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红色滤光片对日光处理后光强能减弱多少

红光是有一个波段的,具体减弱多少,要看这个波段的宽度是多少,而且除了对红光消光外,对其它光线也是有影响的,大概减弱30%左右吧
你好!红色滤掉后,就是会将红光的波长部分在镜片前后两个面叠加了,把它滤掉,减弱不了多少吧,只是红光没了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用红色滤光片对日光处理后光强能减弱多少

2,滤光镜作用

滤光镜,或者说滤色镜种类很多,风光摄影常用的主要有三种。 UV镜,作用:价格便宜,很多人用它保护镜头,其实主要功能是滤掉景物中的紫外线,使景色看上去更舒服。 偏振镜,作用:拍照时经常会出现眩光,反光,使景物色彩饱和度下降甚至看不清物体的情况,偏振镜可以很好的解决。比如拍水面时可以消除水面产生的反光,拍蓝天、白云时可以使天空更篮,白云层次更丰富。另外,偏振镜还可以减弱进入镜头的光的强度,降低快门速度。 灰镜,作用:消弱光线强度,降低快门速度,尤其在光线强烈时,可以使用更慢的快门速度。另外,在拍摄像晚霞这种风景时,天空与地面反差大,往往按天空曝光地面就会失去细节,相反曝光,天空又会失去细节,这时可使用灰色渐变镜,来解决。

滤光镜作用

3,窄带滤光片的峰值透过率怎么理解

一般大家都会认为窄带滤光片的峰值透过率越高越好,大多数情况下这是正确的,但是在人脸识别应用中,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当人脸识别装置处在太阳光直射的环境下时,干扰光的强度非常大,与信号光相同波长的干扰光也很强,这个干扰光是无法通过窄带滤光片去除的。这时要提高抗干扰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加LED光的入射强度,使信号光的强度比干扰光的强度大数倍以上。增加LED光源的强度从实现方法上比较简单,只要增加LED的个数就行,但是当LED光的能量强到一定值时,再加上来自与LED同波长的干扰光的能量,CCD接收器的响应很容易就饱和了,使图像失真严重,即使通过软件的办法降低曝光量,也未必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就需要窄带滤光片在滤除截止区域的干扰光的同时,对信号光波段要起到一定的衰减作用,赓旭光电根据实际情况会要求窄带滤光片的峰值透过率为40%,或者60%,或者其他数值。
请问有什么具体参数要求吗?窄带有好多类型的,说清楚点我好给你介绍供货商啊,我以前就是做这行的,所以还是比较了解的

窄带滤光片的峰值透过率怎么理解

4,单反相机如何选用滤光片

拍日食需要用减光镜,减光镜的作用主要是减少光量进入相机。拍日食可以用肯高的ND400减光镜, 可削减9级光强度,使进入相机的光相当于原亮度的1/500,适用于白天长时间曝光或拍摄太阳。但是这个镜片在市面上不容易找到。当长时间曝光时,快门会放慢,为了防止抖动,这时就要用到三脚架。
拍日全食?劝你别费劲了必须使用长焦镜头才行 套头根本不行不用滤镜 全靠后期调整所有滤镜的功能都可以后期出来的明白这个道理你会节约很多器材费中央重点测光手动聚焦到无限远看情况而定是否使用三脚架
拍摄日蚀的要点:1、观看日蚀就是人眼也要带上深色墨镜,你最好也去买一块中灰镜(ND)给相机带上,中灰镜的选择要在ND32以上,(数字越大阻光率越高)以避免你相机的CMOS受伤,带来不必要的损失。2、你是18-55的镜头(相当于28-85),照太阳,你的焦距小了些。你要知道照太阳时,相片中太阳影像的成像大小是和焦距有关:对全幅相机,50mm的镜头太阳大小为约0.5mm,每加50mm,影像可以大出0.5mm。用你的的镜头变到最大,也就是85mm,充其量成像也就0.9mm,因此你有条件最好能选焦距大一些的。第三、你最好用小光圈,先选到F=8-11,如果必要还可再减小(当然是用光圈优先)再加上ND镜,当然快门就慢些了,再加上你用的较长的焦距,建议你在照的时候一定要使用三脚架,最好使用快门线,以保证像片的清晰度,也就是保证成功率,因为照太阳的机会不多。
找个高密度的中灰镜或减光镜装在镜头前面,口径要匹配。省钱的办法就是把普通UV镜或玻璃片用蜡烛熏黑拦在镜头前面。正常是不需要三脚架,照度足够了。但是如果如果要一只手拿玻璃片就需要三脚架了。

