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每分钟400次 请问频率是多少hz

1/400

每分钟400次 请问频率是多少hz

2,每分钟振动5400次的物体nbsp它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

丶90Hz物体在1s的时间里震动的次数,就是频率.所以5400/60=90.

每分钟振动5400次的物体nbsp它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

3,每分钟振动5400次的物体它的正东频率是多少赫兹

通常频率以秒计算。 5400/60=90赫兹/秒。
频率,就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一分钟六十秒,共震动600次,答案不言而喻了,10赫兹

每分钟振动5400次的物体它的正东频率是多少赫兹

4,脉搏每分钟多少次属正常

60到80左右,将近60或80多一点也没事,如果到了100了,就要去医院看一下,要开药
正常每分钟60到100次
60?70、跑的话在100以上
最理想的是60.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成年人每分钟70-80次.另外,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则使脉搏减慢.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正常人得脉搏搏动是60-100次每分,一般的脉搏波动都在60-80次每分。

5,脉搏跳动一分钟多少次

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正常人脉率规则,不会出现脉搏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的现象。正常人脉搏强弱均等,不会出现强弱交替的现象。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胎儿每分钟110—160次,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则使脉搏减慢。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
成人:60-100次/分(多数为70-80次/分) 新生儿(1天-28天):120-140次/分 婴儿(28天-1岁):100-120次/分 幼儿(1岁-3岁):90-110次/分 学龄前儿童(3岁-7岁):90-110次/分 学龄期儿童(7岁-14岁):80-100次/分 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正常人脉率规则,不会出现脉搏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的现象。正常人脉搏强弱均等,不会出现强弱交替的现象。 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另外,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则使脉搏减慢。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搏发生变化。因此,测量脉搏对病人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中医更将切脉作为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心动周期中,由于心室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进行脉管发生周期性扩张和回位的搏动。

6,输液的速度如何计算公式是什么

公式如下:每小时输入量(ml)= 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 输入液体总ml数 ÷ [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 输入液体总ml数 ÷(每分钟滴数×4)我国临床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10、15、20滴/ml三种型号,根据输液器滴系数可进行如下公式推理: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ml/h)=(滴/min)×60 min/h)/滴系数(滴/ml)。因此,当滴系数为10、15、20滴/ml时,分别代入上述公式即可得出: 1、滴系数为10滴/ml,则: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滴数/min)×6。2、滴系数为15滴/ml,则: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滴数/min)×4。3、滴系数为20滴/ml,则: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滴数/min)×3。每个输液器其滴系数是固定不变的,故在已知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和每分钟滴数两者之间的任意一个变量时,利用上述3个公式,即可得出另一个变量。扩展资料:输液过快的影响:通常我们正确的输液速度一般药物是在40-60滴/分钟。速度过快的话,就是说我们迅速地把液体输入到这个循环中间去,所以他的循环血量迅速的增加。增加以后,病人可能心脏负荷会重,循环负荷过重,所以病人会可能出现胸闷、咳嗽,甚至咳出来一些粉红色的泡沫样痰。这个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急性肺水肿,我们叫循环负荷过重的表现。
公式一:已知输入液体的总量和预计输完的时间,求每分钟滴数:每分钟滴数 =液体的总量×点滴系数/输液所用时间如:某患者需输入液体1500mL,计划10小时输完。已知输液器点滴系数为20,求每分钟滴数。该题的已知量是输入液体的总量和预计输完的时间,要求算出每分钟滴数,则套用公式1计算结果如下:每分钟滴数=液体的总量×点滴系数/输液所用时间 每分钟滴数=1500×20/(10×60)=50滴/分公式二:已知输液的总量和每分钟的滴数,求输液完成所需要的时间:输液所用的时间(h)=液体总量×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60)或者:输液所用的时间(min)=液体总量×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某患者于早上10:00开始输入液体,要求40滴/分。已知输液器点滴系数为20,求患者输入1000mL液体是几点。该题的已知量是输入液体的总量和每分钟滴数,要求算出预计输完的时间。则套用公式2计算结果如下:输液所用的时间(h)=液体总量×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60)输液所用的时间(h)=1000×20/(40×60)≈8.3h或者输液所用的时间(min)=液体总量×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输液所用的时间(min)=1000×20/40=500min患者输入1000mL液体需约8.3个小时即到下午18:18才能输入完完毕。输液过快的影响:通常正确的输液速度一般药物是在40-60滴/分钟。速度过快的话,就是说我们迅速地把液体输入到这个循环中间去,所以他的循环血量迅速的增加。增加以后,病人可能心脏负荷会重,循环负荷过重,所以病人会可能出现胸闷、咳嗽,甚至咳出来一些粉红色的泡沫样痰。这个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急性肺水肿,我们叫循环负荷过重的表现。
500的单位是毫升,以60滴/分钟,那必须知道每滴为多少毫升,则:所需分钟数 = 500 / (60 * 每滴多少毫升)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输液的配制配液须用新鲜注射用水,原料应选用优质注射用原料。根据原料的质量,分别采用稀配法和浓配法,操作方法与注射液的相同。稀配法。原料质量较好,药液浓度不高,配液量不太大时,可采用稀配法。配成所需浓度后再调pH即可,必要时加入0.1%~0.3%的活性炭搅拌,放置约30分钟后过滤。此法一般不需加热。浓配法。药液的配制多用浓配法,方法同注射剂。大量生产时,加热溶解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污染机会,浓配法过滤时可滤除溶解度小的杂质。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输液
输液速度的计算 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算吧:(500*15)/(60*60)=7500/3600=2.083小时
每小时输入量(ml) = 每分钟滴数 x 60(min) / 每毫升相当滴数(15d)

