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8Mbps带宽的宽带最大的传输速率是多少

1MB=8Mb。所以8Mb宽带最大传输速度是1MB

8Mbps带宽的宽带最大的传输速率是多少

2,8086某总线工作频率8MHZ数据总线宽度16位总线的最大传输率为

133mhz*16/8=266mb/s
128M

8086某总线工作频率8MHZ数据总线宽度16位总线的最大传输率为

3,电脑处理器14GHz速度快还是868MHz

868是p3的,1.4是p4 的
当然是1.4快。1400和868.呵呵
前者快,但要看整體撘配,如果你用這个撘上256的內存,那樣帶不動,整體也就慢了。
1g=1024m 1.4ghz的当然要快
当然是1.4GHZ

电脑处理器14GHz速度快还是868MHz

4,868mhz的CPU可以最大配多大的内存

电脑能支持多大内存主要是看主板能支持多大,而不是看CPU。虽然CPU也有点关系,但主板是为CPU服务的,主板不可能做一些超越CPU功能的东西。言归正传,如果你的主板是815的话,那么就最大只能支持到512M的内存,这是该芯片的最大局限性。这块老主板使用的是过时的SDRAM内存,现在流行的内存普遍是DDR和DDR2的内存,DDR内存不能上815主板,所以买的时候不要买错。现在SDRAM内存很便宜了,一条256M的大约在120~150元之间。由于该内存比较古老,很难找到512M一条的,而且就算买到了都不一定和你的主板兼容。所以先买一条256的回来用,如果不够用再考虑添加一条256的。原来的128可以尝试和新买的256混起来用,如果能稳定运行的话你就有128+256可以用了,基本够了。如果不稳定就只好插单条256的,因为不同品牌的内存混用特别是新老内存混用有时候会不兼容,所以这要看你的运气了。运气不好就只好用256了,那条128卖也卖不了几个钱了。
256
512最大了,再大CPU就吃不消了,得200吧,或者256的,100块就能买到

5,数据传输速率

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种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it/second),记作bps。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 S=1/T(bps) 其中,T为发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时间。例如,如果在通信信道上发送一比特0、1信号所需要的时间是0.001ms,那么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 000 000bps。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和Gbps。其中: 1kbps=103bps 1Mbps=106kbps 1Gbps=109bps 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 在现代网络技术中,人们总是以“带宽”来表示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与“速率”几乎成了同义词。信道带宽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可以奈奎斯特(Nyquist)准则与香农(Shanon)定律描述。 奈奎斯特准则指出:如果间隔为π/ω(ω=2πf),通过理想通信信道传输窄脉冲信号,则前后码元之间不产生相互窜扰。因此,对于二进制数据信号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Hz)的关系可以写为: Rmax=2.f(bps) 对于二进制数据若信道带宽B=f=3000Hz,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6000bps。 奈奎斯特定理描述了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的关系。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信噪比之间的关系。 香农定理指出: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传输速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的关系为: Rmax=B.log2(1+S/N) 式中,Rmax单位为bps,带宽B单位为Hz,信噪比S/N通常以dB(分贝)数表示。若S/N=30(dB),那么信噪比根据公式: S/N(dB)=10.lg(S/N) 可得,S/N=1000。若带宽B=3000Hz,则Rmax≈30kbps。香农定律给出了一个有限带宽、有热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的极限值。它表示对于带宽只有3000Hz的通信信道,信噪比在30db时,无论数据采用二进制或更多的离散电平值表示,都不能用越过0kbps的速率传输数据。 因此通信信道最大传输速率与信道带宽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所以人们可以用“带宽”去取代“速率”。例如,人们常把网络的“高数据传输速率”用网络的“高带宽”去表述。因此“带宽”与“速率”在网络技术的讨论中几乎成了同义词。

