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D90拍摄路灯夜景白平衡色温设置为多少

一般路灯光线的色温为2700K,如果你想较为真实地拍摄色彩,可按此设置。

D90拍摄路灯夜景白平衡色温设置为多少

2,win10的夜间模式色温的调整问题

是的。这是调整夜间模式,不是调整光亮度。
个性化

win10的夜间模式色温的调整问题

3,尼康d810如果拍摄日落色温用多少才合适

一般是选择100左右,因为拍摄风景照片一般是野外,光线还是比较好的。如果是拍摄夜景,感光度就可以高一点,选择自动调整感光度的方法。如果感光度过高,在照片放大后容易出现噪点,图像的细腻度就差一点。
搜一下:尼康d810如果拍摄日落色温用多少才合适

尼康d810如果拍摄日落色温用多少才合适

4,拍夕阳的时候色温调到多少合适

绝大多数情况下,相机自动色温是可信的,手动调整应该在4500--5500之间。
一点建议:综合测光,宁可欠曝 不要过曝,景深可以根据画面主题的需要来确定,光圈是控制景深的重要参数,其大小的决定除了参考测光数据还要参考拍摄主题的距离来决定。至于色温也是根据你的需求来决定的 一般情况下建议设为自动,若有特殊需求可以手动设置。 最后各种参数的设置都得依据当时的环境状况来决定。如果是新手建议先从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来进行学习。

5,室内摄影色温应该设多少

室内摄影,色温要5000-5500 K。色温是照明光学中用于定义光源颜色的一个物理量。即把某个黑体加热到一个温度,其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这个黑体加热的温度称之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其单位用“K”(开尔文温度单位)表示。
室内摄影,色温要5000-5500 k。人 工 光 自 然 光 光 源 色温(k) 光源 色温(k) 蜡烛光 1900 日出日落 1850 煤油灯 2000 日出日落前半小时 2350 普通民用灯泡 2650 9时至15时 5500 碘钨灯 3200 9时至15时后 5000-4800 钨丝灯 3200 平均日光 5500 照像强光灯 3400 夏季中午直射光 5800 镝灯 5500 秋季中午直射光 6000-6500 万次闪光灯 5000--6000 蓝天阴影中 12500

6,拍夜景色温如何调

拍摄夜景最重要的是相机的稳定—建议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能最大限度减少因手动释放快门产生的震动!对夜景的拍摄,在使用单反相机时,一般多使用慢速快门:对相对静止的景物最好使用“B”门进行长时间曝光(物距无穷远、F11、中央重点测光),如果是瀑布或是流动的水景,要根据自己想得到的效果在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显示虚化和雾化的水质就用“B”门,可将曝光时间选择在1~3秒或更长时间,光圈用F11就可以得到足够的景深了;如果拍摄焰火,突出焰火的辉煌,你可以采用多次曝光方式:选取焰火出现的固定区域,尽量使用镜头的广角到中焦,物距无穷远、光圈F8~11,运用多次曝光时要进行曝光补偿(减0.5~1.5档)才可以得到精美辉煌的烟花照片;当然,如果是特写,就得准确判断焰火升空的大体位置(准确更好),在烟花绽放前一秒就释放快门,3~5秒后关闭快门(F8~11、B门、无穷远)就可以得到烟花绽放的图片了!夜景的拍摄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拍摄技巧,希望你在实际中有更大的收获——希望能带给你帮助~~追问:请问拍摄的“降噪”是什么,还有曝光的多照片会怎样呢???少又怎样??快门是怎样影响照片的???嘻嘻,不好意思,我是菜鸟。。。。回答:照片出现类似“雪花点”的东东,在数码业界称为“噪点”:1、数码相机噪点:主要是指CCD(CMOS)将光线作为接收信号接收并输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图像中的粗糙部分,也指图像中不该出现的外来像素,通常由电子干扰产生。看起来就像图像被弄脏了,布满一些细小的糙点。我们平时所拍摄的数码照片如果用个人电脑将拍摄到的高画质图像缩小以后再看的话,也许就注意不到。不过,如果将原图像放大,那么就会出现本来没有的颜色(假色),这种假色就是图像噪音。 2、数码相机燥点:CCD和CMOS感光元件都存在有热稳定性的问题,就是对成象的质量和温度有关,如果机机的温度升高,噪音信号过强,会在画面上不应该有的地方形成杂色的斑点即“燥点”。各个品牌各种型号的相机对燥点的控制能力也不尽相同,同一型号怕相机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也有些相机有降燥功能。但燥点问题是现在所有DC都没能完全克服的问题(调高感光度(ISO),特别是夜间拍摄、长时间曝光、或相机温度升高时)表现更突出。
D90,拍摄路灯夜景,白平衡色温设置为多少?摄影上讲的色温是不是就是白平衡啊?说拍海景要把色温调4...拍摄影作业怎么调高低色温?色温调什么颜色单反怎么拍夜景,怎么调光圈和快门更多相关问题>>查看"照相机/摄像机"分类更多问题回顶部↑用百度知道APP,更省60%流量登录

