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机溶剂的极性与导电性

溶液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存在正负离子,向阴阳电极移动。跟溶剂的极性没多大关系》

有机溶剂的极性与导电性

2,求常用溶液的电导率数据

最常用的数据,用于检定电导仪的氯化钾溶液。0.1 mol/l的KCl溶液在25℃时电导率为12.88mS/CM其他的一般都是对实际样品进行测试。
朋友;建议:你要是经常用买个电桥、要是只想用一两次去修电动机、高中学校、电子修理敞什么地方、因小修理部他不会准备电桥的, 另外;你要是对这溶液内阻(电导率)测量要求不高、也可用数字万用表的0.001欧姆档简易测量。愿你满意!能给5颗星吗!

求常用溶液的电导率数据

3,为什么对纺丝溶剂的电导率有要求

电导率,物理学概念,指在介质中该量与电场强度之积等于传导电流密度,也可以称为导电率。对于各向同性介质,电导率是标量;对于各向异性介质,电导率是张量。生态学中,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的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单位以西门子每米(S/m)表示。
测电势时,电势对辅助液的成分敏感,只有控制辅助液的电导率与待测液的电导率尽可能相近才能保证辅助液的移动速度与溶胶相等,可以避免因界面处电场强度突变造成两壁界面移动速度不等产生的界面模糊。 这样使计算电动势更加方便简单了

为什么对纺丝溶剂的电导率有要求

4,六氟磷酸锂和高氯酸锂的电导率哪个高

一种锂电池电解液一种锂电池电解液,由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组成。所述锂盐是高氯酸锂、手机里的电动势是3.7v,三氟甲基磺酸锂、六氟磷酸锂、六氟砷酸锂、四氯铝锂、四氯硼锂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浓度为0.5——2.0mol/L;有机溶剂是烷基磷酸酯RPO↓〔3〕R′R〃;添加剂是浓度为0——5%(体积比)的二氧环戊烷DOL。本发明采用具有良好阻燃性能、溶解锂盐能力高和低粘度的烷基磷酸酯RPO↓〔3〕R′R〃作溶剂,使电解液电导率的最大值可到4.0m·S↑〔——1〕且不影响大多数嵌入电极反应的性质,可在——50℃——120℃的温度范围内使用,还使负极表面形成一层高柔韧性的SEI膜,提高了锂电池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且成本低。
你说呢...

5,难溶盐的电导率为什么等于溶液电导率减H2O电导率

一般电解质溶液中都有较高浓度的由溶质电离出的离子,它们几乎承担了溶液导电的全部功能,由水本身电离出的H+和OH-含量极少,贡献非常小,可以忽略。因此,测得的一般溶液的电导,可以认为就等于溶质离子的电导,那么溶液的电导率就是溶质离子的电导率。而难溶盐溶液中,溶质离子浓度非常低。这时由水电离出的H+和OH-的浓度就变得不可忽略。并且,水溶液中H+和OH-摩尔电导率远远高于其它离子。因此,必须考虑水本身的导电作用。那么,难溶液溶液中,溶质——难溶盐的电导率就等于溶液的电导率减去溶剂——水的电导率。
难溶盐仅能有非常微量的离子进入溶液。离子浓度不为0,但非常小,可以认为趋于0,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小到可以忽略,各离子近似地独立运动。极限摩尔电导率溶液趋于无限稀时的摩尔电导率。而难溶盐溶液就满足或者说十分接近于这种外推的理想情况,因此可以认为它的摩尔电导率就等于极限摩尔电导率。

6,提高导电性的溶剂有哪些

强电解质的溶液即可
晚上好,丝印胶版的干燥速度取决于它们的物理沸点,快干溶剂为低沸点的烷烃、酯及酮,比如乙酸乙酯、二氯甲烷、dmc和mek。中干溶剂沸点一般都高于100度,为芳香烃、醇和中沸点醇醚较多,比如甲苯、二甲苯、正丁醇、乙二醇单醚和乙酸戊酯(香蕉水)等等。慢干溶剂基本上就不限分类了——dbe、乙二醇、dbes、cac、cyc、dmf和异佛尔酮(783)甚至超高沸点的邻苯二甲酸酯比如dbp、dop和dinp这些超强溶解力增塑剂也算在内……导电性对于有机溶剂只需要看极性大小,丁基以前的醇、一元醚和一元酸如甲酸乙酸的电导率略高,不溶于水不含羟基羧基等亲水基极性小几乎不导电,极其特殊的烷基金属溶剂例外——比如二甲基锌、四乙基铅或者辛酸亚锡这样的,电导率高极其活泼也非常危险,一般印刷行业是接触不到的有严重安全隐患。单纯只依靠溶剂的电导率毛毛雨,一般在制备成油墨时都是依靠添加纳米金属比如氧化铝、二氧化钛和铝银合金来做成可胶辊涂布的导电胶体,请参考。凹版油墨一般主溶剂就是甲苯:丁醇配置溶解苯溶性pa,属于中干溶剂。