7,体育保健按摩有哪些手法应注意的基本事项是哪些

  全身体育保健按摩的施术手法   全身保健按摩是按摩师运用放松的手法,在患者全身进行按摩、能够消除疲劳,缓解紧张,疏筋活络,舒身提伸。经按摩后,可使人感觉全身轻松,舒适爽快。   全身保健按摩施术顺序:仰卧位,头面部——上肢部——胸部——腹部——下肢部,转俯卧位,头颈部——背部——腰部——下肢部——足部。 在全身保健按摩中,还可根据顾客的身体状况和要求选择局部保健按摩,或者局部调理。一般全身保健按摩是45分钟,局部保健按摩是30分钟,我院集南北方保健按摩特点,根据常见病、多发病预防与保健的需要将推、拿、滚、打、揉等各类手法合理编排的长达60分钟的全身保健按摩套路,因其渗透力强、节奏流畅、舒适轻松,而受到顾客欢迎。全身保健按摩的适用范围非常广,凡因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运动量过大,旅游或长时间进行电脑操作引起的过度疲劳;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周身不适,如头痛、头晕、肢体酸痛、颈项强痛,腰背疼痛、落枕、肩周炎、岔气、失眠、腹胀、痛经、消化不良、感冒全都属于保健按摩的范围。   按顺序进行如下操作:   1.开天目:用大拇指指面按于印堂穴(位于两眉中间)皮肤,以前臂带动手指,自下而上,做双手交替,有节律的抹法。双手共20次,注意力量轻柔,以前额皮肤不变红为度。   保健2.推前额:用大拇指指面按于前额正中皮肤,以指根带动指尖两手分别向左右两旁做抹法,至眉梢处再推回前额中央。注意力量不宜过大。   3.点按攒竹、鱼腰及太阳:用双手拇指指端持续用力,作用于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端)、鱼腰穴(位于瞳孔直上的眉毛中)、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持续数秒或半分钟。如头痛、头晕、昏迷不清可适当用力。如失眠则不宜用力,应以轻揉为主。   4.点按四白及迎香:用双手拇指指端持续用力,作用于四白穴(位于瞳孔直下,正对鼻翼处)、迎香穴(位于鼻翼旁凹陷处)。如眼痛眼涩可重按四白穴,如鼻塞流涕可重按迎香穴。)。持续数秒或半分钟。   5.摩掌熨目:两掌互相摩擦,搓热后将两手掌心放置在两眼上,使患者有温热的舒适感。重复操作3至5次,对于用眼疲劳,视力不佳者可多做几次。   6.疏通经络:用两大拇指指端沿头部经络线依次点按。自头发发际前沿正中开始到发际后沿正中为正中线;正中线旁开一横指为第二线;自额角处开始,平行于正中线至发际后沿为第三线;自太阳穴(定位见上)开始绕耳廓至发际后沿为第四线。如遇痛点可适当做局部的反复弹拨,轻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7.梳头栉发:两手十指弯曲,从前至后做梳头的动作。重复操作5至10次。此动作建议患者可经常自行操作,有助于缓解各种头部不适。   8.双鸣天鼓:两掌按住双耳,两手放置在患者后头部,用手指轻敲耳后头部数次,两手放松,再反复上述操作3至5次。   9.拿捏肩井:以大拇指顶住肩井穴(位于肩背处,肩外侧端与脊柱连水平线的中点),其他四指轻扶于肩前,与大拇指相对用力,提拿起整个肩部肌肉,一拿一放地交替进行。   10.整理放松:用双手掌根自颈肩部向两侧沿肩-上臂-前臂的路线轻推数次,以空掌轻轻拍打肩部及后背肌肉,治疗结束。   ·基础手法如下:   1.按法 是以拇指或掌根等部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按而留之,不可呆板,这是一种诱导的手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临床上按法又分指按法、掌按法、屈肘按法等。   指按法。接触面较小,刺激的强弱容易控制调节,不仅可开通闭塞、散寒止痛,而且能保健美容,是最常用的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如常按面部及眼部的穴位,既可美容,又可保护视力。   掌按法。接触面较大,刺激也比较缓和,适用于治疗面积较大而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等。   屈肘按法。用屈肘时突出的鹰嘴部分按压体表,此法压力大,刺激强,故仅适用于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如腰臀部等。   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按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再作小幅度的缓缓揉动,使手法刚中兼柔,既有力又柔和。   