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分别为多少

世界四大洋面积: 1 太平洋: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 2 大西洋:面积约9165.5万平方米。 3 印度洋:总面积约为7617.4万平方千米。 4 北冰洋: 约1478.8万平方千米 世界七大洲面积: 1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 2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 3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 4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 5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 6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 7 大洋州: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

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分别为多少

2,地壳多少米

17KM
地球内部具有同心球层的分层结构,各层的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都有变化。地球内部是不能直接观测的,所以有关地球内部的知识多是间接得来的。例如,根据天文学得)知的地球质量和大地测量所得的地球形状和大小,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5克/厘米3。但是,地表物质的密度小于 2.7 克/厘米3 ;因此可以推知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要比5.5克/厘米3为大。根据陨石有石陨石和铁陨石之分,又由于地球有明显的内源磁场,因此可以推断地球内部有一个铁质的地核。主要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所显示出来的各种迹象,证明地球内部可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地壳多少米

3,晶圆的制造过程

晶圆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基本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最主要的原料是硅,因此对应的就是硅晶圆。硅在自然界中以硅酸盐或二氧化硅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岩石、砂砾中,硅晶圆的制造可以归纳为三个基本步骤:硅提炼及提纯、单晶硅生长、晶圆成型。首先是硅提纯,将沙石原料放入一个温度约为2000 ℃,并且有碳源存在的电弧熔炉中,在高温下,碳和沙石中的二氧化硅进行化学反应(碳与氧结合,剩下硅),得到纯度约为98%的纯硅,又称作冶金级硅,这对微电子器件来说不够纯,因为半导体材料的电学特性对杂质的浓度非常敏感,因此对冶金级硅进行进一步提纯:将粉碎的冶金级硅与气态的氯化氢进行氯化反应,生成液态的硅烷,然后通过蒸馏和化学还原工艺,得到了高纯度的多晶硅,其纯度高达99.999999999%,成为电子级硅。接下来是单晶硅生长,最常用的方法叫直拉法。如下图所示,高纯度的多晶硅放在石英坩埚中,并用外面围绕着的石墨加热器不断加热,温度维持在大约1400 ℃,炉中的空气通常是惰性气体,使多晶硅熔化,同时又不会产生不需要的化学反应。为了形成单晶硅,还需要控制晶体的方向:坩埚带着多晶硅熔化物在旋转,把一颗籽晶浸入其中,并且由拉制棒带着籽晶作反方向旋转,同时慢慢地、垂直地由硅熔化物中向上拉出。熔化的多晶硅会粘在籽晶的底端,按籽晶晶格排列的方向不断地生长上去。因此所生长的晶体的方向性是由籽晶所决定的,在其被拉出和冷却后就生长成了与籽晶内部晶格方向相同的单晶硅棒。用直拉法生长后,单晶棒将按适当的尺寸进行切割,然后进行研磨,将凹凸的切痕磨掉,再用化学机械抛光工艺使其至少一面光滑如镜,晶圆片制造就完成了。单晶硅棒的直径是由籽晶拉出的速度和旋转速度决定的,一般来说,上拉速率越慢,生长的单晶硅棒直径越大。而切出的晶圆片的厚度与直径有关,虽然半导体器件的制备只在晶圆的顶部几微米的范围内完成,但是晶圆的厚度一般要达到1 mm,才能保证足够的机械应力支撑,因此晶圆的厚度会随直径的增长而增长。晶圆制造厂把这些多晶硅融解,再在融液里种入籽晶,然后将其慢慢拉出,以形成圆柱状的单晶硅晶棒,由于硅晶棒是由一颗晶面取向确定的籽晶在熔融态的硅原料中逐渐生成,此过程称为“长晶”。硅晶棒再经过切段,滚磨,切片,倒角,抛光,激光刻,包装后,即成为集成电路工厂的基本原料——硅晶圆片,这就是“晶圆”。

