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电距离间距是多少,请教一个关于画PCB板时爬电距离的问题 强电部分220VAC爬电
来源:整理 编辑:亚灵电子网 2023-05-15 19:58:59
1,请教一个关于画PCB板时爬电距离的问题 强电部分220VAC爬电
220v也不算多高,倒不会爬电,大概有个20mil以上即可了,不放心可以适当加大距离。如果有上千伏,可以考虑更大间距或者开槽隔离。至于200v以下基本不用考虑过多……
2,爬电距离怎么确定是多少
所谓爬电距离,一般是指绝缘子伞状绝缘的背面部分沿着绝缘表面的距离。考虑到下雨时绝缘子上部表面会失去绝缘,此时只能靠绝缘子背面淋不上雨的部分来起到绝缘作用,为了加大这部分的绝缘,一般都要设置几个波状突起,以增加背面不淋雨部分的表面距离,这个距离就是绝缘子的爬电距离。首先有个爬电比距,根据所处环境污秽等级不同,分为0~4级。三级污秽的时候,发电厂变电站内设备的爬电比距是2.88cm/kV。(基于额定电压)其次需要设备的额定电压。比如是220kV。那么,爬电距离就是2.88cm/kVX220kV=6336mm 。也就是说,我们要求这个设备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爬电距离应大于6336mm。爬电距离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的带电区。

3,12kv负荷开关爬电距离是多少
行业标准13cm 有些公司标准为12或者12.5在实际耐压试验中10.5cm 顺利通过,42000v一分钟不同的电压等级的话,相间绝缘距离也不一样。sf6的相间距不太清楚,但是空气绝缘的话12kv是125mm,24kv是200mm。
4,一类电器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多少
一类电器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工作电压大于250V至440V的电控部分与不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3mm,爬电距离>4mm。定爬电距离值:根据工作电压、绝缘等级及材料组别,确定爬电距离数值,如工作电压数值在表两个电压范围之间时,需要使用内差法计算其爬电距离。GB 8898-2001其判定数值等于电气间隙,如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加强绝缘可减少2mm,基本绝缘可减少1mm。这些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会受外力而减小,但它们不处在外壳的可触及导电零部件与危险带电零部件之间。定电气间隙值: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 4943:2H 和 2J和2K,60065-2001表:表8和表9和表10) 检索所需的电气间隙即可决定距离;作为电气间隙替代的方法,4943使用附录G替换,60065-2001使用附录J替换。GB 8898-2001:电气间隙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电压,查图9来确定。 (对和电压有效值在220-250V范围内的电网电源导电连接的零部件,这些数值等于354V峰值电压所对应的那些数值:基本绝缘3.0mm ,加强绝缘6.0mm)。
5,关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0.4kV 20mm 1~3kV 75mm 6kV 100mm 10kV 125mm 15kV 150mm 20kV 180mm 35kV 300mm爬电距离爬距以污秽等级来计算,零级污秽14.8mm/KV,一级污秽16mm/KV,较多人引用二级污秽20mm/KV,电压以最高工作电压计算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6,220v和380v的最小爬电距离最小电气间隙和隔离距离分别是多少
根据国家规范,爬电距离与空气温度、湿度、污浊度、含盐量等因素有关。一般正常情况下,理论上的爬电距离为“2毫米/千伏”。电压为220/380时的峰值电压为540伏,则爬电距离为1.1毫米。1.电气间隙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空气测量的最短距离。2.爬电距离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电气间隙的决定: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即可决定距离一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3及表4二次侧线路之电气间隙尺寸要求见表5但通常:一次侧交流部分:保险丝前L—N≥2.5mm,L.NPE(大地)≥2.5mm,保险丝装置之后可不做要求,但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发生短路损坏电源。一次侧交流对直流部分≥2.0mm一次侧直流地对大地≥2.5mm(一次侧浮接地对大地)一次侧部分对二次侧部分≥4.0mm,跨接于一二次侧之间之元器件二次侧部分之电隙间隙≥0.5mm即可二次侧地对大地≥1.0mm即可附注:决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内部零件应先施于10N力,外壳施以30N力,以减少其距离,使确认为最糟情况下,空间距离仍符合规定。爬电距离的决定:根据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6可决定其爬电距离。3.在电气上,对最小爬电距离的要求,和两导电部件间的电压有关,和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指数有关,和电器所处环境的污染等级有关。对最小爬电距离做出限制,是为了防止在两导电体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表面可能出现的污染物出现爬电现象。爬电距离在运用中,所要安装的带电两导体之间的最短绝缘距离要大于允许的最小爬电距离.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在先进的设备与产品标准中均有此规定值。具体来说就是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爬电距离。爬电距离的大小和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等直接相关,同时注意不同的使用环境也会有所影响,如气压、污染等.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两个概念,在进行判断时必须同时满足,不可以相互替代.电气间隙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电压的峰值,电网的过电压等级对其影响较大,爬电距离取决于工作电压的有效值,绝缘材料的CTI值对其影响较大.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所以根据定义,爬电距离任何时候不可以小于电气间隙.当然对于两个带电体,是无法设计出爬电距离小于电气间隙来的。爬电距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器件之间或导电器件与设备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UL、CSA和VDE安全标准强调了爬电距离的安全要求,这是为了防止器件间或器件和地之间打火从而威胁到人身安全。
