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pa与pa换算

1kPa=1000Pa 700kPa=700000Pa
1mpa=1000kpa=1000pa

kpa与pa换算

2,物理单位中1Bar等于多少Pa准确一点拒绝回答十万

1Bar=10N/cm2=100000N/m2;1Pa=1N/m2∴1Bar=100000Pa
我是来看评论的

物理单位中1Bar等于多少Pa准确一点拒绝回答十万

3,1标准大气压等于多少pa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10^5帕斯卡=10.336米水柱
根据压强公式科学家们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105pa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105帕斯卡=10.336米水柱。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10^5帕斯卡=10.336米水柱

1标准大气压等于多少pa

4,压力单位换算1mmHg多少Pa

水银的密度是13.6×10^3千克/米3,1帕斯卡=(1)牛顿/米3,这样就能得出1毫米汞柱=pgh=(13.6×10^3千克/米^3)*(9.8N/kg)*(0.001m)=133.28pa
已知水银的密度是13.6×10^3千克/米3,还知道1帕斯卡=(1)牛顿/米3,这样就能得出1毫米汞柱=pgh=(13.6×10^3千克/米^3)*(9.8N/kg)*(0.001m)=133.28帕斯卡

5,1WC等于多少是25MBAR

推导过程。(n+1)^3-n^3=3n^2+3n+1 n^3-(n-1)^3=3(n-1)^2+3(n-1)+1 …… 2^3-1^3=3*1^2+3*1+1 相加 (n+1)^3-1=3*(1^2+2^2+……+n^2)+3*(1+2+……+n)+n*1 (n+1)^3-1=3*(1^2+2^2+……+n^2)+3*n(n+1)/2+n 1^2+2^2+……+n^2=[(n+1)^3-3n(n+1)/2-(n+1)]/3 =(n+1)(n^2+2n+1-3n/2-1)/3 =(n+1)(2n^2+n)/6 =n(n+1)(2n+1)/6
任务占坑

6,SPF和PA是什么具体说一下

SPF是防晒系数(又叫防晒系指数,Sun Protection Factor)的英文缩写,表明防晒用品所能发挥的防晒效能的高低。SPF值越高,防护时效越长。一般人没有任何防备地站在阳光下面暴晒,15分钟皮肤开始出现红斑,如果你选择的是SPF20的防晒霜,你在日晒下的安全时间就是15×20=300分钟,以此类推。当然,皮肤在阳光下的承受力是因人、因时段和纬度而异的。所以选择什么样的防晒品,要根据你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及阳光的强度来决定。在办公室里工作的白领,只要使用SPF15至SPF25的防晒霜就足够了。而外出办事、逛街和休闲旅游时,最好选用SPF30以上的防晒品。PA(Protection UVA)则是指防止UVA到何种程度的指标。PA++(Protection UVA)则是指防止UVA到何种程度的指标.以前的防晒品都只有SPF值,而没有PA值,后来由于皮肤医学专家不断提出警告,强调UVA虽然不易晒伤皮肤,但会引起肌肤老化及病变,所以PA标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今的防晒品都加明了PA值。 PA的防御效果被区分为三级,即PA+、PA++、PA+++,PA+表示有效、PA++表示相当有效、PA+++表示非常有效。 所以说SPA值是防晒伤的数值,PA值是放皮肤被晒黑和晒老化的值。 SPF20和PA++如果出现在一瓶防晒霜的包装上,则说明:这瓶防晒霜在400分种内都能有效防晒,它对UVA的防御效果相当有效。

