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亚微米级是多少,什么是深亚微米请各位回答通俗易懂本人只想知道这个名词是什么
来源:整理 编辑:亚灵电子网 2023-03-14 05:47:38
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深亚微米请各位回答通俗易懂本人只想知道这个名词是什么
集成电路通常把0.8—0.35μm称为亚微米,0.25μm及其以下称为深亚微米,0.05μm及其以下称为纳米级。深亚微米制造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紫外光刻技术、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同互连技术等。目前,国际上集成电路的主流生产工艺为0.18—0.25μm,预计2006年主流加工技术将提高到0.1μm,2012年将达到0.05μm,进入纳米级。
2,深亚微米mos器件中侧墙有哪些作用
保护LDD结构,防止重掺杂的源漏离子注入改变LDD结构。侧墙是1997年公布的铁道科学技术名词。深亚微米集成电路,通常把0.35-0.8μm及其以下称为亚微米级,0.25um及其以下称为深亚微米,0.05um及其以下称为纳米级

3,什么是超深亚微米VDSM工业技术
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和微机电系统的膜/基和多层异质膜结构及内导线结构所用材料尺度逐渐由微米级减小到亚微米甚至纳米级,即处于传统宏观与微观范畴之间的介观材料领域,其服役可靠性问题具有持久的挑战性.材料性能的尺度效应,表面和界面效应及异质约束效应等愈加凸现,成为影响其可靠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材料介观性能,特别是服役性能的正确表征成为关系到提高微器件设计制造水平和服役可靠性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以发展和建立材料若干介观性能表征的新理论,新方法为目标,重点进行材料介观性能表征及其尺度,表面/界面与异质约束效应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基于热力学参数尺度效应的材料介观性能基本参量表征,材料介观动态性能的特征与缺陷,形态的演化特性,介观力学性能的表面,界面与异质约束效应,材料驰豫/相变行为的介观效应,模型化薄膜材料器件在力/电/热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服役特性,损伤失效规律和可靠性及其评价指标.
4,什么是深次微米
深亚微米fega技术集成电路通常把0.8—0.35μm称为亚微米,0.25μm及其以下称为深亚微米,0.05μm及其以下称为纳米级。深亚微米制造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紫外光刻技术、等离子体刻蚀技术、离子注入技术、同互连技术等。目前,国际上集成电路的主流生产工艺技术为0.18—0.25μm,预计2006年主流加工技术将提高到0.1μm,2012年将达到0.05μm,进入纳米级。
5,请问玻璃抛光粉有几种主要含什么
一种是快抛粉;另一种是慢抛粉从1940年开始,高氧化铈含量的稀土抛光粉开始取代氧化铁(即铁红)用于玻璃抛光,成为玻璃抛光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材料之一。与传统抛光粉—铁红粉相比,稀土抛光粉具有抛光速度快、光洁度高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而且能改变抛光质量和操作环境。例如用氧化铈抛光粉抛光透镜,一分钟完成的工作量,如用氧化铁抛光粉则需要30~60分钟。稀土抛光粉因其独特的化学机械作用原理而带来的高抛光效率,成为玻璃抛光材料的首选,被广泛用于镜片、光学元件(透镜、棱镜)、彩电玻壳、平板显示器用电子玻璃、硅片、磁盘玻璃基片等产品的抛光加工。根据铈含量的不同,稀土抛光粉可分为高铈(>90%)、富铈(>70%)和低铈(<70%)三种。根据其应用领域的不同,稀土抛光粉产品可分为微米级、亚微米级、纳米级三类,其特性与应用领域如下表所示:类别 颗粒大小(?m) 铈含量(%) 应用领域微米级 1-10 40-80 眼镜片、光学元件、彩电玻壳亚微米级 0.1-1 40-80 平板显示器用电子玻璃高档 <0.1 99 硅片、磁盘玻璃基片
6,亚微米级是什么
亚微米材料 粒度直径 100nm~1.0μm。超细粉体是材料工业的新概念,其原料主要是非金属矿物,超细粉体加工技术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起到越来越多的作用。超细粉体在广义上是指从微米级到纳米级的一系列超细材料,在狭义上是指从微米级,100nm以上,的一系列超细材料。目前,在超细粉体加工行业已基本形成的共识是,纳米材料 粒度直径 100nm以下,亚微米材料 粒度直径 100nm~1.0μm。微米材料 粒度直径 1.0μm~5.0μm,国际上公认0.1nm~100nm为纳米尺度空间,小于1个纳米为原子团簇。亚微米是材料工业的新概念,其原料主要是非金属矿物,超细粉体加工技术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起到越来越多的作用。
7,什么是SOC及认识具体回答
SoC基本概念
