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换行符的ASCII码

在十进制中,回车和换行的ASCII码是- 回车:13- 换行:10在计算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有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Teletype Model 33)的玩意,每秒钟可以打10个字符。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打完一行换行的时候,要用去0.2秒,正好可以打两个字符。要是在这0.2秒里面,又有新的字符传过来,那么这个字符将丢失。 于是,研制人员想了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每行后面加两个表示结束的字符。一个叫做“回车”,告诉打字机把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另一个叫做“换行”,告诉打字机把纸向下移一行。Unix系统里,每行结尾只有“<换行>”,即“\n”;Windows系统里面,每行结尾是“<换行><回车>”,即“\n\r”;Mac系统里,每行结尾是“<回车>”。一个直接后果是,Unix/Mac系统下的文件在Windows里打开的话,所有文字会变成一行;而Windows里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开的话,在每行的结尾可能会多出一个^M符号

换行符的ASCII码

2,回车键的ASCII码是多少

ASCII码可在ASCII码表中查到。回车键,ASCII码是13,控制字符CR,转义字符\r。换行键,ASCII码是10,控制字符LF,转义字符\n。空格键,ASCII码是32。扩展资料:在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在存储和运算时都要使用二进制数表示(因为计算机用高电平和低电平分别表示1和0)例如,像a、b、c、d这样的52个字母(包括大写)以及0、1等数字还有一些常用的符号(例如*、#、@等)在计算机中存储时也要使用二进制数来表示,而具体用哪些二进制数字表示哪个符号,当然每个人都可以约定自己的一套(这就叫编码),而大家如果要想互相通信而不造成混乱,那么大家就必须使用相同的编码规则于是美国有关的标准化组织就出台了ASCII编码,统一规定了上述常用符号用哪些二进制数来表示。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NationalStandardInstitute,ANSI)制定的,标准的单字节字符编码方案,用于基于文本的数据。起始于50年代后期,在1967年定案。它最初是美国国家标准,供不同计算机在相互通信时用作共同遵守的西文字符编码标准,它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定为国际标准,称为ISO646标准。适用于所有拉丁文字字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ASCII

回车键的ASCII码是多少

3,n的ascII码是多少

\n的ascII码是十进制数的10。ASCII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电脑编码系统,主要用于显示现代英语和其他西欧语言。它是最通用的信息交换标准,并等同于国际标准ISO/IEC 646。ASCII第一次以规范标准的类型发表是在1967年,最后一次更新则是在1986年,到目前为止共定义了128个字符。扩展资料:ASCII码表的常见大小规则:常见ASCII码的大小规则:0~9<A~Z<a~z。1、数字比字母要小。如 “7”<“F”。2、数字0比数字9要小,并按0到9顺序递增。如 “3”<“8”。3、字母A比字母Z要小,并按A到Z顺序递增。如“A”<“Z” 。4、同个字母的大写字母比小写字母要小32。如“A”<“a” 。5、几个常见字母的ASCII码大小: “A”为65;“a”为97;“0”为 48。ASCII码表的扩展:1、1981年IBM PC ROM256个字符的字符集,即IBM扩展字符集 。2. 1985年11Windows字符集被称作“ANSI字符集”,遵循了ANSI草案和ISO标准(ANSI/ISO8859-1-1987,简“Latin 1”。3. 为了解决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象形文字符和ASCII的某种兼容性,出现了双字节字符集(DBCS:double-byte character set)。DBCS从 第256 代码开始,就像ASCII一样,最初的128个代码是ASCII。较高的128个代码中的某些总是跟随着第二个字节。这两个字节一起(称作首字节和跟随字节)定义一个字符,通常是一个复杂的象形文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ASCII

n的ascII码是多少


文章TAG:换行的ascii码是多少换行  ascii码  多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