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IC PORTA 上拉电阻

输入的时候,最好是加。如果没有加的话,看具体哪款芯片,芯片是否有内部上拉,如果有内部上拉并且已经设置打开,一般是100K左右的上拉电阻。如果没有的话,是高阻抗,大概几兆欧姆以上。外加上拉,一般是10K 的电阻。

PIC PORTA 上拉电阻

2,简单光控led电路的上拉电阻十几欧姆是如何算得的

真心没有意义,0.2857欧姆的电阻是多高精度?如果是一般要求选用0.27欧姆1%的就可以了,如果是0.27欧5%,范围是0.2565-0.2835。或者0.3欧姆,一般精度都是选5%左右的,那个pt4115本身精度就不是特别高,根本计算出来就应该是0.29欧姆。如果是精密仪器,一般采用0.3欧姆和一个可调电阻并联,这种成本比一个精密电阻要便宜很多,一个精密电阻可能值几十甚至上百元(超高精度的)。而低精度的电阻1%及以下,非常便宜。这些普通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即使存在0.2857欧姆的电阻,还必须说明是什么温度条件下的阻值。
公式是 V = I * RV 是电阻两端电压, I = 流经电阻和 LED 的电流, 一般是 20 mA (毫安), R = 电阻值V = 电阻和 LED 两端的电压 - LED 两端的电压例如用 USB 电源器, 电压是 5V, 另外, LED 电压, 一般红色的是 1.,8V, 白色是3.2或3.4V, 蓝色 2.8V, 翠绿色 3.0V. 实际电压要看 LED 规格书. 所以, 用 USB 电源, 红色 LED, 则 (5 - 1.8) = 0.02 * R, 所以 R = 160 欧姆.

简单光控led电路的上拉电阻十几欧姆是如何算得的

3,PIC PORTA 上拉电阻

输入的时候,最好是加。如果没有加的话,看具体哪款芯片,芯片是否有内部上拉,如果有内部上拉并且已经设置打开,一般是100K左右的上拉电阻。如果没有的话,是高阻抗,大概几兆欧姆以上。外加上拉,一般是10K 的电阻。
除PORT 、LAT 和TRIS寄存器用于数据控制外,某些端口引脚也可被单独地配置为数字输出或漏极开路输出。这是由与每个端口相关的漏极开路控制寄存器ODCx 控制的,将其中的任何位置 1 即可将相应的引脚配置为漏极开路输出。 这种漏极开路特性允许通过使用外部上拉电阻,在所需的任意仅用作数字功能的引脚上产生高于VDD(如5V)的输出电平。允许的最大开漏电压与最大VIH规范相同
除PORT 、LAT 和TRIS寄存器用于数据控制外,某些端口引脚也可被单独地配置为数字输出或漏极开路输出。这是由与每个端口相关的漏极开路控制寄存器ODCx 控制的,将其中的任何位置 1 即可将相应的引脚配置为漏极开路输出。 这种漏极开路特性允许通过使用外部上拉电阻,在所需的任意仅用作数字功能的引脚上产生高于VDD(如5V)的输出电平。允许的最大开漏电压与最大VIH规范相同。某些I/O 引脚可能具有内部模拟功能,器件的引脚图中并不会显示这些功能。 这些引脚必须被看作模拟引脚。表10-2例出了所有可用的引脚及其功能。

