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用示波器测量频率主要有哪些误差

如果是老模拟示波器,主要误差就是读刻度引起的;但很多模拟示波器也具有6位频率计功能的,这些误差就不算大了。

用示波器测量频率主要有哪些误差

2,如何估计示波器的测量误差

这个话题很大,归根结底还是要了解示波器的测量原理。示波器是用来测试信号的幅度随时间变化的特性曲线,无论是数字示波器还是模拟示波器在垂直方向也就是电压测量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测试的精度很低,在最佳设置下一般可以保持在3%的测量误差范围内;在时间测量上主要看你的被测对象的范围和使用的示波器时间档位,理论上时间档位越小测量误差越小,但是这个不能量化,对于数字示波器示波器测量时间的绝对误差理论值是示波器的采样间隔的一半

如何估计示波器的测量误差

3,数字示波器的允差怎么给啊

查看被检示波器技术说明书中,指标精度或不确定度的指标。
垂直3%是指直流。水平与晶振0.0006%X测量时间+(0.5--3)%X测量值

数字示波器的允差怎么给啊

4,示波器的误差有多大

示波器测试频率有俩种方法:软件测量和硬件频率计,简单来说软件测量适用于受干扰的周期性波形,硬件测量适用于测试没有干扰的周期性波形。软件测量时你的档位打的越大,测量数据越不准确,例如数字示波器时间轴最大精度1/600,硬件测量则相对来说准确些,基本可以精确到1HZ以下。你测试的信号显示是1040,首先你应该怀疑信号,因为示波器给的信号只是一个校准探头的信号,他并不要求准确,你可以让示波器屏幕显示1个周期的波形,然后自己读出波形周期,计算一下频率值,如果和示波器显示的一致,那么证明是示波器自己信号的问题。示波器误差比较大的是其幅度,如果使用示波器测试幅度,那么无论你怎么设置,3%的误差是允许的,而频率的话,示波器不会对信号的频率产生影响,该多少就是多少

5,大学物理示值误差示波器格数示值误差为什么是01格

就像你读误差一样,都是到你能精确读出的下一位,因为那是估读的
就像你读误差一样,都是到你能精确读出的下一位,因为那是估读的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用示波器测量频率的主要误差有哪些怎样减小

你说的应该是使用示波器测频率的测量不确定度。粗略地说,至少由以下几个方面导致了测量结果的不准确。1.信号源本身不稳定。2.示波器自身的测量不准。3.人的读数偏差(模拟示波器)。4.测量方法的选择。(若是数字示波器,还需考虑示波器自身的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一台检定合格的模拟示波器,其水平扫描最大允许误差一般为3%或5%,数字示波器时基精度一般为百万分之N(一般的,N<100)。仪器的指标是不会因为人为的操作而变得更好的,若要求频率测量误差<3%,使用模拟示波器得到的测量结果显然是无效的。关于测量方法,其实测频率最好采用频率计,测量原理上就大大优于示波器,获得的结果可精确至10的-9次方甚至更高。若条件所限,只能用示波器进行测量,尽量只用到示波器的水平轴中心8格(左右两格由于线性度的问题,最好不要使用),另外,为减少测量方法引入的不确定度,观察的周期数也不宜过少。至于读数,只能多测几次,取平均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7,数字示波器频响误差

通常谈到的带宽是指模拟带宽,是示波器前端放大器幅频特性曲线的截止频率点。也就是说示波器的带宽是由这个幅频特性曲线的截止频率点来确定的。
泰克dpo4104b-l:带宽1ghz,其他的你查型号就能查到它的频响范围

8,示波器每1 div被5等分最小分度值是多少一起误差是多少单次测

不同的仪器每1div的最小分度值是不同的,比如普源的示波器,DS4000系列的示波器最小1mV/div,DS2000系列是500uV/div,DS1000Z系列的是2mV/div。其次,测试精度和带宽有很大关系,用100MHz带宽示波器测试100M信号是,测试出来的幅值只有原信号的70.7%,被衰减了-3dBm。
你说呢...

