中硫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6价,每个硫原子失8电子,单质氧中每个氧原子从0价变为-2价,得2电子,该反应中,失电子的铜和硫、以及得电子的氧个数(指原子个数)为分别为4、2、10,也就是说,铜共失4电子,硫共失16电子,氧共得20电子,因此电子的转移数应为20个
首先标出有化合价变化元素的化合价,再算出升高的化合价的数值和化合价降低的数值,如果升高或降低的元素不只一种,算出升高或降低的数值的总和,升高的化合价(或降低的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转移电子数。
所谓的电子转移数目的确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单独看元素化合价升高的总数或者降低的总数。反正二者相等,选择简单的情况来判断,如下面的分析: KCIO3+6HCI====KCI+3CI2+H2O这个反应首先要明确化合价怎么变化的,同一种元素化合价从高低两端向中间变化时,互不交叉,最多变化到一个价态,因此,这里 Cl从+5变到0 。总共只有1个Cl这么变化,因此转移电子数是 5 ,你要是从升高角度看,也是如此,Cl从-1升高到0.有5个Cl这样变化的(注意有一个-1价的Cl没变化哦)6NO+4NH3===5N2(箭头)+6H2O 转移电子数是 12 ,自己分析试试看哦

7,怎么看转移的电子数是多少

观察变价元素,计算得到的或者失去的,不要计算两者的再相加。最简单的计算技巧为:根据物质化合价升降的多少和方程式上的希数;计算出一摩尔反应转移电子,再乘以反应物质的量。计算电子转移数目的方法如下:(1)化学中:计算每个方程式电子转移数目,根据方程计算反应物质数量,算出摩尔量,1摩尔有多少分子是有量值,1摩尔=1阿伏加德罗常数(约6.02×10^23)个微粒,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以算出电子转移数目;(2)物理:根据电流的安培可以计算库伦量就知道电子数目,1安培=库伦/秒;1库伦约相当于6.25×10^18个电子的电量。扩展资料电子转移的分类内层电子转移:在内层电子转移过程中,参与氧化还原的原子是以共价键相键结,产生的桥接配体可能是永久性的,这时的电子转移则是分子内电子转移(intramolecular electron transfer)。然而大部分的共价键是短暂存在的,在电子转移前形成,在电子转移后断裂,这时则称为分子间的电子转移。像[CoCl(NH3)5]2+被[Cr(H2O)6]2+还原的例子就是内层电子转移,其中有过渡性的桥接中间产物,桥接配体为氯离子,连接要氧化及还原的原子。外层电子转移:外层电子转移机制可发生在不同或相同的化学物质间,差别在于氧化态的不同。相同化学物质间的例子又称为自交换。电子转移是均相体系中最基本的化学行为。在诸如氧化还原反应、自由基的亲核取代反应、光合作用和呼吸等生命过程中普遍存在。电子转移反应有外层和内层电子转移两种机理。外层机理中金属离子内配位层不动,没有金属-配体间化学键断裂和形成,只发生简单电子跃迁。内层机理中有一桥配位体(Cl,OH,OH2,NH3等)把两金属离子联系起来,并为电子转移提供连续覆盖的轨道。有机化学中分别用非键和成键表示外层和内层电子转移。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电子转移
转移的电子数,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看化合价的升降来看,化合价变化一价就是转移一份电子,得失电子数要相等,比如化合价升高三价就是转移三份电子(有化学计量数的价数还要乘以化学计量数);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得到的产物的还原产物;
观察变价元素,计算得到的或者失去的,不要计算两者的再相加。最简单的计算技巧为:根据物质化合价升降的多少和方程式上的希数;计算出一摩尔反应转移电子,再乘以反应物质的量。计算电子转移数目的方法如下:(1)化学中:计算每个方程式电子转移数目,根据方程计算反应物质数量,算出摩尔量,1摩尔有多少分子是有量值,1摩尔=1阿伏加德罗常数(约6.02×10^23)个微粒,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以算出电子转移数目;(2)物理:根据电流的安培可以计算库伦量就知道电子数目,1安培=库伦/秒;1库伦约相当于6.25×10^18个电子的电量。
先找出化合价有变化的原子。化合价有升也有降。KClO3中的Cl原子降了6。HCl中的Cl原子升了6。所以转移的电子数是6e-。不懂就多问问老师同学,一定要问懂,别不好意思。

文章TAG:电子迁移率多少电子  电子迁移  电子迁移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