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平方铜线能带多少瓦

没有5平方的规格,只有4平方或6平方的电源线规格。4平方的铜芯线明线铺设最大可以承受7200瓦的功率,暗线铺设可以承受5500瓦的功率;6平方的铜芯线,明线可以承受9600瓦的功率,暗线可以承受7500瓦的功率。6平方的电源线线芯直径是2.78毫米,4平方的电源线线芯直径是2.2毫米。
电源线的规格只有1.5或2.5平方的,没有2.35平方的电源线,你大概是说的不规范的2.5平方的电源线吧。如果是暗线铺设的话,应把最大功率控制在3000瓦以内为妥。

5平方铜线能带多少瓦

2,一平方铜线能带几千瓦怎么计算的

一平方铜线能带几千瓦,计算方法如下:在线路设计要求:铜线的每平方毫米安全电流取8A。由此可得在220V的环境下每平方毫米铜线可以带动8乘220等于1760瓦;在380V的环境下每平方毫米铜线可以带动8乘380等于3040瓦。各种规格的铜线的载流量的计算方法为: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65A。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91A。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120A。

一平方铜线能带几千瓦怎么计算的

3,一平方国标线带多少个千瓦公试怎么算

铜线可以带多少千瓦用电量,是不需要计算的,按照铜线线径,直接在国家电工规范“500伏铜芯绝缘导线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表”找出对应电流,再乘以对应电压就可以了。
在环境温度为20度,不穿管,长度不超过20米时,如为铜线,可承载28a的电流,即220v用电时,可负载5.5千瓦,380v用电时,可承载约13千瓦,如为铝线,可承载20a的电流,220v时4千瓦,380v时十千瓦
导线面积决定的是电流。而功率需电压条件。导线允许电流,主要取决于绝缘材料允许的温升。这与导线的散热相关,也就与导线的铺装方式有关。这需要经验而不是公式。例如铜一平方明装时允许10A功率220V时是2.2千瓦。如果是密绕允许电流只2-3A。

一平方国标线带多少个千瓦公试怎么算

4,怎么算电线承载多大的瓦数

首先要指出的是,承载功率计算方式如下:单相电流计算公式:I=P÷(U×cosΦ) P-功率(W);U-电压(22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A)三相电流计算公式:I=P÷(U×1.732×cosΦ)P-功率(W);U-电压(38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A)一般铜导线的安全截流量为5-8A/平方毫米,铝导线的安全截流量为3-5A/平方毫米。在单相220V线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在4-5A左右,在三相负载平衡的三相电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在2A左右。也就是说在单相电路中,每1平方毫米的铜导线可以承受1KW功率荷载;三相平衡电路可以承受2-2.5KW的功率。但是电缆的工作电流越大,每平方毫米能承受的安全电流就越小。扩展资料:选择标准1、选铜芯电线:电线电线,首先要到导电性能好。市面上有铜芯电线和其他电线。铜芯电线是室内装修实用最多的一种。不过铜芯电线又分为几种,有大半径铜芯和多线铜芯。2、负载能力强的电线:家庭中的用电量时大时小,最大的时候我们会开着电视,开着空调,开着电脑,开着灯,开着饮水机,冰箱,吹风等。如果电线的负载能力不强的话,又加上炎热的夏天,很容易会让电线因为高温而燃烧,导致火灾。3、防水性能好。有的电线外表很容易变形裂口,万一某处出现漏水,那么就会导致电器烧坏,短路甚至引发火灾和人员伤亡。所以一定要外皮坚硬,防水性能好的电线。4、主线一定要是粗芯。所谓主线就是指总电源到所有电器之间的拿2条主导线。主线比必须用粗铜芯线的,因为主线负载着各个电器的电荷量,需要性能卓越的粗铜线。旁路可以选择多芯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线

5,怎样计算电线负荷举例说明一下比如一点五的铜线能带多少瓦

国家早就强制性规定,住宅中严禁使用1.5平方电线,你还想用1.5平方?你可以看看,中国所有的新建住宅中,没有一根是1.5平方电线,最低是2.5平方电线.如果你查到有1.5平方电线,马上举报,给你奖金10万元.然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个人和领导全都要罚款,而且全都降级,处分.当然,装修就不考虑了,因为装修是个人自己的事,随你怎么装修,没有人管,以后有问题自己负责.电线计算不是用算术公式就能够计算的,有很多条件,1.电线的敷设方法----明敷还是暗敷?;2.电线接的用电负荷,是电灯还是插座,等等;3.电线的长度;4.电线的周围环境温度是多少度;4.一根保护管里面穿两根线还是三根线,或者四根线,它们计算电流不可以相同的;5.等等.
单位面积电荷流过导体的量,跟材料,温度,电压,长度有关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怎样计算每平方电线可以带动多少千瓦

