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上写着可重复性 05mm 是个什么概念可以

就是在同一位置,多次测量值之间的最大误差小于0.5mm。超声波测距的精度是跟环境很大关系的。
可重复性是指在测距范围内任意指定一个位置,多次使用该传感器测试获得的最大读数最小读数之间的差值不会超过0.5mm。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上写着可重复性 05mm 是个什么概念可以

2,超声波测距精度

余震时间直接影响盲区的大小(如果传感器是收发兼用的话),精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波长吧,波长越小,精度越高,但是,波长小了,传输距离就小了。 关于余震对盲区的影响是这样的:首先你要激发传感器,使得传感器发出超声波,接着你要等传感器稳定下来(说白了就是等两根线上的电压变为0了),再用这个传感器来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信号(同样是电压信号),这中间,你的传感器是要经理四个过程的,1.发射,2.余震,3.无信号,4.接收反射波。 在你时间应用的时候,前两个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固定的,而第三个过程的时间是你要测试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超声波测距精度

3,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如何计算范围10

测量范围是用程序实现不了的 只能看你的超声波发射探头的好坏还有就是CX20106A里面有一个管脚接的电容(或者是电阻 具体你查手册)的值就可以 测量精度的话要保证发射是40K 发射后立即启用定时器 当进入外部中断时立即关闭定时器 取出来的值就是你记得时间 还有就是注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 在15摄氏度是好像是338米每秒 20摄氏度的时候是340每秒吧 你取340就行 当然如果你的带温度补偿的设计会更好 知道速度和时间 计算距离就很简单了吧 点到为止 谢谢
我这有个以前买超声波模块时的一套资料,需要的话联系我,看是否对你有帮助
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如何计算?范围10cm~300cm,精度0.5cm

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如何计算范围10

4,求问超声波和无电线测距的精度和部分细节

超声波测距一般只能到0.5%的精度。雷达测距可以到2mm的精度。当然很近的距离,超声波有优势,比如10cm的距离,超声波做好了应该可以到0.2mm的精度。但是雷达在近距离,精度比较差。频率都可以改的,但是系统设计的要求就很高了。当然只能在一定范围内。
传感器(英文名称:transducer/sensor)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的特点包括:微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传感器的存在和发展,让物体有了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让物体慢慢变得活了起来。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5,利用超声方法进行测距的误差答案是多少

超声波测距,一般可以做到0.5%的误差,如果在非常好的环境,并且在常温下,可以做到0.3%。
超声波测距误差分析和减小方法:根据超声波测距公式l=c×t,可知测距的误差是由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误差和测量距离传播的时间误差引起的。 时间误差 当要求测距误差小于1mm时,假设已知超声波速度c=344m/s (20℃室温),忽略声速的传播误差。测距误差s△t<(0.001/344) ≈0.000002907s 即2.907ms。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是准确的前提下,测量距离的传播时间差值精度只要在达到微秒级,就能保证测距误差小于1mm的误差。使用的12mhz晶体作时钟基准的89c51单片机定时器能方便的计数到1μs的精度,因此系统采用89c51定时器能保证时间误差在1mm的测量范围内。 超声波传播速度误差 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受空气的密度所影响,空气的密度越高则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越快,而空气的密度又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表1所示。 已知超声波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式中: r —气体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比值,对空气为1.40, r —气体普适常量,8.314kg·mol-1·k-1, m—气体分子量,空气为28.8×10-3kg·mol-1, t —绝对温度,273k+t℃。 近似公式为:c=c0+0.607×t℃ 式中:c0为零度时的声波速度332m/s; t为实际温度(℃)。 对于超声波测距精度要求达到1mm时,就必须把超声波传播的环境温度考虑进去。例如当温度0℃时超声波速度是332m/s, 30℃时是350m/s,温度变化引起的超声波速度变化为18m/s。若超声波在30℃的环境下以0℃的声速测量100m距离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将达到5m,测量1m误差将达到5mm。而lm92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试分辨率为0.0625℃,-10℃至+85℃准确度为±1.0℃,i2c总线接口。用89c51的通用i/o端口能很容易的模拟i2c总线的读写时序,lm92的高精度温度测量能很好的补偿超声波在不同温度的传播速度。 超声波测距原理 超声波测距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已知,测量声波在发射后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时间,根据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计算出发射点到障碍物的实际距离。由此可见,超声波测距原理与雷达原理是一样的。测距的公式表示为:l=c×t 式中l为测量的距离长度;c为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t为测量距离传播的时间差(t为发射到接收时间数值的一半)。超声波测距主要应用于倒车提醒、建筑工地、工业现场等的距离测量,虽然目前的测距量程上能达到百米,但测量的精度往往只能达到厘米数量级。 由于超声波易于定向发射、方向性好、强度易控制、与被测量物体不需要直接接触的优点,是作为液体高度测量的理想手段。在精密的液位测量中需要达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通过分析超声波测距误差产生的原因,提高测量时间差到微秒级,以及用lm92温度传感器进行声波传播速度的补偿后,设计的高精度超声波测距仪能达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

