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址码长度二进制24位时其寻址范围是 多少MB

2的24次方=16777216=16M

地址码长度二进制24位时其寻址范围是 多少MB

2,单片机的位寻址范围是什么

几位的呀,几位就是2的几次方减1
51系列位寻址区20H~2FH,范围是00H--7FH

单片机的位寻址范围是什么

3,地址码长度二进制24位时其寻址范围是多少MB

2^24=16777216=16M,如果每次访问的存储单元是一个字节的话,其寻址范围就是16MB。
地址码长度为二进制24位时,其寻址范围是16mb.具体过程如下:2的10次方是1024b,也就是1kb,16m=16*1024*1024也就是2的24次方,所以24位时就是16mb.

地址码长度二进制24位时其寻址范围是多少MB

4,单片机中的位寻址谁能详细的给讲解一下啊

在单片机中集成有一位处理同的CPU有属于自己不同的指令,所以在单片机中有部分专门的位处理指令,其中部分位处理指令采用的寻址方式就为位寻址方式.而所谓的位寻址和一般的存储单元寻址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它的每个单元只能存储一个二进制位,每个位单元有一个位地址,要访问某个位单元,必须先找到该单元的位地址,找它的方式就叫位寻址方式了.比如在MCS51单片机里,它把内部RAM区的20H~2FH的16个字节作为位寻址区,每个字节8位,共有128个位单元,从20H字节单元的最低位开始位编址,而一般的起始地址都是从0开始,所以位地址为00~7FH.具体指令如 MOV C,04H中的源操作数为位寻址方式,访问的是字节单元20H的D4位也就是20H.4

5,如何理解32位存储器间接寻址

32位间接寻址的地址数据里包含了位的变量,也就是这个长度为32位的变量,0到2,这三个为是用来存储位寻址的变量;所以在按字节变量寻址的情况下,就要小心,不是直接把寻址开始的字节直接赋值给地址寄存器,而是左移动三位后再赋值给地址寄存器
因为第一个字节是操作码占了8位(一个字节),剩下的是操作数寻址了,所以是2的(32-8)次方,也就是2的24次方个字节。1. 直接寻址是一种基本的寻址方法,其特点是:在指令格式的地址的字段中直接指出操作数在内存的地址。2. 由于操作数的地址直接给出而不需要经过某种变换,所以称这种寻址方式为直接寻址方式。3. 在指令中直接给出参与运算的操作数及运算结果所存放的主存地址,即在指令中直接给出有效地址。

6,变量中的寻址方式

单片机中位寻址和字节寻址的区别如下:直接寻址,是把数据直接写入当前地址,或者把当前地址的内容读出如:MOVA,90H,就是把地址90H中的内容写入到寄存器A中。位寻址是位操作命令,写入和读出的是一个位bit变量。如:MOVC,7AH,就是把地址7AH中的内容写入位变量C,而内容只能是0、1.MOVC,2FH.2,就是把地址2FH中的第2位的内容写入到C变量。内容只能是0、1.一个字节由8位组成。例如:MOVA,00H和MOVC,00H,前者是将RAM中地址为00H的8位内容传递给A,后者是将位寻址区(20H-2FH)中的地址为00H的1位内容传递给C。这两个00H不是在同一个地址,
你可以直接理解为拿着名片(就是指针)找到那个人(就是地址)

7,16位寻址和30位寻址

直接用32位寄存器寻址也是可以的,只是intel考虑到方便、效率、安全等因素,还提供了其他寻址方式。为了与实模式下的段寄存器兼容,386除了段寄存器没有变还是16位的,其他寄存器都是32位的。"段:偏移"地址到"线性"地址的转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根据一定规则将"段"映射为一个"基址",即段的起始点。第二步是将"基址"加上"偏移"得到线性地址。在实模式与保护模式下,第一步的操作是不同的。实模式下16位的"段"到"基址"的映射规则就是乘以16,即左移4位,形成20位的基址,然后再加上16位或8位的偏移(指令的不同,偏移的长度有所不同)得到线性地址,而在实模式下线性地址与物理地址相同,可以直接用来访问内存。而在保护模式下,"段"到"基址"的映射是通过CPU中叫做描述符表的数据结构来进行的。描述符表中的每一条记录包含了一个段的基址,长度,类型,特权等级等信息,在描述符表中查找"段"所对应的记录,得到这个段的基址(32位),然后将基址加上偏移(32位,16位或8位),得到线性地址。如果没有开启页交换机制,那么线性地址就是物理地址;如果开启了页交换机制,那么还要通过页表将线性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才能使用。关于描述符表和分页交换机制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因为要通过查表才能确定"基址",会对性能产生影响,因此每个段寄存器除了可见的16位之外,还有一个不可见的32位"基址"部分,每次段寄存器的可见部分改变时,通过查表或计算产生的"基址"会记录在段寄存器的"基址"部分。如果下次使用时可见部分没有改变,则不用去再次查表或计算基址,直接从寄存器的"基址"部分直接拿来用就可以了。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段寄存器的不可见基址部分和线性地址的产生方式,理解了这些那么CPU的初始情况就好说了。系统复位时,CPU运行在实模式下,CS寄存器可见部分被初始化为F000H,EIP寄存器(IP寄存器的32位扩展,IP是EIP的低十六位)被初始化为0000FFF0H,注意,与一般实模式时不同的是,CS的不可见基址部分不是被初始化为F000H * 10H = F0000H,而是被初始化为 FFFF0000H,所以取指令时是用CS的"基址"部分加上EIP产生的第一条指令的地址是: ?FFFF0000H + ?0000FFF0H = FFFFFFF0H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CS的可见部分第一次被改变?(长跳转或远调用等)时结束,当CS被改变时,其基址部分就会按照正常的规则产生。因为CS的可见部分被初始化为F000H,因此像 jmp F000:aa00这样的指令并没有改变CS的可见部分,因此不会改写其"基址"部分,只有在CS可见部分装入与F000H不同的值,才会对"基址"部分进行重新计算。
a
为了向下兼容为了便于管理 保护模式下有分段分页两种模式

文章TAG:位寻址变量长度为多少位寻址  变量  长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