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产品研发多少种,谁能告诉我INTER CPU 的发展吏谢谢
来源:整理 编辑:亚灵电子网 2023-01-24 18:11:25
1,谁能告诉我INTER CPU 的发展吏谢谢
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電腦的主要裝置之一。其功能主要是解釋電腦指令以及處理電腦軟件中的資訊。所謂的電腦的可程式性主要是指對CPU的編程。中央處理器、內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裝置是現代電腦的三大核心部件。由集成電路製造的中央處理器,在主降一九七零年代以前,本來是由幾個獨立單元構成,後來發展出微處理機把中央處理器複雜的電路可以作成單一微小功能強大的單元。
「中央處理器」這個名稱,籠統地說,是對一系列可以執行複雜的電腦程序的邏輯機器的描述。這個空泛的定義很容易的將在「中央處理器」這個名稱被普遍使用之前的早期的電腦也包括在內。無論如何,至少從主降一九六零年代早期開始,這個名稱及其縮寫已開始在電腦產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儘管與早期相比,「中央處理器」在物理形態、設計製造和具體任務的執行上有了戲劇性的發展,但是其基本的操作原理一直沒有改變。
早期的中央處理器通常是為大型及特定應用的電腦而訂製。但是,這種昂貴為特定應用定製中央處理器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已經讓位於開發便宜、標準化、適用於一個或多個目的的微處理器類型。這個標準化趨勢始於由單個電晶體組成的大型機和微機年代,隨著集成電路的出現而加速。集成電路使得更為複雜的微處理器變成可以在很小的空間中設計和製造(在微米的量級)。微處理器的標準化和小型化都使得這一類數字裝置在現代生活中的出現頻率遠遠超過有限應用專用的電腦。現代微處理器出現在包括從汽車到手機到兒童玩具在內的各種物品中。
主降一九七一年,米國Intel發表了全世界第一顆四位元整數微處理器4004;主降一九七八年,英特爾公司首次生產出十六位的微處理器,並命名為i8086。這款產品使用的指令集人們稱之為x86指令集。以後,英特爾陸續生產出更先進和更快速的新型微處理器,這些新型的微處理器都兼容原來的x86指令集,被稱為「x86系列微處理器」。
從主降一九八一年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興起至今,已經有廿七年歷史了,而個人電腦的微處理器也經過數個世代的演進:
8086、8088、AT/XT
80286
80386
80486
Pentium、Pentium MMX、AMD K5/K6、Cyrix 6x86 MX
Pentium Pro、Pentium Ⅱ、Celeron、AMD K6-2、Cyrix M2、IDTWinChip/WinChip-2
Intel Merced、AMD K7、IDT WinChip-3
P2 P3 P4 D(内双核) E
赛扬1 2 3 4,D E等版本。
现在都用双核,酷睿!
至强四核系列等等。
2,英特尔处理器
i5有两种,双核和四核,双核与i3差不多,只多出Turbo Boost与VT-d AES加密指令,性能只有一点点不同。而四核I5性能上远大于I3。I3有集成显卡,I5没有,I3是双核,I5是四核,性能上I5远大于I3i3推出比i5 早,价格i5高,主要区别在于i5是标准4核,而i3实际只有2核使用了英特尔超线程技术,也就是双核用4个线程,达到4核的高性能,当然i5性能远远高于i3。Intel Core i3 确切的说它属于过渡产品,就像Vista一样,Vista是Windows XP 向Windows 7过度的产品,而Intel Core i3不具有Intel Core i5、i7的睿频技术,它也属于Intel Core 2向Intel Core i系列过度的产品。这是在网上看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Core i3可看作是Core i5的进一步精简版,将有32nm工艺版本(研发代号为Clarkdale,基于Westmere架构)这种版本。Core i3最大的特点是整合GPU(图形处理器),也就是说Core i3将由CPU+GPU两个核心封装而成。由于整合的GPU性能有限,用户想获得更好的3D性能,可以外加显卡。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Clarkdale,显示核心部分的制作工艺仍会是45nm
在规格上,Core i3的CPU部分采用双核心设计,通过超线程技术可支持四个线程,三级缓存由8MB削减到4MB,而内存控制器、双通道、智能加速技术、超线程技术等技术还会保留。同样采用LGA 1156接口,相对应的主板将会是P55/P57。
Core i5是一款基于Nehalem架构的双核处理器,其依旧采用整合内存控制器,三级缓存模式,L3达到8MB,支持Turbo Boost等技术的新处理器。它和Core i7(Bloomfield)的主要区别在于总线不采用QPI,采用的是成熟的DMI(Direct Media Interface),并且只支持双通道的DDR3内存。结构上它用的是LGA1160(后改为LGA1156)接口,Core i7用的是LGA1366。