5,看日食要准备什么东西

观看日全食应注意哪些?1、最好购买一副观测镜,也可用电焊面罩;2、切忌裸眼观看。“裸眼”看10秒或失明。“这个说法绝非危言耸听。”宁波光明眼病医院眼科主任杨路说,虽然日食发生时太阳被局部遮挡,其整体光度减弱,但双眼直视太阳仍是非常危险的。实际上1%的太阳区域发出的光芒也比电焊的亮度要强,在无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用肉眼直接注视太阳10秒钟以上,即有可能导致失明,而且不可恢复。正确的观看方法是戴一副日全食观测镜。在用望远镜观测时,一定要在目镜或探测器前加滤光片,以免灼伤眼睛。当然,到了全食阶段,由于太阳完全被遮住,就可以用肉眼直接观看了。专家提醒,除不能用肉眼直视外,戴太阳眼镜观看外,用涂墨汁或熏黑的玻璃、CD盘面的磁芯、彩色底片等观测也是不安全的,因为这些“观测工具”不能彻底过滤紫外线、红外线等。
观察太阳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太阳放射出强烈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光。紫外光不但可以晒伤皮肤,它也会对眼睛的视网膜迅速造成伤害。人类的眼睛只要直接观看太阳几秒,就可能造成永久伤害,甚至眼盲。如果透过没有适当减光设备的望远镜观察太阳,后果更不堪设想。 日偏食及日环食就不能在没有采取特安全范措施观看。在日全食的偏食阶段,即使太阳的表面被月球遮掩了99% 时,剩下新月形成的光球层,也可以对眼睛造成伤害。不要试图用肉眼观察任何日偏食或环食阶段的太阳。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科学的观测方法:   墨水观测法 (但是此方法减光率较低,易使眼睛受伤,不推荐使用)  可以取一盆清水,加入墨汁,通过水面的反光看太阳。  针孔投影法  利用两块板子,在其中一块板子上挖一个小洞,让阳光穿过这个小洞投影到另一块板子上。  望远镜投影法  手可不要乱晃,否则太阳的影子会来回跑。并且千万不要拿着望远镜直接看太阳,如果用望远镜直接看太阳,一定要用滤光镜。  注意:  千万不要使用非正规机构提供的所谓“太阳卡”、“日食卡”等。 丁桑尼 回答采纳率:31.0% 2009-07-20 22:58 检举 可以参考如下的意见 一、摄影器材 1、相机 拍摄日全食相机的使用至关重要,日全食时数码相机的感光度设定在200-800甚至更高的规格,然而拍摄偏食的时候采用100左右的感光度即可。而且我们要善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无论是使用数码相机还是传统相机我们都应该采取宁欠误过的原则。同时要注意相机的焦距,相机焦距的增长,对于拍摄日全食是有利的。 2、镜头 拍摄日全食可选用相机镜头,通常焦距在300毫米以上即可。如果焦距不够,可加上一个增距镜,但是一旦接上增距镜后相机拍出来的相片质量稍变差。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镜头前必须加上太阳滤光膜,不然将对眼睛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郑重提醒:必须配备专业的太阳滤光膜 3、望远镜 使用望远镜作为相机镜头做为拍摄是最好的选择,折射式望远镜是3种类型望远镜的首选,他体积小便于携带,口径选择在80毫米左右,焦距在500毫米最佳。当然还是要提醒您,不管是使用望远镜还是镜头我们都必须使用太阳膜,不然强光对眼睛的伤害是永久性的。 肉眼观看日食的安全方法 1、在玻璃片上涂上墨或者用烟熏黑,玻璃片四周要用胶带包好,以免割手 2、利用曝光的并已作显影和定影的黑色胶片作为滤光片进行观测 3、利用ND滤光镜,塑胶薄膜或太阳滤光镜 4、利用小孔成像或望远镜的太阳像投影进行观测 5、最简单的观测方法:您也可以去博冠经销店去拿免费的日全食观测道具进行观测。 拍摄日全食的注意要点 1、即使在日偏食的时候,日光仍然是很强烈的,必需用减弱阳光达数千倍的滤光片 2、由于太阳像很小,所以要用尽量大的放大倍率 3、必需将照相机安置稳定,用遥控器或快门线控制快门 4、日全食时,日光强度减少万倍,迅速去掉滤光片,调好相机(可采用F11.1/30拍摄) 5、由于全食时间短促,所以必需分秒必争,尽量多多拍摄 6、在生光时,迅速安装好滤光片,保护相机。最好使用胶片照相机 特点:时间短、整个过程亮度变化大 拍摄要点: 1、在食既发生前几秒将滤光片去除,注意:在生光是迅速还原不要用肉眼直接观测。 2、相机的拍摄模式调至连拍,尽量多拍 3、尽量使用自动挡,不要使用手动挡 4、把曝光值EV调至-0.3或0档 5、感光度ISO调到400或者800 最后祝你观测愉快,同时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定要避免用肉眼直接观测日全食,用天望观测时也要记得取下寻星镜,避免产生意外的伤害。
装一盆清水,看倒影。
墨镜
要带日食眼睛```不可以用眼睛直接看