7,标准大气压等于多少pa

1x10的5次方标准大气压被定义为101.325kPa,是压强的单位,记作atm。化学中曾一度将标准温度和压力(STP)定义为0°C(273.15K)及101.325kPa(1atm),但1982年起IUPAC将“标准压力”重新定义为100 kPa。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6m水柱。标准大气压值的规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几次变化的。最初规定在摄氏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其值大约相当于760mm汞柱高。后来发现,在这个条件下的大气压强值并不稳定,它受风力、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于是就规定760mm汞柱高为标准大气压值。但是后来又发现760mm汞柱高的压强值也是不稳定的,汞的密度大小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g值也随纬度而变化。为了确保标准大气压是一个定值,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声明,规定标准大气压值为1标准大气压=101325 N/㎡《教学参考资料》初中物理第一册标准大气压(QNE):是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其值为1013.2百帕(或760mm汞柱高或29.92英寸汞柱高)。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1]。空气可以向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1654年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人们还不清楚。11年后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cm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cm后就不再下降了。这4cm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根据压强公式科学家们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10^5Pa。大气压的变化跟高度有关。大气压是由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层就越薄,那里的大气压就应该越小。不过,由于跟大气层受到的重力有关的空气密度随高度变化不均匀,因此大气压随高度减小也是不均匀的。大气压的变化还跟天气有关。在不同时间,同一地方的大气压并不完全相同。我们知道,水蒸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当空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时,空气密度要变小,大气压也随着降低。一般说来,阴雨天的大气压比晴天小,晴天发现大气压突然降低是将下雨的先兆;而连续下了几天雨发现大气压变大,可以预计即将转晴。另外,大气压的变化跟温度也有关系。因气温升高时空气密度变小,所以气温高时大气压比气温低时要小些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了比较大气压的大小,在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科学家对大气压规定了一个“标准”: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当温度为0℃时,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既然是“标准”,在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时就要注意各物理量取值的准确性。从有关资料上查得:0℃时水银的密度为13.595×103kg/m^3,纬度45°的海平面上的g值为9.80672N/kg。于是可得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P水银=ρ水银gh=13.595×10^3kg/m^3×9.80672N/kg×0.76m=1.01325×10^5Pa。这就是1标准大气压的值,记为1atm。国家标准GB1920-80 标准大气(30公里以下部分)规定:选取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其30公里以下部分作为我国国家标准,30公里以上部分可参考使用。标准重力加速度g=9.80665 N/kg,海平面绝对温度T=288.150 K,海平面空气密度ρ=1.2250 kg/m^3。在最近的科学工作中,为方便起见,有另外将1标准大气压定义为100kPa的,记为1bar。故现在提到标准大气压,也可以指100kPa。 89
1个标准大气压=1.013x10^5Pa=0.1013MPa气体压强在任何表面的单位面积上空气分子运动所产生的 压力。气压以百帕(hPa)为单位,取一位小数。公式为P=ρ(密度)g(重力)h(高度)常用单位标准大气压。表示气压的单位,习惯上常用水银柱高度。例如,一个 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的重量,它相当于一平方厘米面积上承受1.0336公斤重的大气压力。由于各国所用的重量和 长度单位不同,因而气压单位也不统一,这不便于对全球的气压进行比较 分析。因此,国际上统一规定用"百帕"作为气压单位。经过换算: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10^5帕(百帕)1毫米水银(汞柱)柱高=4/3百帕(百帕)1个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 汞柱)柱高
标准大气压,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其值为101.325kPa,是压强的单位,记作atm。化学中曾一度将标准温度和压力(STP)定义为0°C(273.15K)及101.325kPa(1atm),但1982年起IUPAC将“标准压力”重新定义为100 kPa。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6m水柱。1标准大气压=101325 N/㎡。(在计算中通常为 1标准大气压=1.01×10^5 N/㎡)。100kPa=0.1MPa
标准大气压被定义为101.325kPa,是压强的单位,记作atm。  化学中曾一度将标准温度和压力(STP)定义为0°C(273.15K)及101.325kPa(1atm),但1982年起IUPAC将“标准压力”重新定义为100 kPa。  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6m水柱。  标准大气压值的规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几次变化的。最初规定在摄氏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其值大约相当于760mm汞柱高。后来发现,在这个条件下的大气压强值并不稳定,它受风力、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于是就规定760mm汞柱高为标准大气压值。但是后来又发现760mm汞柱高的压强值也是不稳定的,汞的密度大小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g值也随纬度而变化。  为了确保标准大气压是一个定值,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声明,规定标准大气压值为  1标准大气压=101325 N/㎡  《教学参考资料》初中物理第一册  标准大气压(QNE):是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其值为1013.2百帕(或760mm汞柱高或29.92英寸汞柱高)。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1]。空气可以向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1654年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人们还不清楚。11年后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cm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cm后就不再下降了。这4cm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根据压强公式科学家们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10^5Pa。   大气压的变化跟高度有关。大气压是由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层就越薄,那里的大气压就应该越小。不过,由于跟大气层受到的重力有关的空气密度随高度变化不均匀,因此大气压随高度减小也是不均匀的。   大气压的变化还跟天气有关。在不同时间,同一地方的大气压并不完全相同。我们知道,水蒸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当空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时,空气密度要变小,大气压也随着降低。一般说来,阴雨天的大气压比晴天小,晴天发现大气压突然降低是将下雨的先兆;而连续下了几天雨发现大气压变大,可以预计即将转晴。另外,大气压的变化跟温度也有关系。因气温升高时空气密度变小,所以气温高时大气压比气温低时要小些   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了比较大气压的大小,在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科学家对大气压规定了一个“标准”: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当温度为0℃时,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既然是“标准”,在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时就要注意各物理量取值的准确性。从有关资料上查得:0℃时水银的密度为13.595×103kg/m^3,纬度45°的海平面上的g值为9.80672N/kg。于是可得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   P水银=ρ水银gh   =13.595×10^3kg/m^3×9.80672N/kg×0.76m  =1.01325×10^5Pa。   这就是1标准大气压的值,记为1atm。  国家标准GB1920-80 标准大气(30公里以下部分)规定:选取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其30公里以下部分作为我国国家标准,30公里以上部分可参考使用。标准重力加速度g=9.80665 N/kg,海平面绝对温度T=288.150 K,海平面空气密度ρ=1.2250 kg/m^3。  在最近的科学工作中,为方便起见,有另外将1标准大气压定义为100kPa的,记为1bar。故现在提到标准大气压,也可以指100kPa。
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标准态只规定了压力p,而没有指定温度,所以与温度有关的状态函数的标准状态应注明温度。为了便于比较,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推荐选择298.15K作为参考温度。需要注意的是,在1982年以前,IUPAC曾经采用101.325kPa作为标准状态的压力。从手册或专著查阅热力学数据时,应注意其规定的标准状态,以免造成数据误用。化学中曾一度将标准温度和压力(STP)定义为0°C(273.15K)及101.325kPa(1atm),但1992年起IUPAC将“标准压力”重新定义为100 kPa。

文章TAG:1wc等于多少pa等于  多少  换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