6,超声波测距如何精确到1毫米

超声波测距的原理是将超声波发射出去,然后超声波信号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系统接收后,根据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差,乘以声速值,得到测量系统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对于任何一个系统来说,对于测量到的信号的幅值大小是一定的,也就是说,要求反射回来的能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检测到,因此,测距的最大最小值就与障碍物的大小有很大关系,如果障碍物很大,比如一面墙,那么能将大部分的超声波反射回来,那么测量的距离就较大,相反,如果障碍物较小,比如一棵树,只能反射回很小一部分能量,那么测量的距离就很小,对于一些很小的东西,比如牙签等,一般的是测量不到的,而对于测量的精度,就与你系统本身有关系了,比如你系统对于时间的测量能达到多高的精度,另外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声速也不同,因此,系统最好还需要有温度和湿度补偿功能,根据温度和湿度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声速的值,然后乘以你测量的时间。当前一般的超声波测距模块的精度可以达到3毫米,性能高一点的,带有温湿度补偿功能的可以达到1毫米。
对于第一个问题: 超声波测距,通常在10米以内,但也有个别厂家做到几十米甚至百米的。超声波测距有以下几个特点:1、频率越高,精度也越高,但检测距离越近(空气衰减增大);2、输出功率越高、灵敏度越高,检测距离也越远(虽然是废话,但我必须写上);3、通常检测角度小的,测距范围略远;4、以上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加起来,可能没有被测物体带来的影响更大:例如一个刚性表面(例如钢板)和一根铁丝、或者在钢板表面铺满吸音绵、或者把钢板与探头法线夹角从垂直改为倾斜45度等等,这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最大的。这也许不太容易理解,如果把超声波比作可见光,那么刚性表面可以理解成镜子,要想让你发现距离很远的人,对方用镜子晃你是最好不过的了。但如果把镜子罩上黑纸,或者把镜子倾斜45度所带来的影响,你我可想而知,超声波也一样。第二个问题: 一个单片机上同时使用几个不同频率的超声波模块,这就是软件程序的问题,没有什么难度,大学生就可以做,我想你一定也没问题。关于测距模块,从20khz~400khz,测距范围从0.1m~30m这些都不难购到,技术也不是很难。问题是,你能找到这么多频率的探头么?虽然超声波探头的各种频率都有,但它是针对量程来划分的,同一个量程里,频率都很接近(例如3-10米测距基本都是40khz)。你要在同一个量程里找出4种不同频率来,恐怕是有难度的。当然你也可以用4种不同的频率来驱动同一种探头。可是,若4个频率中的某个频率与探头的中心频率差别大了(例如超过5%),会导致效率大幅减低,如果频率差别小了,识别、区分他们又有困难,例如对于一个40khz的探头,一般厂家规定的下限和上限也就是38khz~42khz,我们就算冒险用到37khz~43khz(从可靠性和稳定性考虑,我不赞成这么用),你需要区分37khz、39khz、41khz、43khz四种频率的反馈信号,如此以来,常规的测距电路是不能用了,你需要研究一种全新的测距方案来识别他们,而且不能影响正常的计时精度,我建议你参考一些微波雷达的技术。

7,超声波测距

你好!铭扬超声波小编为您解答:测距的公式表示为:L=C×T式中L为测量的距离长度;C为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T为测量距离传播的时间差(T为发射到接收时间数值的一半)。超声波测距主要应用于倒车提醒、建筑工地、工业现场等的距离测量,虽然目前的测距量程上能达到百米,但测量的精度往往只能达到厘米数量级。由于超声波易于定向发射、方向性好、强度易控制、与被测量物体不需要直接接触的优点,是作为液体高度测量的理想手段。在精密的液位测量中需要达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但是目前国内的超声波测距专用集成电路都是只有厘米级的测量精度。通过分析超声波测距误差产生的原因,提高测量时间差到微秒级,以及用LM92温度传感器进行声波传播速度的补偿后,我们设计的高精度超声波测距仪能达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要提高最大测量距离:一是提高超声波发射功率;二是提高接收电路的放大倍数,这两方面的措施都可能提高最无测量距离,但带来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最小测量距离会增大。要解决好这些矛盾,要在超声波接收电路中加入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解决以上矛盾。
对于第一个问题: 超声波测距,通常在10米以内,但也有个别厂家做到几十米甚至百米的。超声波测距有以下几个特点:1、频率越高,精度也越高,但检测距离越近(空气衰减增大);2、输出功率越高、灵敏度越高,检测距离也越远(虽然是废话,但我必须写上);3、通常检测角度小的,测距范围略远;4、以上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加起来,可能没有被测物体带来的影响更大:例如一个刚性表面(例如钢板)和一根铁丝、或者在钢板表面铺满吸音绵、或者把钢板与探头法线夹角从垂直改为倾斜45度等等,这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最大的。这也许不太容易理解,如果把超声波比作可见光,那么刚性表面可以理解成镜子,要想让你发现距离很远的人,对方用镜子晃你是最好不过的了。但如果把镜子罩上黑纸,或者把镜子倾斜45度所带来的影响,你我可想而知,超声波也一样。第二个问题: 一个单片机上同时使用几个不同频率的超声波模块,这就是软件程序的问题,没有什么难度,大学生就可以做,我想你一定也没问题。关于测距模块,从20khz~400khz,测距范围从0.1m~30m这些都不难购到,技术也不是很难。问题是,你能找到这么多频率的探头么?虽然超声波探头的各种频率都有,但它是针对量程来划分的,同一个量程里,频率都很接近(例如3-10米测距基本都是40khz)。你要在同一个量程里找出4种不同频率来,恐怕是有难度的。当然你也可以用4种不同的频率来驱动同一种探头。可是,若4个频率中的某个频率与探头的中心频率差别大了(例如超过5%),会导致效率大幅减低,如果频率差别小了,识别、区分他们又有困难,例如对于一个40khz的探头,一般厂家规定的下限和上限也就是38khz~42khz,我们就算冒险用到37khz~43khz(从可靠性和稳定性考虑,我不赞成这么用),你需要区分37khz、39khz、41khz、43khz四种频率的反馈信号,如此以来,常规的测距电路是不能用了,你需要研究一种全新的测距方案来识别他们,而且不能影响正常的计时精度,我建议你参考一些微波雷达的技术。

文章TAG:超声波测距精度是多少超声波  测距  精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