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层钢结构的楼板厚度最低多厚

最少8cm厚

4层钢结构的楼板厚度最低多厚

2,第一次画PCB四层板各层的厚度如何设置呢

捷多邦标准的叠层厚度为1-2之间是0.2,3-4之间是0.2,成品减0.4就是内层的厚度2-3层的厚度。 不懂的话可以去捷多邦官网咨询一下在线客服。

第一次画PCB四层板各层的厚度如何设置呢

3,高层建筑第四楼楼板厚度国标是多少

楼板一般与板的跨度和板上的活荷载有关系,一般的板厚在100~120左右

高层建筑第四楼楼板厚度国标是多少

4,4层pcb板厚度16怎么设置

1.6mm厚度的4层压板结构可以设置为:0.035mm(顶层线路1)+0.2mm(压合pp)+ 0.0175mm(中间线路层2)+1.065mm(芯板)+ 0.0175mm(中间线路层3)+0.2mm(压合pp)+0.035mm(底层线路4)。PCB压合叠层的厚度,在设置时候需要考虑铜厚。铜厚包括基铜和成品铜厚。计算公式为:1OZ=35um和0.5OZ=17.5um。基铜是指拿来做板的原材料的铜厚,成品铜厚是指最终做好的PCB板的铜厚。由于外层需要电镀,电镀通常会使铜厚增加0.5OZ.也就是外层基铜是0.5OZ,那么成品铜厚就是1OZ,如果外层基铜是1OZ,那么成品铜厚就是1.5OZ。

5,关于FR4四层板的详细参数

板厂可以按你的要求制做的。一般内层铜厚35微米; 1、2层之间0.1mm,2、3层之间1.2mm,3、4层之间0.1mm。再加上表面镀铜、绿油,成品厚度约1.6mm

6,2mm 4层板各层厚度

2mm 4层板各层厚度如下:各种不同的叠层优劣作说明:第一种情况,应当是四层板中最好的一种情况。因为外层是地层,对EMI有屏蔽作用,同时电源层同地层也可靠得很近,使得电源内阻较小,取得最佳郊果。但第一种情况不能用于当本板密度比较大的情况。因为这样一来,就不能保证第一层地的完整性,这样第二层信号会变得更差。另外,此种结构也不能用于全板功耗比较大的情况。第二种情况,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从板的结构上,也不适用于高速数字电路设计。因为在这种结构中,不易保持低电源阻抗。以一个板2毫米为例:要求Z0=50ohm. 以线宽为8mil.铜箔厚为35цm。这样信号一层与地层中间是0.14mm。而地层与电源层为1.58mm。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电源的内阻。在此种结构中,由于辐射是向空间的,需加屏蔽板,才能减少EMI。第三种情况,S1层上信号线质量最好。S2次之。对EMI有屏蔽作用。但电源阻抗较大。此板能用于全板功耗大而该板是干扰源或者说紧临着干扰源的情况下。

7,protel4层板各层的厚度如何设置做板时厂家是按照文件中的设置厚度

从顶到底层名厚度对应的用文字标出来吧,如果标在板层设置里很多厂家都没那么专业的。
protel 是电气图, 做的时候出一个结构图表面 或者直接写是0.6mm就可以了

8,PCB层数厚度

8层的 对光看 不是很透明 PCB上没有贯穿的孔 4层的 有贯穿板的孔 看起来更透明 中端卡多用6层的 9400 9500用四层的 260以上是八层以上
10层最厚
一般情况下多层板的电路连接是通过埋孔和盲孔技术,主板和显示卡大多使用4层的PCB板,也有些是采用6、8层,甚至10层的PCB板。要想看出是PCB有多少层,通过观察导孔就可以辩识,因为在主板和显示卡上使用的4层板是第1、第4层走线,其他几层另有用途(地线和电源)。所以,同双层板一样,导孔会打穿PCB板。如果有的导孔在PCB板正面出现,却在反面找不到,那么就一定是6/8层板了。如果PCB板的正反面都能找到相同的导孔,自然就是4层板了。   小技巧:将主板或显示卡对着光源,如果导孔的位置能透光,就说明是6/8层板;反之就是4层板。
越厚越好、

