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CB设计中爬电距离是多少

PCB设计中弱电距离应大于15mil,强电应大于100mil,如果距离不够可以考虑开槽,开槽大于1mm。
4毫米

PCB设计中爬电距离是多少

2,pcb上220VAC交流电压之间的爬电距离一般取多少

针对你说的这三种情况,我做过一种实验,但是没有评估220Vac的,我是从1500Vac开始评估的,可以做个参考:内层,一般15mil都能满足1500Vac,也就是0.381mm;推理2mil就能满足220Vac,但是PCB供应商制板能力有个最小线距要求,一般最小可以做到4mil,按4mil 也就是0.1mm设计就可以;外层,有绿油覆盖的情况下,爬电距离不一定是线性的,数据有些随机性,也就是说可能1mm能满足1500Vac,但是2mm可能也只能满足1700Vac,而且有可能1.5mm的时候1500Vac又过不了,原因在于供应商的绿油涂覆能力,我发现1.5mm 1500Vac不过的原因是trace线边的绿油很薄,导致高压击穿。所以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如果有空间,会按照第三种情况设计安全距离;表面裸露在外的铜箔,1500Vac 是2mm,推理0.3mm能满足220Vac。

pcb上220VAC交流电压之间的爬电距离一般取多少

3,请教一个关于画PCB板时爬电距离的问题 强电部分220VAC爬电

220v也不算多高,倒不会爬电,大概有个20mil以上即可了,不放心可以适当加大距离。如果有上千伏,可以考虑更大间距或者开槽隔离。至于200v以下基本不用考虑过多……

请教一个关于画PCB板时爬电距离的问题 强电部分220VAC爬电

4,PCB 爬电距离的计算方式

首先有个爬电比距,根据所处环境污秽等级不同,分为0~4级。三级污秽的时候,发电厂变电站内设备的爬电比距是2.88cm/kV。(基于额定电压)其次需要设备的额定电压。比如是220kV。那么,爬电距离就是2.88cm/kVX220kV=6336mm。也就是说,我们要求这个设备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爬电距离应大于6336mm。爬电距离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的带电区。扩展资料:分类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另一个带电体的必须经过最短的路程,就是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是一个带翅膀的蚂蚁,飞的最短距离。国标里有具体规定,不同形状的绝缘,爬电距离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在GB/T2900.18-2008电工术语标准中对爬电距离有这样的定义:爬电距离是两导电部件之间沿固体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爬电距离

5,EN613471中有关PCB板爬电距离的规定是多少

EN61347-1中没有PCB板爬电距离的规定。UL60950安全标准:电源高压侧初级走线间隔4mm,初级与次级走线间隔8mm,低压边及控制线走线间隔0.3mm。
你说呢...

6,PCB板上的线与线之间算爬电距离吗间隙距离呢

看您是什么电路了。在高频、高压电路中要考虑爬电距离,主要是耦合与击穿,按具体参数计算。一般在1.5mm以上的间距是没有问题的。而普通电子线路(单片机等),不考虑爬电距离,在0.2mm以上即可。但在设计本安电路时必须多方面考虑爬电距离。在国家标准中有如下叙述——当本质安全电路和非本质安全电路分别在分隔的外壳内用定位端子进行隔离,或在同一保护罩内用端子间绝缘隔板或接地金属隔板进行隔离时,应满足下列规定:1) 用于隔离接线端子的隔板应延伸到外壳壁内1.5mm,或确保在隔板四周任一方向测量时,接线端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50mm;2) 金属隔板应接地,并且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隔板在现场布线时不至于被损坏。隔板厚度应不小于0.45mm,否则应符合10.6.3规定。另外,金属隔板还应有足够的载流能力,以防止在故障条件下,接地被烧穿或接地连线脱落;3) 非金属隔板应有合适的CTI、足够的厚度和支撑能力,即不易变形而失去作用。这种隔板厚度应至少为0.9mm,如果隔板厚度小于0.9mm,应符合10.6.3的规定。不同本质安全电路接线端子的裸露导体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等于或大于表5给出的值。

7,PCB布线时候爬电距离的理解

单独计算爬电距离时,要考虑电压与距离的关系,这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气压、温度、空气成分等;当计算两个地之间的安全爬电距离时,电压多数是恒定参数,比如DC500V,气压、温度、空气成分等也在考虑只内;PCB布线一般考虑的距离较大,比如小型AC220继电器的接点间距约1毫米左右就可以安全断开,而PCB布线则要考虑大于2毫米,而有些外国公司规定则需要大于4毫米,总之,距离大点更安全;
因为爬电,通俗一点讲,就是打火现象,两点导线最短距离的地方会产生打火,因为你只有一层白油覆盖并不表示他没有丝毫的气孔,所以你应该理解为空气,只在达到电离临界点,就会爬电。。。。白油的作用关键就是保护铜铂,保护铜铂不与外界直接性连接,从距离导体最近的铜丝算起,