SoC的定义多种多样,由于其内涵丰富、应用范围广,很难给出准确定义。一般说来, SoC称为系统级芯片,也有称片上系统,意指它是一个产品,是一个有专用目标的集成电路,其中包含完整系统并有嵌入软件的全部内容。同时它又是一种技术,用以实现从确定系统功能开始,到软/硬件划分,并完成设计的整个过程。从狭义角度讲,它是信息系统核心的芯片集成,是将系统关键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从广义角度讲, SoC是一个微小型系统,如果说中央处理器(CPU)是大脑,那么SoC就是包括大脑、心脏、眼睛和手的系统。国内外学术界一般倾向将SoC定义为将微处理器、模拟IP核、数字IP核和存储器(或片外存储控制接口)集成在单一芯片上,它通常是客户定制的,或是面向特定用途的标准产品。
SoC定义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它的构成,其二是它形成过程。系统级芯片的构成可以是系统级芯片控制逻辑模块、微处理器/微控制器CPU 内核模块、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模块、嵌入的存储器模块、和外部进行通讯的接口模块、含有ADC /DAC 的模拟前端模块、电源提供和功耗管理模块,对于一个无线SoC还有射频前端模块、用户定义逻辑(它可以由FPGA 或ASIC实现)以及微电子机械模块,更重要的是一个SoC 芯片内嵌有基本软件(RDOS或COS以及其他应用软件)模块或可载入的用户软件等。系统级芯片形成或产生过程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 基于单片集成系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和验证;
2) 再利用逻辑面积技术使用和产能占有比例有效提高即开发和研究IP核生成及复用技术,特别是大容量的存储模块嵌入的重复应用等;
3) 超深亚微米(UDSM) 、纳米集成电路的设计理论和技术《SOC:岗位检查表》
全称:工作站观察检查表
在学习一个岗位以后,需要过了这张表,才算你掌握了这个岗位。这个表是用来评估绩效的
8,集成电路设计的概述
参见:集成电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涉及对电子器件(例如晶体管、电阻器、电容器等)、器件间互连线模型的建立。所有的器件和互连线都需安置在一块半导体衬底材料之上,这些元件通过半导体器件制造工艺(例如光刻等)安置在单一的硅衬底上,从而形成电路。目前最常使用的衬底材料是硅。设计人员会使用技术手段将硅衬底上各个器件之间相互电隔离,以控制整个芯片上各个器件之间的导电性能。PN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等组成了集成电路器件的基础结构,而由后者构成的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则凭借其低静态功耗、高集成度的优点成为数字集成电路中逻辑门的基础构造。设计人员需要考虑晶体管、互连线的能量耗散,这一点与以往由分立电子器件开始构建电路不同,这是因为集成电路的所有器件都集成在一块硅片上。金属互连线的电迁移以及静电放电对于微芯片上的器件通常有害,因此也是集成电路设计需要关注的课题。随着集成电路的规模不断增大,其集成度已经达到深亚微米级(特征尺寸在130纳米以下),单个芯片集成的晶体管已经接近十亿个。 由于其复杂性,集成电路设计相较简单电路设计常常需要计算机辅助的设计方法学和技术手段。集成电路设计的研究范围涵盖了数字集成电路中数字逻辑的优化、网表实现,寄存器传输级硬件描述语言代码的书写,逻辑功能的验证、仿真和时序分析,电路在硬件中连线的分布,模拟集成电路中运算放大器、电子滤波器等器件在芯片中的安置和混合信号的处理。相关的研究还包括硬件设计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方法学等,是电机工程学和计算机工程的一个子集。对于数字集成电路来说,设计人员现在更多的是站在高级抽象层面,即寄存器传输级甚至更高的行为级,使用硬件描述语言或高级建模语言来描述电路的逻辑、时序功能,而逻辑综合可以自动将寄存器传输级的硬件描述语言转换为逻辑门级的网表。对于简单的电路,设计人员也可以用硬件描述语言直接描述逻辑门和触发器之间的连接情况。网表经过进一步的功能验证、布局、布线,可以产生用于工业制造的版图设计文件,根据该文件来可以在硬件上实现实际的集成电路电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涉及了更加复杂的信号环境,对工程师的经验有更高的要求,并且其设计的自动化程度远不及数字集成电路。 逐步完成功能设计之后,设计规则会指明哪些设计符合制造要求,而哪些设计不符合,而这个规则本身也十分复杂。集成电路设计流程需要符合数百条这样的规则。在一定的设计约束下,集成电路物理版图的布局、布线对于获得理想速度、信号完整性、减少芯片面积来说至关重要。半导体器件制造的不可预测性使得集成电路设计的难度进一步提高。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电子设计自动化等相关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程师可以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进行设计、功能验证、静态时序分析、动态时序验证等流程。
9,玻璃抛光粉如何使用