PIC PORTA 上拉电阻

4,什么叫OC门外接上拉电阻值如何确定

OC门,又称集电极开路(漏极开路)与非门门。OC门电路的输出管靠外部的上拉电阻接电源正极,(上拉电阻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端通过对正电源接一个电阻使该信号端暂时维持在高电平)。工作原理是:当输出管关断时,其集电极(即输出端)经上拉电阻接在电源上,是高电平。输出管处在导通状态时,集电极对地的电压仅为其饱和导通电压0.3V左右,所以是低电平。(此时电源正极经上拉电阻、集电极、发射极到地形成回路。集电极加正向电压也可以输出低的。只要在基极上加正电平,让管子导通,就把集电极拉到低电位了。)外接上拉电阻值如何确定 计算原则:(下面的计算是集电极开路为例的) (一): 最大值的计算原则:要保证上拉电阻明显小于负载的阻抗,以使高电平时输出有效。 例如:负载阻抗是10K,供电电压是5V,如果要求高电平不小于4.5V,那么,上拉电阻最大值 R大5-4.5)=10:5 ,R最大=1K , 也就是最大值1k,(如果超过了1k,输出的高电平就小于4.5V了) (二):最小值的计算原则:保证不超过管子的额定电流(如果不是场效应管而是三极管也可依照饱和电流来计算) 例:管子的额定电流150mA,放大倍数100,基极限流电阻10k,工作在5v的系统中。那么,算法如下: Ib=U/R=(5-0.7)/10=0.47(mA) Ic=100*0.47=47mA 小于额定的150,所以可以按饱和法来算最小值。 上拉电阻最小值 :R最小=5v/47mA=106欧姆 (如果小于这个电阻,管子就会过饱和而没有意义了。如果大于这个值,管子的导体电阻就会变大一些,所以太高也不利于低电平的输出) 注意:算出最大最小值后,一般是随便选个中间值就可以了,例如本例子可以选510欧姆的上拉电阻。但是,如果负载电流较大,低电平要求严格,那么就要选100欧姆的上拉电阻。但是如果考虑省电因素,而低电平要求不严格,那么就可用1K的上拉电阻了。

5,上拉电阻是做什么用的有没一定的解说

上拉电阻 定义: 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 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上拉: 1TTL驱动CMOS时,如果TTL输出最低高电平低于CMOS最低高电平时,提高输出高电平值 2 OC门必须加上拉,提高电平值 3 加大输出的驱动能力(单片机较常用) 4 CMOS芯片中(特别是门的芯片),为防静电干扰,不用的引脚也不悬空,一般上拉,降低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 提高输出电平,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 6 提高总线抗电磁能力,空脚易受电磁干扰 7 长线传输中加上拉,是阻抗匹配抑制反射干扰 原则: 1 从节约功耗和芯片的电流、能力应是电阻尽量大,R大,I小啊 2 从确保驱动能力,应当电阻足够小,R小,I大啊 3 对高速电路,加上拉可能边沿平缓(上升时间延长) 建议可以在1K---10K之间选(可根据实际情况)
电容 0402 3.3pf 50v +/-0.25pf npo:(0402)表示电容的长宽尺寸,用英寸表示,0.4英寸x0.2英寸。(3.3pf)表示容量,表示3.3皮法。(50v)表示电容的耐压。(+/-0.25pf)表示误差,即加或减0.25皮法。(npo)表示正负零电容,即温度补偿电容,意思是电容的容量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电阻 0603 0ω 1/10w +/-5%: (0603)表示电阻的长宽尺寸,用英寸表示,0.6英寸x0.3英寸。 (0ω)表示电阻为零欧姆。(1/10w)表示电阻的功率(十分之一瓦)。(+/-5%)表示电阻的误差为正负百分之5。打字很辛苦,希望采纳,也希望能帮到您!

