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差分信号 等长问题

通常都是在超高频工作环境下,才考虑导线长度所引起的信号延时效应;如果你的电路工作频率不是很高时,没必要考虑这些问题;

差分信号 等长问题

2,54G差分信号走线要求差分对内实测走线误差最大容忍多少mil

一组差分线非常美观,但是长度有25MIL误差,要求必须平行且长度误差控制在5-10MIL,不知有什么办法能实现,如果不平行要等长自己会设置。

54G差分信号走线要求差分对内实测走线误差最大容忍多少mil

3,RJ45的差分信号经过一个以太网变压器后在PCB上走线长度为

一般不建议这种布线方式,具体的影响量还跟布线区域其他器件摆放和PCB板材等诸多因素相关。
会不会我也不清楚。。。

RJ45的差分信号经过一个以太网变压器后在PCB上走线长度为

4,pcb布线时有16对644MHz的差分信号线请问16对差分线之间允许的长度误差

644mhz的差分线是什么总线?差分对内相位差一般控制5mil就没有问题。对间的话一般是不用控制长度差的,除非是一类总线的要求,或者pdg里的要求。如果不放心考虑到链路损耗的话,相差1000mil以内都可以的

5,关于PCB板上走差分信号线的问题

不是。举个实例就是RS485,它的信号是差分信号,但是通常也就是用9600的波特率,速率可以说比较低。
因为485两根线,输出电压比较大小后,作为0或1信号的,所以线的粗细要精确些,否者会有阻值差,影响判断。

6,差分信号传输距离有多远

其实这个情况建议您把伺服接在PLC附近,毕竟伺服线可以长些。我PLC定位模块和伺服基本最长也就3米左右。另外我们是用的双绞屏蔽线,屏蔽层都接好主要是防干扰。但我用CNC接伺服最长到过10米.也是屏蔽双绞线,不过是和柔电缆。普通电缆也可以,但进口的质量上好的多。但是你可以看看伺服编码器反馈线,因为他编码器也是差分信号5V的,我最长的伺服反馈线28~30米。走拖链。这种做了起码几百台,最长的现在起码用了10几年没什么问题,除非线折断。但你屏蔽和双绞一定弄好。

7,pcb差分信号线宽和线间距怎么计算

线宽的关系不大,除非是对高频阻抗有特殊要求的。线间距关系到差分信号2线间的电容,有专门的计算方式,由于公式很复杂就不贴了。PCB的差分信号布线,主要考虑2条信号线要并行布线,线的长度尽量相同。线的周围不要有强电场磁场信号
1、如果已知控制阻抗值,那么可以使用si9000软件反推适当的线宽与线距; 2、当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介质厚度、参考层、铜厚等;

8,差分信号线如何等长

这个问题 在rule 中可以设置,routing---Differential Pairs Routing把允许的最大误差修改下就完成了
差分信号中间一般是不能加地线的。因为差分信号的应用原理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利用差分信号间相互耦合所带来的好处,如抗噪声能力等。若在中间加地线,便会破坏耦合效应。所以在绘制电路板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然差分布线有可能会失去意义。

9,Altium差分对调等长

1、使用差分来使三对信号线调等长比较麻烦, 使用蛇形走线调等长;2、先画出最长的那条走线,然后在其他线走线时按shift+A转换蛇形走线,再按Tab调出选项如图:目标长度选源自网络,选择刚才画的最长走线,然后连接就可以了,其他走线目标长度也选最长那根线的网络;3、技巧:先画出来你想让差分线走的线径(差分对之间的间距尽量小点,不用使用工具来走差分线)然后空出一段适合走蛇形走线的地方给信号线走蛇形;
differential pair routing(差分对布线)  差分信号系统是采用双绞线进行信号传输的,双绞线中的一条信号线传送原信号,另一条传送的是与原信号反相的信号。差分信号是为了解决信号源和负载之间没有良好的参考地连接而采用的方法,它对电子产品的干扰起到固有的抑制作用。差分信号的另一个优点是它能减小信号线对外产生的电磁干扰(emi)。  差分对布线是一项要求在印刷电路板上创建利于差分信号(对等和反相的信号)平衡的传输系统的技术。差分线路一般与外部的差分信号系统相连接,如连接器或电缆。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对差分双绞线上耦合系数最好能大于90%,但在实际差分线路上一般耦合系数均小于50%。现在专家的意见是pcb布线的任务并不是使指定的差分阻抗能达到指标要求,而是使差分信号经过外部的电缆传送后到达目标器件仍能保持良好的信号质量。  著名的工业高速pcb设计专家lee ritchey指出成功的差分信号线路设计并不要求达到指定的差分阻抗,而是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让每条线路的信号阻抗是输入的差分电缆阻抗的一半 ? 在接收端使两条线路都分别达到各自的特征阻抗;  两条差分信号线要等长,使其能在逻辑器件的容限范围内。一般差分信号线长度之差在500mil内是可以接受的 ;  布线时让差分线路边接边一同走线,使得即使绕过障碍时也能保证长度能相互匹配;  差分线路在能保证信号阻抗下可以切换板层进行布线。
你差分设置了组内等长10mil(正负5mil),把短的那根按照单根绕蛇形线进行绕等长就可以了。为达到等长要求,差分线之间可以进行单根绕线,以达到两根等长要求。

