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薄膜应变片尺寸最小是多少

我所接触到的最小敏感栅是2毫米,我认为不会太小的,因为应变片本身就是测得平均值,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应变均值。
3mm长左右吧

薄膜应变片尺寸最小是多少

2,急急急用加长或增加栅线数的方法改变应变片敏感栅的电阻值

不能,应变计的灵敏系数只与箔材和基底胶有关。
不能,因为应变计的灵敏度系数主要是由材料决定的,也与金属丝回绕形状、基体及胶层有关,而与金属丝的长度无关。由灵敏度系数的定义 k=△r/r/ε可知,适当增加栅线数可使应变精确度增高,但不能改变应变计的灵敏度系数。

急急急用加长或增加栅线数的方法改变应变片敏感栅的电阻值

3,应变片敏感栅长度与其工作频率有关吗

你是问到点子上了,敏感栅长度与最高工作频率有关,但是普通3mm长的敏感栅最高工作频率能达到5万赫兹以上。
不能,因为应变计的灵敏度系数主要是由材料决定的,也与金属丝回绕形状、基体及胶层有关,而与金属丝的长度无关。由灵敏度系数的定义 k=△r/r/ε可知,适当增加栅线数可使应变精确度增高,但不能改变应变计的灵敏度系数。

应变片敏感栅长度与其工作频率有关吗

4,钢筋混凝土应变片型号是什么

金属应变片应变片长度:0.2、0.3、1、2、3、4、5、6、10、20、30 mm 应变片类型:单轴、双轴、三轴、四轴、单轴5片、双轴5片 适合膨胀系数:5、11、16、23、27×10-6 /℃ 电阻:60、120、350、500、1000Ω混凝土粘贴型应变片线性片 应变片长度:60、70、80、120 mm 类型:单轴箔应变片 应变片长度:10、20、30 mm 类型:单轴、双轴0°/90°、三轴型0°/90°/45°(双轴和三轴仅应变片长度10 mm)

5,应变片在敏感栅长中都能测量压力大小吗

将应变片贴在被测定物上,使其随着被测定物的应变一起伸缩,这样里面的金属箔材就随着应变伸长或缩短。很多金属在机械性地伸长或缩短时其电阻会随之变化。应变片就是应用这个原理,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而对应变进行测定。一般应变片的敏感栅使用的是铜铬合金,其电阻变化率为常数,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其中,R:应变片原电阻值Ω(欧姆)ΔR:伸长或压缩所引起的电阻变化Ω(欧姆)K: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常量,由应变片的生产厂家提供)ε:应变不同的金属材料有不同的比例常数K。铜铬合金的K值约为2。这样,应变的测量就通过应变片转换为对电阻变化的测量。但是由于应变是相当微小的变化,所以产生的电阻变化也是极其微小的。要精确地测量这么微小的电阻变化是非常困难的,一般的电阻计无法达到要求。为了对这种微小电阻变化进行测量,我们使用带有惠斯通电桥的专用应变测量仪。
应该不能吧。

6,什么是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

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在用应变片进行应变测量时,需要对应变片中的金属丝加上一定的电压。为了防止电流过大,产生发热和熔断等现象,要求金属丝有一定的长度,以获得较大的初始电阻值。但在测量构件的应变时,又要求尽可能缩短应变片的长度,以测得“一点”的真实应变。因此,应变片中的金属丝一般做成如图A-1所示的栅状,称为敏感栅。粘贴在构件上的应变片,其金属丝的电阻值随着构件的变形而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电阻应变现象。在一定的变形范围内,金属丝的电阻变化率与应变成线性关系。当将应变片安装在处于单向应力状态的试件表面,并使敏感栅的栅轴方向与应力方向一致时,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率 与敏感栅栅轴方向的应变 成正比,即 式中: 为应变片的原始电阻值; 为应变片电阻值的改变量; 称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应变片的灵敏系数一般由制造厂家通过实验测定,这一步骤称为应变片的标定。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灵敏系数的应变片。 三、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和防护常温应变片通常采用粘结剂粘贴在构件的表面。粘贴应变片是测量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测量中,构件表面的变形通过粘结层传递给应变片。显然,只有粘结层均匀、牢固、不产生蠕滑,才能保证应变片如实地再现构件表面的变形。应变片的粘贴由手工操作,一般按如下步骤进行:(1)检查、分选应变片。(2)处理构件的测点表面。(3)粘贴应变片。(4)加热烘干、固化。(5)检查应变片的电阻值,测量绝缘电阻。(6)引出导线。实际测量中,应变片可能处于多种环境中,有时需要对粘贴好的应变片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证其安全可靠。一般在应变片粘贴完成后,根据需要可用石腊、纯凡士林、环氧树脂等对应变片的表面进行涂覆保护。