1平方电线能负载3kw(单相)或7kw(三相)。根据口诀,2.5平方以下铝线的载流量为其截面的9倍。铜线升级计算,1平方铜线相当于1.5平方铝线,所以1平方铜线的载流量为13.5A(1.5x9=13.5A)。1平方铜线的载流量也可以查下表。环境温度为25℃时3芯1平方铜线的载流量为14A,和上述计算吻合。一般铜线安全计算方法是: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28A。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35A 。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载流量--48A 。功率P=电压U×电流I=220伏×18安=3960瓦。标GB4706.1-1992/1998规定的电线负载电流值(部分)扩展资料载流量的估算口诀有以下: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穿管二根,载流量按八折计算;穿管三根,载流量按七折计算;穿管四根,载流量按六折计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线载流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载流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缆载流量

7,25平方的线最大能带多少瓦的电机这是怎么算的啊

一般30安培左右(纯电阻负载),你带电机就只能带动30X0.6=18安培左右,18X220=3960瓦左右,尽可能少带一点好,因为启动电流大。
7.5千瓦以内都安全。
线缆一般都是说载流量。不考虑敷设方式、环境因素,2.5平方的线,铜芯,载流量为20A2.5平方的线,铝芯,载流量为14A功率=电压×电流请楼主结合实际计算吧【380V、220V、铝芯/铜芯】
导线的安全载流量? 为了保证导线长时间连续运行所允许的电流密度称安全载流量。 一般规定是:铜线选5~8A/mm2;铝线选3~5A/mm2。 安全载流量还要根据导线的芯线使用环境的极限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等综合因素决定。 一般情况下,距离短、截面积小、散热好、气温低等,导线的导电能力强些,安全载流选上限; 距离长、截面积大、散热不好、气温高、自然环境差等,导线的导电能力弱些,安全载流选下限; 如导电能力,裸导线强于绝缘线,架空线强于电缆,埋于地下的电缆强于敷设在地面的电缆等等。 电流乘以电压就是功率。

8,25平方电线能带多少千瓦公式是

电线的大小一般是用平方毫米来表示的,也就是它的截面积。计算公式是: 截面积(S)=半径的平方(R??)×派(π), 比如线径为1.78的电线,(1.78÷2)×3.14=2.48≈2.5平方,所以2.5平方电线的直径就是1.78毫米。2.5mm2的橡皮绝缘铝线的安全载流量为21A。1、单相电源负载额定功率P=U×I×cosφ=0.22×21×0.90=4.16kw(额定电压U为0.22kv、功率因数cosφ按0.90)。2、三相电源负载额定功率P=√3×U×I×cosφ=1.732×0.38×21×0.90=12.44kw。(额定电压U为0.38kv、功率因数cosφ按0.90)。2.5mm2的橡皮绝缘铜线的安全载流量为28A。1、单相电源负载额定功率P=U×I×cosφ=0.22×28×0.90=5.54kw(额定电压U为0.22kv、功率因数cosφ按0.90)。2、三相电源负载额定功率P=√3×U×I×cosφ=1.732×0.38×28×0.90=16.59kw。(额定电压U为0.38kv、功率因数cosφ按0.90)。
一、2.5mm2的橡皮绝缘铝线的安全载流量为21a。 1、单相电源负载额定功率p=u×i×cosφ=0.22×21×0.90=4.16kw(额定电压u为0.22kv、功率因数cosφ按0.90)。 2、三相电源负载额定功率p=√3×u×i×cosφ=1.732×0.38×21×0.90=12.44kw。(额定电压u为0.38kv、功率因数cosφ按0.90)。 二、2.5mm2的橡皮绝缘铜线的安全载流量为28a。 1、单相电源负载额定功率p=u×i×cosφ=0.22×28×0.90=5.54kw(额定电压u为0.22kv、功率因数cosφ按0.90)。 2、三相电源负载额定功率p=√3×u×i×cosφ=1.732×0.38×28×0.90=16.59kw。(额定电压u为0.38kv、功率因数cosφ按0.90)。