Core i3可看作是Core i5的进一步精简版,将有32nm工艺版本(研发代号为Clarkdale,基于Westmere架构)这种版本。Core i3最大的特点是整合GPU(图形处理器),也就是说Core i3将由CPU+GPU两个核心封装而成。由于整合的GPU性能有限,用户想获得更好的3D性能,可以外加显卡。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Clarkdale,显示核心部分的制作工艺仍会是45nm。
最后,最重要的
Intel Core i5核心线程数 4核心4线程数 二级缓存4*256KB 三级缓存8M TDP 95W
Intel Core i3核心线程数 2核心4线程数 二级缓存2*256KB 三级缓存4M TDP 65W 这两款的处理器都不错,个人用户选择的话 其实没什么必要选择i5 i3就够用了。

3,intel出的CPU都有哪些类型分别是怎么发展的
INTER出的CPU主要是以他的主频命名的.比如P4 3.0(就是奔腾4 3.0意思)另外赛杨也是INTER公司的产品。他也和奔腾系列一样.是以主频命名的.然后才出的双核的.4核的...等等Processor Number: 处理器号
Architecture: 架构(制造工艺)
Cache: 高速缓存
Clock Speed: 时钟速度
Power: 功耗
Front Side Bus: 前端总线
Intel(R)VT±: 英特尔虚拟化技术
Intel(R) 64Φ: 英特尔64位技术
Quad-core: 四核
Dual-core: 双核
Enhanced Intel SpeedStep(R) Technology: 增强的英特尔加速技术
Execute Disable Bit: 执行取消位
HT Technology: 超线程技术
nm: 纳米
HZ: 赫兹
G: 吉, 频率为10^9
M: 兆, 频率为10^6, CACHE为2^20
K: 千, 频率为10^3, CACHE为2^10
B: 字节
W: 瓦
UP: 单核
DP: 双核
QP: 四核
L3: 三级缓存
L2: 二级缓存
X: 具备该特性
0: 不具备该特性http://blog.chinaunix.net/u/12313/showart_352362.htmlCPU 厂商会给属于同一系列的 CPU 产品定一个系列型号,而系列型号是用于区分 CPU 性能的重要标示。
英特尔公司的主要 CPU 系列型号有:
Pentium
Pentium Pro
Pentium II
Pentium III
Pentium 4
Pentium 4EE
Pentium-m
Celeron
Celeron II
Celeron III
Celeron IV
Celeron D
Xeon 等等
68年7月18日,鲍勃-诺斯和戈登-摩尔的新公司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丽的圣弗朗西斯科湾畔芒延维尤城的梅多费大街365号开张了。并在成立不久斥资15000美元从一家叫INTELCO的公司手中买下了INTEL名称的使用权。由此INTEL这位半导体巨人开始了他在IT行业传奇般的历史。
1971年11月15日,这一天被当作全球IT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而被写入许多计算机专业教科书。INTEL公司的工程师霍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这款4位微处理器虽然只有45条指令,而且每秒只能执行5万条指令。甚至比不上1946年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但它的集成度却要高很多,一块4004的重量还不到一盅司。
80年代初,INTEL牢牢抓住了一根由创始于1896年的IBM伸向他的橄榄枝。1981年是INTEL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INTEL销售工程师维斯顿维INTEL的8088处理器找到了一位重要的客户—蓝色巨人IBM,在随后IBM制造的个人电脑中开始使用INTEL的8088微处理器作为其核心处理器。INTEL从此名声大振。《财富》杂志也把INTEL列为在商业上取得最为巨大成功的17个企业之一。
随着INTEL的发展,其研发实力也不断的增强,早期80X86系列微处理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了。而INTEL在忙于研发下一代处理器时发现,他最终不可能取得用数字注册商标,于是决定使用一个好听而且更容易被注册的名字来命名它的下一代微处理器,这个名字就是Pentium。
1993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INTEL Pentium处理器正式发布,宣布个人电脑开始进入多媒体时代。
2003年3月,INTEL有史以来首次发布一种完整的计算解决方案—迅驰移动计算技术,此次发布可以看作是INTEL全面进军移动便携式电脑的先兆。
微处理器的发展一直在遵循着摩尔定律,始终没有违背,但正式按照定律和目前的研发速度,专家们推断目前的微处理器生产技术即将面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INTEL似乎看到了处理器发照举步艰难。因此再次敞开了广博的胸襟,把臂膀伸向自己尽可能触及的芯片制造领域中,迅驰移动技术也成了INTEL叩开未来之门的敲门砖。Inter 就赛扬和奔腾,现在又出现了双核.赛扬是inter的低端产品,奔腾是inter的高端产品.奔腾双核比奔腾还要好的处理器.
