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变压器效率是多少,电脑电源的开关变压器的频率一般是多少的
来源:整理 编辑:亚灵电子网 2024-04-02 14:44:42
1,电脑电源的开关变压器的频率一般是多少的

2,变压器的工作效率到底是多少
应该是92%左右吧。我前阵子在圣元买环形变压器时他们的客服是这么说的。其他的没了解过不清楚哦。建议找专业厂家问问吧

3,变压器的工作效率到底是多少
效率当然越高越好了,这个可以计算的,根据公式出来在不同负载下的效率各是多少。这个数永远都不可能是1.这个问题太宽泛了,一般大型变压器的工作效率都是指的额定工作效率,可以达到95%~98%。但是,不同负载时,效率会明显不同。
4,变压器通常效率在多少
与变压器功率相关,功率大的变压器内阻小,效率较高。对于220V电源变压器,大几十瓦以上的变压器效率可达90%以上,几瓦的变压器效率可以低至70%多。
5,配电变压器效率怎样算
效率=变压器额定容量/(变压器额定容量+变压器总损耗)配电变压器,简称“配变”。指配电系统中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变换交流电压和电流而传输交流电能的一种静止电器。一般把电压等级较低、容量较小的电力变压器称为配电变压器。 我国的变压器产品按电压等级一般可分为特高压(750kv及以上)、超高压(500kv)变压器、220-110kv变压器、35kv及以下变压器。配电变压器通常是指运行在配电网中电压等级为10-35kv、容量为6300kva及以下直接向终端用户供电的电力变压器。 配电电力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是用来将某一数值的交流电压(流)变成频率相同的另一种或几种数值不同的电压(电流)的设备。当一次绕组通以交流电时,就产生交变的磁通,交变的磁通通过铁芯导磁作用,就在二次绕组中感应出交流电动势。二次感应电动势的高低与一二次绕组匝数的多少有关,即电压大小与匝数成正比。主要作用是传输电能,因此,额定容量是它的主要参数。额定容量是一个表现功率的惯用值,它是表征传输电能的大小,以kva或mva表示,当对变压器施加额定电压时,根据它来确定在规定条件下不超过温升限值的额定电流。
6,变压器最大功率传输效率
变压器的效率等于变压器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的百分值,即变压器的效率较高。大容量变压器在额定负载时的效率可达98%--99%,小型电源变压器的效率约为70%--80%。变压器的效率还与负载有关,同一台变压器在不同负载下的效率也不同,一般在40%--60%额定负载时效率最高,轻载时效率很低,因此应合理选用变压器的容量,避免长期轻载或空载运行。
7,1000KVA变压器的有效功率是多少KW
肯定小于1000 因为回路肯定不会是纯阻性负载 而且即使理想状态也不可能出力到1000有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1000*0.866=866(kw)如果考虑变压器的效率(一般在95%以上)则输出还要低一些。变压器可以短时过载,其过载倍数要看过载前的负载率大小。过载前的负载率大则过载倍数小一些,过载时间短一些;反之,则过载倍数大一些,过载时间长一些。一般电工手册上有他们的关系曲线,可以查一下。当1000KVA变压器按规定满负荷运行,且功率因素是0.8时,1000KVA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是:1000KVAx0.8=800 KW.。 因为1000KVA是视在功率,包含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当功率因素是按0.8考虑时。变压器的有功功率是800 KW。1000千伏安的变压器,能带多大的功率? 这个要看变压器所带负荷的大小和负荷的性质,同时和使用的情况等很多因素有关。 要大概算的话1000kva*0.9*0.75=675kw;你实际所能带的合理的负荷应小于此值。 注:0.9为功率因数,为暂定;0.75为负载率,按相关规范选取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能带八百以上负荷也可以使用,所以说多大变压器能带多大负荷不是一成不变的。
8,什么是变压器的效率什么是变压器的电压比
A.电压比: 变压器两组线圈圈数分别为N1和N2,N1为初级,N2为次级.在初级线圈上加一交流电压,在次级线圈两端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当N2>N1时,其感应电动势要比初级所加的电压还要高,这种变压器称为升压变压器:当N2 式中n称为电压比(圈数比).当nN2,V1>V2,该变压器为降压变压器.反之则为升压变压器. B.变压器的效率: 在额定功率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的比值,叫做变压器的效率,即 η= x100% 式中η为变压器的效率;P1为输入功率,P2为输出功率. 当变压器的输出功率P2等于输入功率P1时,效率η等于100%,变压器将不产生任何损耗.但实际上这种变压器是没有的.变压器传输电能时总要产生损耗,这种损耗主要有铜损和铁损. 铜损是指变压器线圈电阻所引起的损耗.当电流通过线圈电阻发热时,一部分电能就转变为热能而损耗.由于线圈一般都由带绝缘的铜线缠绕而成,因此称为铜损. 变压器的铁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磁滞损耗,当交流电流通过变压器时,通过变压器硅钢片的磁力线其方向和大小随之变化,使得硅钢片内部分子相互摩擦,放出热能,从而损耗了一部分电能,这便是磁滞损耗.另一是涡流损耗,当变压器工作时.铁芯中有磁力线穿过,在与磁力线垂直的平面上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由于此电流自成闭合回路形成环流,且成旋涡状,故称为涡流.涡流的存在使铁芯发热,消耗能量,这种损耗称为涡流损耗. 变压器的效率与变压器的功率等级有密切关系,通常功率越大,损耗与输出功率就越小,效率也就越高.反之,功率越小,效率也就越低.