9,高层建筑梁的厚度是多少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 由于受自然环境及使用环境等因素的作用, 将发生材料老化、结构损伤, 这种累积损伤必然造成结构性能的逐渐退化、承载力下降、耐久性能降低, 这会给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继续使用埋下隐患。对于在用钢筋混凝土构件, 其真实承载力通过破坏性试验获得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可能的。如何建立承载力评估方法, 准确预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剩余承载力, 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的关键问题。  目前, 国内外对在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研究刚刚起步, 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试验法和有限元分析法, 但这些研究大多只是给出定性的分析结果, 而对在用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和模型研究尚少。为此, 本文将在已有试验研究成果[1~3]的基础上, 对在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结构性能退化和破坏特征进行分析, 提出较为适用的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和模型, 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提供依据。混凝土截面几何损伤  对受弯构件来说,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计算不考虑受拉区混凝土的抗拉作用, 因此, 计算时不考虑钢筋锈蚀引起的受拉区混凝土截面几何损伤。但在受压区, 当混凝土碳化较严重时, 需考虑受压区混凝土截面几何损伤对承载力的影响。考虑几何损伤后的截面尺寸, 可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he=h- αc1 ( 4)be=b- αc2- αc3 ( 5)  式中, h、b分别为截面原有高度和宽度(mm) ;he、be分别为损伤后的截面高度和宽度(mm) ; c1为截面高度方向受压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 ; c2、c3为截面宽度方向的两侧保护层厚度(mm) ; α为对应于保护层c1、c2、c3的几何损伤系数, 其建议值为: 当受压区纵向裂缝宽度0<ω<2mm时, α=0.15ω;当ω=2mm~3mm时, α=0.45。
层高3米楼板厚度为12cm。超过3米厚度要求在15cm以上。1. 层高4米以上一般施工方都会用承重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2. 注意: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4.5.5条规定,一般楼层现浇板厚度不应小于80mm,预埋暗管时不应小于100mm,顶层板不应小于120mm。3. 对于一般开间进深的住宅楼来说,楼板厚度普遍在80~100mm之间。4. 拓展内容:1. 第一条为了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2. 第二条 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本着自防自救的原则,实行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3. 第三条 做好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是每个职工和居住人员应尽的责任。4. 第四条 本规则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宾馆、饭店、医院以及办公楼、广播楼、电信楼、商业楼、教学楼、科研楼等。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可由房产部门参照本规则实施消防管理。本规则不适用于高层工业建筑。5. 第五条 本规则由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经营或使用单位贯彻实施,各级公安消防监督机关实施监督。
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建筑的抗震等级、结构形式、功能要求(楼面荷载)、跨度、采用的材料(C25、C50?)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其截面尺寸。  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的建筑视为高层建筑。中国《高规》(JGJ 3-2010)1.0.2条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米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为高层建筑。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建造了高100多米的亚历山大港灯塔。523年在中国河南登封县建成高40米嵩岳寺塔。现代高层建筑兴起于美国,1883年在芝加哥建起第一幢高11层的保险公司大楼,1931年在纽约建成高102层的帝国大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世界范围的高层建筑繁荣时期。1970~1974年建成的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约443米高。