7,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和电导率

1. 电导和电导率金属的导电能力常用电阻来衡量.电阻越小,导电能力越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虽然也可以用电阻来衡量,但更习惯采用的是电导.电导即电阻的倒数.用符号G表示,(7.4-1)电导的SI单位是西门子(Siemens),简称西,用S表示.显然,导体的电导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因为所以令 κ= (7.4-2)则 G=κ (7.4-3)其中κ称为电导率,即电阻率的倒数.SI单位是西每米(Sm-1).对于电解质溶液而言,式中A表示两个相同电极中一个电极的面积,l表示两平行电极间的距离.电导率则表示面积为1m2,相距1m的两平行电极板之间包含的溶液的电导.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电解质的种类,溶液的浓度及温度等因素有关.图7-7是几种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1)同温同浓度下强酸和强碱因能解离出H+和OH-,电导率最大,盐类次之.弱电解质因为在溶液中不完全解离,电导率最小;(2)不管是弱电解质还是强电解质,其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都是先增大,越过极值后又减小.这是因为浓度增大时参与导电的离子数目增多,使导电能力增强,随着浓度的增大,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反而又使导电能力减小减弱.弱电解质的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不明显,是因为浓度增大时,虽然电解质分子数增加了,但解离度却随之减小,溶液中离子数目变化并不大.了解这些情况对于生产及科学研究中合适地选用电化学装置中的电解质是有帮助的.2.摩尔电导率金属导体只靠电子导电,而且导体中电子浓度很高,所以只要把导体的几何形状固定了,就完全能够显示出各种导体导电能力的大小,电导率就足以反映出不同导体在导电能力上的差别.电解质溶液则不然,它们的电荷载体是离子,各种离子的电荷数可能不同,单位体积中离子的数量(浓度)也可以不一样,情况比较复杂.因此为了对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进行比较,除了应规定出它们的几何形状之外,还要对导体中离子的数量作出规定,于是提出了摩尔电导率的概念.定义如下:把含有1mol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1m的两平行电极板之间时所具有的电导,叫摩尔电导率,用符号∧m表示.若电解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单位为molm-3),则含有1mol电解质溶液的体积Vm为1/c,单位为m3mol-1,由图7-8可以得到∧m=Vmκ= (7.4-4)∧m的单位为Sm2mol-1.据式(7.4-4),又可把摩尔电导率定义为单位浓度溶液的电导率.由于摩尔电导率涉及物质的量浓度,所以在表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时,应注明摩尔的基本单元.通常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如298.15K时,∧m(CuSO4)=14.34×10-3Sm2mol-1∧m(CuSO4)=7.17×10-3Sm2mol-1显然,∧m(CuSO4)=2∧m(CuSO4)在用摩尔电导率比较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时,除了要求溶液的温度和浓度相同外,应使其基本单元所带的电荷相等.例如,要比较氯化钾和硫酸铜溶液的导电能力时,应比较同温同浓度时∧m(KCl)和∧m(CuSO4)的大小.图7-9是25℃时一些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m随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无论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m均随浓度的减少而增大,但两者的变化程度差别很大.对于强电解质,因其在溶液中完全解离,所以在其物质的量固定为1mol的前提下,浓度的改变对离子的数量没有影响,但却影响离子之间的作用力.当浓度降低时,离子间引力减弱,离子运动速率增加,致使∧m随浓度的减小而缓慢增加.德国化学家科尔劳施(kohlrausch)由大量实验结果发现,浓度极稀(通常c<0.001moldm-3)的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平方根有线性关系(见图7-9中的虚线),用式子表示为:∧m=-A (7.4-5)式中A在一定温度下,对给定的电解质和溶剂而言是一个常数,是直线的截距,由直线外推至与纵轴相交处得到.可见表示的是电解质溶液在无限稀释(c→0)时的摩尔电导率,故称为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又称为极限摩尔电导率).是电解质的一个特性参数,反映了电解质在离子之间没有作用力时所具有的最大导电能力.对于弱电解质,因其在溶液中部分解离,且解离度受浓度的影响,所以当浓度降低时,虽然溶液中电解质的数量未变,仍为1mol,但解离度却增大了,离子的数量增多了,致使∧m随浓度的减少而增加.当溶液很稀时,由于解离度随浓度的减小而迅速增大,致使∧m急剧增加,∧m与c之间不存在如式(7.4-5)的简单关系.因此弱电解质的无法用外推法求得,科尔劳施的离子独立运动定律解决了这个问题.3.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和离子摩尔电导率1875年,科尔劳施在研究极稀电解质溶液时,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发现一个规律,即在无限稀释的溶液中,所有的电解质全部解离,而且离子间一切相互作用均可忽略,每一种离子都是独立运动的,不受其它共存离子的影响.因此电解质溶液的可以认为是正负离子摩尔电导率λ∞ 之和,即对于任意电解质Mν+Xν-都有下列关系式(7.4-6)此式称为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式中,分别表示正,负离子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显然,如果知道了各种离子的,则无论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均可直接用此式计算.离子的摩尔电导率可由实验测定.下表列出了298K时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一些常见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文章TAG:有机溶剂电导率一般是多少有机  有机溶剂  电导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