9,6平方的铜心线能带多少千瓦怎么算

理想的情况下6平方的铜心线(国标),单相能带8千瓦;三相能带24千瓦。  1平方铜电缆的额定电流为6A。因此6平方的铜心线能承受6x6=36A的电流。  单相市电所对应的功率为=IU=36x0.220=8千瓦(近似值)。  三相市电所对应的功率为=1.732IU=1.732x36x0.380=24千瓦(近似值)。所承受负荷功率大小:与铜线的长度、铜线敷设方式(明敷、暗敷、桥架、直埋等)、环境温度有关。长度越长、环境温度越高,能承受的功率也要适当小些,还要考虑是否预留一定的负荷等等。铜芯线一般有单芯和多芯的两大类,一般用于传递能量,结构也简单,一般中间是线,外面一层绝缘皮。而电缆有多种,一般都是多芯的,而且防护能力完全不同,结构上也远远比铜芯线复杂得多,电缆从芯到外皮有很多层,有些还有金属网保护(所谓的铠装)。有些电缆里面有很多股,每股都加了防护,然后从电缆整体上对这些股线进行保护。有的电缆中间还有专门的芯线,电缆线像蜂窝一样排在芯线的外围(六根)。粗细也完全不同,有些电缆外部直径可以达到8-10厘米.如果是传递信息用的天馈线、同轴电缆之类的,结构差异就更大,还加装了屏蔽层,这些都是铜芯线没有的
6平方的铜心线,单相市电能带8千瓦;三相市电能带24千瓦。  1平方铜电缆的额定电流为6A。因此6平方的铜心线能承受6x6=36A的电流。  单相市电所对应的功率为=IU=36x0.220=8千瓦(近似值)。  三相市电所对应的功率为=1.732IU=1.732x36x0.380=24千瓦(近似值)。  所承受的功率大小,还与铜线的长度、铜线的环境温度有关。长度越长、环境温度越高,能承受的功率也要适当小些。
如果你是作长期用的,铜心线取每平方2.5A,如果是220V,6平方的铜心线能带3.3千瓦,如果是380V,6平方的铜心线能带7.9千瓦左右。临时用电把这个数提高3倍也可用,但线损和线的寿命会短。
6平方铜芯线如明敷在环境温度25度载流量为50A,40度时为38A,若穿管则为44A和33A。带10KW没问题。

10,电线怎么换算能带多少千瓦

首先确定电线型号规格及敷设方式,因相同截面积导线因绝缘层材料不同:有塑料单层绝缘、橡胶绝缘、双层护套、各种电缆,敷设方式:有架空明敷、不同根穿管、电缆直埋或明敷等不同,其载流量也不同,安全载流量还受环境温度影响。所以在确定以上条件后,在电线截面与载流量对照表中查得其安全载流量,再根据电压相乘得能带多少功率,(视在功率)。如感性负载应按功率因数折合有功千瓦数。
电动机配线的口诀: 1.用途:根据电动机容量(千瓦)直接决定所配支路导线截面的大小,不必将电动机容量先算出电流,再来选导线截面。 2.原则:铝芯绝缘线各种截面,所配电动机容量(千瓦)的加数关系。 3.说明:此口诀是对三相380 伏电动机配线的。导线为铝芯绝缘线(或塑料线)穿管敷设。 4.由于电动机容量等级较多,因此,口诀反过来表示,即指出不同的导线截面所配电动机容量的范围。这个范围是以比“截面数加大多少”来表示。 5.口诀:2.5加三,4加四 6后加六,25五,120导线配百数。 6.一般电动机容量(千瓦)的排列: 0.8 1.1 1.5 2.2 3 4 5.5 7.5 1o 13 17 22 30 40 55 75 100. 7.解释:“2.5 加三”,表示2.5平方毫米的铝芯绝缘线穿管敷设,能配“2.5 加三”千瓦的电动机,即最大可配备5.5 千瓦的电动机。“4加四”,是4平方毫米的铝芯绝缘线,穿管敷设,能配“4加四”千瓦的电动机。即最大可配8千瓦( 产品只有相近的7.5千瓦)的电动机。“6 后加六”是说从6平方毫米开始,及以后都能配“加大六”千瓦的电动机。即6平方毫米可配12千瓦,10平方毫米可配16千瓦,16平方毫米可配22千瓦。“25加五”,是说从25平方毫米开始,加数由六改变为五了。即25平方毫米可配30千瓦,35平方毫米可配40千瓦,50平方毫米可配55千瓦,70平方毫米可配75千瓦。 “120导线配百数”( 读“百二导线配百数”) 是说电动机大到100千瓦。导线截面便不是以“加大”的关系来配电动机,而是120平方毫米的铝导线反而只能配100千瓦的电动机了。 8.铜导线按铝导线加大一级计算。既6平方铜导线相当于10平方铝导线,可配16千瓦电动机。

文章TAG:怎么算线能带多少瓦怎么  能带  多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