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己做了一块51单片机板通电后单片机的温度在10s内上升的非

检查以下两项:1、单片机电源和地脚是否电平正常,有没有反接。反接会发烫发热。2、各个IO口是否直接输出或者输入了大电流?(如果是DIP封装,可以简单把IO口跳空试下是否还发热。也可用程序将IO写为高阻状态。)另建议电源模块加稳压片。

自己做了一块51单片机板通电后单片机的温度在10s内上升的非

2,单片机为什么有环境温度限制

按理说单片机就是一些芯片、金属板、导线的组合,主要是通电使用,电和温度也没关系啊电和温度有关系有很大关系材料的导电性能在不同温度下会不同最极端情况比如接近0K的时候会有著名的超导现象。另外温度过高导线的绝缘皮什么的很可能会被破坏或者芯片本身的结构也会被破坏我确实口气有问题,在这里道歉,原句编辑掉好了。满意请采纳

单片机为什么有环境温度限制

3,基于单片机的温室温度控制范围是多少

什么温室?是种植植物的吗?如果是,最佳温度要根据所种植的对象确定。如果是温室花房,里面有许多品种,那一般最佳温度是25度左右。最低不可低于12度最高不要高于38度。
温度采集用 db18b20 现在比较多,可以采集 干温 湿温 处理下 湿度就出来了。 db18b20 采用单总线的通讯模式,通讯上后 直接就可以读温度。。 然后 温度控制可以用 一个单片机 i/o 控制 个电炉什么的 加热。 湿度控制: 可以用 i/o控制 个抽风机实现。 简单一点 说的。。。

基于单片机的温室温度控制范围是多少

4,汽车级的单片机及电子元件要执行什么样的标准 比如温度

宽温度和抗电磁干扰是汽车级单片机的基本要求。其实,从指标看,现在不少牌子的单片机都有符合要求的型号,但这里有个实际使用的问题,像PIC,ST和飞思卡尔都是久经考验的,其它牌子的单片机像挤进来已经是很困难了。因为你只能证明参数符合要求,但实际使用时能否保证不出问题就很难说了。PIC的C系单片机一直是认为抗干扰好(我没试过),而F系的单片机抗干扰性能差我是领教过的。飞思卡尔的我用过,很中规中矩的单片机,而且性价比我觉的比PIC好。现在电力系统也在用这个。不过我想楼主应该是更关心这些单片机的内部构造吧?我想汽车级的单片机在内部上绝对和普通的有不同,从PIC的C和F的情况看,估计在指令总线、电源、管脚的电路构造上都应该是有很大的不同。
汽车级的温度一般是-40℃~+125℃,主要考虑发动机仓的温度比较高。单片机(Microcontrollers)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00M的高速单片机。
汽车使用主要是抗震问题,有些单片机会存在受到震动就导致复位的情况,这个就需要你与商家咨询了。温度要看你使用的位子了,如果离发动机比较远的话,那么一般的单片机都能达到要求。
汽车电子一般选用飞思卡尔处理器,元器件当然选择工业级别的了。
汽车级芯片工作温度范围是-40℃~125℃

