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494死区时间是多少,如何利用TL494控制互补方波的死区时间
来源:整理 编辑:亚灵电子网 2023-10-25 10:54:20
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利用TL494控制互补方波的死区时间
这是利用电容C1充放电实现软启动,启动后是最小死区值,可以用电位器分压14脚到4脚就OK了

2,TL494的工作原理简述
是一个固定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内置了线性锯齿波振荡器,振荡频率可以通过外部的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进行调节。输出电容的脉冲其实是通过电容上的正极性锯齿波电压与另外2个控制信号进行比较来实现。功率输出管Q1和Q2受控于或非门。当双稳触压器的时钟信号为低电平时才会被通过,即只有在锯齿波电压大于控制信号期间才会被选通。当控制信号增大,输出脉冲的宽度将减小。控制信号由集成电路外部输入,一路送至时间死区时间比较器,一路送往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死区时间比较器具有120mV的输入补偿电压,它限制了最小输出死区时间约等于锯齿波的周期4%,当输出端接地,最大输出占空比为96%,而输出端接参考电平时,占空比为48%。当把死区时间控制输入端接上固定的电压,即能在输出脉冲上产生附加的死区时间。脉冲宽度调制比较器为误差放大器调节输出脉宽提供了一个手段:当反馈电压从0.5V变化到3.5时,输出的脉冲宽度从被死区确定的最大导通百分比时间中下降为零。2个误差放大器具有从—0.3V到(vcc—2.0)的共模输入范围,这可能从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察觉的到。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常处于高电平,它与脉冲宽度调制器的反相输入端进行“或”运算,正是这种电路结构,放大器只需最小的输出即可支配控制电路。封装图

3,TL494的13脚怎么接
TL494的引脚功能简介如下。(1) 11N+(引脚1):误差放大器1的同相输入端。在闭环系统中,被控制量的给定信号将通过该引脚输入误差放大器;而在开环系统中,该引脚需接地或悬空。(2) 11N-(引脚2):误差放大器1的反相输入端。在闭环系统中,被控制量的反馈信号可通过该引脚输入误差放大器,此时还需要在该引脚与引脚3之间接入反馈网络;而在开环系统中,该引脚需接地或悬空。(3) FEEDBACK(引脚3):反馈/PWM比较器输入端。在闭环系统中,可以根据需要在该引脚与引脚2之间接入不同类型的反馈网络,构成比例、比例积分和积分等各种类型的调节器,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4) DTC(引脚4):死区时间控制比较器输入端。该端用于设置TL494死区时间的取值。该引脚接地时,死区时间最小,可获得最大占空比。(5) CT(引脚5):振荡器定时电容接入端。CT的取值范围通常在O.OOl~O.lyF之间。(6) Rr(引脚6):振荡器定时电阻接入端。脚的取值范围通常在5~lOOkQ之间。(7) GND(引脚7):信号地(芯片工作参考地)。(8) Cl(引脚8):输出晶体管VT1的集电极端,该端为正向脉冲输出端。在推挽工作模式下,该端输出正向脉冲信号,脚11输出负向脉冲信号,两者在相位上相差1800,经隔离放大后分别去驱动开关管。在单端工作模式下,该端可以与引脚11并联在一起,以提高脉宽调制控制器TL494的输出能力。(9) El(引脚9):输出晶体管VT1的发射极端,该端为引脚8输出脉冲信号的参考地端,一般与引脚7直接相连。(10) E2(驯脚10):输出晶体管VT2的发射极端,该端为引脚11输出脉冲信号的参考地端,一般与引脚7直接相连。(11) C2(引脚11):输出晶体管VT2的集电极端,该端为反向脉冲输出端。在推挽工作模式下,该端输出反向脉冲信号,引脚8输出正向脉冲信号,两者在相位上相差1800,经隔离放大后分别去驱动开关管。在单端工作模式下,该端可以与引脚8并联在一起,以提高脉宽调制控制器TL494的输出能力。(12) Vcc(引脚12):偏置电源(芯片工作电源)接入端。应用时该端必需外接一个容量在O.lUF以上的滤波电容到公共接地端。(13) OUTPUT CTRL(引脚13):输出工作模式控制端。通过该引脚可选择推挽或单端输出模式。当该端接高电平时,TL494将工作在推挽工作模式下,此时最大占空比可达48%。当该端接低电平时,两路输出脉冲完全相同,最大占空比可达到96%。(14) REF(引脚14):基准电源输出端,其输出电流可达lOmA。(15) 21N-(引脚15):误差放大器2的反相输入端。该端可以接入保护电路的反馈信号,用以实现过电流、过电压等故障保护。(16) 21N+(引脚16):误差放大器2的同相输入端。诙端为保护阀值电压(流)设定端,用以实现过电流、过电压等故障保护。

文章TAG:
tl494死区时间是多少死区时间 时间 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