6,3M网线传输速度是多少

370KB/S左右.  网线:  双绞线常见的有3类线,5类线和超5类线、6类线,以及最新的7类线。前者线径细而后者线径粗,型号如下:  1)一类线:主要用于传输语音(一类标准主要用于八十年代初之前的电话线缆),不同于数据传输。  2)二类线:传输频率为1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4Mbps的数据传输,常见于使用4MBPS规范令牌传递协议的旧的令牌网。  3)三类线:在ANSI和EIA/TIA568标准中指定的电缆,该电缆的传输频率16MHz,用于语音传输及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BASE--T。  4)四类线: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2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16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基于令牌的局域网和 10BASE-T/100BASE-T。  5)五类线:该类电缆增加了绕线密度,外套一种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传输率为10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为100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100BASE-T和10BASE-T网络。这是最常用的以太网电缆。  6)超五类线:超5类具有衰减小,串扰少,并且具有更高的衰减与串扰的比值(ACR)和信噪比(Structural Return Loss)、更小的时延误差,性能得到很大提高。超5类线的最大传输速率为250Mbps。  7)六类线: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1MHz~250MHz,六类布线系统在200MHz时综合衰减串扰比(PS-ACR)应该有较大的余量,它提供2倍于超五类的带宽。六类布线的传输性能远远高于超五类标准,最适用于传输速率高于1Gbps的应用。六类与超五类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于:改善了在串扰以及回波损耗方面的性能,对于新一代全双工的高速网络应用而言,优良的回波损耗性能是极重要的。六类标准中取消了基本链路模型,布线标准采用星形的拓扑结构,要求的布线距离为:永久链路的长度不能超过90m,信道长度不能超过100m。  8)超六类线:超六类线是六类线的改进版,同样是ANSI/EIA/TIA-568B.2和ISO 6类/E级标准中规定的一种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主要应用于千兆位网络中。在传输频率方面与六类线一样,也是200~250 MHz,最大传输速度也可达到1 000 Mbps,只是在串扰、衰减和信噪比等方面有较大改善。  9)七类线:该线是ISO 7类/F级标准中最新的一种双绞线,它主要为了适应万兆位以太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但它不再是一种非屏蔽双绞线了,而是一种屏蔽双绞线,所以它的传输频率至少可达500 MHz,是六类线和超六类线的2倍以上,传输速率可达10 Gbps。
300kb向上正常。如果是在300kb一下的话,首先考虑是资源问题。再者考虑其他占用网速的程序。 下载的时候不要限制迅雷上传。限制上传的话下载也同样慢了,下载后退出迅雷即可。
3M应该是笔记本的吧。。笔记本我不知道台式我知道``不过没有3M的1M=128K2M=256K4M=512K10M=1M我家是2M的。。下载都在280--290之间
带宽的 单位是 Mbps 就是每秒钟多少M b一般的下载软件所显示速率时使用的单位是 K B/S1M=1024k,1B=8b.所以下载的速度等于 3*1024/8 KB/S大概是370KB/S
3M网线传输速度大约250多吧。 我很想作回答,但是我不是那的,很不好意思.

