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群控最多多少台,电梯物联网能够同时监测多少台电梯
来源:整理 编辑:亚灵电子网 2023-02-28 02:06:11
1,电梯物联网能够同时监测多少台电梯

2,几台电梯不能同时受控
群控电梯就是多台电梯集中排列,共有厅外召唤按钮,按规定程序集中调度和控制的电梯。群控电梯除了单梯控制功能外,还可以有下列功能。

3,高层建筑的电梯数量
分高低层,做不同的电梯群控组。你能给我联系方法的话,可以做个流量分析,做个估算。旅馆以一吨载重,办公楼以1350载重
4,1名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最多能管理多少台电梯
没有具体规定。具体要看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来决定,比如说有的工作环境是电梯台数倒不多但层数多(高楼电梯)、而且电梯使用也很频繁,那么总的台数就不能太多,有的地方虽然有很多台电梯,但使用不是始终繁忙的(比如办公场所的电梯),那么管理的数量多一点也可以。 扩展资料:主要职责:一、持证上岗,主动组织排查各类有关安全隐患,并制定合理方案或填写排查记录。研究本部门主要安全问题,在思想上统一安全责任,认真研究落实公司各项安全规章管理制度的可行性,确保本部门顺利实行安全生产工作。二、定期日常安全管理培训,建立控制、完善公司突发性事故制度,参与编制事故应急救援和演练工作,特别在重大节日、重大假期进行中。三、定责定片管理,做到在开工前,对环境设备排查,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做好交接责任、组织、制度、防范措施落到实处。四、制定对生产部门人员有关安全作业教育作业文件,定时排查 ,全面履行安全职责,确保员工无违法犯罪。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全员
5,电梯并联最多几个并联
如果确定是电梯并联,那么指的就是两台梯并联。超过两台就属于电梯群控了。两台电梯在一起联动,按一个按钮,哪个近哪台电梯就下来
6,什么是并联电梯什么是群控电梯
并联电梯是两三台电梯公用厅外召唤信号,由控制系统自动调度电梯运行,当电梯无任务时,一台电梯自动返回基站,另一台电梯则停在其他楼层或停在设定的区域中心。群控电梯是三台以上的电梯共用听外召唤信号,有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和集中调度电梯的运行、停车及返回基站或者区域中心,主要用于高层建筑中。
7,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8台是为何
应该是为了乘梯方便吧 八台群控 如果多了跑来跑去 还容易造成人员拥堵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也是按安规设计参数来进行相关规定的,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主要是考虑当下的动荷载的作用可能会超出常规设计参数下的安全范围,故条文上注明是不宜二字,当然,能满足深度设计需要的结构理论计算,也是可以设计的
8,安装家用电梯需要预留多大尺寸
家用电梯井尺寸是1500x1500的净尺寸,这样也方便进轮椅,320kg的井道净尺寸预留1600x1600就可以了,如果电梯要进四个人的话建议做个320kg的,家用电梯井道尺寸是可以定做的。1、小型家用电梯井预留空间:1200x 993 mm;2、观光型家用电梯井预留空间:1200x 1380 mm;3、舒适型家用电梯井预留空间:1565x 2320 mm。家用电梯主要类型1、曳引式家用电梯曳引式别墅电梯的工作原理:在井道的顶部有个驱动电机(曳引机),井道中有轿厢和配重,轿厢和配重通过钢丝绳连在一起,通过曳引机来上下,原理和咱们小时候玩的跷跷板一样。2、强驱式家用电梯强驱式别墅电梯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常见的卷扬机,强驱式别墅电梯的主机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可放置在顶部可放置于底部,通过导向轮来实现电梯的上下。3、液压式家用电梯液压式别墅电梯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液压顶杆的方式来驱动轿厢的上和下,这样的电梯目前有个问题无法攻克,那就是使用时间在3年左右会出现漏油的情况。 液压式别墅的功率为3.5kw/h这个具体是要根据现场情况来确定的。一般厂商都是会免费帮忙到现场测量,出方案安装家用电梯需要预留的空间是根据电梯设备的空间大小决定的。