4,intel处理器的英特尔系列
intel处理器是英特尔公司开发的处理器,即为CPU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它成立于1968年。70年代 微处理器诞生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就是中央处理器的缩写,英特尔公司Logo成立于1968年的英特尔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产品的领先制造商,英特尔走过了风风雨雨的46年,具有技术产品创新和领导产业发展的38年。回首过去,英特尔的产品,影响了整个IT业的发展,成就了不知多少IT界的精英和经典事件。1971年11月15日:世界上第一块个人微型处理器4004诞生1971年11月15日,Intel公司的工程师霍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4004,从此这一天被当作具有全球IT界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而被永远的载入了史册。这款4位微处理器虽然只有45条指令,每秒也只能执行5万条指令,运行速度只有108KHz,甚至比不上1946年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但它的集成度却要高很多,集成晶体管2300只,一块4004的重量还不到一盅司。这一突破性的发明最先应用于Busicom计算器,为无生命体和个人计算机的智能嵌入铺平了道路。4004微处理器Busicom最初计划是需要12个定制芯片。而英特尔工程师霍夫提出了通用逻辑设备的概念,它可能是一个更出色、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正是由于他的提议才使得微处理器得以开发。起初,Busicom向英特尔支付了60000美元,获得了微处理器所有权。在认识到“大脑”芯片的无限潜力之后,英特尔提出用60000美元换回微处理器设计的所有权。Busicom同意了英特尔的请求。1971年11月15日,英特尔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4004微处理器,每个售价为200美元。4004微处理器编号为4004,第一个“4”代表此芯片是客户订购的产品编号,后一个“4”代表此芯片是英特尔公司制作的第四个订制芯片。这种数字代号却延用至今。霍夫终于如愿以偿,他在世界第一个微处理器上,集成了2000多个晶体管,发明了世界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4004,在电子计算机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4004芯片基本具备了微处理器的特点,用它来做计算器,改变了传统计算器的形象。采用4004芯片后,再配用一块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移位寄存器,再加上键盘和数码管,就构成了一台完整的微型计算机。1972年:8008 微处理器让英特尔意外的是推出4004芯片后,业内的反应相当平淡。一些分析家称这款芯片虽然有些意思,但4004的处理能力实在有限,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兴趣。然而,当一年后英特尔推出其8008微处理器时,业内的目光都几乎集中到了英特尔身上。8008频率为200Khz,晶体管的总数已经达到了3500个,能处理8比特的数据。更为重要的是,英特尔还首次获得了处理器的指令技术。8008微处理器8008它的性能是4004的两倍,拥有3500晶体管数量,速度为200KHz,并且于1974年被一款名为Mark-8的设备采用,Mark-8是第一批家用计算机之一,此时台式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最初雏形。8008芯片原本是为德克萨斯州的Datapoint公司设计的,但是这家公司最终却没有足够的财力支付这笔费用。于是双方达成协议,英特尔拥有这款芯片所有的知识产权,而且还获得了由Datapoint公司开发的指令集。这套指令集奠定了今天英特尔公司X86系列微处理器指令集的基础。1974年:8080微处理器在微处理器发展初期,具有革新意义的芯片非Intel8080莫属了。英特尔公司于1974年推出了这款划时代的处理器,立即引起了业界的轰动。由于采用了复杂的指令集以及40管脚封装,8080的处理能力大为提高,其功能是8008的10倍,每秒能执行29万条指令,集成晶体管数目6000,运行速度2MHz。与此同时,微处理器的优势已经被业内人士所认同,于是更多的公司开始接入这一领域,竞争开始变得日益激烈。