9,200KVA的变压器不使用一个月会有多少度电有效功率因数大概多
1、当你的变压器处于空载运行状态时,其主要损耗是变压器的空载损耗(铁耗),S11-200变压器的空载损耗标准值是340W,实际值在变压器铭牌有。2、此损耗是变压器实实在在的有功损耗,没有带负载,不存在功率因素的问题。3、现在大部分地区变压器没有基本电费,因此空载损耗就是基本的消耗功率。4、按标准值计算,你每月消耗的有功功率为:P=0.340(kW)x24(小时)x30(天)=244.8千瓦.小时(度电)。5、再乘上你们地区的工业用电的每度电费,就是你大约应该交的电费(如果是0.5元/度,那么就是122.4元)。当然,这只是变压器的基本电费,不包括供电部门的其他应该交的费用。功率因数——视在功率s 、有功功率p 、无功功率q 、功率因数cosφ,s=√﹙p2+q2﹚,cosφ=p/s。 对于电网来说,功率因数的[-0.9]和[0.9]相比,可能前者危害更大。自动补偿控制器可以进行设定,设定在0.9左右就行。功率因数,用来衡量交流系统中[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说白了,就是电流与电压的瞬时值之间不同步。功率因数为+,用来表示电流的相位[滞后]于电压,这是比较常见的,原因主要是电气系统中多数设备存在[电感],呈现感性,而且非线性元件的使用也会使电流滞后于电压从而呈现感性。功率因数为-,用来表示电流[超前]于电压,电容的引入会造成这个结果,所以,人们用电容来作为电感性系统的[补偿],好比[中和作用]。对于供电系统,无论功率因数超前还是滞后,都存在[无功电流],系统要额外提供这个电流,则开关、线路、设备的规格就需要加大,浪费也大,所以供电部门要求用户的功率因数在0.9左右。 一般中、大型单位配电室,变压器都应该配备电容补偿器也就是无功功率补偿器,它的选择是按照变压器容量的 一般来说按30%-60%左右 ,但是考虑到负载的性质建议按照 80%来考虑比较好一些。比如630kva变压器配置电容补偿器:630kva×80%≈500kvar即可。
10,电源效率最大是多少
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 r ;外电阻为R,路端电压为U,电流为 I则电源提供的功率是P总=I*E电源输出功率是P出=I*U则电源的效率是 n=P出 / P总=U / E可见,当U=E时,电源效率最大,是100%。电源的总功率包括自身电阻的功率和外接负载的功率。 电源效率就是电源输出功率比上电源总功率。 电源功率最高,自然就是尽可能的增加输出功率了,减小自身电阻的功率。我同意以上,电源效率取决于内阻与外阻的比值,所以内阻越小,效率越大。所以称内阻为0的电源为理想电源。但不可能有理想电源。一、什么是转换效率? 为什么会有电源转换效率这个概念呢?这要先从电源的物理结构讲起。大家知道电源其实就是一个由变压器和交流/ 直流转换器以及相应稳压电路所组成的“综合变电器”。这个“综合变电器”里面包含两个主要部件—“变压器”和“电流转换器”,而这两个部件本身就存在着电能的消耗,它们附属的稳压电路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电源本身又是一个“耗电器”。输入电源的能量并不能100% 转化为供主机内各部件使用的有效能量,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转换效率的问题。 电源转换效率=电源为主机提供的即时输出功率/输入电源的即时功率× 100% 原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 1.不同的电源产品,其转换效率不同; 2.同一电源产品,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其转换效率也有变化。 第一点很容易被人理解,因为不同的电源产品之间,它们内在的变压电路、电流转换器以及功能电路都会有所不同,再加上自身的功率本来就不相同,所以转换效率不同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为什么同一产品的转换效率也会变化呢?