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空气的介电常数

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干空气是良好的电介质,并被用在可变电容器以及某些类型的传输线.
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
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大约是1(1.000585)这个数值随着温度而改变 但变化不大 只要认为是1即可

空气的介电常数

2,电介质常数

多方面因素决定,主要受化学组成成份影响。云母相对而言化学组成可能性较广。另一方面,以上数据也不是绝对的值,应是平均值。实际上应该都有范围,只是区间大小的区别。
介电常数会变大。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大约是1(1.000585),这个数值随着温度而改变,但变化不大,因此认为是1。

电介质常数

3,人体的介电常数是多少

人体中的大部分物质都是水(水的介电常数为80),介电常数很高,还包含了离子物质,这些物质使人体成为很好的电导体。 频率100KHz时,肌肉的介电常数是66.2,脂肪的介电常数是12.7; 频率400KHz时,肌肉的介电常数是58.0,脂肪的介电常数是11.6; 频率900KHz时,肌肉的介电常数是56.0,脂肪的介电常数是11.3。

人体的介电常数是多少

4,空气的电介质最大吗

你问的是介电常数吧?按高中物理的定义,就是当电容器极板间充满某种物质时,电容增大到的倍数。在真空中,介电常数的值为是8.85×10的-12次方法拉第/米(F/m)。我们通常所说的介电常数,就是指介质相对于真空中介电常数的倍数,即相对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为1.0005,就表是空气中这个常量是真空中的1.0005倍。介电常数都是指对绝缘材料来说的。其它的绝缘物质,介电常数都比真空中的大,也差不多大于空气,比如,石蜡的为2.1,玻璃的为4--11,等等,当然对于导体来说,它的介电常数没有意义。
肯定不是的

5,介电常数的定义真空的介电常数是多少

"介电常数"(绝对介电常数ε)定义:电容器极板间充满电介质时,电容增大的倍数叫做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用ε表示并且明确其单位是F·m-1(定义).人教版高级中学试验课本《物理》第二册第24页"介电常数"(相对介电常数εr)定义:电容器极板间充满某种电介质时,电容增大到的倍数,叫做这种电介常数,也用ε表示,没有单位(定义2).
真空介电常数(vacuum permittivity)又称绝对介电常数,是一个物理常数,符号为ε0。它将时间、长度、质量等力学量与电学量联系起来(如库伦定律)。真空介电常数在国际单位制下的值为:   ε0=8.85*10^-12 法拉/米   真空介电常数可由普朗克常数h、光速c、和电子电量e导出:ε0=ce^2/h