家用电梯与公共的乘客电梯的技术规格有很大不同:比如载重不可以超过400kg,速度不可以超过0.4m/s,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要求生产商提供更大面积的轿厢或更高的速度,如1.0m/s、1.75m/s等等,已远远超出家用电梯的制造规范要求,这种过于注重外观、装饰,而不注重家用电梯的安全本质是选用家用电梯的误区。推荐的家用电梯是西柏思,西柏思电梯是世界领先的螺杆式驱动电梯制造商之一, 西柏思的尺寸从最小一平方米左右)起到最大的XL号,一共有13个尺寸可以选择,分别是1020*980 1220*980 1420*980 1520*1080 1420*1080 1220*1380 1320*1380 1320*1630 1420*1430 1520*1530 1420*1630 1520*1630 1520*1760mm,无需开挖底坑,没有顶层高度要求,而且安装案例分布各城市更多问题请咨询西柏思客服!现在的人越来越多在家庭中安装电梯,特别是哪种自建房而且也是建得很高的那种,都是需要安装一台电梯的,这样方便我们上下楼作用的的,但是家用的规格相对来说会少小一些的。其实实际的尺寸还是要看你家的面积大小来定的,从家用电梯的尺寸大小上来看,一般需要预留出600x1600mm的空间,从井道净空尺寸来看,1450x1450mm是最小的尺寸,载重量在500斤左右,最多可以乘坐三个人。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制作井道结构的情况,还有柱、墙等,满足了日常的需求了,不能再小于这个尺寸了。电梯一定要选择品牌的,这样的产品使用起来才会比较放心的,你要知道有些质量不过关的产品会发生多少事情,还有定期要对它进行保养的。
9,电梯方面知识
起源
随着高层建筑的出现和建筑面积的扩大,需要并排设置几台电梯,以完成大楼内的垂直运输任务,这样便存在着电梯相互联结的问题川。安装在一起的多台电梯,要求单梯的控制系统相互联结,且装有监控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厅层召唤按钮对所有并联电梯来说是共有的,监控系统确定梯群中哪一台电梯去应答厅层召唤信号。这样就形成了电梯群控系统,统一分配呼梯信号,统一调度电梯。
最早的电梯群控系统使用继电接触控制,称为“自动模式选择系统”[1,它通过在上行、下行高峰以及平峰、双向时选择运行命令来工作。这是群控的最简单形式,称为方向预选控制,适用于两台或三台电梯组成的梯群,每台电梯靠方向预选控制来操作。这种系统需要单一的厅层召唤系统,每个厅层设有一个上行和一个下行按钮。控制系统有效地把建筑物内的电梯分开,以提供均匀服务并在指定的停梯层停靠一台或多台电梯。使用继电接触控制可以实现电梯的无司机运行,但其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系统的顺序运行,运效率较低,维护也较复杂。
简单的两台电梯组成的梯群,粗略的分区是两台电梯分别服务于交替的楼层。可用静态和动态两种方法将厅层召唤进行分区[5]。静态分区时,一定数目的厅层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区域;也可将相邻的上行厅层召唤安排到若干向上需求领域,相邻的下行厅层召唤安排到若干独立的向下需求区域,由此定义方向区域。动态分区时,区域的数目和每个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取决于各个轿厢运行的瞬时状态、位置和方向。动态分区是在正常的电梯运行期间定义的,按事先定义好的规则产生新的分区,并且是不断连续变化的。分区控制缩短了电梯的单台运行周期,运行效率有所提高。动态分区的算法比较复杂,因此主要以静态分区法为主。近年来,动态分区法的研究受到了重视。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和应用,1970年以后,厅层呼叫分配系统开始发展起来。当一个新的厅层呼叫产生时,选择一部最合适的电梯来响应呼叫,该呼叫就分配给电梯了。这就把群控系统和单台电梯控制器简单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这种系统使用了集成电路,可以进行一些更
加复杂的逻辑运算,但对候梯时间预测的计算却无法精确进行。它在后来的十几年里非常流行,目前国内的部分群控电梯使用这种系统。
发展状况
电梯群控系统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今己经发展了几代。最初时使用继电器,接着集成电路的应用使系统更完善,直到今日发展成为应用计算机的现代化电梯群控阶段。1941~1971年,电梯群控系统的最初阶段使用的是继电器顺序控制,也自动模式选择系统I0J。它根据特定时间段内的交通模式选择与之对应的运行
