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电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30万千米每秒。电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电的传播速度是指电场的传播速度,不是电子的移动速度,导线中的电子每秒能移动几米就已经是很高的速度了,电场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电每秒的速度近似为光速,约为三乘以十的八次方米每秒。具体来说,光的传播速度就是光子的移动速度,而电的传播速度是指电场的传播速度,不是电子的移动速度,导线中的电子每秒能移动几米(宏观速度)就已经是很高的速度了。电的传输。电线等导体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存在电子,在接通电路前,他们是自由的,在导体中无规则地运动。电路一接通,这些电子就会像听到命令一样开始有序流动,形成电流。这个电子有序流动速度的平均值就叫做“电子漂移速度”。当电路接通后,导线的周围各处会形成电场推动电子有序流动,从而形成电流,而形成电场的信息会很快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在导体周围传播出去,这个电磁波传递的速度接近光速。

电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2,电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电传播速度:299792458米/秒。电的传导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是通过变化的电磁场来进行传播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光速。真空中的光速(speed of light/ velocity of light)是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真空光速定义值:c0=299792458m/s。扩展资料:在绝缘体中,由于价带电子被紧密的束缚在其原子周围,电荷无法在其内部自由流动,具有很小的电导率,因此可以用来支撑或分离各个电导体,不让电流流过。玻璃,纸或聚四氟乙烯等材料都是非常好的电绝缘体。介电现象是当绝缘材料被施加电压后,在绝缘体内部产生正、负电荷的现象。这种可被电极化的绝缘体被称为介电质。介电质的用途相当广泛,由于其电传导能力很低,又有很好的介电强度(dielectric strength),所以可以用来制造电绝缘体。另外介电质可被高度电极化,是优良的电容器材料。某些介电质存在自发的电极化现象,并且能够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以被反转,被称为铁电性。铁电性物质在电极反转的过程中还存在介电迟滞现象。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可受控制,其电传导能力介于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如热敏电阻对温度敏感,在不同的温度下表现会出不同的电阻值。第一个NTC热敏电阻是法拉第在1833年研究硫化银的半导体特性时发现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

电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3,电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电传播速度:299792458米/秒。电的传导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因为它们都是通过变化的电磁场来进行传播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光速。真空中的光速(speed of light/ velocity of light)是自然界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真空光速定义值:c0=299792458m/s。扩展资料:在对电的具体认知很多年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发电鱼(electric fish)会发出电击。根据公元前2750年撰写的古埃及书籍,这些鱼被称为“尼罗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鱼的保护者。大约两千五百年之后,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自然学者和阿拉伯医学者,才又出现关于发电鱼的记载。18世纪时西方开始探索电的种种现象。1732年,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富兰克林的这一说法,在当时确实能够比较圆满地解释一些电的现象,但对于电的本质的认识与我们的“两个物体互相磨擦时,容易移动的恰恰是带负电的电子”的看法却是相反。1752年,他提出了风筝实验(据传,没有实际证据证明富兰克林做过此类实验。)。其他科学家在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后来他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避雷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

电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文章TAG:电的传播速度是多少传播  传播速度  速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