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损法干燥通多少电流,变压器铜损与电流大小它是一个变量
来源:整理 编辑:亚灵电子网 2023-03-26 05:41:34
1,变压器铜损与电流大小它是一个变量
铜损主要由电流流过线圈时线圈直流电阻上发热消耗的电能,由于流经变压器的电流大小于负载有关,而负载一般不是一个恒定值,所以负载电流是一个变量,而铜损也就是一个变量。
2,铜损与一二次电流的平方成
铜损(短路损耗)是指变压器一、二次电流流过该线圈电阻所消耗能量之和。由于线圈多用铜导线制成,故称铜损。它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铭牌上所标的千瓦数,是指线圈在75℃时通过额定电流的铜损。 铁损是指变压器在额定电压下(二次开路)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3,变压器损耗包括铜损和铁损其中哪个是可变损耗
可变损耗是电枢绕组上的铜损和并励电机励磁回路所消耗的功率,不变的损耗是电机的摩擦损耗和电枢内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即铁损。变压器的负载损耗(简称铜损)是随着负荷(电流)的变化以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压器的空载损耗(简称铁损)是由铁芯的重量和铁芯中磁通密度决定的,变压器一旦做好后,只要线路电压不变,它就不变
4,干式变压器的铜损计算公式是什么
铜线电阻值你应该会吧,初线电工都有,准确的计算公式自己查下。干变铜损按规范应计算75度时的损耗,你按电流平方乘电阻,再乘温度换算系数。作为变压器特有专业技术,变压器线圈在运行中,有涡流等附加损耗,其值为前面计算结果总值的10-12%,总损耗就是电阻损耗+温度换算损耗+附加损耗。晕,负载损耗不就是铜损吗?单个绕组的铜损计算公式就是很简单的 i^2rt.
5,简述发电机要进行干燥的条件
发电机要进行干燥的条件不就是受潮了就需要嘛。 电动机的干燥方法 全部或局部更换线圈的电动机以及绝缘受潮达不到要求的电动机,使用前应进行干燥。 干燥电动机可参考下列方法进行: 1)外部加热法 对于有明显落水的电动机,绝缘电阻基本为零者,采用外部加热法。对于小容量的电机,可用灯泡插入铁芯内进行干燥,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发热不均匀,靠近灯泡的地方,绕组可能过热,而其它地方则可能受热不足。 另外,还可以用热风进行干燥,鼓风机热风出口处温度最大允许在90-100℃。在加热法中,较理想的要算利用烘箱或烘房,这种烘干法的缺点是欲烘电机有时受条件限制无法搬动,且被烘电机的尺寸受到烘房、烘箱尺寸的限制。 2)短路干燥法 交流电干燥法应用比较广,短路干燥法是受潮绕组,内部有60-70%的额定电流通过,这时绕 组的铜被加热,并放出热量,逐渐烘干绝缘。 一相绕组通入降低了的电压而其它绕组短接。 三相绕组同时通入降低了的电压而将转子卡死,使其不能转动。(有时转子不在定子膛内也可以采用此种通电方法)。 对于绕线式转子在应用上述通电方式中都必须进行短接。为了使绕组中流过60-70%的额定电流,要求所加入的短路电压为7-15%电机额定电压。例如3KV电机所需电压为: 3000×(7~15)%=(210~450),故一般3KV电机常采用380V电压进行干燥。 用短路法进行干燥时,对于绕线式转子要注意端部金属脚铁易过热。对双鼠笼转子则可能使启动绕组过热,因为启动绕组是根据启动的短暂工作时间设计的。 3)直流电流法 直流的优点是容易调节电流,以控制绕组的温度,其缺点是需要较长的烘干时间。 为了避免过电压可能引起的绝缘击穿,干燥不应该截断直流电流,而应该把电流平滑地减少到零以后再拉开。最好的办法是在直流电源和被烘绕组之间不装开关。 4)铁耗法 这种方法的本质,在于利用定子铁芯里交变磁通所产生的磁滞及涡流损耗,使电机发热到必需的温度,铁芯里的磁通则由干燥时所绕制的磁化绕组产生。 磁化绕组匝数的计算方法,可参照发电机定子干燥法。 5)干燥时绕组绝缘变化过程: 干燥过程中,绕组的干燥程度,用对机壳的绝缘电阻值来测量。