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按键上拉电阻为多少,单片机键盘电路的上拉电阻一般加多大的
来源:整理 编辑:亚灵电子网 2023-02-24 02:26:07
本文目录一览
1,单片机键盘电路的上拉电阻一般加多大的

2,利用单片机控制独立键盘怎么计算上拉电阻要多大
没有什么公式,都是经验值,一般单片机电源是5V,P口输入电流不超过额定输入电流就成,上拉电阻10K左右就行,电流才0.5mA。51单片机不用接上拉电阻都可以,P口出来,接键盘,再接地就行,检测到低电平就是有按键按下了。可以都不接,stc的单片机io口都有4中输出模式,你按要求设置就是了!
3,89S51单片机的上拉电阻是多大
89c51是51的内核 89s51也是51的内核 但是两者有个区别就是89s51带isp功能,就是in system program,在系统编程,就是可以对芯片在电路板上编程 其他这两个好像没什么区别你如果学单片机的话就找本单片机的书看看 学嵌入式的话推荐你先学好单片机在看其他的书由于内部已有上拉电阻,所以不用接。如果为了增强抗干扰,可以接。10K就可以。电阻小了会对增加电路的功耗。大家普遍学习的都是MCS-51的单片机。此类单片机除P0口外,其他口线都是自带上拉电阻的。P0口因为没有内部上拉,所以,其驱动能力会较好。实际应用的时候,P0口都是作为数码管的段选来使用的。P1/P2/P3口都有内部上拉
4,单片机上拉电阻
上图,楼主用的是共阳的数码管。那么,上拉电阻,就是完全不需要的。下图,是共阴数码管?楼主画的红线,代表电流,是正确的。就是说在单片机连接其它元件时,其单片机的输岀电不够,这时就要加一个电阻做为上拉,这就称为上拉电;一般在p0 p1 p2 等i/o接口,在连接时一般用10k的排阻做上拉,不然你的显示不做显示,比如说:你用单片机控制数码管,这是你可用一个8550的三极管做为上拉,如果没有上拉,则会岀现数码管只亮一点或不亮的情况,因为电压不够,所以岀现这样的情况,而加入8550三极管做为上拉,这时电压就够了,则数码管可以正常工作,就亮了,(上拉你还可以用其它的,不一定是要用8550三极管)明白吗?慢慢理解一下,很容易明白的。祝你学习进步。
5,关于51单片机上拉电阻
上拉电阻是10千欧,VCC和上拉电阻加到P0.1口上,这样P1口才能使用,你的图2是正确的,不过图一不应该接LED,把图二接到有上拉电阻的P0.1就对了上图连接方式不对吧?当P0.1为高电平时LED1不是一端接5V一端接地了?一般接法都是用下面那种,因为单片机的灌电流比较大,及输入电流。而输出电流很小。这里的上拉电阻和电源vcc相连,其作用是为了提高抗干扰的能力,保证在开关没有被按下时,p3.0的输入电平维持在高电平。如果开关被按下,那么p3.0就是低电平了,这样就不会出现误判断。如果p3.0不接上拉电阻,p3.0引脚有可能受到干扰,而出现瞬间的低电平,这样就会发生误判断了。thanks设置P0.1的高低电平,都能成功实现LED的亮灭吗??--能。上图中的R1作为上拉电阻,下图中的R2作为限流电阻,是这样吗??--是。----建议采用下图电路。上图电路中:引脚输出高电平时,LED发光,上拉电阻提供发光电流,约3mA。引脚输出低电平时,LED虽不发光,但是上拉电阻提供的电流,约5mA,全都流入了引脚。这个电路虽然逻辑正确,但是耗电大,无谓的消耗太大、发热...。
6,单片机 上拉电阻
用节点法去算算大体是多少,不同的电路都不一样的....上拉电阻就是在管脚旁边增加一个电源和电阻的并联,其实是种并联联合驱动,当然大了。高,更高,低,拉的更低。1、51单片机p2上拉电阻不需设置,输出时自动有效。avr的上拉是要设置的。2、51的io口高电平输出能力极弱。仅有0.08ma.完全不足以直接驱动数码管。其他数字集成电路芯片大多也有类似问题。建议采用低电平也就是灌电流驱动,能力不够时用pnp三极管协助。如果是准双向IO的不能直接驱动数码管,要加三极管或其它电路, 如果是输出是互补型的不用加其它电路可以直接驱动数码管; 总之不能用上拉电阻的方式来驱动数码管上拉电阻用于开漏或者开集电极输出的IO口。以开集电极输出IO口为例,其单片机内为一个三极管,C极直接接于IO口。IO口要输出高电平时候,此三极管截止,如无上拉电阻,就会呈现高阻态,用表测量无电压。上拉电阻要在此IO口输出低电平时满足IO口内三极管的灌电流要求,如阻值太小,三极管可能会处于放大状态。上拉电阻在此IO口处于高电平状态时,又是下一级的驱动电阻,太大的话对外驱动能力又有限。
