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男女声high c频率不一样

这说明他唱的是c2的音高。
基频一样吧,可能谐波不一样这个我也说不好

男女声high c频率不一样

2,人说话的频率范围大概是多少

发出的65Hz-1100Hz 听到的20-20khz
一般人说话(不唱歌)基频最大可能范围50-500,一般男声平均150-160,我(男生)平时说话略小于200,唱歌(不搞假声的话)最大范围130-700,语音处理课作业测的。。谐波,会更高,4k肯定不止,8k可能不到。要不然,共振峰哪里来的?元音就是共振峰,一般第一共振峰250-900,第二共振峰600-2.5k(摘自维基),后面的共振峰还更高。辅音比元音还要高呢,那些擦音,频率直接就上去了。

人说话的频率范围大概是多少

3,人说话的声音频率的范围是多少准确些

参考:一般人说话(不唱歌)基频最大可能范围50-500,一般男声平均150-160,我(男生)平时说话略小于200,唱歌(不搞假声的话)最大范围130-700,语音处理课作业测的。。谐波,会更高,4K肯定不止,8K可能不到。要不然,共振峰哪里来的?元音就是共振峰,一般第一共振峰250-900,第二共振峰600-2.5K(摘自维基),后面的共振峰还更高。辅音比元音还要高呢,那些擦音,频率直接就上去了。作者:鹌鹑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0994444/answer/50227639来源:知乎

人说话的声音频率的范围是多少准确些

4,人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人说话时基频范围大约为100
人们唱歌时运用肌肉拉动声带,发出诸多泛音成分,频率高达8-10KHz,通过鼻腔的作用,对某些频率(包括基音和泛音成分)产生共鸣,使声音更明亮,他们的基音频率范围是:童声高音频率范围为260-880Hz,低音频率范围为196-700Hz,女声高音频率范围为220-1.1KHz,低音频率范围为200-700KHz,男声高音频率范围为160-523KHz低音频率范围为80-358Hz。 国际通信标准制定为300Hz-3400Hz!
人耳可以听到20hz到20khz的音频信号,人说话声音频率范围是300hz到3400hz。现实世界中音乐声、风雨声、汽车声,其带宽宽的多,可达20hz到20khz,通称为全频带声音。

5,汉语频率是多少

汉语的声能密度一般集中分布在200Hz-700Hz之间, 男生声带较长较厚(即声源本身的构造),发音频率较低,平均基本频率(基音-男高男低音平均)约为230Hz(男低音歌唱家基频可以低到60Kz女高音基频可以高到1000 Hz左右)而语言发声时产生的谐波频率可达6000Hz以上,声压级为60-70dB,动态80dB.汉语的特点,声调抑扬顿挫,波浪起伏,逻辑重音变化较大,往往一首好的诗律总是朗朗上口,韵律悠扬,铿锵有力,节奏鲜明.汉语的句子,重音.语气,韵律,要分析发言者的发音特点,还要分析频率,用高低的频率调整语音,获得最佳听感.汉语的声音,由于音带不同,男人和女人差距较大,男人和男人之间,女人和女人之间又有不同,汉语的发音能量都集中在200Hz-700Hz,属中低频,所以对男声要注意厚度,对女声要注意力度,做到低频不混,中频不硬,高频不尖,给人以丰满明亮自然的感觉。 经分析得知,低频段明显的高峰和高频段较小的峰可产生甜润,亲切和温暖的受,低频段的下降和高频段的减少则会唤起声音的响度,距离和穿透力,这些论证是心理学对现代声频技术的映射.
60

6,男女之间的声音差别真的只是音高上的吗

1. 男女声音的本质不同:音高不同这是废话,地球人都知道。都说女声比男声高八度,其实不能,高4-6度差不多。2. 男女声音的不同:亮度3. 男女声音的不同:糙度人耳的听觉事实上问题挺大。。。当两个振幅差不多,频率接近的声音出现时,人耳会无法区分这两个声音。进而判定他们是一个声音,只不过比较“糙”。上面一句其实包含了两个要素:1. 振幅差不多。如果振幅差的比较多,那一个会掩盖另一个(掩蔽效应)。2. 频率差不多。多少算是差不多?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取决于频率,也取决于振幅差。一般来说1/10频率是大概估测。也就是说,1000hz 和1100hz的声音是差不多的。小于这个值也是可以的,当然糙度会下降,比如1000hz 和1020hz合成之后的糙度就不如前面那个合成。视频中的例子:用两个振幅一样,频率接近的声音去制造糙度。有了这个结论,男女不同就很容易解释了:男声天声低,泛音之间的间距更小,自然就更“糙”。(泛音之间的间距就是基频的数值,也就是唱到的音高。可能有点复杂,不理解的同学请前往比的原理 | 比的学院院长学习基础知识)总的来说,糙度还是直接取决于音高,音高比较低的自然就更糙。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何女声天生音低就自然的像男声了。你看看。。。这应该是道理

7,机器人真的能赋予人类似的情感吗

赋予计算机或机器人以人类式的情感,使之具有表达、识别和理解喜乐哀怒的能力,是许多科学家的梦想,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发展相比,人工情感技术所取得的进展却是微乎其微,情感始终是横跨在人脑与电脑之间一条无法愈越的鸿沟。很长时间内,情感机器人只能是科幻小说中的重要素材,很少纳入科学家们的研究课题之中。 发展现状 日本新开发的情感机器人取名“小IF”,可从对方的声音中发现感情的微妙变化,然后通过自己表情的变化在对话时表达喜怒哀乐,还能通过对话模仿对方的性格和癖好;美国MIT展开了对“情感计算”的研究,IBM公司开始实施“蓝眼计划”和开发“情感鼠标”;我国国内开展的研究项目主要有:“脸部运动编码系统”可应用于人脸表情的自动识别与合成;“MPEG-4 V2视觉标准”可以组合多种表情以模拟混合表情;针对人的肢体运动而设计的“运动和身体信息捕获设备”;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验证系统”;“语调表情构造系统”根据语音的时间、振幅、基频和共振峰等,寻找不同情感信号特征的构造特点和分布规律;“可穿戴式计算机”可用于增强和补偿人的感知功能。 所有这些进展都局限于两个方面:一是情感的模拟表达,二是情感表达的模式识别。事实上,真正具有类人式情感的机器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系统:情感识别系统、情感内部逻辑系统和情感表达系统。因此,能否建立“情感内部逻辑系统”是研制情感机器人的关键。
应该不能吧。

文章TAG:女生声音基频是多少女生  声音  基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