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铜康铜热电偶的响应时间是多少

测温专家--佛山神港自动化回答:热电偶响应时间主要跟热电偶尺寸大小有关,直径0.5mm的铠装热电偶只需要0.3--0.5s,直径25mm的耐磨热电偶则需要120s

铜康铜热电偶的响应时间是多少

2,哪位帮个忙热电偶的热响应时间为什么比热电阻的短请以T型热电

应该与它们的结构关系比较大吧。热电偶只是一个点来进行测温,而热电阻是比较长的阻丝来进行测温,温场传递相对慢一些,响应时间也就相对长一些了。不过也不完全是这样,里面的填料的导热性能、填充量对其响应速度影响也是很大的。

哪位帮个忙热电偶的热响应时间为什么比热电阻的短请以T型热电

3,热电阻或偶用什么样的响应时间最快

热电偶需要使热端温度和被测温度一致才能准确测量温度。  制约热电偶的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是热端被加热(冷却)的时间。  因此,减少热电偶响应时间的措施有:减小热电偶的质量(偶丝要细),不用保护层,保护层质量要小(细,薄)、传热要好。  下图产品的响应时间(到达95%显示的时间)为0.4秒

热电阻或偶用什么样的响应时间最快

4,什么类型热电偶响应时间最短

选择不同型式的套管啊,用露端的,相应时间就会快一些。
热偶相应时间很短的,关键是保护套管的厚度和导热方式。有绝缘式、接触式和露端式,露端式响应时间最短,但寿命短,要求环境较高。
大家能不能给个具体型号,比如哪个公司的什么产品,响应时间要在几毫秒左右的
耐磨热电偶效果如何?风速20多,有较大颗粒的管道,用保护套管后,再用耐磨热电偶。耐磨热电偶要贵多少呢?
对于热电偶来说都一样哈.只是不同的热偶承受的温度不一样.应用的场合不一样
响应时间都是秒级的,如果加套管的话速度会更慢!

5,K型热电偶的K型热电偶热响应时间的测量

测量K型热电偶的热响应时间实际上是比较复杂的,不同的试验条件会产生不同的测量结果,这是由于受周围介质的换热率影响,换热率高,则热响应时间就短。  为了使热电偶的热响应时间具有可比性,国家标准规定:热响应时间应在专用水流试验装置上进行。该装置的水流速度应保持0.4±0.05m/s,初始温度在5-45℃的范围内,温度阶 跃值为40-50℃。在试验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应不大于温度阶跃值的±1%。被试热电偶的置入深度为150mm或设计的置入深度。  由于热电偶在室温附近热电势很小,热响应时间不容易测出,因此国家标准规定可采用同规格的K型热电偶的热电极组件替换其自身的热电极组件,然后进行试验。  试验时应记录热电偶的输出变化至相当于温度阶跃变化50%的时间T0.5,必要时可记录变化10%的热响应时间T0.1和变化90%的热响应时间T0.9。所记录的热响应时间,应是同一试验 至少三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每次测量结果对于平均值的偏离应在±10%以内。此外,形成温度阶跃变化所需的时间不应超过被测试热电偶的T0.5的十分之一。记录仪器或仪表的响 应时间不应超过被试热电偶的T0.5的十分之一。

