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pcb板1mm线宽35um厚多大电流

我在哪里看到过,1OZ的板,12MIL 1A 2Oz的板是7MIL 1A

pcb板1mm线宽35um厚多大电流

2,pcb图线宽1mil可通过多大电流

1.一般PCB板的 铜箔厚度 为35um,线条宽度为1mm时,那末线条的横切面的面积为0.035平方毫米,通常取电流密度30A/平方毫米,所以,每毫米线宽可以流过1A电流。1Mil=千分之一英寸,约等于0.00254厘米=0.0254毫米那么则是0.0254A 的电流。1MIL的线宽太小了,一般可以设置为10,还有看你是什么信号。科学上把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通常用字母 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安德烈·玛丽·安培),1775年—1836年,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简称“安”,符号 “A”,也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 电流。电源的电动势形成了电压,继而产生了电场力,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处于电微安(μA)1A=1 000mA=1 000 000μA,电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流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微观表达式I=nesv,n为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e为电子的电荷量,s为导体横截面积,v为电荷速度。大自然有很多种承载电荷的载子,例如,导电体内可移动的电子、电解液内的离子、等离子体内的电子和离子、强子内的夸克。这些载子的移动,形成了电流。

pcb图线宽1mil可通过多大电流

3,PCB线宽和电流关系怎么计算

到百度文库里,搜索“PCB线宽和电流关系”,就可以找到答案的,这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经验值。
1oz铜厚时,40mil(1mm)线宽约过1a的电流,按这个去算即可!

PCB线宽和电流关系怎么计算

4,请问谁知道PCB板中1MM宽的走线能过多大的电流计算公式是什么百度

有几点需要说明:1、PCB通过电流的能力与线宽和铜箔厚度(有时候按照盎司来计算,也就是1平方米的覆铜板上的铜的质量,常见的有0.5oz,1oz,2oz,3oz,对应的铜箔厚度分别是18um,35um,70um,105um;现实中如果不说明,默认值是0.5oz,也就是18um,所以二楼的说法有误,常见的不可能有0.5mm那么厚,否则卖出来的电路板是天价了,应改为0.5oz还差不多)严重有关,你没有提出铜箔厚度,严格的说,这道题是没有答案的。2、走线宽度、铜箔厚度与允许的电流强度之间的关系没有计算公式,而是根据一张图上的曲线查出来的,而这条曲线是根据实验实测获得,网上有份资料叫:印制导线温升与导线宽度和负载电流之间的关系(pdf格式),里面可以参考。3、根据2里面的资料显示,理论上,1oz电路板,1mm线宽的导线在通过2.3A的电流时,温升会达到10摄氏度。4、网上经验公式:对于1oz的印制板,1mm线宽通过电流的经验值约为1A。但不是说2mm,1oz或1mm,2oz的板就能走2A的电流,因为这里是非线性的关系。5、有些不怕烫的公司会按照1楼所说,1oz/1mm走3A的电流,不过个人不推荐这么做。 6、国防工业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本关于电子电路抗干扰技术的书,里面提到载流量与线宽的关系,认为铜箔的载流量除了与铜箔厚度和线宽有关外,还与铜箔的散热情况有关,而这个散热情况与电路板上的元器件种类、数量、散热条件有关,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以下经验公式,对于1oz的电路板,线宽与电流关系经验公式选择0.15*W(A),W为线宽(mm),从这里计算得到的结果是1mm,1oz通过电流约0.15A。

5,我画PCB图有350mA电流需要计算电路线宽是多少请问怎样计

35um这是一般PCB材料的基铜厚度,这样做出来的成品铜厚都在70um左右1mm宽的线大概能过2A的电流
到百度文库里,搜索“pcb线宽和电流关系”,就可以找到答案的,这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经验值。
其实不用非常精确,经验值,如果有可能尽量宽。可参考下面文章关于电流线宽关系http://www.mcufan.com/article/pcb-current.pdf