7,非常小的微应变测量时应该用那种材料应变片为什么

四、 应变片的选型 实际应用时,选择应变片应从测试环境、应变的性质、应变变化梯度、粘贴空间、曲率半径、测量精度和应变片自身特点等方面去加以考虑。测试的环境主要考虑温度、温度和电磁场等。应变的性质分为静应变和动应变,静态应变测量选择横向效应较小的应变片;动态应变测量选择疲劳寿命强的应变片。 对于应变场均匀变化的被测对象, 对应变片栅长没有特殊要求,可选栅长长的应变片,易于粘贴;对于应变梯度变化大的测点,可选用栅长较小的应变片。可用的粘贴空间也影响着应变片的选择,特别是窄小空间宜选用栅长小的应变片。选择的应变片应无气泡、霉斑、锈点等缺陷,阻值在120±2Ω以内,具有自补偿的应变片。应变片的热膨胀系数如6 页表中所示,可以从中选择适用于被测物的自补偿应变片。 根据被测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应变片。 用于混凝土应变测试的应变片要求敏感栅长度较长,如线型片敏感栅长度宜用60、70、80、120mm;箔式片的敏感栅长度宜用10、20、30mm。用于复合材料强度测试的箔式应变片敏感栅长度宜选用2、5mm。用于印刷电路板测试的箔式应变片栅长度宜选用0.2、1mm。木材、玻璃的应变测量宜选用栅长为5mm的应变片。一般金属、丙烯的应变测量宜选用栅长为1~6mm的应变片。应力集中测试宜用栅长为0.15~2mm的单或双轴5片型应变片。空间较窄的应变片测量和碰撞应力等快速状态下的应变片测量宜选用栅长为0.12~1mm的应变片。还有专门用于测量残余应力、大变形和测量螺栓轴力的专用应变片。 单枚应变片一般用于测量单轴应变, 应变花用于测量平面应力状态。 材料泊松比的测量宜选用正交的双轴应变花。 应力分析宜选用0/90/45度的三轴应变花。 二轴90 应变花用于主应力方向已知的场合, 三轴和四轴应变花则用于主应力方向未知的场合。 60Ω的应变片常用于弯曲校正(两枚应变片位于同一桥臂上),120Ω的应变片用于一般应力测量,350~1000Ω的应变片用于制作应变型传感器。 五、 应变片测量优缺点 (1)测量灵敏度和精度高。其最小应变读数为 1με(微应变,1με=1×10-6ε)在常温测量时精度可达 1~2%。 (2)测量范围广。可测 1~20000με。 (3)频率响应好。可以测量从静态到数十万赫的动态应变。 (4)应变片尺寸小,重量轻。最小的应变片栅长可短到 0.1 毫米,安装方便,不会影响构件的应力状态。 (5)测量过程中输出电信号,可制成各种传感器。 (6)可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测量。如高、低温、高速旋转、强磁场等环境测量。 虽然应变测量具有上述优点,但同样也有缺点: (1)只能测量构件的表面应变,而不能测构件的内部应变。 (2)一个应变片只能测构件表面一个点沿某个方向的应变,而不能进行全域性测量。 注意:应变片的测量值反映的是敏感栅下所覆盖面积的平均值。更多私信我。
看到一篇论文,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对某大型铸钢节点做了极限状态的有限元分析,当然节点会产生很大的累积塑性应变,但是节点应力极值位置与弹性分析阶段不同。其实这应该是一个正常的合理的分析结果,看上去也没有多少可以挖掘的理论深度,但是作者顺水推舟,抓住极限状态下累积塑性应变很大这样一个简单的结果,提出在大应变下应该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影响。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而且深入探究下去很有理论深度。因为一般我们做分析考虑的几何非线性其实是小变形大位移大转动的情况,好比说结构稳定和屈曲分析,而大应变的造成的几何非线性很少考虑。主要原因,大应变下要用应力应变速率张量的增量分析,材性试验也要给出真应力和真应变的弹塑性规律,实在麻烦。从作者的结果来看,考虑几何非线性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定义为刚度退化为初始刚度10%的荷载)要比不考虑时大6%左右,我觉得这个数值在工程意义上价值也不是很大,如果分析过程麻烦的话还不如不考虑。但是,前面说过了,这是一个有理论意义的问题。---------------------------------下面记录自己的另外一些想法。本科学材料力学或者弹性力学,一上来老师就会讲微元体的应力和应变表达,并且强调小变形的前提条件。实际上,由于小变形,应变的表达式中忽略掉了本来存在的位移二次项以及高阶项。那么,我要问了:试验测得的应变是真实应变吗?不是。应变片工作的原理,是材料发生变形时,内部的电阻丝长度发生变化,故产生了宏观的电压数值变化。所以,应变片测量的是位移的一阶导数,后面的高阶实际上都没有测出来。测不出来怎么办?告诉你,没办法,至少现在还没有。再回来,要考虑上面的这个大应变下几何非线性,先要知道真应力应变。不是有名义应力应变和真应力应变的转化公式么?看下面,但是这两个公式也不能乱用哦:颈缩后应变不均匀,不能换算;失稳时也不能换算。所以节点进入塑性以后,真应力应变是多少,是个搞不清的问题。图中corrected是颈缩后应力状态复杂做的修正。其实图中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也可以下降的,具体原理涉及晶体材料学。

文章TAG:应变片敏感栅总长度多少应变  应变片  敏感  
下一篇