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地覆铜间距多少,dxp2004覆铜时与GND 间隙05mm怎么设置
来源:整理 编辑:亚灵电子网 2023-08-23 21:13:38
1,dxp2004覆铜时与GND 间隙05mm怎么设置
按D、R,在electrical下的Clearance项,将First object matches点网络(Net)设为GND,将Minimum clearance 改为0.5mm
2,PCB双面板覆铜2oz的话线宽线距得多少mm
我司这样的中端工艺能力,2盎司铜厚的线宽/间距需要:5/5,这是极限,需要加收费用的。如果不想加收费用,设计用6/6以上,间距越大越好。其他小厂间距都比较大。

3,新手请假PCB铺铜的问题
你把三个地设置成不同的网络,如参考地(GND)、数字地(DGND)、模拟地(AGND)、电源地(WGND)等,铺铜时分别接到不同网络的地上,分块铺铜,就不会把所有的地都连成一片。覆铜的安全间距一般为0.5mm, 但是如果你设计的pcb板性能要求不是很高 安全间距也可以设为0.35mm,板允许的话,也可以设计大一点,
4,PCB铺铜时网格线宽和间距是一般多少 比如普通的单片机学习板一般是
线宽根据电流大小来定——10mil:0.5A 20mil:0.7A 25mil:0.9A 30mil:1.1A 50mil:1.5A 75mil:2A通常设为15mil。最小钻孔不小于10mil(通常为12mil/0.3mm),焊盘单边起码要比孔大8mil,所以一般焊盘不小于28mil(通常取32mil)。每个进程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可以是字符串,也可以是一个数字。UNIX系统中就是一个整型数。在进程创建时由系统赋予。进程标识符用于唯一的标识一个进程。一个进程通常有以下两种标识符。内部标识符:为了方便系统使用而设置的。在所有的OS中,都为每一个进程赋予一个唯一的整数,作为内部标识符。它通常就是一个进程的符号,为了描述进程的家族关系,还应该设置父进程标识符以及子进程标识符。还可以设置用户标识符,来指示该进程由哪个用户拥有。扩展资料:PCB进程控制块是进程的静态描述,由PCB、有关程序段和该程序段对其进行操作的数据结构集三部分组成。在Unix或类Unix系统中,进程是由进程控制块,进程执行的程序,进程执行时所用数据,进程运行使用的工作区组成。其中进程控制块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进程控制块是用来描述进程的当前状态,本身特性的数据结构,是进程中组成的最关键部分,其中含有描述进程信息和控制信息,是进程的集中特性反映,是操作系统对进程具体进行识别和控制的依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CB
5,protel里面覆铜怎么设置与导线的间距宽度
在Desige_Rules_Routing中设置,点Clearance Constraint项,点Add...按键增加一项间距规则,在上一个Fitter Kind中选Net,在Net中选覆铜的网络名(GND),在右侧的minium Clearance中输入你需的间距参数,确认OK。点击Desing Rules出现Clearance Boird 双击然后修改距离
6,如何解决PCB附铜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在高频情况下,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的分布电容会起作用,当长度大于噪声频率相应波长的1/20时,就会产生天线效应,噪声就会通过布线向外发射,如果在电路板厂的PCB中存在不良接地的覆铜,覆铜就成了传播噪音的工具,因此,在高频电路中,千万不要认为,把地线的某个地方接了地,这就是“地线”,一定要以小于λ/20的间距,在布线上打过孔,与多层板的地平面“良好接地”。如果把覆铜处理恰当了,覆铜不仅具有加大电流,还起了屏蔽干扰的双重作用。 在覆铜中,为了让覆铜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覆铜方面需要注意那些问题:1.如果PCB的地较多,有SGND、AGND、GND,等等,就要根据PCB板面位置的不同,分别以最主要的“地”作为基准参考来独立覆铜,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来覆铜自不多言,同时在覆铜之前,首先加粗相应的电源连线:5.0V、3.3V等等,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多个不同形状的多变形结构。 