5,8脚单片机工作温度105度要求型号

如果只是8脚、能到军工温度的要求,那么基本上每家大厂都有啊……例如 TI 的 MSP430Gx-EP系列……例如 Microchip 的 PIC12F系列……
楼上的那个博客我也看了,但是说实话,除了atmel是比较大的8位单片机制造商之外,其他两个的8位mcu都是算最好的。philips的32位amr内核lpc系列才是philips的最好的品牌的单片机。它的8位单片机不算最著名的。至于台湾义隆的em78系列单片机,尽管有的地方也用到。em78系列单片机的价格有的也确实便宜。但是它是在牺牲很多功能的前提下才有这种价格的。(比如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用的就是em78系列单片机,它的价格是靠这个芯片是otp(只能一次型编程)来降价的。芯片里面连flash都没有,还有很多em78系列芯片都是不带isp(在线烧录的)烧录芯片也比较麻烦。而且我想请教一下楼上你说的除了atmel的产品,其他公司的芯片你能买到吗?如果量少的话恐怕不是很容易吧 现在回答楼主的问题:其实单片机的引脚封装数量和单片机本身的编程关系不大的。对于某款8位单片机,你要是20pin的单片机的程序会写。8pin的单片机也差不多的。(最多有的寄存器功能什么不一样)具体的你要看看数据手册才能知道。单片机编程最好的书籍就是原厂提供的数据手册,这些数据手册可以直接去网上下载。 一般大的公司比如atmel,microchip等公司提供的数据手册都比较齐全。个人建议你去www.microchip.com上面看看。这是著名的microchip公司的网站。它的8位单片机(pic系列)目前来说是世界上出货量最大的单片机。而且它的单片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数据手册很多是中文的版的。atmel的avr系列单片机除非你有书籍资料,一般来说它的数据手册都是英文的。(当然也有常用的数据手册被翻译成中文的了)。就价格而言同样功能前提下atmel的avr要比microchip的pic价格贵点。还有就是一般来说pic单片机比较容易购买。不仅仅如此。我看你要学8pin的单片机,是不是你想搞点小型化封装的系统设计什么的。我还可以告诉你,据我所知microchip还有6pin的封装的单片机。就目前来说这大概是世界上封装最小的单片机了。http://www.microchip.com/paramchartsearch/chart.aspx?branchid=1001&mid=10&lang=en&pageid=74 这个是pic 8pin系列单片机的介绍的网页。我推荐你看看pic12f509。当然你还可以看看其他的。具体的www.microchip.com上面都有介绍的。

6,单片机 热敏电阻测温

1、单片机热敏电阻测温首先要设计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上图R3为上拉电阻,T1为接热敏电阻端,TC1为单片机AD采集口、电阻R4和电热C6为阻容滤波电路。2、上拉电阻R3的选择:根据所用温度的范围,选择热敏电阻对应阻值范围的中间值最好,这样检测的温度偏差较小。3、上拉电阻选定后,根据热敏电阻阻值表,算出温度真值表,用于软件查表,计算出温度值。在算温度真值表前,首先要确定单片机AD模块的分辨率。4、单片机软件编程,滤波方法一般采用多次采集求累加和,去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后求平均。5、单片机选择:一般选用8位单片机就够。但是,单片机自带的温度采集AD模块,最好选用10位分辨率,10位的AD模块分辨率高,温度采集精确。6、以上为单片机热敏电阻测温的一般流程。
热敏电阻阻值和电阻不是线性关系,所以需要将阻值和温度的对应关系事先存入单片机存储器中,可将阻值的大小和单片机的存储器地址建立一定的关系,单片机测得电阻的大小后,通过运算得到数据存储的地址,然后再通过查表,得出温度值.有专门的数字温度传感器,可以将温度信号直接转化为数字输出,使用起来简单,测量精度高.
热电偶加一个上拉电阻,直接接到单片机的A/D脚就行了,不需要放大了,每种热电偶都有计算公式的。测量电压的基准就用电源电压就可以了,想精度高就用专门的基准IC,如TL431、LM385等。最好是用专用的测试测量芯片,如TCN75、AD590、DS18B20等。
原发布者:wj8615111测控1201李翔粤罗琳特点1.电阻温度系数大,灵敏度高;2.结构简单,体积小,热惯性小;3.使用寿命长;4.利用半导体掺杂技术,可以测量42~100K之间的温度;应用适用于家用空调电热取暖器恒温箱温床育苗人工孵化农牧科研等电热设备其使用温度范围是0~50℃,测控温精度为±(0.2~0.5)℃.原理电路D1~D4为单电源四运放器的四个单独的运算放大器。RT1~RTn为PTC感温探头,其用量取决于被测对象的容积。RP1用于对微安表调零,RP2用于调节D2的输出使微安表指满度。S为转换开关主要元器件选择选用PTC热敏电阻为感温元件,该元件在0℃时的电阻值为264Ω,制作成温度传感器探测头,按图线化处理后封装于护套内线化电路线化后的PTC热敏电阻感温探头具有良好的线性,其平均灵敏度达16Ω/℃左右。如果采用数模转换网络、与非门电路及数码显示器,替代本电路的微安表显示器,很容易实现远距离多点集中的遥测。继电器的选型取决于负载功率。电阻-温度特性安装与调试调试工作主要是调整指示器的零点和满度指示。先将S接通R0,调节RP1使微安表指零,于此同时,调节RP4使其阻值与RP1相同,以保持D1与D4的对称性。然后将S接通R1,调节RP2使微安表指满度。最后,按RT的标准阻-温曲线,将RP3调到与设定温度相应的阻值,即可投入使用。PCT热敏电阻PTC(PositiveTemperatureCoef
用恒流源,测量热敏电阻两端电压,计算电阻,再与电阻温度表做比较找到对应的温度值