这就要先从电源的输出电压说起了:电源的输入电压是额定的220v,而输出电压则有+12v、+5v、+3.3v 不同的规范,这就表示电源里至少拥有三种不同(“线圈缠比”、“磁感泄露率”不同)的变压器,由于三种变压器的功耗不尽相同,就意味着+12v、+5v 和+3.3v的电压输出其各自所对应的变压器转换效率亦不相同。 一般而言,+12v 电压输出负责为cpu 以及硬盘和光驱的驱动马达供电,+5v 电压输出负责为硬盘和光驱的pcb 电路板供电,+3.3v 的电压输出则是为主板上的内存电路模块供电。当计算机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各部件的使用频率和工作负荷会有所不同,导致不同电压输出回路的工作负荷浮动,所以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电源转换效率也是变化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电源自身功耗的浮动不是很大,而电源对外输出的浮动就比较大了,所以通常认为电源的输出负载越大,单位负载所“分摊”的电源自身功耗就越小,此时转换效率也就越高。 二、电源规范对转换效率的要求 小知识:转换效率与pfc 电路功率因数的区别最近有些电源标称自己的转换效率高达98%,但是仔细研究发现他们所谓的“转换效率”实际上是主动式pfc 电路的功率因数,这个因数表征的是有多少电能被电源利用了( 输入电源的实际能量/ 电网供给电源的能量),对于主动式pfc 电路来讲,功率因数可以达到98% 甚至99% 的水平;而我们所谓的转换效率,应该是电源供给其他设备的能量/ 输入电源的能量,二者表征的对象是不一样的。 以上就是电源转换效率的基本知识,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电源规范对转换效率的要求。最初,电源转换效率仅有60%左右;在intel的atx12v 1.3 电源规范中,规定电源的转换效率满载时不得小于68%;而在atx 12v 2.01 中,对电源的转换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得小于80%。 因此在购买电源时,从它遵循的电源规范上大家就能大致了解其电源转换效率的高低。之所以前后两个电源规范对电源转换效率的规定有如此大的差别,原因有三: (一)、新的atx 12v 2.01 规范基于新的电气制造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转换效率; (二)、因为主机功耗大幅度增加,如果电源的转换效率不提高的话,那么整机的巨大功耗和发热量将严重影响到正常使用; (三)、更高的环保和节能要求。 三、转换效率与我们的关系 从电源规范对电源转换效率的严格要求,我们不难看出电源转换效率这个指标的重要意义。那转换效率是如何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呢?。就典型的atx 12v 1.3 电源产品来说,其在实际工作中,转换效率大约在70%~75% 之间,也就意味着有25%~30% 的电能被转化为热量白白浪费掉了,以标称输入功率280w的电源产品为例,损耗功率约70w~84w,实际输出功率在200w 左右(刚好满足绝大多数pc的需要)。 如果换作典型的atx 12v 2.01 电源,由于转换效率提高到80%~85%,那么电功率的损耗只有15%~20%,因此只要输入功率为240w 的电源就可以达到200w 的实际输出功率。这样算来,二者的功耗相差40w 左右,对于一台每天工作10 小时的pc,一天下来可以节约0.4 度(千瓦时)电,一年下来就是146 度电,以每度电6 角钱计算,光一年节省的电费就是100 元。 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个人节省开支的问题,目前我国仍是以火力发电为主,节约用电的同时就是为环保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电源转换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电源自身发热量的减少,这样更有利于降低机箱内的温度。
文章TAG:
电源变压器效率是多少电源 电源变压器 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