2.对不同地的单点连接,做法是通过0欧电阻或者磁珠或者电感连接。 3.晶振附近的覆铜,电路中的晶振为一高频发射源,做法是在环绕晶振覆铜,然后将晶振的外壳另行接地。 4.孤岛(死区)问题,如果觉得很大,那就定义个地过孔添加进去也费不了多大的事。 5.在开始布线时,应对地线一视同仁,走线的时候就应该把地线走好,不能依靠于覆铜后通过添加过孔来消除为连接的地引脚,这样的效果很不好。 6.在板子上最好不要有尖的角出现(《=180度),因为从电磁学的角度来讲,这就构成的一个发射天线!对于其他总会有一影响的只不过是大还是小而已,我建议使用圆弧的边沿线。 7.多层板中间层的布线空旷区域,不要覆铜。因为你很难做到让这个覆铜“良好接地”。 8.设备内部的金属,例如金属散热器、金属加固条等,一定要实现“良好接地”。 9.三端稳压器的散热金属块,一定要良好接地。晶振附近的接地隔离带,一定要良好接地。总之:PCB上的覆铜,如果接地问题处理好了,肯定是“利大于弊”,它能减少信号线的回流面积,减小信号对外的电磁干扰。大家都知道在高频情况下,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的分布电容会起作用,当长度大于噪声频率相应波长的1/20时,就会产生天线效应,噪声就会通过布线向外发射,如果在电路板厂的PCB中存在不良接地的覆铜,覆铜就成了传播噪音的工具,因此,在高频电路中,千万不要认为,把地线的某个地方接了地,这就是“地线”,一定要以小于λ/20的间距,在布线上打过孔,与多层板的地平面“良好接地”。如果把覆铜处理恰当了,覆铜不仅具有加大电流,还起了屏蔽干扰的双重作用。
7,对于高频电路PCB布线时覆铜的安全间隔设为多少合适
对于高频电路PcB设计要求小信号间0.1mm以上均可以、不含耦合因素。但对谐振、发射来讲就有铜泊之间安全距离要求,原则1mm间隔约1千V以内。另外还需考虑阻抗变化、寄生耦合、自激等向题。需专门问题专门处理。要根据电路的间隙和线宽,以及你选择的板材型号底铜都有关系, 如需要可以给我详细信息,或我提供白老的教材给你参考. pcbfox1@tom.com.高频电路PcB设计要求小信号间0.1mm以上均可以、不含耦合因素。但对谐振、发射来讲就有铜泊之间安全距离要求,原则1mm间隔约1千V以内。另外还需考虑阻抗变化、寄生耦合、自激等向题。在允许的情况下,距离尽量大,这样分布电容就小。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8,pcb 覆铜
覆铜可以降低一些干扰,但是不一定覆铜就是地线的,在覆铜的时候可以选择网络的,不同时候要求不同。而且双面板覆铜在覆铜的时候上层选用上层的网络,底层选用底层的网络,两者互不干扰的,在覆铜前要设置好线间距,一般在20mil左右,导线一般不和覆铜连在一起的(除了网络与覆铜网络一致的导线外)。1、用Aultium Designer打开一个还没覆铜的PCB。 2、在左下角的板层中,选择 顶层“Top-Layer”,如图: 3、在工具栏中选择覆铜图样(如图),或则按快捷键“P+G” 4、在弹出的面板中,设置覆铜的参数,如图: 5、设置好之后,点击“OK”退出,这时鼠标变成一个大的十字,如图: 6、沿着禁止布线层“Keep-Out-Layer”画一个矩形框,只需确定四个顶点,右击退出,系统会自动将起点和重点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框线。完成覆铜。如图:简单的说:双面板要会经钻孔,然后电镀会在孔壁上镀上铜就可以导电啦;覆铜那是原材料就有的,就是为了板面可导电;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我从事PCB技术工作4余年了,深夜回答你的问题,记得给分哦 我Q 408367666覆铜一般都是为了抗干扰和散热。一般都是覆GND。双面板两面都覆铜,把整个板子的GND连在一起了有些大电流的电路是不推荐覆铜的,要单独隔开。覆铜一般是电源和地,一为了减少干扰,二为了通过大电流,三也有散热的目的,另外你说说的双面板覆铜,覆铜可以选择网络的,一般就是地和电源。另外还要选择覆铜间距,当然这要看你的需求了。
9,请问三种覆铜分别有什么作用