7,求助单片机的温度检测与控制

1、 传感器选择 常用的温度检测元件主要有热电偶、热电阻、热敏电阻等。热电偶主要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的热电效应,产生接触电势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从而达到测温的目的。测量准确,价格适中测温范围宽,线性度较好。但其输出电压受冷端温度影响,需要进行冷端温度补偿,使电路变得复杂,在本题中并非最佳方案。 热敏电阻由金属氧化物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灵敏度高、热惰性小、寿命长、价格便宜。但其测量的稳定性和复现性差,测量精度无法满足本题发挥部分0.2℃的要求。而且线性度差,需要进行查表线性拟合,大大浪费控制器的资源,因此不能选用。 热电阻是利用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将温度量转化成电阻量。其优点是准确度高,稳定性高,性能可靠,热惯性小、复现性好,价格适中。但电阻值与温度是非线性关系,Pt100热电阻,当0℃<t<850℃时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A=3.9083╳10-3 /℃;B=-5.775╳10-7 /℃;由此可见,温度越高非线性误差越大,本题目要求温控范围是40℃~90℃,温度较低。经计算当温度为90℃时,非线性误差为0.34%,运用最小二乘法适当的进行零点和增益的调整,还可使此误差降低一倍,而本题要求精度为,0.2/90=0.22%,因此在本题中可以选用Pt100热电阻,并可近似将其电阻值与温度看作线性关系。 2、 放大电路 热电阻所测得的是电阻量,需要转化为电压量才能被控制器采集。最基本的电阻-电压转换电路是将其与另一固定电阻串联,但这种方法,当温度为量程下限时输出不为零,这样不利于小信号的放大和提高A/D转换的精度。因此,本作品采用桥路测量,电路如图2所示: 其中R1R2为10kΩ固定电阻,Rt为热电阻,Rw2为调零电阻,由于 ,因此上下两支路电流相等,并保持恒定不变,输出电压 ,可调整Rt0=Rw2,使得 由于在桥路中R1很大,使得输出量uo变化很小,当Rt从0到100℃变化时,输出仅有十几毫伏,因此还需要进行小信号放大。本作品所用低频增益可调放大电路如图3: 其中Rw1为增益电阻,用于调整测量满量程,运放采用低噪声NE5532,令R1=R2,R3=R4,R5=R6,则该放大电路总增益为 ,当Rw1从0到50kΩ变化时,Av的变化范围为150至+∞,满足所需增益要求。 3、 A/D转换 题目所要求测量度精度为0.2℃,测温的范围应该为室温到要求的最高温度,即20~90℃,这就决定了A/D转换的最低分辨率不低于0.2/(90-20)=1/350,而普通八位A/D转换芯片只能达到1/256,不能满足要求。而如果选用更高位的芯片,将大大增加成本。温度是一种变化时间常数较大的物理量,对A/D转换速度要求不高,因此,在设计中选用了压控振荡器,先将电压信号转化为频率量,再通过控制器的计数功能转化为数字信号,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精度,节约成本。 压控振荡器如图4所示: 电容器C1充电周期为 ,放电周期为 ,由于 所以 ,所以其振荡频率可近似看作与输入电压Ui成正比。但当频率较高时,仍有较大(约为5%)非线性误差,不能满足题目要求。因此,在作品中利用FPGA的优点,该测频率为测正脉冲宽度,再通过单片机求倒数,这样即可完全消除非线性误差。 4、 控制器 对水温的反馈偏差控制,就必然用到经典控制理论中的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and Derivative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控制器可有多种选择,如模拟电路、单片机、逻辑器件等。 模拟电路控制可对偏差变化进行连续的控制,技术成熟,性能较稳定。但其缺点是不便于显示,调整PID参数需更换元器件,易受到外界干扰等,在现在这个数字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已趋于淘汰。 