2.摩法   以掌面或指面附着于穴位表面,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有节律的摩动。摩法又分为指摩法。掌摩法、掌根摩法等。   指摩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掌摩法。用掌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掌指摩法。用掌根部大、小鱼际等力在身体上进行摩动,摩动时各指略微翘起,各指间和指掌关节稍稍屈曲,以腕力左右摆动;操作时可以两手交替进行。   在运用摩法时,要求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的手法。若经常用摩法抚摩腹部及胁肋,可使人气机通畅,起到宽胸理气,健脾和胃、增加食欲的作用。   3.推法。四指并拢,紧贴于皮肤上,向上或向两边推挤肌肉。推法可分为平推法、直推法、旋推法、合推法等。现仅以平推法说明之。平推法又分指平推法、掌平推法和肘平推法:   (1)指平推法。用拇指指面着力,其余四指分开助力,按经络循行或肌纤维平行方向推进。此法常用于肩背、胸腹、腰臀及四肢部。   (2)掌平推法。用手掌平伏在皮肤上,以掌根为重点,向一定方向推进,也可双手掌重叠向一定方向推进。此法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   肘平推法。屈肘后用鹰嘴突部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此法刺激力量强,仅适用于肌肉较丰厚发达的部位,如臀部及腰背脊柱两侧膀胱经等部位。   在运用推法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此种手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能增强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4.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此法是用大拇指和食、中指端对拿于患部或穴位上、作对称用力,一松一紧地拿按。使用拿法时,腕部要放松灵活,用指面着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可断断续续,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本法也是常用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开窍止痛等作用,适用宁颈项、肩部、四肢等部位或穴位,且常做为推拿的结束手法使用。   5.揉法用手指罗纹面或掌面吸定于穴位上,作轻而缓和的回旋揉动。揉法又分为:指揉法、鱼际揉法、掌揉法等。①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或指端轻按在某一穴位或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环旋揉动。②鱼际揉法。用手掌的大鱼际部分,吸附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轻轻的环旋揉动。③掌揉法。用掌根部着力,手腕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揉动。揉法是保健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如揉按中脘、腹部配合其他手法对胃肠功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6.擦法 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接来回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热量。本功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7.点法 用拇指顶端,或中指、食指、拇指之中节,点按某一部位或穴位,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脘腹挛痛、腰腿疼痛等病症。   8.击法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用桑枝棒叩击体表,可分为拳击法、小鱼际击法、指尖击法、棒击法等。