抛光粉: 成分:低铈稀土 【适用领域】 硬度高,粒度大,价格低,适用于普通平板玻璃和镜片等的高速抛光。 【外 观】 棕红色粉末 一种是快抛粉;另一种是慢抛粉 从1940年开始,高氧化铈含量的稀土抛光粉开始取代氧化铁(即铁红)用于玻璃抛光,成为玻璃抛光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材料之一。与传统抛光粉—铁红粉相比,稀土抛光粉具有抛光速度快、光洁度高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而且能改变抛光质量和操作环境。例如用氧化铈抛光粉抛光透镜,一分钟完成的工作量,如用氧化铁抛光粉则需要30~60分钟。稀土抛光粉因其独特的化学机械作用原理而带来的高抛光效率,成为玻璃抛光材料的首选,被广泛用于镜片、光学元件(透镜、棱镜)、彩电玻壳、平板显示器用电子玻璃、硅片、磁盘玻璃基片等产品的抛光加工。 根据铈含量的不同,稀土抛光粉可分为高铈(>90%)、富铈(>70%)和低铈(<70%)三种。 根据其应用领域的不同,稀土抛光粉产品可分为微米级、亚微米级、纳米级三类,其特性与应用领域如下表所示: 类别 颗粒大小(?m) 铈含量(%) 应用领域 微米级 1-10 40-80 眼镜片、光学元件、彩电玻壳 亚微米级 0.1-1 40-80 平板显示器用电子玻璃 高档 <0.1 99 硅片、磁盘玻璃基片 还有(玻璃抛光粉,版权问题,有的"的"字被删) 目前用作抛光粉材料有铈基稀土氧化物、氧化锆、氧化铁和氧化硅4种。从对玻璃抛光性能看,铈基稀土氧化物最佳,氧化锆次之,氧化铁最差。 70年代以来,以二氧化铈(CeO2)为基质稀土抛光粉生产获得迅猛发展,产品已实现了系列化、规格化。它们在眼镜片加工、照相机镜头、望远镜、光学玻璃以及显像管等生产行业中获得广泛应用。1979年世界稀土抛光粉消耗量已达4400吨,比1960年增长12倍。80年代以来,随着日用玻璃、光学玻璃和电视显像管发展,稀土抛光粉应用更为广泛。1985年全世界有10多家工厂生产稀土抛光粉,总生产能力约5000~6000吨,实际年产量为4000~5000吨。 我国稀土抛光粉生产和应用始于60年代中期,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有10多家工厂生产稀土抛光粉,不仅满足了国内30多家用户需要,而且还出口外国。 实践表明,稀土抛光粉一种优良高效抛光剂,其抛光能力比氧化锆大2倍,且不易沉积与变硬,用量也可比氧化锆减少50%以上,比氧化硅抛光速度快几倍,比常用红铁粉(Fe2O3)具有更多优点:抛光效率高3~4倍,产品合格率提高30%,抛光光洁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且使用过程作业清洁,不造成污染,劳动条件较好,因此深受国内外厂商欢迎。目前,稀土抛光粉已大部分取代氧化铁抛光粉,可望在近期内能全部取代氧化铁抛光粉。随着玻璃工业和电视机工业发展,稀土抛光粉生产和应用将会获得更快发展。
参考资料:http://www.mlmjzx.com/arti/wenzhang1.asp?id=9212 抛光粉怎么用呢,淄博金琪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技术团队来给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1、通常以擦地机用的红垫/白垫作为抛光粉抛光的介质,但建议以羊毛毡的质地为最佳,另花岗石也可用#1号钢丝棉作为抛光的介质。
2、将抛光粉置于地板面上,并洒上少许水,使成泥浆状。
3、将石板打抛到半干半湿的微热状态,抛光效果最佳。
4、使用后,务必在短时间内将地板的残余泥浆以清水冲洗,并吸干净,避免板面的亮度退光。
淄博金琪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抛光粉质优价廉,欢迎大家前来选购。
公司官方网址:http://www.jinqihuagong.com/
10,请问浙江大学微电子说是最近几年的最
浙江大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是专门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及其自动化研究的学术机构,创建于2000年,是浙江省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大学系统芯片SOC交叉研究中心的主要依托单位。自成立以来,研究所积聚了一批科研中坚力量。研究所所长、学术带头人严晓浪教授是国内集成电路领域知名教授,研究所的主要教职人员长期以来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CAD的研究工作,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及其自动化的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以科研促培养,目前已有在学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60余名。研究所积极参加校际、国际协作。与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建立了密切协作关系。和UCLA、UCSB、Stanford及新竹交通大学、新竹清华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多渠道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参与创办的七校国际SOC研究中心的工作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支持。面向国际竞争,应接来自工业界的挑战。研究所和韩国Samsung公司成立了联合SOC/数字系统实验室,和美国National Semiconductor公司成立了联合模拟/混合信号系统实验室。