当时与英特尔同台竞技的有RCA(美国无线电公司)、Honeywell、Fairchild、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AMD、摩托罗拉以及Zilog公司。值得一提的是Zilog,世界上第一块4004芯片的设计者Faggin就加盟了该公司。由该公司推出的Z80微处理器比Intel8080功能更为强大,而且直到今天这款处理器仍然被尊为经典。8080微处理器8080有幸成为了第一款个人计算机Altair的大脑。据说Altair这个名称是源自《星际旅行》电视节目中一个星际飞行计划(Starship Enterprise)的目的地名称。计算机爱好者花费395美元即可购得 Altair 套件。数月内,Altair的销售量达到数万台,造成了电脑销售历史上第一次缺货现象。这足以看出来8080对于电脑发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5,英特尔CPU发展历程产品品种
intel: 就从P1开始说吧,P1有3个大代.P1,P1 mmx,P1 pro.最多见的是P1 mmx,有了mmx指令集,让P1有了解压VCD的能力. P2,非常辉煌,基本上占领了当时全部的分额.主频从266起跳,最高到466.和P1比,除了频率上升,基本没有太大的动作.P2时期出了塞阳,占领了低端时常. P3出了3带。第一代是slot7接口的,和内存一样是金手指插上的.最高到P3 600.第2带是copper mine核心的P3,采用的是针脚接口,性能高,是P3时期每mhz处理能力最高的处理器,最高到1.1G。最后是tuladin(图拉丁)核心的P3,采用socket370接口.最高到1.4G.超拼能力非常好. P3最杰出的一点是能够支持sse指令集,让处理器有了截压DVD的能力,浮点运算能力上了很大的台阶. P4,出了4代,第一带频率从1.5-2.0,采用的是rambus内存,前端总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00mhz,由于内存性能不佳,并且昂贵,所以出货后不久,就被淘汰了.第2带是采用478接口的P4b,williamet核心,支持了DDR内存,最高支持ddr333,前端总线达到了533,第3带是northwood核心的,前端有533的,也有800的,称为P4c,频率达到了最高的3.02.第4带是最后一代P4,采用了31级流水线级别的prescott核心,支持800-1066前端总线,也就是最后说的P4e和P4ee.频率最后达到了3.8,由于性能频率比很低,所以发热很大,功率大.成为了intel在市场和技术上最大的败笔,就是这个时期,AMD开始了追赶intel的大动作.市场分额从2%提升到了15%左右. P4时期最大的技术提升是处理器支持了sse2,sse3和EMT64技术.采用了最小65nm技术.并且有了超线程技术,支持模拟的双核心.进一步提升了多任务能力. PD,这个时期为了应付AMD的双核处理器,intel草草推出了不成熟的PD,PD采用了和P4e一样的高流水线级别,两个内核之间缺乏联系,和同等级的AMD处理器比较有明显的下风.不过作为廉价的双核产品,PD也是非常不错的. Pd时期最大的进步是,intel进入了双核心时代.取消了超线程技术. PE,你肯定没有听说过,这个实际上是PD的高端产品,实际上就是加入了超线程技术的PD,能看到4个核心,实际上是2个真实核心和两个虚拟核心.性能非常好,除了功率大以外,都没有缺点. core duo,酷睿1,这个处理器只在笔记本和苹果的机子上能看到,普通的台式pc上没有,优点是功率低,缺点是,和PD比,性能上都没有优势. core2duo,酷睿2,intel决杀产品,core2duo的推出表明了经历了10年的奔腾系列的终结.core2duo,个方面性能优越,功率低. core2duo在技术上来说,采用了共享L2 cache的的方式,提高了双核心的交流,多任务强劲,并且在core2duo上实现了每周期执行4个命令的优点,支持了ssse3指令集.就现在来看,core2duo处了价钱比较高以外,还没有什么处理器比同等级的core2duo性能高. AMD. k6 对应P1,和P2,k6有两代,基本上性能和同等级的intel比要稍微弱一点.不过超频性能非常变态,至少能超30%. k7和k7L,对应的是P3和早期的P4,优点是频率低,性能高,就晚期k7L而言,性能上比同等级的intel差一点点,原因是前端总线只支持333,这个时期的intel已经能够支持800的前端了.不过K7L的超频能力依然非常好. K8,AMD的绝地反击,K8开始,AMD支持最高1000的前端总线,有3代,第1代是754接口的,支持ddr400单通道,第2代是939接口的,支持ddr400双通道,并且有了双核产品,第3代是AM2接口的,就是现在用的这种,支持DDR2 双通道. K8的优点非常明显,无论整数能力还是浮点能力还是多任务处理,都全面超越了intel的P4,PD,并且开始支持SSE3指令集和X86-64. ----------------------------------------------------------------- 整体来比较,只比新的. AthlonXP(K7L)现在最实惠的单核心产品是Athlon64 3000+,在600左右.