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波长单位是什么

米(m) 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相位差为2π的两个质元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用λ表示。 v=fλ 对任何情况恒成立 其中v是波速,f是频率,λ是波长 从单位上来看,分别是 m/s,Hz(也就是1/s),m

波长单位是什么

2,声波的波长是多少

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速(15℃)约为340m/s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频率不同波长不同,具体的波长需要计算(要知道频率)。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波长=波速/频率波速一般是340米/秒;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20hz--20khz所以得出人耳听到的声音的波长:0.017--17米

声波的波长是多少

3,波长是多少频率呢

波长4CM,频率7.5x10^9 hz
波长是4cm,注意电磁波的波速是光速,已知这;两点你就可以依据公式求得频率了。
波长是一个完整波形的长度,或者说重复部分的长度,本体中的图片有两个完整的波长,总长度8cm,所以波长是4cm。波长*频率=波速。电磁波波速是3.0*10^8m/s。所以频率是7.5GHz,即7.5*10^9Hz

波长是多少频率呢

4,光波的波长是多少厘米

光波是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 人眼可以看到的光波的波长的范围为400~800nm。 相当于0.00004~0.00008厘米。 在此范围以外,波长200~400nm的为紫外线,波长800nm~25000nm的为红外线,以及波长更小或更大的其他电磁波,人眼都看不见。 各种波长的光波的颜色不同。由波长800至400nm,光波的颜色经过“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变化。一个物体吸收了某一波长的光波,显现的颜色是这种波长光波颜色的“互补色”。例如,波长420nm的光波为蓝紫色,它的互补色是黄色,故吸收这一波长光波的物体显黄色。又如,波长560nm的光波为绿色,它的互补色是红紫色,故吸收这一波长光波的物体显红色。

5,什么是地震中的面波

面波是地震波的一种,主要在地表传播,能量最大,波速约为3.8千米/秒,低于体波,往往最后被记录到。如果地震非常强烈,面波可能在震后围绕地球运行数日。面波实际上是体波在地表衍生而成的次生波。面波的传播较为复杂,既可以引起地表上下的起伏,也可以是地表做横向的剪切,其中剪切运动对建筑物的破坏最为强烈。   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地球介质,包括表层的岩石和地球深部物质,都不是完全弹性体,但因地球内部有很高的压力,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很大,波动给介质带来的应力和应变是瞬时的,能量的消耗很小,因此可以近似地把地震波看作弹性波。   从震源发出的波动有两种成分: 一种代表介质体积的涨缩,称为涨缩波,其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所以又称纵波。另一种成分代表介质的变形,称为畸变波,其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所以又称横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远离震源的地方这两种波动就分开,纵波先到,横波次之。因此纵波又称P波,横波又称S波。在没有边界的均匀无限介质中,只能有P波和S波存在,它们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所以叫做体波。   但地球是有限的,有边界的。在界面附近,体波衍生出另一种形式的波,它们只能沿着界面传播,只要离开界面即很快衰减,这种波称为面波。面波有许多类型,它们的传播速度比体波慢,因此常比体波晚到,但振幅往往很大,振动周期较长。如果地震的震源较深,震级较小,则面波就不太发育。   波速随频率或波长而变化,这种现象叫做频散。在完全弹性的平行层介质中,由于各种类型的波的叠加,在地表观察到的面波频散是几何原因造成的。在地球内部,由于介质的不均匀性和非完全弹性,会导致体波的频散,这是物理原因造成的。由于频散,波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例如在震源处发出的一个脉冲,在远处就可以散成一个波列。