10,一般每层主体施工要多少天 每层砌体砌筑要多少天

1、一般主体混凝土施工4天/层。2、砌筑要看是多层还是高层,多层每层也2天左右,高层剪力墙结构的因为砌筑量小,一天不到就可以一层。3、如果是框架的,1天半左右。
一、 施工准备(一) 作业条件1、成室外及房心回填土,安装好沟盖板,或完成楼板结构施工。2、办完地基、基础工程隐蔽验收手续。3、按标高抹好水泥砂浆防潮层。4、弹好轴线、墙身线及检查线,根据进场砖的实际规格尺寸,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验收手续。5、按设计标高要求立好皮数杆,皮数杆的间距15~20m,或每道墙的两端。6、有砂浆配合比通知单,准备好砂浆试模(6块为一组)。(二) 材料要求1、砖: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承重结构必须做取样复试。要求砖必须有一个条面和丁面边角整齐。2、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应根据砌体的部位及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水泥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3、砂:用中砂,使用前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4、掺合料:白灰熟化时间不少于7d,或采用粉煤灰等。5、其他材料:墙体拉结筋、预埋件、已做防腐处理的木砖等。(三)施工机具应备有大铲、刨锛、托线板、线坠、小白线、卷尺、水平尺、皮数杆、小水捅、灰槽、砖夹子、扫帚等。二、 质量要求砖砌体工程质量要求符合《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的规定。项 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主控项目 1 砖强度等级 按设计要求mu 2 砂浆强度等级 按设计要求m 3 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 ≥80% 4 斜搓留置 第5.2.3条 5 直搓拉结钢筋及接搓处理 第5.2.4条 6 轴线位移 ≤10mm 7 垂直度(每层) ≤5mm一般项目 1 组砌方法 第5.3.1条 2 水平灰缝厚度 8~12mm 3 基础顶面、楼面标高 ±15mm 4 表面平整度 清水:5mm 混水:8mm 5 门窗洞口高、宽 ±5mm 6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20mm 7 水平灰缝平面度 清水:7mm 混水:10mm 8 清水墙游丁走缝 20mm三、 工艺流程作业准备→砖浇水→砂浆搅拌→砌砖墙→验收四、 操作工艺(一) 砖浇水砌体用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期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冬期拎不得浇水,可适当增大砂浆稠度。(二) 砂浆搅拌砂浆配合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加入粉煤灰或外加剂,搅拌不少于3min;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搅拌3~5min。(三) 砌砖墙1、 组砌方法: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砌法。砖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2、 排砖撂底: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根据弹好的门窗口位置线及构造柱的尺寸,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若留破活,七分头或丁砖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他不明显的部位。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所以排砖时必须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日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才是好活。3、 选砖:外墙砖要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敲击时声音响亮、焙烧过火变色、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或不影响外观的内墙上。4、 盘角:砌砖前应先盘好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5、 挂线:砌筑37墙必须挂双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共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24 墙时,可采用挂外手单线(视砖外观质量要求情况,如果质量好要求高也可挂双线,提高砌砖质量。)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6、 砌砖:砌砖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砌砖时砖要放平。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砌筑砂浆要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使完,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7、 留搓:砖混结构施工缝一般留在构造柱处。一般情况下,砖墙上不留直搓。如果不能留斜搓时,可留直磋,但必须砌成凸磋,并应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为每 120mm墙厚设一根ф6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0mm。其埋入长度从墙的留磋处算起,一般每边均不小于500mm,末端加90°弯钩。8、 预埋木砖和墙体拉结筋:木砖预埋时应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决定。洞口高在1.2m以内,每边放2块;高1.2~2m,每边放3块;高 2~3m,每边放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日上边或下边四皮砖,中间均匀分布。木砖要提前做好防腐处理,防腐材料一般用沥青油。预埋木砖的另一种方法:按照砖的大小尺寸制作砂浆块,制作时将木砖预埋好,达到强度后,按部位要求砌在洞口。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留置,不得错放、漏放。9、 安装过梁、梁垫:安装过梁、梁垫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准确,坐灰饱满。如坐灰厚度超过2cm时,要用豆石混凝土铺垫,边梁安装时,两端支座长度必须一致。10、 构造柱做法:在构造柱连接处必须砌成马牙磋。每一个马牙搓高度方向为五皮砖,并且是先退后进。拉结筋按设计要求放置,设计无要求按构造要求放置。11、 每层承重墙最上一皮砖,在梁或梁垫下面。挑檐应是整砖丁砌层。五、 成品保护1、 墙体拉结筋,抗震构造柱钢筋,及各种预埋件、暖卫、电气管线等,均应注意保护,不得任意拆改或损坏。2、 砂浆稠度应适宜,砌墙时应防止砂浆溅脏墙面。3、 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时,要认真操作,防止碰撞刚砌好的砖墙。4、 尚未安装楼板或面层板的墙和柱,当可能遇到大风时,应采取临时支撑等措施,保证施工中墙体的稳定性。六、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 舌头灰未刮尽,半头砖集中使用造成通缝;一砖墙非挂线面;砖墙错层造成螺丝墙。半头砖要分散在较大的墙体上,首层或楼层的第一皮砖要查对皮数杆的标高及层高,防止到顶砌成螺丝墙。2、 构造柱砌筑不符合要求;构造柱砖墙应砌成大马牙搓,设置好拉结筋从柱脚开始两侧都必须是先退后进
一般主体混凝土施工4天/层。砌筑要看是多层还是高层,多层每层也2天左右,高层剪力墙结构的因为砌筑量小,一天不到就可以一层。如果是框架的,1天半左右。

文章TAG:4层板设计时层厚多少层板  设计  计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