晶圆的制造过程

4,地球质量是多少呢

地球的质量约为5.965×10^24kg,这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测定的。地球质量的确定提供了测定其他天体质量的依据。从地球的质量可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约为5.52克/立方厘米。
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个硕大无比的球体。古希腊时科学家用巧妙的方法测出了它的半径有6400多公里。但是,人们一直不知道这个巨大的球体有多少重? 地球那么大,那么重,用普通的秤来出地球的重量,那是不可思议的。第一,世界上没有这样一杆能称得起地球的巨秤。其次,谁也无法拿得起这杆秤。就算有一个力大无穷的大力士能提得起地球,也无法秤我们的地球,因为那个能够称得起地球的人,站在什么地方去称地球呢?人们总不能站在地球上称地球吧! 1750年,英国19岁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向这个难题挑战。那么,他是怎样称出地球的重量的呢?卡文迪是运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称出地球重量的。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两个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个物体的重量成正比。这个定律为测量地球提供了理论根据,卡文迪许想,如果知道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和距离,知道了其中一个物体的重量,就能计算出另一个物体的重量。这在理论上完全成立。但是,在实际测定中,不必须先了解万有引力的常数k。 卡文迪许通过两个铅球测定出它们之间的引力,然后计算出引力常数。两个普通物体之间的引力是很小的,不容易精确地测出,必须使用很精确的装置。当时人们测量物体之间引力的装置用的是弹簧秤,这种秤的灵敏度太低,不能达到实验要求。卡文迪许利用细丝转动的原理,设计了一个测定引力的装置;细丝转过一个角度,就能计算出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然后,计算出引力常数。但是,这个方法还是失败了。因为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太小了,细丝扭转的灵敏度还不够大。灵敏度问题成了测量地球重量的关键。卡文迪许为此伤透了脑筋。有一次,他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突然看到几个孩子在做游戏。有个孩子拿着一块小镜子对着太阳,把太阳反射到墙壁上,产生了一个白亮的光斑。小孩子用手稍稍地移动一个角度,光斑就相应地移动了距离。卡文迪许猛然醒悟,这不是距离的放大器吗?灵敏度不可以通过它来提高吗? 于是,卡文迪许在测量装置上装上一面小镜子。细丝受到另一个铅球微小的引力,小镜子就会偏转一个很小的角度,小镜子反射的光就转动一个相当大距离,很精确地知道引力的大小。利用这个引力常数,再测出一个铅球与地球之间的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了地球的重量,即为60万亿亿吨。现代测量的结果为59.76万亿亿吨。

5,VIA是什么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VIATechnologies,Inc.,简称VIA),成立于公元1992年9月,目前资本额达127.04亿新台币,为全球IC设计与个人电脑平台解决方案领导厂商,以自有品牌进军国际市场。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威盛也因其无晶圆厂的经营模式、加上重视人才招揽与技术开发,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典范,现阶段全球员工人数超过2000人。个人计算机中所使用的系统芯片组,为威盛电子的主力产品线。由于1999年大力推动PC-133系统规格,并领先业界导入DDR的内存技术,使得公司近年来屡获客户与消费者支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2001年达到四成左右的水准,同时也针对各主流平台的特殊设计,提供了完整的对应解决方案,包括支援Pentium4平台的ApolloPT、PM系列晶片组,以及支持AMDAthlon、K8处理器的ApolloKT/K8T系列等等。其中,威盛电子在AMD处理器平台方面,出货量更居于主导地位,单一平台的占有率达八成以上。此外,经过1998年来包括Cyrix、IDTCentaur、S3、ICEnsemble等数项重大的购与合资案,威盛电子也已由过去单纯的系统芯片组厂商,升级成全方位的网际网络系统整合组件供货商。产品线内容除了跨平台的系统芯片组以外,还包括威盛C3系列处理器,IEEE1394、USB2.0、以太网络通讯芯片,光储存、音效视讯多媒体控制芯片及WindowsCE相关的嵌入式系统产品等等;同时藉由与S3的策略合作,威盛亦已掌握先进的绘图芯片技术,并且在取得LSIlogic的无线通讯设计团队后,大步跨入新世代的无线通讯领域,未来将可望拥有建构个人计算机、网际网络装置及信息家电所需的完整实力。2001年底正式成军的平台方案产品事业部,便是威盛积极发展系统等级开发能力的重要里程碑,而2002年展开的迦南计划,目前亦已开花结果,成立了威腾与威瀚等多家产品子公司。2003年10月,威盛电子进一步统整平台事业部、中央处理器部门及嵌入式研发部门等事业单位,成立嵌入式平台事业部(VEPD),更在「全方位联结」的理念下、展现了杰出的营运绩效,正全力进军IA及嵌入式应用市场,前景不可限量。威盛电子的客户群涵盖全球各大OEM厂商、主板制造业及系统整合业,总部则位于台湾台北县新店市,并于美国、欧洲及大中华区等地拥有分支机构,分别就业务拓展、人才招募、区域型软硬件整合产品开发等工作进行强化。威盛为高知识集中的IC设计厂商、以研发为IC设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建构跨国、跨区域性的品开发据点,目的在于扩大技术能力的广度,以及加强对不同市场的了解深度,这同时也是威盛迈向下一阶段的高速成长、所必须进行的策略布局。公司未来仍将以大中华区为营运中心,但势必会逐渐展现全球化的研发与经营格局,长期来看,欧美、日本等地都将是威盛跨国经营架构的重要环节。