6,全日食怎么观测

专家来苏说“日全食” 绝对禁用望远镜直接看太阳。“不能直接用肉眼观测太阳,”葛永良表示,观测日食必须格外注意安全,错误的观测方法可导致太阳光对眼睛的损伤,造成视力下降甚至永久性失明,尤其是在日全食之前和之后最为危险。因为太阳光很强使人无法观测,甚至会烧伤你的眼睛,观测时必须有减光装置. 如果真的想用望远镜拍摄可以---------通过望远镜进行天文摄影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直接焦点法(简称直焦法)和放大摄影法(简称放大法),,即需使用专用观测镜、小孔成像、望远镜投影观测、电焊护目镜等进行观测。 放大摄影法比较简单,直接用相机对着目镜里的像拍照即可。由于太阳像较亮,因此这种方法用于拍摄太阳是完全可行的。我们只需要先目视将太阳的像清晰,然后手持数码相机,将镜头贴住目镜,此时数码相机本身的光学变焦要放在最广角端。注意微调镜头的角度和方向,以确保镜头和目镜同轴(左手可以同时捏住相机镜头和目镜以帮助它们同轴,如图1所示),这时你会看到数码相机的液晶屏中央出现一个圆形的亮斑,这是目镜的视场,周围黑暗的部分是光学系统的暗角。然后我们用光学变焦将焦距略微拉长,让视场扩大,减少暗角。当日面均匀的出现在液晶屏上之时,半按快门,相机一般会自动对焦(有时需要把对焦模式设置成微距模式才能实现自动对焦)。如果因为日面缺乏特征,或者有风导致成像抖动等,有可能导致对焦失败。这时,我们就只能使用相机的手动对焦功能(如果你的相机不具备此功能就没有办法了)。至于其他的拍摄参数,白平衡建议设置成“日光”,曝光参数可以尝试用相机的自动档(一定要关闭闪光灯),如果不满足要求,再用M档手动设置。如果望远镜没有电动跟踪装置,那么曝光时间必须短才能保证太阳在照片上不拖线(比如短于1/250秒)。但太阳的总亮度又是有限的,因此这时就只能使用较低的放大率(但放大率太低会损失很多细节),或者设置较高的ISO(即感光度,但感光度越高画面噪点越多),如何在这些参数中寻求一个平衡要根据当时的太阳亮度、你手里的器材情况和你对画面的要求来灵活掌握。另外现在还有一种通用摄影平台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进行这样的拍摄,详情请见《天文爱好者》杂志2007年10月号的“观测攻略”。
当形成全日食后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专家来苏说“日全食” 绝对禁用望远镜直接看太阳
用废旧的相片底片、玻璃片都可
一、摄影器材 1、相机 拍摄日全食相机的使用至关重要,日全食时数码相机的感光度设定在200-800甚至更高的规格,然而拍摄偏食的时候采用100左右的感光度即可。而且我们要善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无论是使用数码相机还是传统相机我们都应该采取宁欠误过的原则。同时要注意相机的焦距,相机焦距的增长,对于拍摄日全食是有利的。 2、镜头 拍摄日全食可选用相机镜头,通常焦距在300毫米以上即可。如果焦距不够,可加上一个增距镜,但是一旦接上增距镜后相机拍出来的相片质量稍变差。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镜头前必须加上太阳滤光膜,不然将对眼睛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郑重提醒:必须配备专业的太阳滤光膜 3、望远镜 使用望远镜作为相机镜头做为拍摄是最好的选择,折射式望远镜是3种类型望远镜的首选,他体积小便于携带,口径选择在80毫米左右,焦距在500毫米最佳。当然还是要提醒您,不管是使用望远镜还是镜头我们都必须使用太阳膜,不然强光对眼睛的伤害是永久性的。 肉眼观看日食的安全方法 1、在玻璃片上涂上墨或者用烟熏黑,玻璃片四周要用胶带包好,以免割手 2、利用曝光的并已作显影和定影的黑色胶片作为滤光片进行观测 3、利用ND滤光镜,塑胶薄膜或太阳滤光镜 4、利用小孔成像或望远镜的太阳像投影进行观测 5、最简单的观测方法:您也可以去博冠经销店去拿免费的日全食观测道具进行观测。 拍摄日全食的注意要点 1、即使在日偏食的时候,日光仍然是很强烈的,必需用减弱阳光达数千倍的滤光片 2、由于太阳像很小,所以要用尽量大的放大倍率 3、必需将照相机安置稳定,用遥控器或快门线控制快门 4、日全食时,日光强度减少万倍,迅速去掉滤光片,调好相机(可采用F11.1/30拍摄) 5、由于全食时间短促,所以必需分秒必争,尽量多多拍摄 6、在生光时,迅速安装好滤光片,保护相机。最好使用胶片照相机 特点:时间短、整个过程亮度变化大 拍摄要点: 1、在食既发生前几秒将滤光片去除,注意:在生光是迅速还原不要用肉眼直接观测。 2、相机的拍摄模式调至连拍,尽量多拍 3、尽量使用自动挡,不要使用手动挡 4、把曝光值EV调至-0.3或0档 5、感光度ISO调到400或者800 最后祝你观测愉快,同时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定要避免用肉眼直接观测日全食,用天望观测时也要记得取下寻星镜,避免产生意外的伤害。
透过手指缝隙观看。

