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ls245上拉电阻

是4.7K的电阻

74ls245上拉电阻

2,33v 转5v上拉电阻用多少

应该5V转3.3V吧。

33v 转5v上拉电阻用多少

3,单片机上拉电阻为何常用51k或47K

电阻有一个标称系列,5.1K和4.7K都是系列里的,4K的电阻一般没有,除非是精密电阻。因为单片机电源是5V,用5K电阻使输出管子导通时约有1mA电流,大约是这么个值,不必精确,选常见电阻就可以,还经常选10K

单片机上拉电阻为何常用51k或47K

4,I2C上啦电阻到底多大

但是CMOS电平直接加入TTL电路中是可以的,不需拉低电平。 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 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
电压个单片机高电平电压匹配,低速100khz的i2c上拉一般是10k,高速i2c(400kz)上拉选择1k

5,单片机上拉电阻

就是说在单片机连接其它元件时,其单片机的输岀电不够,这时就要加一个电阻做为上拉,这就称为上拉电;一般在P0 P1 P2 等I/O接口,在连接时一般用10K的排阻做上拉,不然你的显示不做显示,比如说:你用单片机控制数码管,这是你可用一个8550的三极管做为上拉,如果没有上拉,则会岀现数码管只亮一点或不亮的情况,因为电压不够,所以岀现这样的情况,而加入8550三极管做为上拉,这时电压就够了,则数码管可以正常工作,就亮了,(上拉你还可以用其它的,不一定是要用8550三极管)明白吗? 慢慢理解一下,很容易明白的。 祝你学习进步。

6,什么是上拉电阻

上下拉电阻的解释:   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   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上下拉电阻:   1、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 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高电平值。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MO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 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上拉电阻:   就是从电源高电平引出的电阻接到输出   1,如果电平用OC(集电极开路,TTL)或OD(漏极开路,COMS)输出,那么不用上拉电阻是不能工作的, 这个很容易理解,管子没有电源就不能输出高电平了。   2,如果输出电流比较大,输出的电平就会降低(电路中已经有了一个上拉电阻,但是电阻太大,压降太高),就可以用上拉电阻提供电流分量, 把电平“拉高”。(就是并一个电阻在IC内部的上拉电阻上, 让它的压降小一点)。当然管子按需要该工作在线性范围的上拉电阻不能太小。当然也会用这个方式来实现门电路电平的匹配。   需要注意的是,上拉电阻太大会引起输出电平的延迟。(RC延时)   一般CMOS门电路输出不能给它悬空,都是接上拉电阻设定成高电平。   下拉电阻:和上拉电阻的原理差不多, 只是拉到GND去而已。 那样电平就会被拉低。 下拉电阻一般用于设定低电平或者是阻抗匹配(抗回波干扰)。   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   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综合考虑   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

文章TAG:上拉一般用多少电阻一般  多少  电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