6,PEEK是什么

PEEK是一种耐高温、高性能的热塑性特种工程塑料。它有着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化学品、耐磨损、耐水解等性能;它比重轻,自润滑性能好,由于具有非常好的加工性能,可以填充碳纤维、二硫化钼等进一步提高润滑性能和机械强度。 PEEK工程塑料广阔的应用空间涉及到航空、机械、电子、化工、汽车等高科技工业领域,可制造高要求的机械零部件,如齿轮、轴承、活塞环、支撑环、密封环(函)、阀片、耐磨圈等。 PEEK材料的卓越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耐高温 PEEK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334℃),这是它可在有耐热性要求的用途中可靠应用的理由之一。其负载热变型温度高达316℃,连续使用温度为260℃。 2. 机械特性 PEEK是韧性和刚性兼备并取得平衡的塑料。特别是它对交变应力的优良耐疲劳是所有塑料中最出众的,可与合金材料媲美。 3. 自润滑性 PEEK在所有塑料中具有出众的滑动特性,适合于严格要求低摩擦系数和耐摩耗用途使用。特别是碳纤、石墨各占一定比例混合改性的PEEK自润滑性能更佳。 4. 耐化学药品性(耐腐蚀性) PEEK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药品性,在通常的化学药品中,能溶解或者破坏它的只有浓硫酸,它的耐腐蚀性与镍钢相近。 5. 阻燃性 PEEK是非常稳定的聚合物,1.45mm厚的样品,不加任何阻燃剂就可达到最高阻燃标准。 6. 耐剥离性 PEEK的耐剥离性很好,因此可制成包覆很薄的电线或电磁线,并可在苛刻条件下使用。 7. 耐疲劳性 PEEK在所有树脂中具有最好的耐疲劳性。 8. 耐辐照性 耐γ辐照的能力很强,超过了通用树脂中耐辐照性最好的聚苯乙烯。可以作成γ辐照剂量达1100Mrad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绝缘能力的高性能电线。 9. 耐水解性 PEEK及其复合材料不受水和高压水蒸气的化学影响,用这种材料作成的制品在高温高压水中连续使用仍可保持优异特性。
聚醚醚酮是芳香族结晶型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其熔点为334℃,具有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冲击、阻燃、耐酸碱、耐水解、耐磨、耐疲劳、耐辐照及良好的电性能。●耐高温:聚醚醚酮树脂具有较高的熔点(334℃)和玻璃化转变温度(1 43℃),连续使用温度为260℃,其30%GF或CF增强牌号的负载热变型温度高达316℃。●机械特性:聚醚醚酮树脂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刚性,它具备与合金材料媲 美的对交变应力的优良耐疲劳性。●自润滑性(耐腐蚀性):聚醚醚酮树脂具备优良的滑动特性,适合于对低 摩擦系数和耐摩耗要求严格的情况下使用。●耐化学药品性:它的耐腐蚀性与镍钢相近,聚醚醚酮只溶解于浓硫酸, 有良好的耐化学药品性,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比聚酰亚胺更耐酸碱。●阻燃性:聚醚醚酮树脂是非常稳定的聚合物,1.45mm厚的样品,不加任 何阻燃剂就可达到最高阻燃标准。●耐辐照性和耐剥离性:聚醚醚酮有良好的耐辐照性和耐剥离性,因此可 以用来制成特殊用途的电磁线.●耐疲劳性:聚醚醚酮树脂在所有树脂中具有最好的耐疲劳性。●耐水解:聚醚醚酮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做成的制品在高温高压水中连续使 用时仍可保持其良好的性能。●易加工性:聚醚醚酮树脂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具有很高的热分 解温度,可采用注射成型、模压成型、挤出成型、吹塑成型、熔融纺丝等加工方式。●绝缘稳定性:聚醚醚酮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并保持到很高的温度 范围。其介电损耗在高频情况下也很小。●耐磨性:聚醚醚酮的良好耐磨性相当于聚酰亚胺。三、应用领域:由于聚醚醚酮具有以上众多优点,因此在石油化工、电子电气、仪器仪表、机械汽车、医疗卫生、航天航空、军工核能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范的应用。举例:现在国内比较成熟的应用有:空压机的活塞环、止推环、阻流环,阀片,菌型阀,星轮,密封环,球阀阀座,轴承保持架,无油润滑轴承,磁力泵隔离套,电极,齿轮,螺丝,电磁线,辐射护窗,微波消解罐,晶圆承载器等。常州君华特种工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模压加工聚醚醚酮(PEEK)管材、棒材、板材,机械加工成品件,注塑成型聚醚醚酮(PEEK)各种规格的制品,提供聚醚醚酮(PEEK)改性颗粒料。常州君华改性的碳纤维增强的聚醚醚酮,玻璃纤维增强的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改性的聚醚醚酮,石墨、二硫化钼等填充的聚醚醚酮,分别可进行模压、注塑、挤出、粉末喷涂、吹塑、旋转、熔融纺丝等多种成型工艺。
PEEK是特种工程塑料的一种,英国ICI公司于1977年合成的一种特种工程塑料。PEEK这个单词,针对于特种工程塑料而言已经被 victrex注册了,所以各个国家对于这种材料的叫法大不相同。由于PEEK具有优异的性能,正如网友最佳采纳所说,所 以广泛的应用于航天,汽车,泵阀,石油,化工等行业。因其无毒性,也是制作人体骨骼的最好材料。PEEK的性能极其优异,其因具有设计,加工灵活的特点,所以可以应用与众多不同的领域。成品包括型材、注塑成型、模压成型制件、薄膜、涂料等形式。(采自特种工程塑料论坛)
本材料的连续使用温度极高(大约260度),还具有极高的刚度和硬度,以及独有的高抗拉强度和抗疲劳强度。另外其耐热不变形性能与化学稳定性俱佳。当温度达260度之前 该材料都具有极好的介电性能,并能抵抗能量射线照射。PEEK具有优秀的综合性能,机械性能好, 耐高温,耐化学性能优越,使之成为最通用的高级塑料。 特性:空气中最大允许工作温度非常高(可260度持续工作,短时可达310度),机械强度、刚性和硬度高、耐高温、优秀的耐化学性和抗水解能力,优秀的耐磨及摩擦性能、极高的蠕变强度、极好的尺寸稳定性,杰出抗紫外线性能,优秀的耐高能辐射性能,固有的低可燃性,而在燃烧时产烟少。 应用:PEEK在航天、医疗、制药和食品加工业得到非常普遍的应用,如卫星上的气体分析仪结构件、热交换器刮片;因其优越的摩擦性能,在摩擦应用领域成为理想材料,如套筒轴承、滑动轴承、阀门座、密封圈、泵耐磨环等。 如需详细参数说明及价格可联系我:旺旺xinruisujiao666