10,差分信号的比较

差分信号与传统的一根信号线一根地线(即单端信号)走线的做法相比,其优缺点分别是: 1、抗干扰能力强。干扰噪声一般会等值、同时的被加载到两根信号线上,而其差值为0,即,噪声对信号的逻辑意义不产生影响。2、能有效抑制电磁干扰(EMI)。由于两根线靠得很近且信号幅值相等,这两根线与地线之间的耦合电磁场的幅值也相等,同时他们的信号极性相反,其电磁场将相互抵消。因此对外界的电磁干扰也小。3、时序定位准确。差分信号的接受端是两根线上的信号幅值之差发生正负跳变的点,作为判断逻辑0/1跳变的点的。而普通单端信号以阈值电压作为信号逻辑0/1的跳变点,受阈值电压与信号幅值电压之比的影响较大,不适合低幅度的信号。 认为差分走线一定要靠的很近。让差分走线靠近无非是为了增强他们的耦合,既可以提高对噪声的免疫力,还能充分利用磁场的相反极性来抵消对外界的电磁干扰。虽说这种做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有利的,但不是绝对的,如果能保证让它们得到充分的屏蔽,不受外界干扰,那么我们也就不需要再让通过彼此的强耦合达到抗干扰和抑制 EMI 的目的了。如何才能保证差分走线具有良好的隔离和屏蔽呢?增大与其它信号走线的间距是最基本的途径之一,电磁场能量是随着距离呈平方关系递减的,一般线间距超过4 倍线宽时,它们之间的干扰就极其微弱了,基本可以忽略。此外,通过地平面的隔离也可以起到很好的屏蔽作用,这种结构在高频的(10G 以上)IC封装PCB 设计中经常会用采用,被称为CPW结构,可以保证严格的差分阻抗控制(2Z0)。差分走线也可以走在不同的信号层中,但一般不建议这种走法,因为不同的层产生的诸如阻抗、过孔的差别会破坏差模传输的效果,引入共模噪声。此外,如果相邻两层耦合不够紧密的话,会降低差分走线抵抗噪声的能力,但如果能保持和周围走线适当的间距,串扰就不是个问题。在一般频率(GHz 以下),EMI 也不会是很严重的问题,实验表明,相距 500Mils 的差分走线,在3 米之外的辐射能量衰减已经达到 60dB,足以满足 FCC的电磁辐射标准,所以设计者根本不用过分担心差分线耦合不够而造成电磁不兼容问题。 1. 时序得到精确的定义,这是由于控制信号线对的交叉点要比控制信号相对于一个参考电平的绝对电压值来得简单。这也是需要精确实现差分线对等长布线的一个理由。如果信号不能同时到达差分线对的另一端的话,那么源端所能够提供的任何时序的控制都会大打折扣。此外,如果差分线对远端的信号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等值而反向,那么就会出现共模噪声,而这将导致信号时序和EMI方面的问题。2. 由于差分信号并不参照它们自身以外的任何信号,并且可以更加严格地控制信号交叉点的时序,所以差分电路同常规的单端信号电路相比通常可以工作在更高的速度。 由于差分电路的工作取决于两个信号线(它们的信号等值而反向)上信号之间的差值,同周围的噪声相比,得到的信号就是任何一个单端信号的两倍大小。所以,在其它所有情况都一样的条件下,差分信号总是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因而提供更高的性能。 差分电路对于差分对上的信号电平之间的差异非常灵敏。但是相对于一些其它的参考(尤其是地)来说,它们对于差分线上的绝对电压值却不敏感。相对来说,差分电路对于类似地弹反射和其它可能存在于电源和地平面上的噪声信号等这样的问题是不敏感的,而对共模信号来说,它们则会完全一致地出现在每一条信号线上。 差分信号对EMI和信号之间的串扰耦合也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如果一对差分信号线对的布线非常紧凑,那么任何外部耦合的噪声都会相同程度地耦合到线对中的每一条信号线上。所以耦合的噪声就成为“共模”噪声,而差分信号电路对这种信号具有非常完美的免疫能力。如果线对是绞合在一起的(比如双绞线),那么信号线对耦合噪声的免疫能力会更强。由于不可能在PCB上很方便地实现差分信号的绞合,那么尽可能地将它们的布线靠近在一起就成为实际应用中一种非常好的办法。 布线非常靠近的差分信号对相互之间也会互相紧密耦合。这种互相之间的耦合会减小EMI发射,特别是同单端PCB信号线相比。可以这样想象,差分信号中每一条信号线对外的辐射是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因此会相互抵消,就像信号在双绞线中的情况一样。差分信号在布线时靠得越近,相互之间的耦合也就越强,因而对外的EMI辐射也就越小。 差分电路的主要缺点就是增加了PCB线。所以,如果应用过程中不能发挥差分信号的优点的话,那么不值得增加PCB面积。但是如果设计出的电路性能方面有重大改进的话,那么增加的布线面积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值得的。

文章TAG:差分信号差分信号  信号  线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