7,电脑内部各项传输速度或频率各是多少

楼上的,说的非常清楚了.我不多说也.
硬盘因型号分3种:1、ATA硬盘(即IDE硬盘),包括ATA/66、ATA/100、ATA/133,传输率分别是66MB/s、100MB/s和133MB/s,这些都是ATA传输的最高值2、SATA硬盘,包括SATA1.0、2.0、3.0,3.0现在可以达到600MB/s3、SCSI硬盘,传输速率最高可达320MB/s,一般用于服务器内存大致分为3种:1、SD内存,现在一般有PC100和PC133,速度分别为100MB/s和133MB/s,用于PII和PIII和少部分P4电脑2、DDR内存,市场上一般有DDR266,333,400三种,这是按主频来命名,也可以以传输率命名:PC2100,2700,3200,速度也就分别是2100,2700,3200MB/s。但是DDR内存可以组建双通道,必须是主办在865以上的才行3、DDRII内存,更加高端的内存,主频进一步提升,这里具体不说光驱:16X DVD、52X的CD-ROM,一般情况下光驱的倍速越高,数据传输也就越快。1、50X的CD-ROM就是指其传输的速度是1X光驱的50倍即其速率为50×150KB/s=7500KB/s2、16倍速DVD-ROM的速度是1358KB/s×16=21728KB/s
硬盘因型号分3种:1、ATA硬盘(即IDE硬盘),包括ATA/66、ATA/100、ATA/133,传输率分别是66MB/s、100MB/s和133MB/s,这些都是ATA传输的最高值2、SATA硬盘,包括SATA1.0、2.0、3.0,3.0现在可以达到600MB/s3、SCSI硬盘,传输速率最高可达320MB/s,一般用于服务器内存大致分为3种:1、SD内存,现在一般有PC100和PC133,速度分别为100MB/s和133MB/s,用于PII和PIII和少部分P4电脑2、DDR内存,市场上一般有DDR266,333,400三种,这是按主频来命名,也可以以传输率命名:PC2100,2700,3200,速度也就分别是2100,2700,3200MB/s。
硬盘的传输速率:作为电脑中最重要的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交换媒介,硬盘传输速率的快慢直接影响了系统的运行速度。不同类型的硬盘,其传输速率往往差别很大。现在主流硬盘主要有三种:按照不同的接口可以分为并口ATA硬盘(即IDE硬盘)、SCSI硬盘和Serial ATA硬盘。 IDE接口硬盘在当前电脑中应用最为广泛,主流的规格包括ATA/66、ATA/100、ATA/133,这种命名方式也表明了它们在理论上的外部最大传输速率分别达到了66MB/s、100MB/s和133MB/s。这里需要说明:100MB/s、133MB/s是峰值速度,并不能表示硬盘能持续这个速度,也就是说这是理论上的最高峰值速度。 硬盘真正的传输速度由于受硬盘内部传输速率的影响,其稳定传输速率一般在30MB/s到45MB/s之间。这样随着CPU、内存等硬件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ATA硬盘的低速率渐渐成为影响整机运行速度的瓶颈。于是,一种新的硬盘接口方式,Serial ATA应运而生。 Serial ATA 硬盘就是我们常说的串口硬盘,它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实现了数据的分组传输从而带来更高的传输效率。Serial ATA 1.0版本硬盘的起始传输速率就达到150MB/s,而Serial ATA 3.0版本将实现硬盘峰值数据传输率为600MB/s,从而最终解决硬盘的系统瓶颈问题。 SCSI接口不是专为硬盘设计的,实际上它是一种总线型的接口,独立于系统总线工作。SCSI接口的硬盘以高稳定性、低CPU占有率而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和专业工作站中,它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320MB/s。当然,对于硬盘的整体性能而言,除了硬盘的传输速率,硬盘的转速、缓存及平均寻道时间等也是重要的因素。 小知识:1.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 内部数据传输率是磁头到硬盘的高速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这可以说是影响硬盘整体性能的关键,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在这项指标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为单位,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就必须将Mbps数据除以8。例如有的硬盘给出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为240Mbps,但如果按MB/s计算就只有30MB/s。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硬盘作为电脑的瓶颈,其病根还在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上。 2.硬盘的外部数据传输率 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它与硬盘的接口类型是直接挂钩的,因此在广告或硬盘特性表中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如我们平常所说的ATA100/133硬盘。 光驱的传输速率:通常光驱传输速率的高低取决于光驱的倍速,如16X DVD、52X的CD-ROM,一般情况下光驱的倍速越高,数据传输也就越快。那么“倍速”是个什么概念呢?原来很早以前CD-ROM的传输速率很低,每秒只能传送150KB字节,即最初光驱的速率为150KB/s,这就是1X(单倍速)的CD-ROM光驱。后来随着CD-ROM光驱技术的日新月异,其速率越来越快,为了区分不同速率的光驱,于是把最初的150KB/s作为基准进行衡量得到相应的倍速值。如50X的CD-ROM就是指其传输的速度是1X光驱的50倍即其速率为50×150KB/s=7500KB/s。而现在流行的DVD-ROM的速率算法也基本相同,只不过DVD-ROM的单倍速率要比CD-ROM高得多,一倍速的DVD-ROM速率理论上可以达到1358KB/s,由此我们可以算出现在流行的16倍速DVD-ROM的速度应该是1358KB/s×16=21728KB/s。

文章TAG:868mhz传输速率是多少传输  传输速率  多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