7,地震分为多少级几级以上才是大地震

地震一共有9个等级。大于7级,小于8级的地震被称为大地震。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1、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1、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震级达到8级就是大地震。扩展资料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规定以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s,放大倍数2800,阻尼系数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μm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用来确定震级。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等不同类别,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用里克特的测算办法计算,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的;最小的地震则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仪测到-3级。按震级的大小又可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 。地震烈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为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即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而且还跟震源深度、地表地质特征等有关。一般而言,震源浅、震级大的地震,破坏面积较小,但震中区破坏程度较重;震源较深、震级大的地震,影响面积较大,而震中区烈度则较轻。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评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规定的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I度到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把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中国1980年重新编订了地震烈度表。地震地震(英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https://baike.sogou.com/v6550.htm?fromTitle=%E5%9C%B0%E9%9C%87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3、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4、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5、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6、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为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扩展资料地震成因是地震学科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有如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板块构造学说。1965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威尔逊首先提出“板块”概念,1968年法国人把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欧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伸,它虽不能解决地壳运动的所有问题,却为地震成因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地震成因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震级。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通过推算得出。以震级标度地震大小最初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利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来的。规定以距震中100km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秒,放大倍数2800,阻尼系为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微米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通过不断发展,根据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的换算也可以用来确定震级。根据用来计算震级记录的震波类型,震级有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它们之间可以进行换算。 由于地壳的强度是有限的,所以积蓄能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所以地震的震级是有一定限度的。目前用里克特方法测算的已知的最大震级为8.9级。1~8.9级地震的能量见表1。根据不同强度地震的破坏能力,按照震级的大小进—步划分为5个级别:①超微震:震级小于1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不能感觉,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②微震:震级大于1、小于3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也不能感觉,也只有用仪器才能测出。③小震:又称弱震,震级大于3、小于5的地震。该级别地震人们可以感觉,故有时也称有感地震,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④中震:也称强震,震级大于5、小于7的地震。该级别地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⑤大地震:震级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该级地震可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1、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8级以上才是大地震。扩展资料避震要点: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等。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地震

文章TAG:晶圆多少晶圆  多少  七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