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继电器工作频率达到多少适合

继电器的动作受线圈电感和机械惯性的影响,其动作不可能很快,一般的吸上或释放都在10毫秒左右,如果需要更快的动作,就应采用其它电子电路。

继电器工作频率达到多少适合

2,固态继电器可以满足100Hz左右的开关频率吗也就是10ms开关一次百度

继电器吸合时间取决本身制作材料、工艺的一致性,还关系到的加电的电压峰值、安装角度、工作磨损----不过都可以满足一般使用要求,如果要求数个继电器必须同时吸合,就必须采用【电子继电器】即所谓的【无触点开关】,响应速度快还适应频繁通断。此类开关多是可控硅封装而成,误差微秒级,投资成本也不是很高。

固态继电器可以满足100Hz左右的开关频率吗也就是10ms开关一次百度

3,交流固态继电器目前最大电流能做到多大

单相交流固态继电器可以做到600A,三相交流固态继电器可以做到1200A。
一般模块型交流固态继电器输出端漏电流在3~5ma间,根据电磁阀线圈阻抗不同,产生几十伏的电压是有的。选择漏电流小于1ma的小型固态继电器。

交流固态继电器目前最大电流能做到多大

4,电磁继电器开关频率能达到100HZ左右吗急用 谢谢

不能用。1s/100Hz=10ms,10毫秒的开关切换时间,已经要求很高了,继电器的切换时间在几十毫秒左右,由电磁铁和衔铁组成的机械结构也无法满足长时间如此快频率开关动作,另外,如此频繁的开关通断电对会使线圈无法承受剧烈电流电压变化发热烧毁短路,交流电驱动的电磁继电器很可能一会儿就烧掉。想满足如此快的开关频率,最好用功率管、晶体管等电力电子原件,用固态继电器虽然可以用,估计都用不了太长时间。

5,这个继电器能带动的最大负载是多少

这个继电器触点的额定电流是12A。电流值小于12A的负载你都能用。继电器线圈工作电压是交流220V还是直流24V,要看这个继电器的具体标识。
完全正确!记住这是它的触点容量,还要注意它的线圈(工作)电压。
你好!你理解的没错。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6,PLC继电器输出型 有输入限制 吗输出频率一般多少

这个是电路控制中的说法。在很多自动化设备中,电路最终都需要对一些执行部件(如电机、电磁铁)实施控制,电路对这些执行部件的控制可通过继电器、双向晶闸管、晶体管等开关器件进行,因此对于电路的输出端来说就有了与之对应的“继电器输出、双向晶闸管输出、晶体管输出”等类型。继电器输出:拟输出的信号只有两种状态,通过继电器辅助开关的分合状态表示。继电器输出一般为无源的纯分合状态信号。继电器是机械隔离,耐压高,开关速度慢,能够直接驱动负载,适用于开关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晶体管是开关速度快,寿命长,采用光电隔离,耐压比较小,驱动负载一般要加中间继电器,一般用在精确控制和开关频率高的场合。晶闸管的我没有见过,有的话应该和晶体管是一类的。PLC输出有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以及晶闸管(可控硅)输出几种形式,继电器输出控制外部继电器电流0.5A到2A等,晶体管输出主要是用于脉冲输出控制,另外晶闸管输出也是控制要求反映迅速且电流比较之下比晶体管要大的输出信号,希望对你有帮助吧。PLC的触电实际就是高低电平的转换如果在没有过载电压的状况下它的材质损耗几乎是没有的相对于机械式的继电器就可以认为是无穷多次的了"M"在PLC中一般特指特殊继电器,一部分由系统占用存储特定的一些功能指令,用户不可以使用和修改的,有一部分可以由用户使用。这些都是不带触点的,并非我们常规意义上的“电磁继电器”,所以要想使用有接点输出的元件则要选择“输入X”“输出Y”等,与之相应的接点数目可以无限使用。PLC算输出点时只需算Y点数也就是需要PLC输出继电器控制的。时间继电器就不需要了。星三角控制只需算控制接触器的。控制步进电机,需要用到高速脉冲输出,所以只能选用晶体管型。另外,输出选型最重要的原则是外部所带的负载,以及输出的频率。一般晶体管的带负载能力只有零点几个安培,而继电器型可以达到5A甚至更高。但继电器型只适合与每分钟开关次数低于5次的场合,因为继电器的触点是有寿命的。PLC的继电器输出型与晶体管输出型在接线时要注意主要是注意:继电器输出,负载可接交直流电源晶体管输出,负载只能是直流供电,不允许接交流供电性的负载。其他参考区别: 1:晶体管输出: 高速输出:如伺服/步进使用于动作频率高的输出:如温度PID控制,主要用在步进电机控制,也有伺服控制,还有电磁阀控制(阀动作频率高)。 2:使用寿命: 继电器是机械元件所以有动作寿命, 晶体管是电子元件,只有老化,没有使用次数限制。 3:电流:晶体管电流0.2A-0.3A 继电器2A。 4:电压:晶体管最大24V,继电器可以接220V 晶体管直流,继电器交流+直流 5:负载:用晶体管时,有时候要加其他东西来带动大负载(如继电器,固态继电器等)。 继电器输出型:CPU驱动继电器线圈,令触点吸合,使外部电源通过闭合的触点驱动外部负载,其开路漏电流为零,响应时间慢(约10ms), 可带较大的外部负载; 晶体管输出型:CPU通过光耦合使晶体管通断,以控制外部直流负载,响应时间快(约0.2ms),可带外部负载小; 可控硅输出型:CPU通过光耦合使三端双向可控硅通断,以控制外部交流负载,开路漏电流大,响应时间较快(约1ms)。 PLC输出中的晶体管输出和晶闸管输出有什么区别晶体管:有PNP 和 NPN 常用PNP型的 他是有两种材料经过物理加工合成到一起。 工作时分截止区 放大区 和饱和区 正常导通(工作)在放大区 有起到 提高输出电流的能力。但是也有缺点 负载太大 很容易被击穿。晶闸管: 由3种材料加工成 有源级 漏极 N极 P极 构成它具有晶体管的能力 还具有晶体管没有的 导通角 控制 输出点 就是小电流控制大电流 有点像固态继电器的意思 它的缺点是 不能超过他的击穿电压。晶体管输出必须接小型继电器以控制负载,一般是24V电压。晶闸管可以直接接小功率负载,可以承受220V电压。继电器输出与晶闸管输出的区别1、继电器输出的可以 用于 直流、交流控制的开关控制 由于寿命以总次数计算 所以输出频率太高 太高 总次数寿命会很快玩完 10万次 随着技术进步 总次数可能会更高些 2、晶体管一般用于频率变化较快的场合 用于直流电的通断控制 频率高的一定要晶体管输出而且后面不能加接触类型的中间继电器输入输出有继电器,晶体管等隔离的都是开关量,继电器式的提供的是干触点,可以用来控制交流电(小电流)。晶体管输出是用来驱动直流量的,多是继电器,电磁阀等。 晶体管单元集成度较高,同样的点数体积小的多,响应速度较快,但是电流较小。 所以如果要高速响应或者需要体积较小,就选择晶体管单元,如果需要比较大的电流就选用继电器单元。 一般没有特殊要求,选择继电器单元,接线和测量都非常方便,因为没有体积限制所以都是端子台,但是同样点数体积大得多。输入输出有继电器就是开关量,而晶体管等就是模拟量! 开关量是一个开关的形式,输入输出的大小与开关无关。带载能力比较强。可能驱动继电器之类的负载! 而模拟量有的进行信号放大、有的进行A/D转换。它可以驱动如1-10V、4-20mA的信号,

