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素多少为好,用电单位功率因数在什么范围内最好在不过补的情况下投入补偿
来源:整理 编辑:亚灵电子网 2023-02-02 17:42:56
本文目录一览
1,用电单位功率因数在什么范围内最好在不过补的情况下投入补偿
任何情况下,投入补偿都是有利的,功率因数越高,电压越平稳,电流越少,降低电能损耗,减少有功用量,增加线路、设备的使用寿命等。
2,功率因素达到0999可以吗最好的是多少
你说的是电机的吗?电机的功率因数和负载有关。负载越大转差率越大,功率因数就会降低。你说的那么高的功率因数,貌似在空载,轴承润滑很好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不过没啥意义给发电机加功率补偿器是不行的,三相发电机的功率一般是0.8,为提高功率用电器的功率因数,可以给用电器加功率补偿器
3,台式电脑的功率因数是多少
用鲁大师加一下各配件的用电功率再除以电源额定功率,得到功率因素,应该在0.7到0.6之间比较合适,超出范围就是浪费和不足了,买电源的时候注意这个数据在我国的各种设计手册上全都没有。美国PC Magazine 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电脑的典型功率因素为0.65。被动式PFC在0.85_0.9之间,主动式一般可以做到0.98以上,但是不一定会做这么高
4,发电机功率因数控制在那个范围最好使发电机最稳定运行
发电机的功率因素一般控制在0.9左右较好,低了不经济;输出功率最好在95%左右,这样效率比较高。发电机功率乘0.8再乘0.65-0.7范围最好.使发电机运行最稳定一般地,功率因数都是0.8-0.9左右吧!这个要根据这台机组所规定的功率因数参数和电网的要求。如果机组是调峰机组,可能白天和晚夜就不一样的,我们厂现在由供电局规定的,白天多发无功,晚上少发无功。 由q=uisinφ和p=uicosφ知,若机组发出的无功越多,功率因数就是减小,在发电机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机端的电压会升高。无功越多,励磁电流就会增大,机组的定、转子温度会有所升高,过高的话,两者的绝缘可能也会受到威胁呢.反之,如果功率因数过高,,机组所发的无功功率就是很少啦!机端电压也会降低,就会降低运行的稳定性很容易失步或有可能会造成机组进行运行呢? 所以机组运行时,注意机端电压在规定值和保证机组不进相运行就可以了。 再具体一点的,你可以查看这个网址吧
5,发电机功率因数多少合适
功率因数以0.8为宜,不得超过0.95。只是因为它的功率时刻在变。因而功率功率因素也在变。所以如有条件最好是用动态补偿柜来实现功率因素补偿。功率因素为1时线路的总电流为最小。电力部门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规定功率因数必须为0.8。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非线性负载电力系统上常见的非线性负载包括整流器(用在电源供应器中),或是像萤光灯、电焊机或电弧炉电弧放电的设备。由于这些系统的电流会因为元件的切换而中断,电流会含有谐波成份,其频率为电源系统的整数倍数。畸变功率因子可用来量度电流的谐波畸变对其平均功率的影响。电脑电源供应器的弦波电压及非弦波电流,其畸变功率因子为0.75。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功率因数并网负荷的功率因数,电力部门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规定功率因数必须为0.8。《发电机运行规程》中规定:功率因数以0.8为宜,不得超过0.95。看具体情况,还有电网公司的要求,如果没有要求就在0.9-0.95最好
6,功率因数的问题
1,功率因数用cosφ表示,cosφ=有功功率P/视在功率S。电压和电流的夹角φ称为功率因数角。功率因数和功率因数角是不同的概念。2,电容补偿原理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在一个感性电路中加入容性负载,由于容性负载可以发出感性无功,所以加了电容以后,这个电路从电源吸取的无功功率就会减少,功率因数就会提高。3,变压器和电动机所谓“轻载”就是有功功率很小,但是用于形成磁场的无功功率几乎和满载相同,也就是说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所以功率因数很低。通常的交变电流对应的电压也是交变的,以正弦波的电流电压为例,这就涉及到相位问题,当电流与电压的正弦波相位不同时,差开一定的角度,把这个叫度起个名叫φ。 再说功率,电学中功率分类主要有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有功功率就是平常最常见的平均功率,由于交流电流和电压有一个φ的相位差角,如图所示,假设此时以U为基准的x轴,那么就要将电流进行直接坐标系下的正交分解,其中分解出来的平行x轴的为Icosφ另一个y轴的与电压U垂直的就是Isinφ。其中分解出来的x轴分量Icosφ与电压U相乘后得到有功功率,即有功功率为UIcosφ 而垂直分量UIsinφ则称为无功功率。从这里也很容易看出“有功”与“无功”的意义视在功率的定义是UI功率因数指的就是cosφ,因此 功率因数=有功/视在 这个关系式显然就成立了,同时这个φ也是交流电压与电流间的夹角。那么φ这个角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即为什么交流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可能不同,电流超前电压或者电压超前电流是如何产生的?我们知道的是,电感和电容两个元件在电路中有储能作用,电感元件会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受到阻碍,电感对交流电流有一个阻碍的作用,但它对电压却没有阻碍作用。 这就使得,由电感元件构成的交流电路中“交流电压超前交流电流通过电感元件”,此时,电压超前电流一个相角,而这个角就是φ。而对于电容元件来说,它对交流电压有一个阻碍作用,但对电流却没有, 所以由电容元件构成的交流电路中“交流电流超前交流电压通过电容元件”,此时,电流超前电压一个相角,这个角就是φ。能过以上说明可以看出,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由它们分别对电流和电压的转换储能作用,使得电流和电压出现φ的相角差,而这个φ 我们之前提到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恰好与φ有关,随着φ的不同,有功与无功的比就不同,因此,对电感和电容元件参数的设定可以调节电路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这就是利用电容补偿的原理。φ角产生的原理说清了,那么第三个问题你自己也可以分析出来了。供电企业一般将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标准定为0.9,若月度平均功率因数在0.9以下就要罚款,多支出电费;若月度平均功率因数在0.9以上,就受奖励,少支出电费;具体规定如下,你参照一下吧:全国供用电规则规定,凡是功率因数达不到上述规定的用户,供电部门对其加收一部分电费——力率调整电费;如果功率因数超过上述规定的用户,供电部门会对其减收一部分电费——奖励电费。具体按照《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执行。 高压计量的用户: 力率电费=(电度电费+基本电费)×罚款比例 奖励电费=(电度电费+基本电费)×奖励比例 低压计量的用户: 力率电费=电度电费×罚款比例 奖励电费=电度电费×奖励比例 电度电费是指动动力电费,不包括照明电费,照明不参与力率考核。高压计量的用户当变压器的容量超过315kva时收基本电费。基本电费是按变压器容量来收取的。由此可见,《力率电费调整办法》是用电管理部门督促电力用户做好无功补偿的促进手段,做好无功补偿工作对供、用电双方都有巨大的经济效益。1》功率因数小于1,电压和电流的夹角就是电压超前于电流(或称电流滞后于电压)。2》电容器与交变电压接通时,可使电容器不断地充电放电,形成不断来回的交变电流。该电流超前电压90°(或称电压滞后于电流);可补偿因j电感负载出现的电流滞后于电压的夹角缩小。3》电机是依靠无功电流激磁旋转的,其空载或满载运行所消耗的无功激磁电流基本不变,而空载运行消耗的有功电流甚微(只消耗在铁、铜损耗上),而满载运行所消耗的有功电流是额定值,故此,轻载时的功率因数低。
文章TAG:
功率因素多少为好功率 功率因素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