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波段反射率范围

(1)由图可知,可见光的波段为0.4~0.76微米之间,紫外线的波段范围为0.005~0.4微米之间,红外线的波段为0.76~1.5微米; (2)利用0.4~0.5微米波段的影像,可以把雪地与其他地物区分开,因为雪地的反射率明显高于其他地物,利用0.7~0.9微米波段的影像可以把小麦与湿地明显区分开,因为小麦的反射率明显高于湿地. 故答案为:(1)0.4~0.76,0.005~0.4,0.76~1.5 (2)雪地,小麦,湿地

波段反射率范围

2,土壤水体植被的光谱反射曲线特征

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主要受到土壤中的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铁含量、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水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由水本身的物质组成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水状态的影响。地表较纯洁的自然水体对0.4~2.5μm波段的电磁波吸收明显高于绝大多数其它地物。在光谱的可见光波段内,水体中的能量-物质相互作用比较复杂,光谱反射特性概括起来有一下特点:(1)光谱反射特性可能包括来自三方面的贡献:水的表面反射、水体底部物质的反射和水中悬浮物质的反射。(2)光谱吸收和透射特性不仅与水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还明显地受到水中各种类型和大小的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影响。(3)在光谱的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水几乎吸收了其全部的能量,即纯净的自然水体在近红外波段更近似于一个“黑体”,因此,在1.1~2.5μm波段,较纯净的自然水体的反射率很低,几乎趋近于零。植物的光谱特征可使其在遥感影像上有效地与其他地物相区别。同时,不同的植物各有其自身的波谱特征,从而成为区分植被类型、长势及估算生物量的依据。这只是一点基本的描述想要更明白,可以看看《遥感导论》和《遥感应用分析与方法》这两本书

土壤水体植被的光谱反射曲线特征

3,水的反射光谱特性

自然界的水,除了水分子之外,还含有多种有机或无机杂质,光辐射与水的相互作用,也包括这些杂质。水分子对太阳光辐射谱的强吸收出现在红外波段的2.66 μm,2.73 μm和6.27 μm,倍频在1.4 μm和1.9 μm,合频位于0.96 μm和1.1 μm。说明水对红外波段吸收非常强,即使是1 mm厚的水层也几乎全部吸收红外辐射。但水对可见光中的蓝、绿光透射率很高。因此在遥感探测图像中水的光反射率是低值(比土壤低)。如果水中含有杂质,则水体对可见光辐射的反射,可以认为来自三个方面:①水体表面的反射;②穿透水体的水底反射;③水中悬浮物的反射。宇航遥感探测的光反射信息,就是这三者的综合信息。水体的反射光谱与悬浮污染物的性质和含量关系密切。例如水中叶绿素含量对光的反射率影响很大,图2.6.1是叶绿素含量不同的海水反射光谱特性曲线。可见,叶绿素含量很低的海水,总体呈蓝色,在蓝光(0.4 μm)附近反射率最高,达7%。随波长增加,反射率迅速降低;叶绿素含量相对增加的海水,反射率整体降低,绿色光谱(0.4 μm)附近降低最多,最高反射率仅为3.5%;叶绿素含再增高,海水的总体反射率曲线形貌完全不同,蓝光(0.4 μm)反射率降低,0.5~0.6 μm的绿光谱段反射率增大,0.4~0.65μm谱段反射率几乎相等,说明反射光谱反应了叶绿素的特征。含悬浮泥沙(99 mg/L)的河水,在整个可见光波段都比清水(含泥沙10 mg/L)反射率高,如图2.6.2所示。此外,实验证实水中泥沙含量增加0.6~0.7μm波段的反射率线性增加。图2.6.1 含叶绿素海水的反射光谱特性曲线图2.6.2 含泥沙河水的反射率自然水体中除了上述含有藻类(叶绿素)和悬浮泥沙之外,还会有许多人为污染物。如:石油类油膜,可使蓝光波段反射率增高很多。遥感可以用来探测的油膜分布和计算油膜厚度。

水的反射光谱特性


文章TAG:蓝光波段的反射率是多少蓝光  波段  反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