式。交通模式[7]分为上行高峰期、下行高峰期、非高峰期等。控制方式采用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间间隔控制。时间间隔控制是指:为使梯群中的轿厢沿井道高度均匀分配,别是在繁忙的交通需要期间,电梯群控系统以适当的时间间隔从层站楼层发轿厢,就象公共汽车一样运行,群控系统从响应需求分配轿厢的意义上说,依赖层站呼梯信号而工作,而是按照程序从层站楼层分派轿厢,这种控制方的缺点是:轿厢在层站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等待分配间隔周期,停在顶层站常常是无用的,而且轿厢在等待分配是闲置着。另外,轿厢也频繁地在层楼层间进行无目的地运行,且在交通量轻时过多地运行。轿厢分派方式为区分派方式。这种系统的缺点是硬件复杂,可靠性低,维修困难,效率低,不进行较复杂的逻辑推理。
1971一1975年,电梯群控系统的第二阶段,硬件上采用个集成电路使系结构简化,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并且更主要的是能从事和进行必须的较为复杂的逻辑运算。这一时期使用呼梯派梯方式,即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呼派梯,当一个层站呼梯信号登记后,系统就会根据交通情况和各轿厢的状态选择下部轿厢为之服务。这一派梯方式成为以后各代群挖系统的派梯方式。制方式是候梯时间控制,即根据各轿厢对呼梯信号的响应时间来决定分派哪轿厢为此呼梯信号服务。但是,此系统对于预测候梯时间所必需的较复杂的值计算还不完善。
1975年至今,电梯的现代群控阶段,其标志是1975年计算机开始应用电梯群控系统。在此之前的两个阶段主要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电梯群中的客流量的特性,称之为统计特性。自从计算机应用于群控系统中后,开用模糊逻辑、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来描述电梯群控的特性从而提高电梯群控系统的整体服务性能,完成电梯交通整体配置I8]。计算机用于电梯群控系统中,完全发挥了计算机所具有的进行复杂的数值计算,逻推理和数据记录的能力,极大满足了电梯群控系统中复杂的数值计算和逻辑理的要求。计算机控制能直接完成控制算法参数的在线修改,通过将新程序入计算机,并且不需要重新布线,就能很快实现控制算法的完全改变。一套效的仿真程序能在安装好的系统上离线计算,有利于选择合理的参数。仿真术也可以离线评价一种新的算法,这大大增加了改变控制算法的方便。计算控制的另一个优点是其数据记录功能。在计算机中能记录和分析交通状况和的地数据,记录和分析轿厢的运行和电梯系统的整体性能,关门时间,故障位检测记录数据的保存等。可以实现这些数据的远距离查询,并实时监测任故障的发生。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改进控制算法参数,实时适应建筑物的需计算机的应用也为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技术在电梯群控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硬基础。
现代电梯群控系统的最初一代是1975年至1982年,这一代电梯群控统,电梯到达楼层的预报准确度有了提高,但长候梯时间的发生率很高,控方式是候梯时间预测控制。现代电梯群控系统的第二代是1982年至1988这一代群控系统取得较大发展。一是系统中加入了对交通需求的学习功能。一功能提高了对电梯群运行状态预报的准确率,减小了长候梯发生率。预报确度的提高,使为层站呼梯信号派梯后,立即显示所派电梯这一功能实用化二是这一代群控系统在派梯中使用了综合评价系统[l0]。当呼梯信号发生后,梯群控系统根据交通情况和梯群的状态,对每个轿厢的多个性能指标进行综评价,从中选出最适合的轿厢去响应呼梯信号。这些评价指标有:候梯时间长候梯时间发生率、预报准确性等。这一综合评价系统极大减少了乘客平均梯时间、长候梯时间发生率等。这主要归功于对交通需要的学习功能和综合标评价系统。
随着智能建筑的兴起和对电梯群控系统的要求的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开应用于电梯群控系统中,使电梯群控系统进入到现代群控系统的第三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二十世纪的新兴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取得显著就,对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比传统的控制方法有着无法比拟的优点。这阶段的电梯群控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系统更趋完善,仍在进一步展之中。
文章TAG:
电梯群控最多多少台电梯 群控 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