敷铜作为PCB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不管是国产的青越锋PCB设计软件,还国外的一些Protel,PowerPCB都提供了智能敷铜功能,那么怎样才能敷好铜,我将自己一些想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给同行带来益处。 所谓覆铜,就是将PCB上闲置的空间作为基准面,然后用固体铜填充,这些铜区又称为灌铜。敷铜的意义在于,减小地线阻抗,提高抗干扰能力;降低压降,提高电源效率;与地线相连,还可以减小环路面积。也出于让PCB 焊接时尽可能不变形的目的,大部分PCB 生产厂家也会要求PCB 设计者在PCB 的空旷区域填充铜皮或者网格状的地线,敷铜如果处理的不当,那将得不赏失,究竟敷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大家都知道在高频情况下,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的分布电容会起作用,当长度大于噪声频率相应波长的1/20 时,就会产生天线效应,噪声就会通过布线向外发射,如果在PCB 中存在不良接地的敷铜话,敷铜就成了传播噪音的工具,因此,在高频电路中,千万不要认为,把地线的某个地方接了地,这就是“地线”,一定要以小于λ/20 的间距,在布线上打过孔,与多层板的地平面“良好接地”。如果把敷铜处理恰当了,敷铜不仅具有加大电流,还起了屏蔽干扰的双重作用。 敷铜一般有两种基本的方式,就是大面积的敷铜和网格铜,经常也有人问到,大面积覆铜好还是网格覆铜好,不好一概而论。为什么呢?大面积敷铜,具备了加大电流和屏蔽双重作用,但是大面积覆铜,如果过波峰焊时,板子就可能会翘起来,甚至会起泡。因此大面积敷铜,一般也会开几个槽,缓解铜箔起泡,单纯的网格敷铜主要还是屏蔽作用,加大电流的作用被降低了,从散热的角度说,网格有好处(它降低了铜的受热面)又起到了一定的电磁屏蔽的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网格是使由交错方向的走线组成的,我们知道对于电路来说,走线的宽度对于电路板的工作频率是有其相应的“电长度“的(实际尺寸除以工作频率对应的数字频率可得,具体可见相关书籍),当工作频率不是很高的时候,或许网格线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一旦电长度和工作频率匹配时,就非常糟糕了,你会发现电路根本就不能正常工作,到处都在发射干扰系统工作的信号。所以对于使用网格的同仁,我的建议是根据设计的电路板工作情况选择,不要死抱着一种东西不放。因此高频电路对抗干扰要求高的多用网格,低频电路有大电流的电路等常用完整的铺铜。 说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在敷铜中,为了让敷铜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那么敷铜方面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如果PCB的地较多,有SGND、AGND、GND,等等,就要根据PCB板面位置的不同,分别以最主要的“地”作为基准参考来独立覆铜,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来敷铜自不多言,同时在覆铜之前,首先加粗相应的电源连线:5.0V、3.3V等等,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多个不同形状的多变形结构。 2.对不同地的单点连接,做法是通过0欧电阻或者磁珠或者电感连接; 3.晶振附近的覆铜,电路中的晶振为一高频发射源,做法是在环绕晶振敷铜,然后将晶振的外壳另行接地。 4.孤岛(死区)问题,如果觉得很大,那就定义个地过孔添加进去也费不了多大的事。5.在开始布线时,应对地线一视同仁,走线的时候就应该把地线走好,不能依靠于覆铜后通过添加过孔来消除为连接的地引脚,这样的效果很不好。 6.在板子上最好不要有尖的角出现(《=180度),因为从电磁学的角度来讲,这就构成的一个发射天线!对于其他总会有一影响的只不过是大还是小而已,我建议使用圆弧的边沿线。 7.多层板中间层的布线空旷区域,不要敷铜。因为你很难做到让这个敷铜“良好接地”8.设备内部的金属,例如金属散热器、金属加固条等,一定要实现“良好接地”。 9.三端稳压器的散热金属块,一定要良好接地。 晶振附近的接地隔离带,一定要良好接地。总之:PCB 上的敷铜,如果接地问题处理好了,肯定是“利大于弊”,它能减少信号线的回流面积,减小信号对外的电磁干扰。
10,关于pcb板覆铜的问题新手刚接触画板子