6,各种可见光的波长各是多少

可见光波长(4*10-7m----7*10-7m) 光色---------- 波长λ(nm)---------- 代表波长 红(Red)----- 780~630 ---------- 700 橙(Orange)-- 630~600 ---------- 620 黄(Yellow)-- 600~570 ---------- 580 绿(Green) -- 570~500 ---------- 550 青(Cyan) --- 500~470 ---------- 500 蓝(Blue) --- 470~420 ---------- 470 紫(Violet) - 420~380 ---------- 420 为对光的色学性质研究方便,将可见光谱围成一个圆环,并分成九个区域(见图),称之为颜色环。颜色环上数字表示对应色光的波长,单位为纳米( nm),颜色环上任何两个对顶位置扇形中的颜色,互称为补色。例如,蓝色( 435 ~ 480nm )的补色为黄色( 580 ~ 595nm )。通过研究发现色光还具有下列特性:( l )互补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白光。如蓝光和黄光混合得到的是白光。同理,青光和橙光混合得到的也是白光;( 2 )颜色环上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用其相邻两侧的两种单色光,甚至可以从次近邻的两种单色光混合复制出来。如黄光和红光混合得到橙光。较为典型的是红光和绿光混合成为黄光;( 3 )如果在颜色环上选择三种独立的单色光。就可以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成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色调。这三种单色光称为三原色光。光学中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这里应注意,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蓝。但是,三原色的选择完全是任意的;( 4 )当太阳光照射某物体时,某波长的光被物体吸取了,则物体显示的颜色(反射光)为该色光的补色。如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对,若物体吸取了波长为 400 ~ 435ntn 的紫光,则物体呈现黄绿色。这里应该注意:有人说物体的颜色是物体吸收了其它色光,反射了这种颜色的光。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比如黄绿色的树叶,实际只吸收了波长为 400 ~ 435urn 的紫光,显示出的黄绿色是反射的其它色光的混合效果,而不只反射黄绿色光。

7,什么是地震波什么是地震体波和面波

地震波指的是由地震震源向四处传播的振动,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地震体波是由震源振动直接产生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地震面波是指沿着地球表面或岩层分界面传播的地震波。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1、地震波指的是由地震震源向四处传播的振动,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地震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研究地震波所带来的信息。地震波是一种机械运动的传布,产生于地球介质的弹性。它的性质和声波很接近,因此又称地声波。2、体波指的是由震源振动直接产生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体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地震波在地下的反射和折射蕴涵着丰富的信息。3、面波是体波在地表衍生而成的次生波,主要在地表传播,能量最大,波速约为3.8千米/秒,低于体波,往往最后被记录到。如果地震非常强烈,面波可能在震后围绕地球运行数日。扩展资料地震波序从震源首先到达某地的第一波是“推和拉”的P波。它们一般以陡倾角出射地面,因此造成铅垂方向的地面运动,垂直摇动一般比水平摇晃容易经受住,因此一般它们不是最具破坏性的波。因为S波的传播速度约为P波的一半,相对强的S波稍晚才到达。它包括SH和SV波动:前者在水平平面上,后者在垂直平面上振动。S波比P波持续时间长些。地震主要通过P波的作用使建筑物上下摇动,通过S波的作用侧向晃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面波
地震波:地震波(seismic wave)是由地震震源向四处传播的振动,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周辐射的弹性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横波(S波)(纵波和横波均属于体波)和面波(L波)三种类型。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地震体波:在地球岩层内部传播的地震波叫地震体波,包括地震纵波和地震横波。地震面波:是指沿着地球表面或岩层分界面传播的地震波,主要有纵向滚动传播的乐夫波(Love wave)和横向振动传播的瑞利波(Rayleigh Wave)。
当p波和s波到达地球的自由面或位于层状地质构造的界面时,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其他类型地震波。这些波中最重要的是瑞利波和勒夫波。这两类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岩石振动振幅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至零。由于这些面波的能量被捕获在表面才能沿着或近地表传播,否则这些波将向下反射进入地球,在地表只有短暂的生命。这些波类似在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 “耳语长廊”(译者注:或中国天坛回音壁)的墙面上捕获的声波,只有耳朵靠近墙面时才能听到从对面墙上传来的低语。勒夫波是地震面波中最简单的一种类型。它们是以1912年首次描述它们的勒夫的姓名命名的。如图2.9所示,这个类型的波使岩石质点运动类似sh波,运动没有垂向位移。岩石运动在一垂直于传播方向上在水平面内从一边到另一边。虽然勒夫波不包括垂直地面运动的波,但它们在地震中可以成为最具破坏性的,因为它们常具有很大振幅,能在建筑物地基之下造成水平剪切。相反,瑞利面波具有相当不同的地面运动。于1885年首次由瑞利(lord rayleigh)描述,它们是地震波中最近似水波的。岩石质点向前、向上、向后和向下运动,沿波的传播方向作一垂直平面,质点在该平面内运动,描绘出一个椭圆。勒夫波和瑞利波的速度总比p波小,与s波的速度相等或小一些。从地面运动类似性看,球型(s型)自由振荡是传播的瑞利波的驻波,环型(t型)自由振荡则与勒夫波对应。

文章TAG:面波波长多少多少  波长  单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