6,pcb中线宽过孔的大小与通多大电流之间的关系

PCB走线宽度与电流的关系与PCB铜皮厚度有直接的关系。线条宽度问题其实就是铜布线的横截面积对应的电流大小的关系。因为PCB上的铜皮表面积非常大,比较利于散热,所以PCB布线的过电流能力远大于铜导线。一1Oz厚度的铜皮为例:(IPC标准)1A需要的布线宽度为12mil(表层走线),内层走线约为30mil。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PCB制造工艺的公差(国内PCB板材偷工减料现象比较普遍),产品的可靠性等等因素。所以应留有较大余量。简单的计算方式为:1Oz厚度的铜皮,1mm线宽的过电流能力为1A。(温升10℃)如果允许的温升比较高,又有良好的通风散热,可以减少至0.6-0.7mm。至于过孔,也与工艺有关。过孔的电镀铜厚度是比较关键的。在电镀铜厚度为20μm;1mm内径时,产生10℃温升的电流为3.7A。(这个是国际标准给出的数据)在实际使用时,充分考虑国内偷工减料的情况以及可靠性,减半设计应该就可以了。过孔, 在线路板中,一条线路从板的一面跳到另一面,连接两条连线的孔也叫过孔(区别于焊盘,边上没有助焊层。)过孔也称金属化孔,在双面板和多层板中,为连通各层之间的印制导线,在各层需要连通的导线的交汇处钻上一个公共孔,即过孔,在工艺上,过孔的孔壁圆柱面上用化学沉积的方法镀上一层金属,用以连通中间各层需要连通的铜箔,而过孔的上下两面做成圆形焊盘形状,过孔的参数主要有孔的外径和钻孔尺寸。过孔不仅可以是通孔,还可以是掩埋式。所谓通孔式过孔是指穿通所有敷铜层的过孔;掩埋式过孔则仅穿通中间几个敷铜层面,仿佛被其它敷铜层掩埋起来。图4-4为六层板的过孔剖面图,包括顶层、电源层、中间1层、中间2层、地线层和底层。过孔也称金属化孔,在双面板和多层板中,为连通各层之间的印制导线,在各层需要连通的导线的交汇处钻上一个公共孔,即过孔,在工艺上,过孔的孔壁圆柱面上用化学沉积的方法镀上一层金属,用以连通中间各层需要连通的铜箔,而过孔的上下两面做成圆形焊盘形状,过孔的参数主要有孔的外径和钻孔尺寸。过孔不仅可以是通孔,还可以是掩埋式。所谓通孔式过孔是指穿通所有敷铜层的过孔;掩埋式过孔则仅穿通中间几个敷铜层面,仿佛被其它敷铜层掩埋起来。图4-4为六层板的过孔剖面图,包括顶层、电源层、中间1层、中间2层、地线层和底层。寄生电容孔本身存在着对地的寄生电容,如果已知过孔在铺地层上的隔离孔直径为D2, 过孔焊盘的直径为D1,PCB 板的厚度为T, 板基材介电常数为ε, 则过孔的寄生电容大小近似于:C=1.41εTD1/(D2-D1)过孔的寄生电容会给电路造成的主要影响是延长了信号的上升时间,降低了电路的速度。举例来说,对于一块厚度为50Mil 的PCB 板,如果使用内径为10Mil ,焊盘直径为20Mil 的过孔,焊盘与地铺铜区的距离为32Mil, 则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公式近似算出过孔的寄生电容大致是:C=1.41x4.4x0.050x0.020/(0.032-0.020)=0.517pF,这部分电容引起的上升时间变化量为:T10-90=2.2C(Z0/2)=2.2x0.517x(55/2)=31.28ps 。从这些数值可以看出,尽管单个过孔的寄生电容引起的上升延变缓的效用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走线中多次使用过孔进行层间的切换,设计者还是要慎重考虑的。寄生电感同样,过孔存在寄生电容的同时也存在着寄生电感,在高速数字电路的设计中,过孔的寄生电感带来的危害往往大于寄生电容的影响。它的寄生串联电感会削弱旁路电容的贡献,减弱整个电源系统的滤波效用。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简单地计算一个过孔近似的寄生电感:L=5.08h[ln(4h/d)+1]其中L 指过孔的电感,h 是过孔的长度,d 是中心钻孔的直径。从式中可以看出,过孔的直径对电感的影响较小,而对电感影响最大的是过孔的长度。仍然采用上面的例子,可以计算出过孔的电感为:L=5.08x0.050[ln(4x0.050/0.010)+1]=1.015nH 。如果信号的上升时间是1ns ,那么其等效阻抗大小为:XL=πL/T10-90=3.19Ω。这样的阻抗在有高频电流的通过已经不能够被忽略,特别要注意,旁路电容在连接电源层和地层的时候需要通过两个过孔,这样过孔的寄生电感就会成倍增加。 高速PCB 中的过孔设计通过上面对过孔寄生特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高速PCB 设计中,看似简单的过孔往往也会给电路的设计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为了减小过孔的寄生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设计中可以尽量做到:1.从成本和信号质量两方面考虑,选择合理尺寸的过孔大小。比如对6-10层的内存模块PCB 设计来说,选用10/20Mil(钻孔/焊盘)的过孔较好,对于一些高密度的小尺寸的板子,也可以尝试使用8/18Mil的过孔。目前技术条件下,很难使用更小尺寸的过孔了。对于电源或地线的过孔则可以考虑使用较大尺寸,以减小阻抗。2.上面讨论的两个公式可以得出,使用较薄的PCB 板有利于减小过孔的两种寄生参数。3.PCB 板上的信号走线尽量不换层,也就是说尽量不要使用不必要的过孔。4.电源和地的管脚要就近打过孔,过孔和管脚之间的引线越短越好,因为它们会导致电感的增加。同时电源和地的引线要尽可能粗,以减少阻抗。5.在信号换层的过孔附近放置一些接地的过孔,以便为信号提供最近的回路。甚至可以在PCB 板上大量放置一些多余的接地过孔。