6,高中电容器介电常数是在两极板之间放任何物质都比真空或空气中的

单纯作为电容器的介质的物质来说,回答是“Yes”。即任何放在两极板之间作为电容介质的物质的介电常数都比空气/真空大。但如果是扩大到所有的物质的话,介电常数(实部)小于1,甚至负数的物质很多,比如导电金属物质的介电常数(诱电率)就是负数。物质的介电常数的物理含义是指物质“保持电荷的能力”,换种说法就是“阻挡电荷移动(绝缘??)的能力“。从这点来理解的话,可能会有启发的
介电常数:云母6-8,玻璃4-11,空气1,陶瓷6
介电常数是一个复数,有实部和虚部。这里你所说的是复电介质的近似。(低频下虚部很小)介电常数的实部范围是从负值到正值都有的。金属的介电常数的虚部在低频率波段可以趋近于正无穷。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在共振频率附近可以从正值,变为负值。(此频段可以接近于0,也就是说可以小于真空介电常数)介电常数的大小受外电场频率的影响,受材料性质的影响(材料电子和晶格性质)。这些结论都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的求解。对于电介质,有洛伦兹模型(束缚电子),对于金属是德鲁德模型(自由电子气)。在量子力学中有索墨菲模型和Bloch波...
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介质中电场与原外加电场(真空中)的比值即为相对介电常数(permittivity, 不规范称 dielectric constant),又称诱电率,与频率相关。介电常数是相对介电常数与真空中绝对介电常数乘积。如果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放在电场中,电场的强度会在电介质内有可观的下降,理想导体内部由于静电屏蔽场强总为零,故其介电常数为无穷。介电常数(又称电容率),以ε表示,ε=εr*ε0,ε0为真空绝对介电常数,ε0=8.85*10^(-12)F/m。需要强调的是,一种材料的介电常数值与测试的频率密切相关。一个电容板中充入介电常数为ε的物质后电容变大εr倍。电介质有使空间比起实际尺寸变得更大或更小的属性。例如,当一个电介质材料放在两个电荷之间,它会减少作用在它们之间的力,就像它们被移远了一样。当电磁波穿过电介质,波的速度被减小,有更短的波长。根据物质的介电常数可以判别高分子材料的极性大小。通常,介电常数大于3.6的物质为极性物质;介电常数在2.8~3.6范围内的物质为弱极性物质;介电常数小于2.8为非极性物质。 "介电常数"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又称电容率或相对电容率,表征电介质或绝缘材料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数据,常用ε表示。它是指在同一电容器中用同一物质为电介质和真空时的电容的比值,表示电介质在电场中贮存静电能的相对能力。对于介电材料,相对介电常数愈小绝缘性愈好。空气和CS2的ε值分别为1.0006和2.6左右,而水的ε值特别大,10℃时为 83.83,与温度有关。 2.介电常数是物质相对于真空来说增加电容器电容能力的度量。介电常数随分子偶极矩和可极化性的增大而增大。在化学中,介电常数是溶剂的一个重要性质,它表征溶剂对溶质分子溶剂化以及隔开离子的能力。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有较大隔开离子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溶剂化能力。介电常数用ε表示,一些常用溶剂的介电常数见下表: "介电常数"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介电常数是指物质保持电荷的能力,损耗因数是指由于物质的分散程度使能量损失的大小。理想的物质的两项参数值较小文献来源介电常数与频率变化的关系2.其介质常数具有复数形式,实数部分称为介电常数,虚数部分称为损耗因子.通常用损耗正切值(损耗因子与介电常数之比)来表示材料与微波的耦合能力,损耗正切值越大,材料与微波的耦合能力就越强 3.介电常数是指在同一电容器中用某一物质为电介质与该物质在真空中的电容的比值.在高频线路中信号传播速度的公式如下:V=K 4.为简单起见,后面将相对介电常数均称为介电常数.反射脉冲信号的强度,与界面的波反射系数和透射波的衰减系数有关,主要取决于周围介质与反射体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