6,请问如何计算单片机P0口的上拉电阻的大小

单片口的话 电路叠加定理和诺顿定理就可以求出了将VCC和上拉电阻看成恒流输出,上拉电流就是 VCC/R 了实际的选择还要考虑器件拉入电流的能力数电书上有讲,不过是对OD和OC上拉电阻的计算 转:计算原则:(下面的计算是集电极开路为例的) 一、最大值的计算原则:要保证上拉电阻明显小于负载的阻抗,以使高电平时输出有效。 例如:负载阻抗是10K,供电电压是5V,如果要求高电平不小于4.5V,那么,上拉电阻最大值 R大5-4.5)=10:5 R大=1K 也就是最大值1k,(如果超过了1k,输出的高电平就小于4.5V了) 二、最小值的计算原则:保证不超过管子的额定电流(如果不是场效应管而是三极管也可依照饱和电流来计算) 例:管子的额定电流150mA,放大倍数100,基极限流电阻10k,工作在5v的系统中。那么,算法如下: Ib=U/R=(5-0.7)/10=0.47(mA) Ic=100*0.47=47mA 小于额定的150,所以可以按饱和法来算最小值。 上拉电阻最小值 R小=5v/47mA=106欧姆 (如果小于这个电阻,管子就会过饱和而没有意义了。如果大于这个值,管子的导体电阻就会变大一些,所以太高也不利于低电平的输出) 注意:算出最大最小值后,一般是随便选个中间值就可以了,例如本例子可以选510欧姆的上拉电阻。但是,如果负载电流较大,低电平要求严格,那么就要选100欧姆的上拉电阻。但是如果考虑省电因素,而低电平要求不严格,那么就可用1K的上拉电阻了。
1、是完全没显示,还是点阵亮度不够?2、你的端口硬件改了,相应的软件是不是也改了?仔细查一下; 如果是上拉电阻的问题,应该表现在点阵的亮度上。3、硬件和软件都没有问题,分别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测一下p0和p3口的电压是不是一致; 根据测定的电压值,去选相应的上拉电阻
与上拉电阻没关系,最好选择共阳数码管,单片机输出低,数码管亮
1K~4.7K的普通电阻就行了

7,在单片机学科中上拉电阻是什么能说的详细点吗谢谢

上拉电阻用于开漏或者开集电极输出的io口。以开集电极输出io口为例,其单片机内为一个三极管,c极直接接于io口。io口要输出高电平时候,此三极管截止,如无上拉电阻,就会呈现高阻态,用表测量无电压。上拉电阻要在此io口输出低电平时满足io口内三极管的灌电流要求,如阻值太小,三极管可能会处于放大状态。上拉电阻在此io口处于高电平状态时,又是下一级的驱动电阻,太大的话对外驱动能力又有限。
上拉或下拉电阻在电子电路中应用很广泛,不仅仅在单片机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给定一个未使用的输入脚状态,避免干扰引起逻辑错误或不必要的功耗,这种情况一般可以直接接电源,阻值可选100欧姆至100K2、避免线路上驱动端关闭时出现一个浮空状态,减少不必要的功耗和次生干扰(数字电路浮空的输入端一个微小的干扰就可能引起输出端0和1的反复调变),阻值通常在4.7K至100K3、OC门的高电平驱动。由于OC门只能输出低电平和高阻两种状态,高电平只能靠电阻拉高,可选的阻值通常在1K至10K,阻值越小,速度余额快,但在低电平时功耗随之增大,甚至达不到应有的低电平。4、阻抗匹配。在长线传输中为减少信号反射(俗称的振铃),需要加上拉电阻或同时上下拉,减小输入端阻抗,可选的阻值通常在220欧姆至4.7K5、配置引脚和其它引脚复用时,给定一个配置电平。最典型的是用于配置CPU上电时的工作状态,上电及复位期间,这些引脚没有人驱动,由上下拉电阻决定其电平,复位以后这些引脚就作为别的功能使用了,可选的阻值通常在1K至47K
有电流从上拉电阻上流过。所以上拉电阻一般选择比较大的阻值以减小不必要的电路损耗,就是向上拉,就是把电平拉到高。有些IO口是高阻态,输出1时为高阻,这样就需要通过上拉把电平拉到高。当输出0的时候,IO口就被拉低了上拉顾名思义
导致I/,一般也要将其上拉。(除非是设定为集电极开路状态,所以无须外接上拉电阻。直接可以输出高电平。 注意:不管什么时候,单片机的I/O口不能直接接VDD;O口上拉到高电平。 对于51类单片机来说P0口无上拉电阻。因为这样可能造成灌电流太大,如果要输出高电平,必须要用外围电阻(10K左右)来上拉到高电平才行。 如果P0口作为输入,不要上拉,否则就得上拉到高电平)。P1口有内部上拉电阻所谓的上拉就是接电阻把单片机的I/
高低电平有效

文章TAG:上拉电阻是多少欧姆上拉电阻  多少  欧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