7,显微镜的使用

1 安放2 对光3 放片 4 调焦 5 观察韬韬、 思颖给你答的比较简略了哦、
、使用方法 1.观察前的准备  (1)置显微镜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为一寸左右。镜检者姿势要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右眼便于绘图或记录,两眼必须同时睁开,以减少疲劳,亦可练习左右眼均能观察。显微镜构造见右图。  (2)显微镜是光学精密仪器,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使用前要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和性能,检查各总零件是否完好无损。镜身有无灰尘,镜头是否清洁,做好必要的清洁和调整工作。  (3)调节光源 对光时应避免直射光源,因直射光源影响物像的清晰,损坏光源装置和镜头,并刺激眼睛。晴天可直接用窗外的散射光,如明暗天气,可用8-30W日光灯或显微镜灯照明调节光源及光照的一般步骤:  将低倍物镜旋至镜筒下方,旋转粗调节轮,使镜头和载物台距离约为0.5cm左右。  上升聚光器,使与载物台表面同样高。否则使用油镜时光线较暗。  左眼看目镜,调节反光镜镜面角度(反光镜有凹平两面,光线较强自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镜。)对光使全视野内为均匀的明亮度。凡检查染色标本时,光线应强;检查未染色标本时,光线不宜太强。可通过扩大或缩小光圈、升降聚光器、旋转反光镜调节光线.  2.低倍镜观察。  检查的标本须先用低信镜观察,因为低倍镜视野较大,易发现目标和确定检查的位置。  (1)先将标本玻片置于载物台上,并将标本部位处于物镜的正下方,转动粗调节轮,下降物镜或上升载物台使物镜至标本0.5cm处。  (2)左眼看目镜,同时反时针方向慢慢旋转粗调节轮,当在视野内出现物象后,改用细调节轮,上下微微转动,直至视野内获得清晰的物象。然后认真观察标本各部位,确定并将需进一步要观察的部位移视野中央,准备用高倍镜观察。  3.高倍镜观察;  将高倍镜转正至正下方,在转换接物镜时,需用眼睛在侧面观察,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然后由接目镜观察,再仔细调节光圈和聚光镜,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同时再仔细正反两方向微转动细调节轮,直至获得清晰的物象后为止,找到最适宜于观察的部位。需进一步要观察的部位移视野中央,准备用油镜观察。  4.油镜观察:  (1)上升聚光器,全开虹彩光圈  (2)用粗调节轮提起镜筒或下降载物台,转动转换器将油镜转至镜筒正下方。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上一滴香柏油。右手顺时针方向慢慢转动粗调节轮使镜筒下降或载物台上升,与此同时,从显微镜的侧面观察使油镜浸入油中,直到几乎与标本接触时为止。注意不要压到标本,以免压碎玻片,甚至损坏油镜头。(3)从接目镜内观察,进一步调节光线,使光线明亮,再用粗调节轮将镜筒徐徐上升或将载物台徐徐下降,直到视野内出现物像为止,然后用细调节轮校正焦距。如油镜已离开油面而仍未见物象,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至物象看清为止。 5.换片观察完一个标本后,如果想要再观察另一标本时,需先将高倍物镜(或油竟镜)转回到低倍物镜,取出标本,按放片的方法换上新片,即可观察。千万不可在高倍物镜(或油竟镜)下换片,以防损坏镜头。二、显微镜的保养  (1)油镜使用完毕,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再取一张擦镜纸,滴上少量的二甲苯擦拭,然后再取另一张新擦镜纸将镜头上残留的二甲苯擦净。否则粘固透镜的胶质会被二甲苯溶解,日久镜片易移位脱落。  (2)下降聚光器,打开虹彩光圈,使反光镜垂直于镜座,以免积聚灰尘。  (3)用绸布将镜身擦拭干净(切不可用手擦拭),除去灰尘、油污、水汽,以免生锈长霉。  (4)使显微镜的各部件恢复回原位,下降镜筒,使物镜呈“八”字形置于载物台上,然后将显微镜送回镜箱中。  (5)显微镜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不要放在强烈的日光下暴晒,霉雨季节应在显微镜箱内放置干燥剂(硅胶),如长时间不用,则光学部分应卸下放在干燥器中,以免受潮生霉。  (6)显微镜应严禁与挥发性药品或腐蚀性药品放在一起,如碘片、盐酸、硫酸等药品。三、注意事项  1.