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m8内部上拉电阻是多大的

和温度,电源电压的关系不小啊
t

stm8内部上拉电阻是多大的

2,stc89c52单片机内部上拉电阻为多大

4.7K为最佳,上啦若太大,没有驱动能力,上拉若太小,输出阻抗太大。

stc89c52单片机内部上拉电阻为多大

3,stm32 GPIO 内部上拉电阻 多大

上下拉只在io口设为输入时起作用
几十K吧 具体看数据手册

stm32 GPIO 内部上拉电阻 多大

4,单片机中的上拉电阻一般取多大

如果只是拉高电平,一般10K,如果是为了驱动NPN三极管最好用1K左右的,如果是驱动共阴数码管,可以用510的,不宜再小了。

5,74LS00门电路输出端的内部上拉电阻大概为多少

74LS00输出结构不是集电极开路加上拉,而是图腾柱输出结构。
为了让它能产生准确的输出信号呀。也就是说你的plc是低有效的输出。

6,单片机键盘电路的上拉电阻一般加多大的

51单片机I/O口都是开漏输出,P1~P4都内置弱上拉电阻,(为了输出1时能拉高输出电平),P0口没内置上拉,但用作普通I/O口时必须外接弱上拉电阻,单片机键盘都不一定要用上拉电阻,因为加的话性能也稳定不了多少,加的话就加4.7K/5.1K/10K吧,不能太小,防止灌电流过大。注:按键的程序上一般会有10MS左右的消抖。

7,如何测量单片机内部上拉下拉电阻阻值

单片机内部上拉(下拉)电阻,并不是纯电阻的,所以,是不能测量出来的。实质上是MOS管,它的等效电阻是变的,与外部引脚的负载有关。再说了,所谓的要测量阻值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8,STC8A8K怎样设置内部上拉电阻程序

看STC8手册。配置I/O口里有说明,通过PnM0和PnM1这两个8位的寄存器来设置I/O口的类型,两个寄存器的每位组合方式对应着每组8个I/O口。
//P1.2为例 P_SW2 = 0x80; //访问这些寄存器,需先将P_SW2的BIT7设置为1,才可正常读写 P1PU = 0x04; //P1.2 内部上拉4.1K电阻 P_SW2 = 0x00;本人亲自测试过可以。4.1K上拉电阻
设置个全局变量,放在键盘识别函数中,并把它设定为用后自加。 这样每次按下按键时调用键盘函数时候它就会自加,到时候调出来显示就可以了 例如:unsigned char num=0;(如果你的num可能大于255的话就用int)unsigned char keyscan(void) //键盘输入函数{unsigned char key;……省略……return key;num ;} main(){unsigned char key;…………key=keyscan();…………}楼上主程序似乎太臃肿了,键盘扫描最好还是写成函数形式。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9,单片机内部上拉电阻

1、51单片机P2上拉电阻不需设置,输出时自动有效。AVR的上拉是要设置的。2、51的IO口高电平输出能力极弱。仅有0.08mA.完全不足以直接驱动数码管。其他数字集成电路芯片大多也有类似问题。建议采用低电平也就是灌电流驱动,能力不够时用PNP三极管协助。
这个问题我也是初学者,但我遇到你类似的问题。如果你想用单片机驱动数码管时,输出电流一般是不够的。我那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使用7407驱动,如果还是不够的话还可以接一个8550的三极管。这样连在一起的话就没什么问题了。
上拉电阻还要编程启用?那可能是我见识的少,我们用的单片机是硬件连接的上拉电阻,不用软件启用啊…另外一般单片机IO口电流可达20mA数码管就是发光二极管,可以直接驱动,要加限流电阻保护。用锁存器是不是为了增加驱动能力,而是避免干扰。在这个问题中,单片机自己驱动能力够用。
这个要看数码管的功率的你需要查看单片机的说明(PDF),查看引脚的最大输出电流。小的数码管能够驱动,大一点的就不行了。另:你说的是51系列单片机吧,51的单片机的上拉不需要控制,直接就是有效的(不是都有,注意)。另外也可以自己在外部焊一个上去~这样解决很干脆~
单片机内部上拉(下拉)电阻,并不是纯电阻的,所以,是不能测量出来的。实质上是mos管,它的等效电阻是变的,与外部引脚的负载有关。再说了,所谓的要测量阻值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10,51单片机关于上拉电阻问题