7,爬电距离是什么意思了
爬电距离(Creepage Distance):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在两个导电部分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设备及易接触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也称爬电距离,简称爬距。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根据污秽程度不同, 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另一个带电体的必须经过最短的路程,就是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是一个带翅膀的蚂蚁,飞的最短距离。国标里有具体规定,不同形状的绝缘,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在gb/t 2900.18-1992 电工术语 低压电器 标准中对爬电距离有这样的定义:爬电距离 具有电位差的两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是指:两个物体间带电时的现象,这两物体间的半径距离称为爬电距离。
8,爬电的爬电比距
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设备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之比,单位为mm/kV。现行的有关行业标准规定了高压开关设备外绝缘公称爬电比距应用系数,其中相间爬电比距应用系数为(√3). 外绝缘按公称爬电比距分为0、Ⅰ、Ⅱ、Ⅲ、Ⅳ五级。0级适用于无明显污秽地区,不需进行人工污秽试验。0级的公称爬电比距为线路14.5,电站设备15.5;Ⅰ级的公称爬电比距为线路16,电站设备16;Ⅱ级的公称爬电比距为线路20,电站设备20;Ⅲ级的公称爬电比距为线路25,电站设备25;Ⅳ级的公称爬电比距为线路31,电站设备31。用于中性点绝缘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的3~63kV级电力设备,其外绝缘的污秽等级一般可按Ⅱ、Ⅲ和Ⅳ级选取。 污秽等级爬电比距(cm/kV)线路发电厂、变电所220kV及以下330kV及以上220kV及以下330kV及以上01.391.45——Ⅰ1.39~1.741.45~1.821.601.60Ⅱ1.74~2.171.82~2.272.002.00Ⅲ2.17~2.782.27~2.912.502.50Ⅳ2.78~3.302.91~3.453.103.10注: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爬电比距计算时取系统最高工作电压。 重污秽地区一般采用爬距为31毫米/每千伏.举例:本公司生产的126KV断路器,绝缘瓷瓶总长3150,爬距既3150/126等于25mm/KV
9,一类电器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多少
电控系统内的带电部件与不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具体参见GB4706.1-1998第29.2节):a)工作电压大于250V至440V的电控部分与不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3mm,爬电距离>4mm。 b)工作电压大于130V至250V的电控部分与不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2.5mm,爬电距离>3mm。c)工作电压小于或等于130V的电控部分与不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1.5mm,爬电距离>2mm。一类电器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1. 工作电压大于250V至440V的电控部分与不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3mm,爬电距离>4mm。2. 工作电压大于130V至250V的电控部分与不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2.5mm,爬电距离>3mm。3. 工作电压小于或等于130V的电控部分与不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1.5mm,爬电距离>2mm。 一类电器是指只有一层绝缘措施的电器,如电动机,电锯、电刨、机床等,这类电器必须加漏电保护器。电气间隙:裸露带电体两者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直接测量数值。爬电距离:裸露带电体两者之间绝缘体表面最短距离之和。直接测量绝缘体表面数值后相加之和。
10,什么叫电气间隙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指的是在一定的绝缘介质下,两个导体之间耐受一定电压所需要的空间距离。比如高压配电装置中220kV对地要大于1.8米。如果小于这个距离,就会增加放电的几率。爬电距离指的是一定等级电压沿绝缘体表面对大地不产生闪络所需要的最小距离。这里面有个污秽等级的概念,绝缘体表面越脏,导电性就越好。所以根据大气环境确定一个污秽等级,就得到一个爬电比距,比如四级污秽 31mm/kV。表示如果是220kV系统,所匹配的绝缘子必须具有220X31mm以上的爬电距离。这个参数在绝缘子,瓷瓶,瓷片的样本上都有。爬电距离 :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爬电距离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1] 电气间隙clearance 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可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实际是两个相关参数,都是针对电气绝缘性而来。特别是在继电器、开关等工控产品的选用中,需要遵守相关标准的同时,还要按实际的使用环境要求(气压、污染等),设定合适的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电气性能的稳定。
文章TAG:
爬电距离间距是多少爬电距离 距离 间距
相关文章推荐
- BA6208是什么芯片,BA6247是什么芯片?
- 松下npm贴片机多少钱,买松下贴片机多少钱
- A9智能电视处理器能跑多少分,A9频率14怎么442系统和422系统安兔兔跑分一样
- 03db是多少,30wt等于多少
- 占空比多少有意义,占空比控制有什么优点
- 电路正负极颠倒危害,锂电池正负极接反
- 电路图中网孔,电路中网格的概念
- 电路板的硬件调试,简述硬件电路的设计流程
- 安桥818音箱设置多少,安桥818音频输入如何设置
- mos管电压等级,关于mos管的导通电压
- 正负极交换芯片,芯片的正负极
- 消除反电动势电压,反电动势消除电路
- 57AY161是什么芯片,A5657N是什么芯片?
- 安全芯片应用原理,什么是安全芯片?
- hx48电路图,xh-m401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