拿取显微镜必须一只手拿着镜臂,一只手托着镜座,并保持镜身的上下垂直,应避免震动,轻放台上。切不可一只手提起,以防显微镜、反光镜功目镜坠落。 2.使用前应将镜身擦拭一遍、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净(切不可用手指擦抹)。若遇到镜台或镜头上有干香柏油,可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将其擦去。 3.使用时如发现显微镜操作不灵活或有损坏,不要擅自拆卸修理,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处理。 4.注意保护镜头,切不可压碎标本被片,损坏镜头 5.显微镜使用完毕,应登记显微镜使用卡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放回镜箱。 目镜是插在镜筒顶部的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它可以使物镜成倍地分辨、放大物像,例如 5×、10×、15×和20×。2.物镜安装在物镜转换器的孔上,也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能够把物体清晰地放大。物镜上刻有放大倍数,例如 (4、10、25、40、100×)等。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3.底光源位于底座上,开关位于底座侧方。光线的强度可以调节。4.在镜柱前有一个聚光器调节螺旋,它可以使聚光器升降,用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下降时明亮度降低,上升时明亮度加强。5.虹彩光圈又称可变光阑,由多数金属片组成,在较高级显微镜上具有此装置。使用时移动其把柄,可控制聚光器透镜的通光范围,用以调节光的强度。虹彩光圈下常附有金属圈,其上装有滤光片,可调节光源的色调。二、显微镜的使用规程(一)实验时要把显微镜放在桌面上,镜座应距桌沿6~7 cm左右,打开底光源开关。(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头正对载物台上的通光孔。然后用双眼注视目镜内,调整光源强度,把聚光镜上升,把虹彩光圈调至最大,使光线反射到镜简内,这时视野内呈明亮的状态。(三)将所要观察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被观察的部分位于通光孔的正中央。(四)先用低倍镜观察(物镜 10×、目镜 10×)。观察之前,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上升,使物镜逐渐接近切片。需要注意,不能使物镜触及玻片,以防镜头将玻片压碎。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慢慢下降,不久即可看到玻片中材料的放大物像。(五)如果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不符合实验要求(物像偏离视野),可慢慢移动左右移动尺。移动时应注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看到的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物像不甚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为止。(六)如果进一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应在转换高倍物镜之前,把物像中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中的物像范围缩小了很多)。一般具有正常功能的显微镜,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基本齐焦,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清晰时,换高信物镜应该可以见到物像,但物像不一定很清晰,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显微镜分类的很多: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 使用方法各不同,你可以联系我

文章TAG:滤光片滤光片能降低多少光强  用红色滤光片对日光处理后光强能减弱多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