和众多国际、国内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企业如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富士通微电子、中芯国际等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研究所目前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以及浙江省重点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已拥有众多先进的硬、软技术设备,配备多种台次的高级工作站和先进的实验测试设备。研究所参加了Synopsys和Cadence公司的大学计划,配备有齐全的先进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系统。 求是、创新,浙江大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立志为中国集成电路事业的腾飞做出贡献。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系统芯片与平台的设计进入二十一世纪,微电子工艺技术己进入超深亚微米阶段,目前产品化的专用集成电路的特征线宽已低于0.13um,因此完全有能力将信息采集、加工运算、存贮和随动执行这样的超大规模信息系统集成并固化在芯片上,即SOC(System On a Chip)。以超深亚微米(VDSM)和IP复用(Reuse)技术为支撑的系统芯片正得到迅速发展,并已经正在成为集成电路技术的主流。研究所在自身的发展中,对系统芯片设计技术投入了巨大的关注。我们将研究重点放在高位高速嵌入式RISC CPU和以CPU为核心的SOC设计平台的自主开发设计上。在CPU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并已开发出以软硬件协同设计、IP复用和VDSM关键设计工具为代表的SOC设计方法技术。通过深入实践,大批研究生获得了国际水平的集成电路设计经验,培养了一支强大的设计队伍。研究所在系统芯片设计方面的发展过程中,以自主开发的CPU为核心,以建立的SOC平台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重点开发研究了信息加密系统芯片、数据传输系统芯片等,同时开发了用于各种系统芯片配套设计的通用IP模块,如PCI、USB等。研究所还和韩国Samsung公司建立了联合SOC系统实验室,开展SOC系统方面的合作研究工作。第一批研究项目已经在2003年夏天启动。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及CAD算法工具研究及实现 由于微电子技术在超深亚微米和超大规模两个方向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工作必须大力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才能完成。在最新的工艺条件下,设计的规模越来越大,而涉及的物理现象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在设计方法学和相关的CAD工具研究上,存在着多个可能的突破点。在目前的工作中,研究所将工作重点放在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后端物理设计方法、工具的研究开发上。围绕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中的制造和验证问题,我们申请得到了国家级基金的多项支持,包括"基于光学校正的超深亚微米IC版图精确设计技术","超深亚微米IC单元电路逻辑参数提取工具","超深亚微米IC电源/地网验证优化技术"、"数字集成电路行为级验证技术"等研究工作。研究所在设计方法学研究应用方面积极地参与了国际性的合作,和美国硅谷数家EDA软件设计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研究伙伴关系。和Synopsys公司联合为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举行了多种EDA设计工具的培训课程,并在七校国际系统芯片SOC研究中心的"下一代超深亚微米VLSI设计方法学"研究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模拟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 模拟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的设计在近年来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模拟混合信号集成电路广泛地应用于消费类系统芯片中和通信系统、电源控制等多方面。世界范围内对于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研究所在建设发展中投入了相当的力量发展模拟混合电路方面的设计力量,建立了整套设计工具环境,开展了扎实的研究工作。研究所和世界上最著名的模拟混合集成电路设计公司之一-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共同研究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研究所在前期研究工作中,还和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美国GE公司等开展了模拟混合信号方面的联合研究开发工作。
文章TAG:
亚微米深亚微米级是多少 什么是深亚微米请各位回答通俗易懂本人只想知道这个名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