由于绕组发热,其绝缘电阻降到最小值,并且在这个水平维持某些时间,以后绝缘电阻开始上升,当绝缘电阻很大后,增加愈来愈慢,并且继续保持某个稳定数据,这时一般就可以结束干燥。 干燥时典型的绝缘电阻变化曲线见图所示。 6)干燥的温度规定及绝缘鉴定方法: 干燥时电机必须做好保温措施和防止着火。干燥温度用温度表测量时A级绝缘不得超过 80℃,B级绝缘不得超过90℃。 进行干燥时最好多用些温度表测量温度,这些温度表必须分布在线圈和铁芯的几个不同地方,并尽可能放在最热点。 干燥是否完毕,按下列标准确定: 当绝缘电阻开始下降,然后升高达到标准在同一温度下稳定3-5小时不变,即可认为干燥结束。
6,变压器铁损与铜损实验
分不分的另谈了,学习你是搞啥东东的,变压器设计么?还是变压器实验?简单说明一下:1、变压器的空载实验,一次侧输入额定电压,二次侧(副边)不带负载,也就是断路喽,电流i自然就是零拉。 此时一次侧的空载电流肯定非常小的拉,从能量守恒角度来看,副边断路,没有能量输出的,此时电路提供的能量只有铁损部分和激磁部分,还有一点点原边的电阻发热功率,也就是额定的5%左右,电压是额定的,电流自然也就是额定的5%左右拉 (具体大小得看你的材料、设计参数、工艺处理了)2、磁芯损耗由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和剩余损耗组成。低频时,磁芯损耗主要是磁滞损耗。高频时,涡流和剩余损耗占主要部分。因此低频时材料的饱和磁感应是限制因素。高频时,磁芯损耗是限制材料高频应用的主要因素,工作磁感应远离饱和磁感应,饱和磁感应的大小并不重要。 磁化磁芯一周期,单位体积磁芯损耗的能量正比于磁滞回线包围的面积。这就是磁滞损耗,是不可恢复能量。每磁化一个周期,就要损耗与磁滞回线包围面积成正比的能量,频率越高,损耗功率越大。磁感应摆幅越大,包围面积越大,损耗也越大。 因磁芯材料的电阻率不是无限大,绕着磁芯周边有一定的电阻值,感应电压产生电流ie-涡流-流过这个电阻,引起 ie^2R损耗,这就是涡流损耗。涡流损耗与磁芯磁通变化率成正比,频率提高是通过磁通变化率提高而影响涡流损耗。3)断路实验测铜损? 这个可以简易的测试铜损,但是不准确 变压器正常工作时,二次侧的内阻也是一个负载。二次侧短路,此时变压器就是带载的。 原边输入一定的电压,待二次侧达到额定电流时,测定电压和功率 此时电压就是阻抗电压,此时的功率可近似看作是原副边铜损。变压器的损耗包括两部分:铁损和铜损。(1) 铁损:变压器的铁损包括磁滞损失与涡流损失两部分,但在变压器的测试中,只需要知道变压器总的铁损,而不必分别测出磁滞损失与涡流损失。变压器在空载情况下所取得的功率都消耗于铁损和原绕组的铜损 ,而原绕组的铜损由于空载时对应的电流很小,所以与铁损相比铜损就微不足道了,因此变压器空载时所消耗的功率可以近似的认为是铁损。(2) 铜损变压器的铜损分为两部分:原绕组的铜损和副绕组的铜损。在一个给定的变压器中,铜损仅与变压器的负载有关,测量变压器铜损是通过短路实验来测定的,在短路实验中,将变压器的低压端绕组短接,而给另一个绕组加上适当小的电压 ,使通过两个绕组的电流都等于额定值,称为短路电压,因为短路电压很低,此时变压器的铁损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测得的功率即可认为是变压器在额定状态下的铜损。1.空载试验,通常副绕组开路(无有电流),原绕组加额定电压,有较小的空载电流,约为额定电流的5%以下,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的铜损自然很小了。小的空载电流起对铁心的激磁作用,由于铁心为高的导磁材料,需要的激磁电流就很小了。2.磁滞损耗与材料有关,与电源的频率成正比,与铁心中的磁通密度极大值的平方成正比(该极大值大于10000高斯时),与铁心的重量成正比。涡流损耗类似,只是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且铁心的电阻率高,铁心片较薄则损耗小。3.短路试验,是为了测量阻抗电压和铜损。把二次短路,则一次只需加较小的电压(铁心中的磁密很小,铁损就很小而可忽略),就可以使一二次线圈的电流达到额定值,满足铜损对电流的要求。