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 一次延迟多少秒,单片机延迟50ms进中断多久一次
来源:整理 编辑:亚灵电子网 2023-10-06 19:47:50
1,单片机延迟50ms进中断多久一次
单片机延迟50ms进中断两次。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单片机电子时钟误差原因分析单片机电子时钟利用内部定时,计数器溢出产生中断再乘以相应的倍率,来实现秒、分、时的转换。

2,单片机中delay函数精确延时多少ms
单片机中的delay()的单位时间不是系统提供的,而是用户自己编制的。如果用循环语句实现的循环,没法计算,但是可以通过软件仿真看到具体时间,但是一般精精确延时是没法用循环语句实现的。如果想精确延时,一般需要用到定时器,延时时间与晶振有关系,单片机系统一般常选用11.059 2 MHz、12 MHz或6 MHz晶振。第一种更容易产生各种标准的波特率,后两种的一个机器周期分别为1 μs和2 μs,便于精确延时。本程序中假设使用频率为12 MHz的晶振。最长的延时时间可达216=65 536 μs。若定时器工作在方式2,则可实现极短时间的精确延时;如使用其他定时方式,则要考虑重装定时初值的时间(重装定时器初值占用2个机器周期)。扩展资料单片机C语言程序中延时函数delay的原理是:仅仅执行一些,没有实质性影响的所谓“无意义指令”,比如做比大小啊,做某个int的自加运算啊之类的。单片机的有些程序需要调用延时程序,合理的安排循环次数以及空操作的个数方法:用汇编的话就根据你的当前晶振频率去推算你的指令周期,然后结合需要延迟的时间。编写延迟程序,用C的话还是要看最后生成的汇编码是什么样的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写好程序以后再编译器里软仿真看时间。单片机C语言延时需注意的问题:标准的C语言中没有空语句。但在单片机的C语言编程中,经常需要用几个空指令产生短延时的效果。这在汇编语言中很容易实现,写几个nop就行了。在keil C51中,直接调用库函数:#include // 声明了void _nop_(void);_nop_(); // 产生一条NOP指令作用:对于延时很短的,要求在us级的,采用“_nop_”函数,这个函数相当汇编NOP指令,延时几微秒。NOP指令为单周期指令,可由晶振频率算出延时时间,对于12M晶振,延时1uS。对于延时比较长的,要求在大于10us,采用C51中的循环语句来实现。

3,单片机四个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延时时间约为多少
#include <reg52.h>#include <stdlib.h>#define uint unsigned long#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N1 = P1^0; sbit N2 = P1^1;sbit N3 = P1^2;sbit N4 = P1^3;uchar code table[]=uint num;int a,t1=0;void delayms(uint xms) //延时函数 uint i,j; for(i=xms;i>0;i--) for(j=10;j>0;j--);}void display(uint num) N1=0; P0=table[(num/1000)]; delayms(1); P0=0XFF; N1=1; N2=0; P0=table[(num%1000)/100]; delayms(1); P0=0XFF; N2=1; N3=0; P0=table[(num%100)/10]; delayms(1); P0=0XFF; N3=1; N4=0; P0=table[(num%10)]; delayms(1); P0=0XFF; N4=1;}void TimeAdd() interrupt 1 TH0=(65536-50000)/256; TL0=(65536-50000)%256; t1++; if(t1==10) //20*50==1秒10*50=0.5秒 t1=0; num++; }}void main() TMOD=0X01; // 定时器 初始化 TH0=(65536-50000)/256; TL0=(65536-50000)%256; EA=1; //中断总开关 ET0=1; //开定时器0 中断 TR0=1; //启动定时器0 num=6000; //初始值 while(1) display(num); }}

文章TAG:
单片机单片机 一次 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