不到600 双核上廉价的是PD820,PD915,Athlon64X2 3600+,X2 3800+,都在600-1200. 性能上PD820(700来块)高端的,Athlon64X2 4400,X2 4600+,X2 5000+ ,core2duo E6300,E6400 性能上X2 4400(1100多)自己在网上查啊,这个一下也说不清楚的!英特尔:酷睿2--酷睿--奔腾D-奔腾4--赛扬D--赛扬^ 还有奔腾M和赛扬M主要是面向移动平台的AMD:速龙2--速龙--闪龙 还有炫龙主要是面向移动平台的intel: 就从p1开始说吧,p1有3个大代.p1,p1 mmx,p1 pro.最多见的是p1 mmx,有了mmx指令集,让p1有了解压vcd的能力. p2,非常辉煌,基本上占领了当时全部的分额.主频从266起跳,最高到466.和p1比,除了频率上升,基本没有太大的动作.p2时期出了赛扬 ,占领了低端市 场 p3出了3带。第一代是slot7接口的,和内存一样是金手指插上的.最高到p3 600.第2带是copper mine核心的p3,采用的是针脚接口,性能高,是p3时期每mhz处理能力最高的处理器,最高到1.1g。最后是tuladin(图拉丁)核心的p3,采用socket370接口.最高到1.4g.超拼能力非常好. p3最杰出的一点是能够支持sse指令集,让处理器有了截压dvd的能力,浮点运算能力上了很大的台阶. p4,出了4代,第一带频率从1.5-2.0,采用的是rambus内存,前端总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00mhz,由于内存性能不佳,并且昂贵,所以出货后不久,就被淘汰了.第2带是采用478接口的p4b,williamet核心,支持了ddr内存,最高支持ddr333,前端总线达到了533,第3带是northwood核心的,前端有533的,也有800的,称为p4c,频率达到了最高的3.02.第4带是最后一代p4,采用了31级流水线级别的prescott核心,支持800-1066前端总线,也就是最后说的p4e和p4ee.频率最后达到了3.8,由于性能频率比很低,所以发热很大,功率大.成为了intel在市场和技术上最大的败笔,就是这个时期,amd开始了追赶intel的大动作.市场分额从2%提升到了15%左右. p4时期最大的技术提升是处理器支持了sse2,sse3和emt64技术.采用了最小65nm技术.并且有了超线程技术,支持模拟的双核心.进一步提升了多任务能力. pd,这个时期为了应付amd的双核处理器,intel草草推出了不成熟的pd,pd采用了和p4e一样的高流水线级别,两个内核之间缺乏联系,和同等级的amd处理器比较有明显的下风.不过作为廉价的双核产品,pd也是非常不错的. pd时期最大的进步是,intel进入了双核心时代.取消了超线程技术. pe,你肯定没有听说过,这个实际上是pd的高端产品,实际上就是加入了超线程技术的pd,能看到4个核心,实际上是2个真实核心和两个虚拟核心.性能非常好,除了功率大以外,都没有缺点. core duo,酷睿1,这个处理器只在笔记本和苹果的机子上能看到,普通的台式pc上没有,优点是功率低,缺点是,和pd比,性能上都没有优势. core2duo,酷睿2,intel决杀产品,core2duo的推出表明了经历了10年的奔腾系列的终结.core2duo,个方面性能优越,功率低. core2duo在技术上来说,采用了共享l2 cache的的方式,提高了双核心的交流,多任务强劲,并且在core2duo上实现了每周期执行4个命令的优点,支持了ssse3指令集.就现在来看,core2duo处了价钱比较高以外,还没有什么处理器比同等级的core2duo性能高. amd. k6 对应p1,和p2,k6有两代,基本上性能和同等级的intel比要稍微弱一点.不过超频性能非常变态,至少能超30%. k7和k7l,对应的是p3和早期的p4,优点是频率低,性能高,就晚期k7l而言,性能上比同等级的intel差一点点,原因是前端总线只支持333,这个时期的intel已经能够支持800的前端了.不过k7l的超频能力依然非常好. k8,amd的绝地反击,k8开始,amd支持最高1000的前端总线,有3代,第1代是754接口的,支持ddr400单通道,第2代是939接口的,支持ddr400双通道,并且有了双核产品,第3代是am2接口的,就是现在用的这种,支持ddr2 双通道. k8的优点非常明显,无论整数能力还是浮点能力还是多任务处理,都全面超越了intel的p4,pd,并且开始支持sse3指令集和x86-64.
文章TAG:
英特尔产品研发多少种英特尔 英特尔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