上面两位朋友解释的都非常好,本来就不用再说了。我想了一下,如果从概念和定义上来解释一下,是否能使你更清楚一点。对“铁损”的说法只是一种通俗的,让大家容易理解的叫法。是说空载损耗就“相当于-或近似于”在铁心中的损耗,被称为“铁耗”。这是在工程上把复杂的问题做简单的处理。 确切的讲这种试验方法(副边线圈开路,原边线圈加额定电压)所得到的损耗值,就是空载损耗(全世界的变压器行业都是这样定义的),而不是“铁耗”。因为他不仅仅是铁心中产生的损耗,还有那怕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原边线圈的“铜耗”。同理,负载损耗确切的讲也不完全“铜耗”,毕竟他还有那怕是“微量的铁耗”。所以这两种试验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就被定义为:空载损耗、负载损耗。不是铁耗、铜耗。因此,在所有变压器标准上和正式场合都称为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也许从这个角度来解释,可能更贴切你原本的纳闷。
7,250kvA变压器最大电流
变压器最大电流就是额定电流:I=S/1.732U=250/1.732/0.4=380.85A,在此范围内,可以长期运行,超过此范围,只能短期运行。如果负荷到了95%,100%,变压器仍得工作,万不得已才拉掉部分不重要的负荷,保证主要负荷。在发电机中,不管是线圈运动通过磁场或磁场运动通过固定线圈,均能在线圈中感应电势,此两种情况,磁通的值均不变,但与线圈相交链的磁通数量却有变动,这是互感应的原理。变压器就是一种利用电磁互感效应,变换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扩展资料:当变压器一次侧施加交流电压U1,流过一次绕组的电流为I1,则该电流在铁芯中会产生交变磁通,使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发生电磁联系,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交变磁通穿过这两个绕组就会感应出电动势,其大小与绕组匝数以及主磁通的最大值成正比。绕组匝数多的一侧电压高,绕组匝数少的一侧电压低,当变压器二次侧开路,即变压器空载时,一二次端电压与一二次绕组匝数成正比,即U1/U2=N1/N2,但初级与次级频率保持一致,从而实现电压的变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压器原理可以达到额定电流的1.2倍。电机的最大工作电流是电机可以长时间工作的工作电流,可以达到额定电流的1.2倍左右,由于设计功率计算不当而导致电机选择偏小,但是在超过额定功率的情况下电机可以持续工作,此时的工作电流是最大工作电流。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堵转电流=最大电流,三者是同一数值。对于常用的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来说,起动电流是额定电流的5.5~7.0倍,不同功率、不同转速的电机略有差别。最大瞬间电流三相交流电是额定电流的1.732倍,两相交流电是1.414倍。扩展资料:额定电流计算要求规定:1、变压器在额定容量下运行时,绕组的电流为额定电流。参照国家标准GB/T151641—1994《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变压器可以过载运行。2、三相的额定容量不超过100 MVA(单相不超过33.3 MVA)时,可承受负载率(负载电流/额定电流)不大于1.5的偶发性过载,容量更大时可承受负载率不超过1.3的偶发性过载。3、组成三相组的单相变压器,如绕组为三角形联结,绕组的额定电流则以线电流为分子,以√3为分母来表示,例如线电流为500A,则绕组的额定电流为(500/√3)A。