单片机作为微型计算机的一个分支,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各控制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近年以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为代表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异军突起,其优异的性能大大弥补了单片机响应速度慢、中断源少的缺点。但FPGA的运算能力有限,因此,在我们的设计中采用FPGA与单片机相结合的控制方式,二者优势互补,性能大大提高。 在本作品中,FPGA主要负责接收压控振荡器的信号,通过测量其正脉宽而获得电压量;单片机接收FPGA发送的数据,进行显示、PID运算,和输出。 5、 输出驱动电路 控制器将其PID运算的结果转化为不同占空比的脉冲信号输出,该信号作用于执行机构还需要经过驱动电路。 本作品中采用交流调功电路,即将负载与交流电源接通几个周波,再断开几个周波,通过改变开通与断开周波的比值来调节负载所消耗的平均功率。具体实现电路如图5。 将220V/50Hz的市电,经电阻分压到5V以下,输入运放的同相输入端,运放作为过零比较器,当市电过零时,产生跳变,运放输出送到D触发器的时钟端,D触发器的输入接单片机输出的脉冲信号,输出接双向晶闸管的门极。这样,只有当交流电过零时,单片机的输出信号才对晶闸管产生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当交流电过零时,晶闸管才能开通或关断。这样可以大大减小开通关断过程中对晶闸管的冲击,减少开通关断损耗。 二、 控制器软件设计 1、 FPGA程序设计 在本作品中,FPGA的主要功能是测量压控振荡器输出高脉宽的时间。由于压控振荡器的频率较低(<10kHz),因此在测量中采用的方法是,提取一个高脉宽,在这个高脉宽内对标准频率(50MHz)计数,计数的值即与脉宽成正比。 2、 单片机程序设计 单片机在本作品中起主要的作用,其功能主要是接收FPGA的数据、运算、显示和输出控制脉冲。以上几部分在一个周期内顺序执行,如图6所示,一个周期的时间约为0.1秒,即为一个采样周期。对于水温这一时间常数较大的系统,0.1秒的采样周期足够。 由于精度的要求,FPGA发送的数据位数较高,需要多次传送,每次传8位,共传8次,放入缓冲区中。然后根据脉宽——电压——温度三者的对应关系,计算出当前温度。尽管测量的非线性误差很小,但仍会对精度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实验中,取若干脉宽与温度对应实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如图7所示,将原来a直线,变为b直线,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非线性误差。 显示部分,采用7位七段LED数码管显示,可以显示给定值和当前实际值,因考虑人眼的视觉暂留的影响,数码管每5个采样周期,即0.5秒刷新一次。 本作品的PID运算采用了当前计算机控制常用的增量PID算法。具体做法如下: 采样PID控制的基本公式为 ,其中Kp未必例系数,Ti为积分时间,Td为微分时间,T为采样时间。因计算中需要累加求和,不便于单片机的计算。因此算其增量式 ,其中 。软件进行PID运算后判断如果Δu>0,则输出脉冲的占空比增加1%,反之减小1% 为了确定PID参数,根据容器加热、传热的公式,列出加热容器的微分方程,经拉氏变换后得到一个一阶滞后环节,其传递函数约为 ,对整个控制回路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箱进行方针,其框图如图8 图中step为输入阶跃给定信号,step1为干扰量,A中存储输出占空比,scope显示输出波形(图9a),scope1显示占空比值(图9b)。 图9a 图9b 当t=10时刻,给定值输入阶跃量,t=100时刻,输入干扰阶跃量。由此可见,本系统可以以较小的超调和较短的调节时间达到稳定状态,并对于干扰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很不错的回答
你在百度搜索一下有好多呢.我不是很懂着方面,你自己看吧http://www.baidu.com/s?wd=%B5%A5%C6%AC%BB%FA%B5%C4%CE%C2%B6%C8%BC%EC%B2%E2%D3%EB%BF%D8%D6%C6&cl=3

文章TAG:单片机温度最高多少单片机  温度  最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