8,爬电的爬电比距

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与设备最高工作电压有效值之比,单位为mm/kV。现行的有关行业标准规定了高压开关设备外绝缘公称爬电比距应用系数,其中相间爬电比距应用系数为(√3). 外绝缘按公称爬电比距分为0、Ⅰ、Ⅱ、Ⅲ、Ⅳ五级。0级适用于无明显污秽地区,不需进行人工污秽试验。0级的公称爬电比距为线路14.5,电站设备15.5;Ⅰ级的公称爬电比距为线路16,电站设备16;Ⅱ级的公称爬电比距为线路20,电站设备20;Ⅲ级的公称爬电比距为线路25,电站设备25;Ⅳ级的公称爬电比距为线路31,电站设备31。用于中性点绝缘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的3~63kV级电力设备,其外绝缘的污秽等级一般可按Ⅱ、Ⅲ和Ⅳ级选取。 污秽等级爬电比距(cm/kV)线路发电厂、变电所220kV及以下330kV及以上220kV及以下330kV及以上01.391.45——Ⅰ1.39~1.741.45~1.821.601.60Ⅱ1.74~2.171.82~2.272.002.00Ⅲ2.17~2.782.27~2.912.502.50Ⅳ2.78~3.302.91~3.453.103.10注: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爬电比距计算时取系统最高工作电压。 重污秽地区一般采用爬距为31毫米/每千伏.举例:本公司生产的126KV断路器,绝缘瓷瓶总长3150,爬距既3150/126等于25mm/KV

9,那里有适合PCB板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标准规范

GB 4706.1-2005
1 creepage distance 沿面距离/爬电距离(cr)the shortest path between two conductive parts, or between a conductive part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electrical enclosure of the equipment, measured along the surface of the insulation. all conductive parts are considered in evaluating creepage distance, including the pads around soldered connections. (沿面测得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2 clearance distance 空间距离/电气间隙(cl)the shortest distance between two conductive parts, or between a conductive part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electrical enclosure of the equipment, measured through air. components are mounted on the pwb must also be considered in the evaluation of clearance.(在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经由空气分离测得最短直线距离)pcb 为什么要开槽:开槽是为了增大爬电距离

10,爬电距离 如何测

先确认产品适用的标准呀,电吹风的话就是4706.1了 里面对爬电距离使用的是GB/T 16935.1的要求。你说的8mm应该是按污染等级3来进行确认的吧其实爬电距离要确认工作电压,例如测试位置是否是220V(如果里面使用电脑板且使用了开关电源可能是300V以上的)其次确认材料组:当然IIIa是最常见的确认污染等级,一般而言都是按照II来进行的其次确认绝缘类型,标准说的是基本绝缘的,其余的都有解释你可以自己查着看看4706.1就有测试方法从定义中可以简单看出:两个导电部件之间, 或一个导电部件与器具的易触及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路径里面其实重点就是一个“沿绝缘材料表面”爬电距离测量非常繁琐,如果你真感兴趣可以自己尝试查看一下标准4706.1与GB/T 16935.1,如果仅是想知道爬电路径你可以给我发个实物我给你画画,爬电距离在不同的场合路径是不相同的。
爬电距离测量方法和过程如下:1、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2、确定材料组别(根据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其划分为:Ⅰ组材料,Ⅱ组材料,Ⅲa 组材料,Ⅲb组材料。注:如不知道材料组别,假定材料为Ⅲb 组) 3、确定污染等级; 4、确定绝缘类型(功能绝缘、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要求值: 电气间隙根据测量的工作电压及绝缘等级,查表(GB4943:2H 和 2J和2K,60065-2001表:表 8 和表 9 和表10)5、检索所需的电气间隙即可决定距离。爬电距离定义:两相邻导体或一个导体与相邻电机壳表面的沿绝绝缘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是指带电导体在空间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是指带电导体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 举例说明:有一个电气设备的输入端,是用裸露的铜排作为输入导体,这时把这两根铜排在空间的最短距离称为电气间隙,在输入端子处,它们沿着输入端子的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称为爬电距离,象pcb上两根铜箔间边缘的最短距离就称为爬电距离,如果把两根铜箔之间的pcb挖去,这时就成为爬电距离了.两者的区别就是电气间隙是没有绝缘体作陪村的,而爬电距离必须与绝缘体在一起.

文章TAG:pcb的爬电距离是多少pcb  爬电距离  距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