9,示波器实验可能出现的误差

探头衰减要匹配,即探头如果是10:1,那示波器相对应的通道的设置应为X10;如果探头100:1,示波器应为X100,等等,以此类推;如果不匹配,会造成测量值偏大或偏小;输入阻抗要匹配,即探头输入阻抗如果是1MΩ,那示波器通道的设置应为1MΩ;如果输入阻抗是50Ω,示波器则也应为50Ω;(示波器的默认设置是1MΩ,探头通常也是1MΩ);阻抗不匹配,会造成测量值偏大或偏小;探头地线过长,会造成振铃过大,测量值偏大;另外,还有环境噪声会淹没小信号;采集模式和触发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测量值的结果;释抑时间的设置也有可能影响测量结果;当然最重要的是,根据所测量的实际信号,来设定设置。
示波器显示的曲线数据,一般包括频率、幅值、相位关系,分析时可以分别展开讨论。讨论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首先是实验方法上,是不是存在缺陷,使得结果必然存在一个误差,比如设计电路不够合理,使输出幅值不够,或者相位超前或滞后;另外从实验过程看,由于读取数据、记录数据等,可能造成的人为的或偶然误差;还有就是示波器的本身可能存在一些跟踪信号能力不够精确,导致存在系统误差等。【改进方法】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改进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方法来减小,但是几乎不可能消除;偶然误差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求均值的方法来减小,但是也不可能完全消除。事实上,只要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数据就是有效的,实验就是可靠的。