7,这种继电器能通过的最大电压与电流各是多少

松乐继电器,最大容量:电压交流时:250V, 10A电流;直流时:30V,10A电流;
最高电压250V,触点容量10A,壳子上面不是都标明了吗
沿用最高电压250伏,适用最大电流10安培。
搜一下:交流继电器cjx21210能承受的最大电流 电压是多少?

8,常见的机械继压力继电器的工作电压是多少

是这种机械式继电器吧。1.继电器是当输入激励量(电、磁、光、声、热、频率等)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回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阶跃变化的一种自动控制用机电元件。 2.就是当线圈部分通电时,线圈产生磁,吸引继电器的衔铁动作,从而达到继电器触点闭合的功能,使负载工作。3,所以您说的电压有两种,一种是线圈端就是控制电源的电压,另外一种是触点部分能够承受的电压(负载电源电压)。如果说:是线圈端,有DC1.5V、DC3V、DC5V、DC12V、DC24V、DC48V,等。一般小轿车是DC12V,大巴车是DC24V。家用电器也都有。看具体应用。希望对您有帮助。

9,电磁继电器开关频率能达到100HZ左右吗急用 谢谢

不能用。1s/100Hz=10ms,10毫秒的开关切换时间,已经要求很高了,继电器的切换时间在几十毫秒左右,由电磁铁和衔铁组成的机械结构也无法满足长时间如此快频率开关动作,另外,如此频繁的开关通断电对会使线圈无法承受剧烈电流电压变化发热烧毁短路,交流电驱动的电磁继电器很可能一会儿就烧掉。想满足如此快的开关频率,最好用功率管、晶体管等电力电子原件,用固态继电器虽然可以用,估计都用不了太长时间。
你好!干簧继电器可能能达到。不过触点容量很小。http://baike.baidu.com/view/3577081.htm如有疑问,请追问。
那岂不是 滋滋滋 响个没完? 用固态继电器吧

10,一般的小型继电器工作电压可以浮动多少

工作电压的±%20以内均可稳定的工作,直流电压为30V.那我能把它接到电源为:9-14VDC, 最大电流为1.5A,继电器可以正常工作,如何想详细了解,可以搜索 元则继电器,它们是一家专业研发继电器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新生代品牌,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一般,工作电压的±%20以内均可稳定的工作。因为,我们厂也会用到继电器,我们到元则继电器厂采购继电器时,我们也会问到这类问题!
20%应该可以。
一般,工作电压的±%20以内均可稳定的工作。
汽车继电器的工作电压一般是12v或者24v,这两款是最常规的,也是用得最多的两款继电器,有需要可以找元则。

文章TAG:继电器可以做到多少hz继电器  电器  可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