击法具有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使用时用力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叩打体表,在叩打体表时,不能有拖抽动作,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律。其中拳击法常用于腰背部;掌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臀及四肢部;侧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面,胸腹部;棒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背及四肢部。   9.搓法用双手的掌面或掌侧挟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井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本法具有调和气血,舒通经络、放松肌肉等作用,适用于四肢及胁肋部。使用此法时,两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10.捻法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罗纹面,捏住另一手的手指,作对称用力捻动。本法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适用于手指、手背及足趾。运用时动作要灵活、快速,用劲不可呆滞。   11.掐法用拇指或食指指甲,在一定穴位上反复掐按。常与揉法配合使用,如掐揉人中,须先掐时揉。本法有疏通经脉、镇静、安神、开窍的作用。   12.抖法是指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远端,用微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连续颤动,使关节有松动感,可分上肢抖法和下肢抖法。此法具有疏松脉络、滑利关节的作用,常与搓法合用,作为结束手法,使患者有一种舒松的感觉。在反复练习、掌握了上述手法时,还应了解自我按摩保健的主要内容。通常分为以下动作,使用时最好依次进行。   (a) 净口。口唇轻闭后,用舌在齿唇之间用力卷抹,右转、左转各30次。   (b)叩齿。口唇轻闭时,有节律地叩击上下齿35次左右。   (c)搓手。用两手掌相对用力搓动,由慢而快,约30次~搓热为止。   (d)摩脸。用搓热的手掌擦脸,手指微屈、五指并拢,两手轻作遮面状,由额向下拂,如同洗脸30次。   (e)揉太阳。用两手中指端,按两侧太阳穴旋转揉动,先顺时针转,后逆时针转,各7~8次。   (f)点睛明。用两手食指指端分别点压双睛明穴,共20次左右。   (g)揉眼。用两手食、中、环三指指节,沿两眼框旋转揉动,先由内向外转,再由外向内转,各7~8次。   (h)按太阳。用两手食指指端分别压在双侧太阳穴上转动,顺、逆时针方向各15次。   (i)梳头。十指微曲,以指尖接触头皮,从额前到枕时进行“梳头”,共25次左右。   (j)鸣天鼓。先用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孔,两手中间三指轻击头时枕骨15次。然后掌心掩按耳孔,手指紧按头时枕骨部不动,再骤然抬离,接连开闭放响15次;最后两中指或食指插入耳孔内转动3次,再骤然拔开。如此共进行3~5次。   (k)揉胸脯。以两手掌按在两乳外上方,旋转揉动,顺、逆时针方向各揉10次。   (l)抓肩肌。以右手拇指与食、中指配合捏提左肩肌,然后再以左手拇、食、中指配合捏提右肩肌,如此左右手交叉进行,各捏提10~15次。   (m)擦丹田。用右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摩擦小腹部,以丹田穴为中心,一般进行30~50次。   (n)搓腰。先将两手互相搓热,紧按腰部,用力向下搓到尾间部,左右手一上一下,两侧同时进行,共搓30次。   (o)点环跳。先以左手拇指端点压左臀环跳穴,再用右手点压右臀环跳穴,交叉进行,每侧10次。   (p)擦大腿。两手抱紧一侧大腿部,用力下擦到膝盖,然后擦回大腿根,来回擦20次。   (q)揉小腿。用两手掌挟紧一侧小腿腿肚,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30次。   (r)擦涌泉。先将两手互相搓热,接着用右手中间三指擦左足心,以涌泉穴为中心,一般进行30~50次,以擦至左足心发热为止;然时又用左手中间三指将右足心擦热。

文章TAG:抖法频率每分钟多少次频率  分钟  多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