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最大电流变压器最大电流就是额定电流:I=S/1.732U=250/1.732/0.4=380.85A,在此范围内,可以长期运行,超过此范围,只能短期运行。最大输出电流大约为250×1.445≈361A左右。250kvA变压器的额定电流是360A,就是可以输出三相360A电流。变压器额定电流的计算公式为,输入额定电流:容量/√3/输入电压/效率,输出额定电流:容量/√3/输出电压例如:10KV/0.4KV 200KVA 效率0.95 的油侵变压器,高压侧最大额定电流为12A,低压侧最大额定电流为288A 。扩展资料最大负载KW数是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功率因数而决定的,因为,KVA是视在功率,KW是有功功率,负载设备如果没有无功功率,那么,比如全部是白炽灯,或者电阻丝之类的纯电阻设备,变压器理论上可以承载250KW的负载,实际使用时,因为,有供电线路上的无功功率存在,所以,需要打折。250kVA指的是变压器的视在功率(S),而并非有功功率(P);由于变压器电路中存在励磁的电感、包括用电设备的励磁电流,所以变压器还要占用一部分无功功率(Q)。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压器额定容量参考资料来源:知网—三绕组油浸式电力主变压器的过电流保护配置变压器最大电流就是额定电流:I=S/1.732U=250/1.732/0.4=380.85A,在此范围内,可以长期运行,超过此范围,只能短期运行。如果负荷到了95%,100%,变压器仍得工作,万不得已才拉掉部分不重要的负荷,保证主要负荷。当变压器一次侧施加交流电压U1,流过一次绕组的电流为I1,则该电流在铁芯中会产生交变磁通,使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发生电磁联系,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交变磁通穿过这两个绕组就会感应出电动势,其大小与绕组匝数以及主磁通的最大值成正比。绕组匝数多的一侧电压高,绕组匝数少的一侧电压低,当变压器二次侧开路,即变压器空载时,一二次端电压与一二次绕组匝数成正比,即U1/U2=N1/N2,但初级与次级频率保持一致,从而实现电压的变化。扩展资料:对不同类型的变压器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可用相应的技术参数表示。如电源变压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额定功率、额定电压和电压比、额定频率、工作温度等级、温升、电压调整率、绝缘性能和防潮性能。对于一般低频变压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变压比、频率特性、非线性失真、磁屏蔽和静电屏蔽、效率等。变压器两组线圈圈数分别为N1和N2,N1为初级,N2为次级。在初级线圈上加一交流电压,在次级线圈两端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当N2>N1 时,其感应电动势要比初级所加的电压还要高,这种变压器称为升压变压器;当N2<N1时,其感应电动势要比初级所加的电压低。当变压器的输出功率P2 等于输入功率P1 时,效率η 等于100%,变压器将不产生任何损耗。但实际上这种变压器是没有的。变压器传输电能时总要产生损耗,这种损耗主要有铜损和铁损。铜损是指变压器线圈电阻所引起的损耗。当电流通过线圈电阻发热时,一部分电能就转变为热能而损耗。由于线圈一般都由带绝缘的铜线缠绕而成,因此称为铜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变压器原理如果30000度电是一个月用的电量,粗略算一下,在江苏地区,250kva变要少一些。因为315kva变尽管电价要低一些,但要收基本电费,而用电量太少,最终还是不划算。
文章TAG:
铜损法干燥通多少电流铜损 干燥 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