6,pt100铂热电阻的热响应时间国家标准有没有规定

热响应时间<30s;最小置入深度:热电阻的最小置入深度≥200mm;允通电流≤5mA。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精度高,稳定性好,应用温度范围广,是中低温区(-200~650℃)最常用的一种温度检测器,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各种标准温度计(涵盖国家和世界基准温度)供计量和校准使用。热电阻通常需要把电阻信号通过引线传递到计算机控制装置或者其它二次仪表上。扩展资料:Pt 100热电阻工作原理:热电阻的测温原理是基于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一特性来测量温度及与温度有关的参数。热电阻大都由纯金属材料制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铂(Pt)和铜(Cu),现在已开始采用镍、锰和铑等材料制造热电阻。通常使用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Pt100)零度阻值为100Ω,温度系数为0.3851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t100 温度传感器
楼下的,不要误导别人,热电阻需要加环境温度?楼主,我把你的问题简单明了化,热电阻是很简单的一种温度传感器,它原本就两根线,例如a和b,你用万用表测这两根线的阻值,然后去对照分度表,多少电阻对应多少温度,表上会写的很清楚,从100欧姆是0度开始。但是,通常我们都是用铜电缆把热电阻的阻值连接到显示表或电气柜里的,如果距离过长,电阻会因为电缆的距离长或发热,而产生误差。 所以,很多热电阻都采用3根线,也就是a、b、再加个c,c和b是相通的,这个c的作用就是消除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显示表接受的其实还是a和b间的电阻。当然,你的是两根线的,可能距离不是很长吧,没必要用三根线。至于厂家给你的那个表,我觉得你完全可以抛开,你难道没有数显表?而是每次用万用表测来得到实际温度?如果真是这样,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现场把热电阻的线拆掉,用万用表测电阻去对照分度表,这就是实际温度。
铂热电阻的热响应时间是工业热电阻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在温度出现阶跃变化时,热电阻的输出变化至相当于该阶跃变化的50%所需要的时间为热响应时间,用τ0.5表示。其热响应时间受感温元件,保护管材质和直径的影响较大。当使用普通铂感温元件,不锈钢保护套管直径为φ12mm时,τ0.5﹤45S,φ16mm时τ0.5﹤90S。而铂膜元件铠装式τ0.5﹤5S。

7,什么是热电偶的动态响应速度

就是测量(显示)的温度对实际温度(变化)跟踪的紧密程度.
我刚刚看了几个回答,你们说的也太搞笑了吧, 什么“取决于保护管的材质和厚度”? “材质热传递快慢 ”? 我想说的是这些都是外部因素的干扰?懂不懂? 不懂?那我打个比方: 人家明明提问的是:住在亚洲的人、住在美洲的白人和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这三种人中哪种人最能抗寒? 你们却说美洲人穿了10件衣服,所以美洲人最抗寒! 那如果亚洲人穿了15件衣服,是不是亚洲就比美洲人更抗寒? 瞧瞧你们,回答是不是很令人啼笑皆非?------------------------------分割线-------------------------------------- 言归正传,其实影响“响应时间”的主要原因还是电阻(暂以pt100)、电偶(绝缘式)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先说原理:热电阻是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直接输送到仪表显示里最终就是我们能够读懂的温度了,虽然需要电源的激励,但能耗很小! 我们再来说说,热电阻的优缺点吧,热电阻应用最广泛的热电阻材料是铂和铜等(最近几年电阻的材质也有很多尝试了),铜有个最大缺点就是 “超过150度就易被氧化”这就决定了它的测温范围!而铂电阻精度高,稳定性好,线性好,所以决定了在温差较小的环境里测温较准!但是也有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就是温度越高电阻变化率越小,越小意味着什么呢?精度就越来越低,以至于最后无法测温!也就限制了测温范围! 我们再来说说热电偶(以绝缘式热电偶为准),先要说一下原理: 热电偶是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导体a和b的两个执着点1和2之间存在温差时,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因而在回路中形成一个大小的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热电偶就是利用这一效应来工作的! 再加上热电偶的测温高范围比较大,所以热电偶的响应时间要比热电阻快,(接壳式热电偶响应时间更快,但是牺牲了精度!)最后结论:(抛开所有外部干扰)热电偶响应时间一定比热电阻快! 热电偶的优点:测温范围宽,性能比较稳定,延展性不会影响精度!同时结构简单,动态的响应时间快,更能够远传4-20ma电信号,便于自动控制和集中控制! 热电偶的缺点:由于型号比较多,使用场所不一,所以缺点也各不径相同!但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缺点特点:精度不够好,抗干扰能力不行! 热电阻的优点:精度高,能耗低,稳定! 热电阻的缺点:测温范围小,如果延长引线的话会对测量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

文章TAG:热电偶响应时间是多少热电偶  响应  响应时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