7,关于PCB中铜箔宽度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电流所需要的铜箔跟宽度和铜箔的厚度以及它的温升都有关系的。一般按1A/mm/oZ计算。 http://www.circuitcalculator.com/wordpress/2006/01/31/pcb-trace-width-calculator/ 这个网站可以计算。
那要看敷铜的厚度,你可以用厚度x线宽,计算出截面,但是这样的截面一般要比普通导线大2倍,以为散热面大了,由于交流有集肤效应,所以这样有给更多的表面积。一般pcb不让功率大的元件走铜箔的。1mm≈40mil
一般按照1A/mm宽度计算当然是有关系的,一般按照30A/平方毫米估算出来的,由于一般无特殊要求做出来的电路板都是35微米厚,所以会有1A/mm宽度值

8,pcb线宽与电流的关系网上看了很多资料感觉不怎么懂一般

可以这么计算:算宽度先计算Track的截面积,大部分PCB的铜箔厚度为35um(不确定的话可以问PCB厂家)它乘上线宽就是截面积,注意换算成平方毫米。 有一个电流密度经验值,为15~25安培/平方毫米。把它称上截面积就得到通流容量。I=KT0.44A0.75 (K为修正系数,一般覆铜线在内层时取0.024,在外层时取0.048T为最大温升,单位为摄氏度(铜的熔点是1060℃)A为覆铜截面积,单位为平方MIL(不是毫米mm,注意是square mil.)I为容许的最大电流,单位为安培(amp)一般 10mil=0.010inch=0.254可为 1A,250MIL=6.35mm, 为 8.3A具体有个表:PCB走线宽度和电流关系不同厚度不同宽度的铜箔的载流量见下表:铜皮厚度35um 铜皮厚度50um 铜皮厚度70um 铜皮t=10 铜皮t=10 铜皮t=10电流A 宽度mm 电流A 宽度mm 电流A 宽度mm6.00 2.50 5.10 2.50 4.50 2.505.10 2.00 4.30 2.00 4.00 2.004.20 1.50 3.50 1.50 3.20 1.503.60 1.20 3.00 1.20 2 .70 1.203.20 1.00 2.60 1.00 2.30 1.002.80 0.80 2.40 0.80 2.00 0.802.30 0.60 1.90 0.60 1.60 0.602.00 0.50 1.70 0.50 1.35 0.501.70 0.40 1.35 0.40 1.10 0.401.30 0.30 1.10 0.30 0.80 0.300.90 0.20 0.70 0.20 0.55 0.200.70 0.15 0.50 0.15 0.20 0.1510A的自己计算下吧,大概是4.5mm一般PCB大于3A电流时,要覆铜,在贴片时要镀锡以便加大面积。

文章TAG:pcb中1mm宽过多少电流1mm  过多  多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