7,什么是电介质介电常数的意义是什么

电介质电介质 :diàn jiè zhì 不导电的物质,如空气、玻璃、云母片、胶木等。 电介质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等范围广泛的物质。固态电介质包括晶态电介质和非晶态电介质两大类,后者包括玻璃、树脂和高分子聚合物等,是良好的绝缘材料。凡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宏观上不等于零的电偶极矩,因而形成宏观束缚电荷的现象称为电极化,能产生电极化现象的物质统称为电介质。电介质的电阻率一般都很高,被称为绝缘体。有些电介质的电阻率并不很高,不能称为绝缘体,但由于能发生极化过程,也归入电介质。通常情形下电介质中的正、负电荷互相抵消,宏观上不表现出电性,但在外电场作用下可产生如下3种类型的变化:①原子核外的电子云分布 产生畸变,从而产生不等于零的电偶极矩,称为畸变极化;②原来正、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正、负电中心彼此分离,称为位移极化;③具有固有电偶极矩的分子原来的取向是混乱的,宏观上电偶极矩总和等于零,在外电场作用下,各个电偶极子趋向于一致的排列,从而宏观电偶极矩不等于零,称为转向极化。介电常数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真空中)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介电常数(permeablity),又称诱电率.如果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放在电场中,场的强度会在电介质内有可观的下降。常用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瓷器,云母,玻璃,塑料等)见于http://thns.tsinghua.edu.cn/sll00002/PUBLIC/PhysicsConstant/pcontent21.html电介质经常是绝缘体。其例子包括瓷器(陶器),云母,玻璃,塑料,和各种金属氧化物。有些液体和气体可以作为好的电介质材料。干空气是良好的电介质,并被用在可变电容器以及某些类型的传输线。蒸馏水如果保持没有杂质的话是好的电介质,其相对介电常数约为80。 一个电容板中充入介电常数为ε的物质后电容变大ε倍。电介质有使空间比起实际尺寸变得更大或更小的属性。例如,当一个电介质材料放在两个电荷之间,它会减少作用在它们之间的力,就像它们被移远了一样。当电磁波穿过电介质,波的速度被减小,有更短的波长。 相对介电常数εr可以用静电场用如下方式测量:首先在其两块极板之间为空气的时候测试电容器的电容C0。然后,用同样的电容极板间距离但在极板间加入电介质后侧得电容Cx。然后相对介电常数可以用下式计算 εr=Cx/C0 对于时变电磁场,物质的介电常数和频率相关,通常称为介电系数。介电常数又叫介质常数,介电系数或电容率,它是表示绝缘能力特性的一个系数,以字母ε表示,单位为法/米 附常见溶剂的介电常数 H2O (水) 78.5 HCOOH (甲酸) 58.5 HCON(CH3)2 (N,N-二甲基甲酰胺)36.7 CH3OH (甲醇) 32.7 C2H5OH (乙醇) 24.5 CH3COCH3 (丙酮) 20.7 n-C6H13OH (正己醇)13.3 CH3COOH (乙酸或醋酸) 6.15 C6H6 (苯) 2.28 CCl4 (四氯化碳) 2.24 n-C6H14 (正己烷)1.88
1、电介质:    电工中一般认为电阻率超过10欧·厘米的物质便归于电介质。电介质的带电粒子是被原子、分子的内力或分子间的力紧密束缚着,因此这些粒子的电荷为束缚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这些电荷也只能在微观范围内移动,产生极化。在静电场中,电介质内部可以存在电场,这是电介质与导体的基本区别。不导电的物质,如空气、玻璃、云母片、胶木等。  电介质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等范围广泛的物质,也包括真空。固态电介质包括晶态电介质和非晶态电介质两大类,后者包括玻璃、树脂和高分子聚合物等,是良好的绝缘材料。凡在外电场作用下产生宏观上不等于零的电偶极矩,因而形成宏观束缚电荷的现象称为电极化,能产生电极化现象的物质统称为电介质。电介质的电阻率一般都很高,被称为绝缘体。有些电介质的电阻率并不很高,不能称为绝缘体,但由于能发生极化过程,也归入电介质。  2、介电常数:  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真空中)与介质中电场的比值即为相对介电常数(relative permittivity或dielectric constant),又称诱电率,与频率相关。介电常数是相对介电常数与真空中绝对介电常数乘积。如果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放在电场中,电场的强度会在电介质内有可观的下降。理想导体的相对介电常数虽然为1,但是由于无穷大的电导率导致趋肤深度为零,所以内部场强总为零形成电磁屏蔽。  介电常数(又称电容率),以ε表示,ε=εr*ε0,ε0为真空绝对介电常数,ε0=8.85*10^(-12)f/m。需要强调的是,一种材料的介电常数值与测试的频率密切相关。  一个电容板中充入介电常数为ε的物质后电容变大εr倍。电介质有使空间比起实际尺寸变得更大或更小的属性。例如,当一个电介质材料放在两个电荷之间,它会减少作用在它们之间的力,就像它们被移远了一样。  当电磁波穿过电介质,波的速度被减小,有更短的波长。  根据物质的介电常数可以判别高分子材料的极性大小。通常,相对介电常数大于3.6的物质为极性物质;相对介电常数在2.8~3.6范围内的物质为弱极性物质;相对介电常数小于2.8为非极性物质。

文章TAG:空气的介电常数是多少空气  介电常数  多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