10,什么是示波器的触发误差

触发误差顾名思义,是示波器设置的触发条件,和实际的触发显示不一致,产生的一个偏差。
示波器触发功能的具体概念 很多初学者在初步学习使用示波器的时候对于“触发”功能的学习觉得比较费力。下面就来分享一些有关示波器触发的知识: 通常有些工程师只知道“auto setup”之后看到屏幕上有波形然后“stop”下来再展开波形左右移动查看细节。这时候有些工程师会看到在”auto setup”之后看到的波形总是在屏幕上来回“晃动”。以至于他以为是示波器又问题了,其实则不然,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工程师没有设置正确的触发源、触发电平以及是否采用了合适的触发方式等原因。 触发是数字示波器区别于模拟示波器的最大特征之一。数字示波器的触发功能非常地丰富,通过触发设置使用户可以看到触发前的信号也可以看到触发后的信号。对于高速信号的分析,其实很少去谈触发,因为通常是捕获很长时间的波形然后做眼图和抖动分析。触发可能对于低速信号的测量应用得频繁些,因为低速信号通常会遇到很怪异的信号需要通过触发来隔离。 假如示波器的触发电路坏了,示波器很可能仍然可以工作,只是这时候看到的波形在屏幕上来回“晃动”,或者说在屏幕上不停闪烁。这其实相当于您将触发模式设置为“auto”状态并把触发电平设置得超过信号的最大或最小幅值。 示波器的采集存储器是一个循环缓存,新的数据会不断覆盖老的数据,直到采集过程结束。如图一所示。没有触发电路,这些采集的数据不断地这样新老交替,在屏幕上视觉上感觉波形在来回“晃动”。auto setup是自动设置,示波器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自动设置示波器的水平时基,垂直灵敏,偏置和触发条件,使得波形能显示在示波器上。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波形能显示出来,这对于拿到示波器不知道如何使波形“出来”的新手是有用的。但如果不理解触发的概念,通过auto setup的设置就开始观察、测量,甚至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示波器毕竟是工程师的眼睛,工程师需要透彻掌握这个工具,用好这双眼睛。 图一 数字示波器的存储器是循环缓存 所谓触发,按专业上的解释是:按照需求设置一定的参数条件,当波形流中的某一个波形满足这一条件时,示波器即实时捕获该波形和其相邻部分,并显示在屏幕上。触发条件的唯一性是精确捕获的首要条件。为了观察特定波形之前发生的更多事件,把触发点往显示窗口右方推移一段时间,即是延迟触发;为了了解特定波形之后发生的更多事件,把触发点往显示窗口左方推移一段时间,即是超前触发。如图二所示。在数字示波器中,触发点可以位于采集存储的记录的任何位置。如图一的右边图形,触发点停留在采集存储的中间时刻。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触发,我们用一段形象的描述帮助大家去更好的理解。所谓触发,就是“在此刻停留”,或者说是“等待那一刻”。触发电路可以理解为有那么一双纯情的眼睛在注视在她面前走过的每一个人(信号流),当她看到她的意中人(触发条件)时,她的眼睛凝视这个人,让意中人停留在她注视的位置(触发点)。但她会继续寻找她的下一个意中人。 每次找到了意中人,她都会让意中人在她注视的位置(触发点)停留。因此,她的眼睛注视点(触发点)的位置只停留那些意中人(满足条件的波形)。 图二 触发的原理示意图 通过上面形象的描述估计大家对于触发基本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所谓触发,我理解的作用有两点:第一,隔离感兴趣的事件。第二,同步波形,或者说稳定显示波形。为说明清楚这两个作用,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设置触发时要关注的一些方面:触发源,触发点,触发电平,触发模式,触发方式。 下面具体学习一下触发源,触发点,触发电平,触发模式的具体概念 触发源:就是以哪个通道的信号作为触发对象。触发源可以是示波器的任意通道也可以是外部通道。如图三所示选择的触发源为c2,即通道2。 在同时测量四路信号时,选择哪种信号作为触发源有时侯有一些技巧,这和您希望调试的问题有关。比如您需要同时查看六路信号的上电时序,但示波器只有四个通道,这时候可以通过两次开机的单次触发捕获,先捕获四路信号,并将这四路信号保存为数据文件使得能来重新调回示波器,然后再来捕获三路信号,这两次捕获中以相同的上电复位信号作为触发源使得波形能够同步。 图三 触发设置界面——触发源 触发点:触发点有时侯也叫触发延迟,但我觉得就叫触发点更直观些。它的含义刚已有所解释,就是眼睛注视的点,就是示波器让波形停留的时刻,也就是示波器上红色的小三角对应的位置,如图四所示,红色圈中的小红三角点就是触发点。设置好触发条件后,触发点的位置对应的波形应都是满足触发条件的。或者说示波器让满足触发条件的波形隔离在这个触发点的位置。关于触发点的设置,我记得我工作时第一个老板教我用示波器的第一招就是观察电源开机的软启动过程时的示波器设置。他强调一定要将触发点移到示波器的靠近左边的位置再设置好触发条件后用单次触发。将触发点向左移是为了充分利用示波器的存储空间。最好先将触发点设置在中间位置以方便观察和调节,因为示波器的波形扩展时是以触发点为对称点展开的。 图四 触发点对应示波器的位置及触发电平的含义 触发电平:触发电平是指信号需要达到该电平才能被触发。在图四中触发电平为右边红色小三角的位置相对于零电平的幅值大小,也即两条白线之间的幅值,此例中该数值为图中右下角红色方框标示的1.00v这个数值。设置任何触发条件都需要有一个具体的触发电平。触发电平定义了信号是否为满足触发条件的“事件”。 图四中的信号有上升沿,但该上升沿不一定是触发电路感兴趣的事件,也许纯美的眼睛想寻找的是个子更高(触发电平的幅值更高)的意中人(满足触发条件的信号)。 在上升沿触发时,只有该上升沿在上升的过程中达到触发电平的位置才认为是“事件”从而被“隔离”在触发点。触发电平可以在trigger菜单中设置,也可以通过面板上的旋钮来调节。很多触发方式的条件都是相对于触发电平而言。譬如宽度触发,触发电路识别的宽度(时间间隔)并不是上升沿的50%到下一个上升沿的50%,而是触发电平穿越两个上升沿的交叉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如图六所示,以蓝线从触发电平的位置穿越波形,和触发点的位置对应的脉宽相交的两个蓝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触发条件满足的宽度大小。在图例中是3ns-10ns之间, 这也就是说触发功能隔离了我们感兴趣的3ns-10ns之间的脉冲宽度。 记得我在做研发的时候,用的示波器存储深度很低,为了捕获到mosfet的最大值,并不是一次捕获很长时间的vds电压信号来自动测量峰值,而是不断地调节触发电平的幅值,渐渐使触发电平提高以查看是否能触发到信号。 图五 示波器面板按钮的触发部分 触发模式:示波器有四种触发模式,auto,normal,single,stop。如图五面板所示。 很多工程师不了解auto和normal。auto是指不管是否满足触发条件,都实时刷新波形,这时候示波器的屏幕上的波形通常看起来是“晃动”的。normal是指满足触发条件才触发,否则波形会静止不动。 single指仅捕获第一次满足触发条件的波形,捕获后就停止。 stop指强制让波形静止不动。图五所示的面板上的绿色的trig等的闪烁快慢代表了触发速率的快慢。

文章TAG:示波器水平误差是多少示波器  水平  误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