51单片机的P0口在输出1(高电平)时其实是高阻态,也就是输出电阻无穷大,相当于断开。高阻态显然不能向外提供电流,所以加一个上拉电阻从Vcc取电流,此时单片不给LED提供电流,全部电流由Vcc提供。由于P0口输出1时是高阻态,IO口的电位不会被钳位(你可以把它理解成LED与IO没有连接)。P0口输出0时,Vcc通过上拉电阻往单片机灌电流,在电阻上有5V的压降,与输出的逻辑电平0没有矛盾。51单片机除P0外的其他IO口一般不需要接上拉电阻,但一定要在IO口和LED间接一个几百欧到1k左右的限流电阻,在LED导通时,由于有电流流经电阻,电阻上有压降,LED导通后压降一般在1.6V到3V不等(不会是0.7V),加上电阻上的压降,IO口上电压就可以达到5V,这与单片机输出的高电平没有矛盾。(事实上限流电阻的大小就是这么确定的,LED电流一般是几mA)如果是其它单片机,如AVR或者PIC,IO口的结构可能不同,具体电路也就不同。但不管什么单片机,一般是不用IO直接驱动功率器件的,而是另外加一个驱动芯片,由单片机提供逻辑电平(几乎没有电流),驱动芯片提供功率(较大电流)。总的来说,你图上画的用于51单片机的P0口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接的是51单片机的其他IO口,没有限流电阻是不合理的,一定要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你提的问题的话,LED导通后的电流是由Vcc通过外接的上拉电阻和这个端口内部的上拉电阻并联提供的,此时端口的电位被钳位在低电平,但单片机输出是往锁存器里写0或1的逻辑,因为写1指令使内部锁存器始终为高,所以认为单片机输出高电平。但如果执行一条读指令,判断的是引脚的状态,因为被led嵌位那就是输入为低了,那么读到的就是0。也就是说,输出为高,输入为低。
“单片机P口接了上拉电阻靠高电平来点亮LED”,是指在P口接一个上拉电阻到Vcc,同时接LED正极,LED负极接地吗?如果是这样,不妥。上拉电阻在此没有用,不需要,有害。P口输出低电平时,将LED“短路”,不亮。同时,有一个“灌电流”自Vcc经上拉电阻进入P口,做的是无用功。P口输出高电平时,应该接近Vcc。LED的正向电压一般2~3V。由于是直接接了LED的正极,又没有限流电阻,本该会有很大的电流,但是P口的负载能力有限,输出的高电平被拉低了,所以没有出现过大的电流。但是,对P口和LED都是不利的。这时的上拉电阻只是起到帮助P口为LED供电的作用。但是,上拉电阻一般数值较大,作用甚微。“这时有电流流进P口么?”---没有,相反是“流出”,称为“拉电流”。一般I/O口的低电平负载能力都高于高电平负载能力,所以应尽量使用P口低电平时点亮LED。这样的电路接法是:P口接LED负极,LED正极经限流电阻接Vcc.如果感觉LED点亮和所处理的事件有效似乎相反的话,程序中在写端口时取反就行了,这在MCU中是易如反掌的事。为了让MCU“轻松”地工作,最好是不要用足它的负载能力,也就是外接驱动三极管等。同时也解决了反相的问题。实践中有由于MCU负载过重而导致逻辑紊乱的实例。
这里的上拉电阻和电源VCC相连,其作用是为了提高抗干扰的能力,保证在开关没有被按下时,P3.0的输入电平维持在高电平。如果开关被按下,那么P3.0就是低电平了,这样就不会出现误判断。如果P3.0不接上拉电阻,P3.0引脚有可能受到干扰,而出现瞬间的低电平,这样就会发生误判断了。Thanks
一楼说的不错,上拉电阻值可以是4.7k 10k,,不能太小弄个几Ω,
按说不用上拉电阻都可以的 因为AT89S52单片机的话就是P0口是集电极开路输出...其他三口内部都有上拉电阻.......这里是用来作为中断源的 .....所以还是做好接一个上拉电阻......这里根本就没有要驱动的东西 所以上拉电阻一般选择10K或者100K都可以 的

文章TAG:stm8内部上啦电阻多少内部  电阻  多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