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采取异步传输方式设数据位为7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则其通讯效力为

20%——30%,还要看干扰情况。

采取异步传输方式设数据位为7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则其通讯效力为

2,采用异步传输方式设数据位为7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则其通

B 通信效率=数据位/一个起始位+7个数据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 通信效率=7/1+7+1+1=0.7
B

采用异步传输方式设数据位为7位1位校验位1位停止位则其通

3,有关单片机异步通讯的问题

有波特率, 根据波特率定义的时间间隔来去采样.如果下次采到的还是1,就是收到的还是1.开始是从空闲的高电平下降为0, 过半拍后就是第一个bit, 过一个时钟后就是第二个bit, 再过一个时钟就是第三个bit, ... 达到你设置的bit数就是最后一个bit

有关单片机异步通讯的问题

4,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的波特率范围是多少

国际规定波特率的一个标准系列,110 、 300 、 600 、 1200 、 1800 、 2400 、4800 、 9600 、 14.4Kbps 、 19.2Kbps 、 28.8Kbps 、 33.6Kbps 、 56Kbps . 波特率是由时钟分频得来的。同步通信的时钟和波特率相同。异步通信的时钟=波特率*N,N为波特率因子。
误差 大的话,会 通信失败

5,异步通信时钟频率与波特率的问题

1.波特率一般是通过系统的时钟频率分频来得到的,或者另外有独立的波特率发生器 2.异步通信时,主机跟从机的工作频率是分别由主机和从机的波特率发生器得到的,而同步通信是由主机提供工作时序。 异步通信相对同步通信来说是没有主机提供的时序信号线,只是有开始位,和结束位 所以异步通信可以存在5%以下的波特率误差。但是理想状态是要相等的. 就如上面所说,收发双方是不需要100%准确的时钟频率,因为异步通信是通过开始位和结束位来判断收发的开始和完成。

6,Socket异步通信

AcceptSocket 使用后线程会停止住,一直等待操作完成。BeginAcceptSocket 不会被终止,是异步的,需要你手动通过callback来调用 EndAcceptSocket
1、所谓同步,可以理解为在执行完一个函数或方法之后,一直等待系统返回值或消息,这时程序是出于阻塞的,只有接收到返回的值或消息后才往下执行其他的命令。2、异步,就是分时处理,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请求后并不是立即处理,而是等待服务器比较空闲的时候加以处理,可以避免涌塞。Socket:1、网络上的两个程序通过一个双向的通信连接实现数据的交换,这个连接的一端称为一个socket。2、Socket的英文原义是“孔”或“插座”。作为BSD UNIX的进程通信机制,取后一种意思。通常也称作"套接字",用于描述IP地址和端口,是一个通信链的句柄,可以用来实现不同虚拟机或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在Internet上的主机一般运行了多个服务软件,同时提供几种服务。每种服务都打开一个Socket,并绑定到一个端口上,不同的端口对应于不同的服务。Socket正如其英文原意那样,像一个多孔插座。一台主机犹如布满各种插座的房间,每个插座有一个编号,有的插座提供220伏交流电, 有的提供110伏交流电,有的则提供有线电视节目。 客户软件将插头插到不同编号的插座,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服务。