7,关于摄影色温的问题

LZ前面的理解某种意义上是对的,但只是数码相机白平衡的概念,机器中的色温是白平衡,色温数值与现实中的色温恰好是相反的,数值越低照片越偏蓝,数值越高照片越偏红。资料上说烛光的色温大概是1900K指的是实际色温。
色温数值越大即影调越偏蓝 数值越小则影调越偏暖。你理解反了,3200k基本正常。
这个问题我昨天给一个朋友解释了半天,确实有点抽象,试答如下:摄影中说的色温一般是指环境光源的色温,对于黄种人的肉眼而言,5500K左右为白光,色温越低光色越偏暖(黄、红),越高月偏冷(蓝、紫)。而楼主所说的现象也是正确的,在相机上,白平衡(注意“白平衡”这个词,下面会解释)设置越低,照片越偏蓝,越高则越偏黄,这就要搞清楚白平衡的概念:白平衡的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试想,如果在黄色(色温低,设为3000K)的光源下,白色物体会呈现黄色,这时如果相机白平衡设置成5200K的日光,拍出来的物体就会偏黄;而如果降低为3000K,那么拍摄出来的白色物体就会被还原成白色(注意,就是比原来偏黄的照片要偏蓝了),因此楼主得出了“色温数值越大即影调越偏暖 数值越小则影调越偏蓝”的结论。总的来说,要分清楚的是光源的颜色是色温本身;而相机的白平衡目的却是纠正光源颜色引起的偏色,于是看到相反的拍摄结果也就可以理解了。
摘自 新浪博客的一段文字白平衡是数码相机的一个极重要概念。所谓白平衡(英文名称为White Balance),就是数码相机对白色物体的还原。当我们用肉眼观看这大千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的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白色物体,感到它仍然是白的。这是由于人类从出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人的大脑已经对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的彩色还原有了适应性。但是,作为数码相机,可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CCD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数码相机彩色还原失真。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太阳光是白色的,已知直射日光的色温是5200K左右,白炽灯的色温是3000K左右。用传统相机的日光片拍摄时,白炽灯光由于色温太低,所以偏黄偏红。所以通常现场光线的色温低于相机设定的色温时,往往偏黄偏红,现场光线的色温高于相机设定时,就会偏蓝。传统胶片机相拍摄时,色温问题不容易掌握,通常用不同类型的胶片来解决。例如有日光型、灯光型胶片之分,或者用转换多种色温滤镜的方法来调整,操作起来较麻烦。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装置就是根据色温的不同,调节感光材料(CCD)的各个色彩应强度,使色彩平衡。由于白色的物体在不同的光照下人眼也能把它确认为白色,所以,白色就作为确认其他色彩是否平衡的标准,或者是说当白色正确地反映成白色时,其他的色彩也就正确了,平衡了。这就是白平衡的含义。数码相机就是预设了几种光源的色温,来适应不同的光源要求。一般家用数码相机有白炽灯(约3000K色温)、荧光灯(4200K色温)、直射日光(约5200K色温)、闪光灯(约5400K色温)、多云(约6000K色温)、阴影(约8000K色温)几种模式。当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只要设定在相应的白平衡位置,就可以得到自然色彩的准确还原。而且一般数码相机还有自动白平衡设置,可以适应大部分光源色温。但是遇到现场光源复杂时,相机自动白平衡判断也容易失误,我们可以通过CCD观看结果,用手动来调节。当你用手动白平衡设定时,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用一张白纸,让相机取景完全充满白纸,设定在手动白平衡功能上,按相机说明书操作做一遍就可以设定完成,在现场特定的光源下就可以把白色还原正确了。一般白平衡有多种模式,适应不同的场景拍摄,如:自动白平衡、钨光白平衡、荧光白平衡、室内白平衡、手动调节。自动白平衡自动白平衡通常为数码相机的默认设置,相机中有一结构复杂的矩形图,它可决定画面中的白平衡基准点,以此来达到白平衡调校。这种自动白平衡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光线下拍摄时,效果较差,而在多云天气下,许多自动白平衡系统的效果极差,它可能会导致偏蓝。钨光白平衡钨光白平衡也称为“白炽光”或者“室内光”。设置一般用于由灯泡照明的环境中(如家中)当相机的白平衡系统知道将不用闪光灯在这种环境中拍摄时,它就会开始决定白平衡的位置,不使用闪光灯在室内拍照时,一定要使用这个设置。荧光白平衡适合在荧光灯下作白平衡调节,因为荧光的类型有很多种,如冷白和暖白,因而有些相机不只一种荧光白平衡调节。各个地方使用的荧光灯不同,因而“荧光”设置也不一样,摄影师必须确定照明是哪种“荧光”,使相机进行效果最佳的白平衡设置。在所有的设置当中,“荧光”设置是最难决定的,例如有一些办公室和学校里使用多种荧光类型的组合,这里的“荧光”设置就非常难以处理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试拍”了室内白平衡室内白平衡或称为多云、阴天白平衡,适合把昏暗处的光线调置原色状态。并不是所有的数码相机都有这种白平衡设置,一般来说,白平衡系统在室外情况时处于最优状态,无需这些设置。但有些制造商在相机上添加了这些特别的白平衡设置,这些白平衡的使用依相机的不同而不同。 手动调节这种白平衡在不同地方有各不相同的名称,它们描述的是某些普通灯光情况下的白平衡设置。一般来说,用户需要给相机指出白平衡的基准点,即在画面中哪一个“白色”物体作为白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白色”,譬如不同的白纸会有不同的白色,有些白纸可能稍微偏黄些,有些白纸可能稍稍偏白,而且光线会影响我们对“白色”色感,那么怎样确定“真正的白色”?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方法是随身携带一张标准的白色的纸,拍摄时拿出来比较一下被摄体就行了。这个方法的效果非常好,那么在室内拍摄中很难决定此种设置时,不妨根据“参照”白纸设置白平衡。在没有白纸的时候,让相机对准眼球认为是白色的物体进行调节。
环境色温低于白平衡色温所拍摄的画面会偏红,环境色温高于拍平衡色温拍摄的画面会偏蓝,发生这两种情况都应该进行白平衡的调整,调整白平衡时应该在实际拍摄环境下进行调整。

文章TAG:夜景延时色温设置多少夜景  延时  色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