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pc可纠错多少位,ldpc是信道编码还是信源编码
来源:整理 编辑:亚灵电子网 2023-12-24 08:32:39
1,ldpc是信道编码还是信源编码
LDPC是信道编码的一种,是现今最接近香农极限的编码方式之一,我正在研究,有空交流一下~
2,LDPC码或者Turbo码比BCH码强吗 为什么书上要单独讲
不同的码的性能不同,要综合考虑计算量,存储量,纠错性能等多方面的。比如BCH适合短码,结构规整,复杂度低;LDPC码字较长,复杂度较高等。Turbo码在低信噪比是性能较好,高信噪比出现误码平台;LDPC在高信噪比的性能更优。LDPC还有一个优于turbo码的地方是其能对抗突发错误;LDPC在编译码原理是不同于Turbo和BCH的,所以书上要单独讲。
3,LDPC码应具有哪些条件才能实现良好的纠错功能
这个有很多啊。搜论文就可以。ldpc编码就很多方法。我最近正好在写ldpc快速编码器的程序,不过是用verilog写,用ise仿真,也有一个matlab写的(是别人的,也不知道能不能用,你要的话那天qq我)。所有的信道编码都有门限,就是香农限,即理论上的性能极限,这个在很多参考资料上都能找到.仿真信噪比超过某个数值后误码率反而会变大,是存在错误平层的原因,可以通过增加码长和交织来降低错误平层,另外注意在误码率很低时要仿真足够多的数据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4,ldpc专利什么时候到期
这个没有到期之说,LDPC是土耳其人提出的通讯标准概念,其基础的技术标准,会不断衍生出新技术、新发明。中国之所以支持这个,是因为这是比较新的技术标准,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并没有太大优势,中国企业等于跟西方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其实,任何通讯标准,用不了几年就会被替代。比如3G替代2G,用了不到10年。4G替代3G,用了五年左右。5G替代4G,谁也不知道用几年。目前华为有41项已授权ldpc相关的专利,加上审查中的专利,有105项。具体情况,可查询soopat.com,输入ldpc、华为两个关键词。
5,求助论文低复杂度的LDPC码联合编译码构造方法研究
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是由Gallager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线性分组纠错码[1],但是由于当时计算能力的限制并未受到重视。直到1997年Mackay在深入研究Turbo码原理的过程中重新发现了它[2],并证明了LDPC置信传播译码(BP)算法的条件下其性能能够逼近香农(Shannon)限。前向纠错译码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并已在各种光纤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基于一些LDPC码的前向纠错技术已经被证明可以比Reed-Solomon码获得更好的性能[3]。在光纤通信系统的高速率、高效率的要求下,为了方便LDPC码编译码的硬件实现,本文提出一种使用LDPC码译码过程中对初始化信息进行简化的计算方法。1伪循环(QC)LDPC码及译码算法1.1
QC-LDPC码由于光纤通信中的高速率、高效率的要求,我们选择构造简单、编码实现容易、码长为4
080、码效率为93.75%的QC-LDPC码。该QC-LDPC码具体论文原文情看:http://www.cqvip.com/qk/95624X/200502/15147771.html
6,前向纠错的影响FEC性能三个主要因素
FEC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根据香农定理可以得到噪声信道无误码传输的极限性能(香农限),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FEC方案的性能主要由编码开销、判决方式、码字方案这三个主要因素决定。(1)编码开销:校验位长度(n-k)与信息位长度k的比值,称为编码开销。开销越大,FEC方案的理论极限性能越高,但增加并不是线性的,开销越大,开销增加带来的性能提高越小。开销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系统设计的需求来确定。图二:硬判决FEC和软判决FEC的香农限 (2)判决方式:FEC的译码方式分为硬判决译码和软判决译码两种。硬判决FEC译码器输入为0,1电平,由于其复杂度低,理论成熟,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软判决FEC译码器输入为多级量化电平。在相同码率下,软判决较硬判决有更高的增益,但译码复杂度会成倍增加。微电子技术发展到今天,100G吞吐量的软判决译码已经可以实现。随着传送技术的发展,100G时代快速到来,软判决FEC的研究与应用正日趋成熟,并将在基于相干接收的高速光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3)码字方案:当确定开销和判决方式后,设计优异码字方案,使性能更接近香农极限,是FEC的主要研究课题。目前,软判决LDPC码,由于其良好的纠错性能,且非常适合高并行度实现,逐步成为高速光通信领域主流FEC的方案。
7,什么是LDPC
ldpc码既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ldpc),它由robert g.gallager博士于1963年提出的一类具有稀疏校验矩阵的线性分组码,不仅有逼近shannon限的良好性能,而且译码复杂度较低, 结构灵活,是近年信道编码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深空通信、光纤通信、卫星数字视频和音频广播等领域。ldpc码已成为第四代通信系统(4g)强有力的竞争者,而基于ldpc码的编码方案已经被下一代卫星数字视频广播标准dvb-s2采纳。 ldpc码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gallager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缺乏可行的译码算法,此后的35年间基本上被人们忽略,其间由tanner在1981年推广了ldpc码并给出了ldpc码的图表示,即后来所称的tanner图。1993年berrou等人发现了turbo码,在此基础上,1995年前后mackay和neal等人对ldpc码重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可行的译码算法,从而进一步发现了ldpc码所具有的良好性能,迅速引起强烈反响和极大关注。经过十几年来的研究和发展,研究人员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ldpc码的相关技术也日趋成熟,甚至已经开始有了商业化的应用成果,并进入了无线通信等相关领域的标准。 ldpc码是通过校验矩阵定义的一类线性码,为使译码可行,在码长较长时需要校验矩阵满足“稀疏性”,即校验矩阵中1的密度比较低,也就是要求校验矩阵中1的个数远小于0的个数,并且码长越长,密度就要越低。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1962 年 Gallager文章首次提出, 1995年开始MacKay提出合适的译码算法,从此将LDPC推向实际应用的舞台。
文章TAG:
Ldpc可纠错多少位纠错 多少 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