7,关于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的问题

慢慢的看一下,应该容易理解. 在网络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要交换数据,需要高度的协同工作。为了正确的解释信号,接收方必须确切地知道信号应当何时接收和处理,因此定时是至关重要的。在计算机网络中,定时的因素称为位同步。同步是要接收方按照发送方发送的每个位的起止时刻和速率来接收数据,否则会产生误差。通常可以采用同步或异步的传输方式对位进行同步处理。 1. 异步传输(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异步传输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从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计算机键盘与主机的通信。按下一个字母键、数字键或特殊字符键,就发送一个8比特位的ASCII代码。键盘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代码,这取决于用户的输入速度,内部的硬件必须能够在任何时刻接收一个键入的字符。 异步传输存在一个潜在的问题,即接收方并不知道数据会在什么时候到达。在它检测到数据并做出响应之前,第一个比特已经过去了。这就像有人出乎意料地从后面走上来跟你说话,而你没来得及反应过来,漏掉了最前面的几个词。因此,每次异步传输的信息都以一个起始位开头,它通知接收方数据已经到达了,这就给了接收方响应、接收和缓存数据比特的时间;在传输结束时,一个停止位表示该次传输信息的终止。按照惯例,空闲(没有传送数据)的线路实际携带着一个代表二进制1的信号,异步传输的开始位使信号变成0,其他的比特位使信号随传输的数据信息而变化。最后,停止位使信号重新变回1,该信号一直保持到下一个开始位到达。例如在键盘上数字“1”,按照8比特位的扩展ASCII编码,将发送“00110001”,同时需要在8比特位的前面加一个起始位,后面一个停止位。 异步传输的实现比较容易,由于每个信息都加上了“同步”信息,因此计时的漂移不会产生大的积累,但却产生了较多的开销。在上面的例子,每8个比特要多传送两个比特,总的传输负载就增加25%。对于数据传输量很小的低速设备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那些数据传输量很大的高速设备来说,25%的负载增值就相当严重了。因此,异步传输常用于低速设备。 2. 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同步传输的比特分组要大得多。它不是独立地发送每个字符,每个字符都有自己的开始位和停止位,而是把它们组合起来一起发送。我们将这些组合称为数据帧,或简称为帧。 数据帧的第一部分包含一组同步字符,它是一个独特的比特组合,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起始位,用于通知接收方一个帧已经到达,但它同时还能确保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 帧的最后一部分是一个帧结束标记。与同步字符一样,它也是一个独特的比特串,类似于前面提到的停止位,用于表示在下一帧开始之前没有别的即将到达的数据了。 同步传输通常要比异步传输快速得多。接收方不必对每个字符进行开始和停止的操作。一旦检测到帧同步字符,它就在接下来的数据到达时接收它们。另外,同步传输的开销也比较少。例如,一个典型的帧可能有500字节(即4000比特)的数据,其中可能只包含100比特的开销。这时,增加的比特位使传输的比特总数增加2.5%,这与异步传输中25 %的增值要小得多。随着数据帧中实际数据比特位的增加,开销比特所占的百分比将相应地减少。但是,数据比特位越长,缓存数据所需要的缓冲区也越大,这就限制了一个帧的大小。另外,帧越大,它占据传输媒体的连续时间也越长。在极端的情况下,这将导致其他用户等得太久。 同步传输方式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是统一的、字符与字符间的传输是同步无间隔的。 异步传输方式并不要求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完全一样,字符与字符间的传输是异步的。 同步与异步传输的区别 1,异步传输是面向字符的传输,而同步传输是面向比特的传输。 2,异步传输的单位是字符而同步传输的单位是桢。 3,异步传输通过字符起止的开始和停止码抓住再同步的机会,而同步传输则是以数据中抽取同步信息。 4,异步传输对时序的要求较低,同步传输往往通过特定的时钟线路协调时序。 5,异步传输相对于同步传输效率较低。
异步通信”是一种很常用的通信方式。异步通信在发送字符时,所发送的字符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是任意的。当然,接收端必须时刻做好接收的准备(如果接收端主机的电源都没有加上,那么发送端发送字符就没有意义,因为接收端根本无法接收)。发送端可以在任意时刻开始发送字符,因此必须在每一个字符的开始和结束的地方加上标志,即加上开始位和停止位,以便使接收端能够正确地将每一个字符接收下来。异步通信的好处是通信设备简单、便宜,但传输效率较低(因为开始位和停止位的开销所占比例较大)。 异步通信也可以是以帧作为发送的单位。接收端必须随时做好接收帧的准备。这是,帧的首部必须设有一些特殊的比特组合,使得接收端能够找出一帧的开始。这也称为帧定界。帧定界还包含确定帧的结束位置。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帧的尾部设有某种特殊的比特组合来标志帧的结束。或者在帧首部中设有帧长度的字段。需要注意的是,在异步发送帧时,并不是说发送端对帧中的每一个字符都必须加上开始位和停止位后再发送出去,而是说,发送端可以在任意时间发送一个帧,而帧与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可以是任意的。在一帧中的所有比特是连续发送的。发送端不需要在发送一帧之前和接收端进行协调(不需要先进行比特同步)。 每个字符开始发送的时间可以是任意的t0 0 1 1 0 1 1 0起始位结束位t每个帧开始发送的时间可以是任意的以字符为单位发送以帧为单位发送帧开始帧结束 “同步通信”的通信双方必须先建立同步,即双方的时钟要调整到同一个频率。收发双方不停地发送和接收连续的同步比特流。但这时还有两种不同的同步方式。一种是使用全网同步,用一个非常精确的主时钟对全网所有结点上的时钟进行同步。另一种是使用准同步,各结点的时钟之间允许有微小的误差,然后采用其他措施实现同步传输。

文章TAG:异步通讯的误差达到多少影响通讯异步  通讯  误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