覆铜主要是以地线为参考点,就是在你执行覆铜命令时,弹出的选择框图选择链接到网络为地线(GND),然后执行覆铜操作,这样你覆的铜只会对地线覆铜了,也就是地线连用一块铜皮连接,而其他信号线是不受铜皮干扰的。这里是硬件板块啊。。。你的问题我不懂,但感觉直接百度就有答案敷铜作为pcb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不管是国产的青越锋pcb设计软件,还国外的一些protel,powerpcb都提供了智能敷铜功能,那么怎样才能敷好铜,我将自己一些想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给同行带来益处。 所谓覆铜,就是将pcb上闲置的空间作为基准面,然后用固体铜填充,这些铜区又称为灌铜。敷铜的意义在于,减小地线阻抗,提高抗干扰能力;降低压降,提高电源效率;与地线相连,还可以减小环路面积。也出于让pcb 焊接时尽可能不变形的目的,大部分pcb 生产厂家也会要求pcb 设计者在pcb 的空旷区域填充铜皮或者网格状的地线,敷铜如果处理的不当,那将得不赏失,究竟敷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大家都知道在高频情况下,印刷电路板上的布线的分布电容会起作用,当长度大于噪声频率相应波长的1/20 时,就会产生天线效应,噪声就会通过布线向外发射,如果在pcb 中存在不良接地的敷铜话,敷铜就成了传播噪音的工具,因此,在高频电路中,千万不要认为,把地线的某个地方接了地,这就是“地线”,一定要以小于λ/20 的间距,在布线上打过孔,与多层板的地平面“良好接地”。如果把敷铜处理恰当了,敷铜不仅具有加大电流,还起了屏蔽干扰的双重作用。 敷铜一般有两种基本的方式,就是大面积的敷铜和网格铜,经常也有人问到,大面积覆铜好还是网格覆铜好,不好一概而论。为什么呢?大面积敷铜,具备了加大电流和屏蔽双重作用,但是大面积覆铜,如果过波峰焊时,板子就可能会翘起来,甚至会起泡。因此大面积敷铜,一般也会开几个槽,缓解铜箔起泡,单纯的网格敷铜主要还是屏蔽作用,加大电流的作用被降低了,从散热的角度说,网格有好处(它降低了铜的受热面)又起到了一定的电磁屏蔽的作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网格是使由交错方向的走线组成的,我们知道对于电路来说,走线的宽度对于电路板的工作频率是有其相应的“电长度“的(实际尺寸除以工作频率对应的数字频率可得,具体可见相关书籍),当工作频率不是很高的时候,或许网格线的作用不是很明显,一旦电长度和工作频率匹配时,就非常糟糕了,你会发现电路根本就不能正常工作,到处都在发射干扰系统工作的信号。所以对于使用网格的同仁,我的建议是根据设计的电路板工作情况选择,不要死抱着一种东西不放。因此高频电路对抗干扰要求高的多用网格,低频电路有大电流的电路等常用完整的铺铜。 说了这么多,那么我们在敷铜中,为了让敷铜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那么敷铜方面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如果pcb的地较多,有sgnd、agnd、gnd,等等,就要根据pcb板面位置的不同,分别以最主要的“地”作为基准参考来独立覆铜,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来敷铜自不多言,同时在覆铜之前,首先加粗相应的电源连线:5.0v、3.3v等等,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多个不同形状的多变形结构。 2.对不同地的单点连接,做法是通过0欧电阻或者磁珠或者电感连接; 3.晶振附近的覆铜,电路中的晶振为一高频发射源,做法是在环绕晶振敷铜,然后将晶振的外壳另行接地。 4.孤岛(死区)问题,如果觉得很大,那就定义个地过孔添加进去也费不了多大的事。5.在开始布线时,应对地线一视同仁,走线的时候就应该把地线走好,不能依靠于覆铜后通过添加过孔来消除为连接的地引脚,这样的效果很不好。 6.在板子上最好不要有尖的角出现(《=180度),因为从电磁学的角度来讲,这就构成的一个发射天线!对于其他总会有一影响的只不过是大还是小而已,我建议使用圆弧的边沿线。 7.多层板中间层的布线空旷区域,不要敷铜。因为你很难做到让这个敷铜“良好接地”8.设备内部的金属,例如金属散热器、金属加固条等,一定要实现“良好接地”。 9.三端稳压器的散热金属块,一定要良好接地。 晶振附近的接地隔离带,一定要良好接地。总之:pcb 上的敷铜,如果接地问题处理好了,肯定是“利大于弊”,它能减少信号线的回流面积,减小信号对外的电磁干扰。
文章TAG:
数字地覆铜间距多少数字 地覆 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