7,51单片机关于上拉电阻问题
51单片机的P0口在输出1(高电平)时其实是高阻态,也就是输出电阻无穷大,相当于断开。高阻态显然不能向外提供电流,所以加一个上拉电阻从Vcc取电流,此时单片不给LED提供电流,全部电流由Vcc提供。由于P0口输出1时是高阻态,IO口的电位不会被钳位(你可以把它理解成LED与IO没有连接)。P0口输出0时,Vcc通过上拉电阻往单片机灌电流,在电阻上有5V的压降,与输出的逻辑电平0没有矛盾。51单片机除P0外的其他IO口一般不需要接上拉电阻,但一定要在IO口和LED间接一个几百欧到1k左右的限流电阻,在LED导通时,由于有电流流经电阻,电阻上有压降,LED导通后压降一般在1.6V到3V不等(不会是0.7V),加上电阻上的压降,IO口上电压就可以达到5V,这与单片机输出的高电平没有矛盾。(事实上限流电阻的大小就是这么确定的,LED电流一般是几mA)如果是其它单片机,如AVR或者PIC,IO口的结构可能不同,具体电路也就不同。但不管什么单片机,一般是不用IO直接驱动功率器件的,而是另外加一个驱动芯片,由单片机提供逻辑电平(几乎没有电流),驱动芯片提供功率(较大电流)。总的来说,你图上画的用于51单片机的P0口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接的是51单片机的其他IO口,没有限流电阻是不合理的,一定要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你提的问题的话,LED导通后的电流是由Vcc通过外接的上拉电阻和这个端口内部的上拉电阻并联提供的,此时端口的电位被钳位在低电平,但单片机输出是往锁存器里写0或1的逻辑,因为写1指令使内部锁存器始终为高,所以认为单片机输出高电平。但如果执行一条读指令,判断的是引脚的状态,因为被led嵌位那就是输入为低了,那么读到的就是0。也就是说,输出为高,输入为低。“单片机P口接了上拉电阻靠高电平来点亮LED”,是指在P口接一个上拉电阻到Vcc,同时接LED正极,LED负极接地吗?如果是这样,不妥。上拉电阻在此没有用,不需要,有害。P口输出低电平时,将LED“短路”,不亮。同时,有一个“灌电流”自Vcc经上拉电阻进入P口,做的是无用功。P口输出高电平时,应该接近Vcc。LED的正向电压一般2~3V。由于是直接接了LED的正极,又没有限流电阻,本该会有很大的电流,但是P口的负载能力有限,输出的高电平被拉低了,所以没有出现过大的电流。但是,对P口和LED都是不利的。这时的上拉电阻只是起到帮助P口为LED供电的作用。但是,上拉电阻一般数值较大,作用甚微。“这时有电流流进P口么?”---没有,相反是“流出”,称为“拉电流”。一般I/O口的低电平负载能力都高于高电平负载能力,所以应尽量使用P口低电平时点亮LED。这样的电路接法是:P口接LED负极,LED正极经限流电阻接Vcc.如果感觉LED点亮和所处理的事件有效似乎相反的话,程序中在写端口时取反就行了,这在MCU中是易如反掌的事。为了让MCU“轻松”地工作,最好是不要用足它的负载能力,也就是外接驱动三极管等。同时也解决了反相的问题。实践中有由于MCU负载过重而导致逻辑紊乱的实例。这里的上拉电阻和电源VCC相连,其作用是为了提高抗干扰的能力,保证在开关没有被按下时,P3.0的输入电平维持在高电平。如果开关被按下,那么P3.0就是低电平了,这样就不会出现误判断。如果P3.0不接上拉电阻,P3.0引脚有可能受到干扰,而出现瞬间的低电平,这样就会发生误判断了。Thanks一楼说的不错,上拉电阻值可以是4.7k 10k,,不能太小弄个几Ω,按说不用上拉电阻都可以的 因为AT89S52单片机的话就是P0口是集电极开路输出...其他三口内部都有上拉电阻.......这里是用来作为中断源的 .....所以还是做好接一个上拉电阻......这里根本就没有要驱动的东西 所以上拉电阻一般选择10K或者100K都可以 的
文章TAG:
单片机按键上拉电阻为多少单片机 按键 上拉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